為什麼現在的詩人寫不出古詩的那種意境?

小偉的藝術


隨著國學熱的興起,網絡上的確湧現了許多“舊詩創作者”,但大部分都是半路出家,業餘水平,又缺乏專業人士的指導。因此他們的詩詞作品,看起來的確少了古詩詞的意韻,形似而神不似。更差者,則流入打油詩的境地。

但這並不代表,現在國內所有的舊詩作者們,都寫不出具有古典韻味的詩詞。所以,這個問題並不成立。

大概提問者,對如今舊詩作品瞭解太少而已。


要想得古之意,必先習得古之辭。

因為古典詩歌的意境,來自於古典語彙,所以在寫詩填詞時,一定要脫離當代白話用語特徵。

再者就是對古詩詞的格律、語法、技巧的熟練掌握。當然,最重要的因素,就是才情。

一個人水平不夠,哪怕他格律和技巧掌握得再熟練,他也寫不出具有意境的詩詞。

近現代的毛主席,他的詩詞磅礴大氣,既兼古之意韻,又有一個新時代的風氣和內容。

如《憶秦娥·婁山關》:

西風烈,長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馬蹄聲碎,喇叭聲咽。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

從頭越,蒼山如海,殘陽如血。

單就在憶秦娥這個詞牌裡,唯有李太白“西風殘照,漢家陵闕”可與之頡頏。


古代詩人論詩都主張詩歌來源於生活,陸游說:“汝果欲學詩,工夫在詩外。”《示子遹》強調藝術來自於生活,來自於人生體驗,沒有這個,詩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作詩切忌閉門造車,無病呻吟。

楊萬里《下橫山灘頭望金華山》詩云:

山思江情不負伊,雨恣晴態總成奇。

閉門覓句非詩法,只是徵行自有詩。

說的是出門旅行,山光水色,雨恣晴態,都成為詩的素材,促使詩情的生髮,而閉門覓句是寫不出好作品的。

有人說,我不是閉門造車,我身處山光水色中,可也寫不出那些佳詞妙句啊。那麼問題就出在你的才情不足了。

所以歸根到底,還是才情不足惹的禍。


楚雲卿


現代人寫不出唐宋古詩詞是有原因的。

第一,時代變了,時代不一樣了

人們對於詩詞的欣賞角度也不一樣了。比如唐詩宋詞雖然很美,但我們有沒有想過為什麼人唐代人寫詩,而宋代人寫詞呢?難道不是宋代人對唐代詩的喜歡和欣賞程度、角度都發生了變化的原因嗎?

唐代人喜歡七律、絕句,但宋代人不喜歡那麼規規整整的方塊詩體,他們就喜歡三個字、七個字、兩個字這麼被打亂的詞牌。

連唐宋兩個朝代都這麼有矛盾,而且還是是相隔的朝代前後相差才100多年,就有了這麼大的差異。

現在我們和宋朝又相差1000年,現代人看詩詞的想法、角度肯定發生了更大的變化。所以,也就沒法寫出來像唐詩宋詞那樣優美的詩詞了。

第二,現代人寫詩,一定會有現代氣息

一般寫詩詞無非就是寫人、寫物、寫風景、寫事情、寫感情。以前古人寫詩詞的時候,他們的物質生活過的比較簡單,就是離你最近的幾個人親戚朋友、茅草屋、酒肉、旅遊、風景、吃喝拉撒。

但現在我們有汽車、互聯網、大廈高樓、電腦、手機等等各類科技事務,所以我們在寫詩詞的時候,不可避免地會帶上我們現代人的一些事物,也就會有了現代氣息,與古人自然存在很大差異。

而且,詩詞是靈魂與肉體的結合,我曾經寫過詩詞,其實寫詩詞是一件很耗神的事情。比如詞牌名、絕句、律詩等等,都有專門的要求、規則、技巧。

但更關鍵的是你要表達你的思想,想通過這麼一首詩、一首詞傳遞什麼感情,這是最關鍵的。但反觀現代人寫詩卻缺少靈魂、思想,這也是受我們所生活的時代所限制的。


我是千城,就是那個要讀完1000本書、走過1000座城的男人。

歡迎留言說出你的想法。公眾號:千城撩書。一起打開新的世界!

千城Slash


現代人寫不出古人那種詩詞意境,古人寫詩詞都是身臨其境,想象力豐富,文學功底深厚,寫出的詩詞有深度,有創意。現在社會環境與古代截然不同,快節奏,趕潮流,那種小橋流水,樂哉悠哉的慢生活只能留在想象中,有多少人能靜下心來弄弄花草,寫詩畫畫?下面幾首打油詩給大家添樂助興:

《採桑子.花開》

花香易逝情難逝,

年年花開,

今又花開,

秋寒綻放分外妖。

一年一度旅遊季,

不似導遊,

勝似導遊,

踏遍瓊崖盡是春。

《南渡江》

大江東去浪濤濤,

日夜奔騰逐海潮。

愕見長虹凌空渡,

引得千帆競折腰。

《尖峰嶺》

霧鎖孤峰連,

舉手可觸天。

瑤池荷尖露,

風清鳥未閒。

客在山裡遊,

疑似雲中仙。

淡泊名和利,

樂耕西坡田。





海棠sy


本人寫兩闕,看有無意境。

一、浪淘沙.醉荷

醉眼理紅妝,

曉月流霜。

紫煙薰炷罩回塘。

酒灑瑤池渾似夢,

冷醒吳江。

一一一一

濃暈挹波光,

顧影輕狂。

青蓑絲雨畫船涼。

欲嫁洛娃鴛鴦浦,

細柳垂陽。

二、鷓鴣天.南京賞櫻

日本耶姬夢太遙,

金陵勝景在青郊。

北湖煙柳洇紅粉,

雞埭梵宮湮雪濤。

一一一一

花事盛,

逐花朝,

芳菲滿眼客如潮。

賞春妻女歸來晚,

問過櫻洲第幾橋?


五棵松人


生活太優越,感情太浮華。就算有的用了情,沒有過去的生死與共,固守一世的深情,包括豪情壯志的。達不到古人的那種境界,過去為朋友兩肋插刀,現在是要是朋友有難跑得比兔子還快。就算是幫忙的也是先跟人民幣和親。沒有入骨的情,試問怎麼寫得出顛峰好詩,寫出來的也只是一碗清水。



楊思引


詩是一種漂亮的有韻味有意境的文體,可以歌詠朗誦,可以洗滌心靈,提升境界,腹有詩書氣自華。不少人喜歡寫詩讀詩,可以毫不誇張的說,凡是具有一定文化程度的人,只要有興趣,都能弄上幾首不同形式不同風格的詩句。縱然不是工整嚴謹的格律詩,就是那打油詩,散文詩,也有風味,樂在其中。

至於說現代人寫不出古詩的意境,也不能一概而論。頭條上就有網友寫出古色古香的好詩,合律又有意境,只是不多見。更多的網友寫的則是自由詩、現代詩、打油詩,甚至是順口溜,內中也有精品,淺近清新,深受大家喜愛。

現在的社會形態、自然風光和文人環境較古代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確實一般難以寫出古詩的意境。詩是狀物抒情,是詩人與世界景物和事物的對話,是靈感的閃現。現在放眼望去,那高高的樓,那長長的路,那亮亮的車,人們忙忙碌碌,原始的自然風光不見了。比如小石橋不見了,土地公公土地婆婆不見了,彎彎的小河被裁彎取直了,八月十五看中秋月,還要爬上樓頂、跑到郊外去看,能寫出什麼意境來?當然我們不能為了寫詩就不搞現代化建設了,那是一個大笑話。

現在一切朝錢看,人們為掙錢籌劃著、祘計著、奔忙著,名人幾句廣告詞,說的也漂亮,可能水分大大的有,少則幾萬元,多則十幾萬,還有誰把功夫下在古詩詞上,有什麼效益?寫出來又有多少人欣賞?詩如同從雲縫中射出的幾縷陽光,她沒有日中之陽那麼熱烈,但美麗柔和,只有心地純潔、童心情真的人才能寫得出來,現在人心忐忑又浮躁,恐怕難得古人意境。社會發展了,文明程度提高了,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這是任何時代都不能比的,難道我們還要回到唐朝嗎。不寫古意寫今意,現在的寫作對象應該更寬泛了,歌頌祖國,歌頌時代,歌頌英雄,讚美留下的勝蹟和自然風光等等,不拘一格,百花齊放。



藍天夜月


說到問題,我可以告訴你們!意境用白話說就是背景!要寫一首真正有意義的詩,就要選擇了充足的背景,要有豐富的詞彙!要懂得語法學對詩句的修飾方法!古人寫詩是用詞性對絕的方法寫!以自然詞組對仗而行寫的!不然怎麼出現那麼多不合現代他們的格律模式!好多人不明白這個道理!格式化恰恰封住了人的思維!這些有規則的詩!只能高學問的人用!中下文化水平的人,反受其害,還許弄得不成詞的後果,更不要談意境了!


藍天白雲126978817


我對詩詞沒有深入研究,對這個問題只能談點體會:

1.古今學習內容,目的不同。古代科學遠沒有今天發達,人們從小學習的基本是四書五經書法等國學,目標定位是科考。所以學得努力,學得紮實。現在學的課程比過去太多了,理想目標呈多樣化。所以對國學學得少,用功少,與古代相差懸殊。

2.環境不同,決定了感情的廣度和深度。古代科學不發達,沒有現代交通,通訊工具,生活條件十分艱苦。比如,一次遠行靠步行,車馬,道路坎坷,千八百里就得歷月經年。客鄉異地通訊全靠書信,多少人一去竟成永別……那種感受今人想都不敢想。現代交通一日萬里,通訊視頻,微信隨時見面...舒適環境裡是寫不出古人那種刻苦銘心,生離死別的亙古詩篇的。

3.舊體詩是古人創造的,他們是師傅。現代人想寫格律詩得先學一陣子,那麼憋腳的古文,那麼繁雜的格律,有多少人能學深學透?再說事情這麼多,誰有功夫多學多練,而這卻正是不可少的。媽媽呀,我可是嚐到了難的滋味。

4.學習古詩全套模仿,贋品怎抵經典?有的人為尋古味,住在高樓裡,寫籬笆牆,風花雪月,而沒有多想想在新的環境中,怎麼古為今用,推陳出新。

5.新詩優勢,沒有很好發揮。這些年國學走了不少彎路,書法出了醜書,新詩出了海子式的朦朧詩人,離奇得讓你別想看懂。新詩啊,該出像樣的詩人了。


用戶泰和


問的好,小編也有這個困惑。不只現在,清代人寫詩和宋代人的意境也相差甚遠,宋代人寫詩又不如唐代人寫詩意境豐富深邃。

也許人的七情六慾的感受,能用格律詩表達的範圍和程度有限,這方面唐代人已經挖掘發揮的差不多了,留給後人用格律詩表現的題材只留下了犄角旮旯。

小編的推測有沒有道理?小編試著用格律詩寫景,山、水、雲、雨,用格律詩寫物,花、草、鳥、樹,用格律詩舒情,離愁別恨、傷感失意,還沒動筆就氣餒了,真真兒是:“胸中有律道不得,唐宋詩詞在上頭。”

實在是能用格律詩表達的,古人都把寫遍了而且表達到極致了,後來愛詩的人想寫的比古人好,只有在詩的形式上突破。

當然,時代不同、環境不同、心境也不同,閱歷不同知識結構也大為不同,現代詩人寫出古人那樣的情懷意境不容易,再說也缺少鑽研格律詩的動力,因為現代讀者也沒有古代讀者那麼熱愛格律詩了。

小編馬馬虎虎,愛古詩也只熟悉十幾首,從前想寫歌詞對古詩亂啃一氣,也忘的差不多了,那時也納悶,為什麼現代人寫不出李杜白的詩了呢,今天藉此問就胡言亂語一番,說說自己的看法,就當拋磚引玉。

祝大家元霄節快樂!


瞌睡蟲和瞌睡龍


與古人求同也是弊端之所在,古文人的閒散狀態與詩的意境有相合之處,另外古人不像現代生活的豐富多彩,文人寫詩為曲娛樂生活有一定的社會應用性。古詩的發展也是由簡入繁,從詩經開始到古體詩到格律詩,是由自由狀態逐漸的發展為文人的所謂詩詞歌賦的一定的要求和標準,其實是一種高標準專業化極端化的趨勢,也就是所謂的陽春白雪化了。雖然這個過程到唐宋時期詩詞歌賦達到了頂點,但是按一般規律來說極端的事物不會持久,陰消陽長,陽消陰長,陰陽平衡才是事物發展的永恆之道;所以文化上的詩詞歌賦亦不例外,陽春白雪要有,下里巴人也是生活的豐富內容,兩者缺一不可。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把這一問題論述的十分清楚明白,此不贅述。

詩詞歌賦發展到現代,社會生活狀況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娛樂的多樣性,快節奏,等等,都會給詩詞的發展打上時代的烙印,一律的格律化,追求所謂的詩詞形式化必然會使詩詞發展停滯不前,甚至於淡出社會文娛生活也未可知;所以研究詩詞的現代化發展原則也是新中國以來的焦點話題。

還有一個原因也要說一下,就是詩詞是語言的藝術,是由語言集合而成的,而韻律的嚴格要求會使語言詞彙匯成的礦藏枯竭的,也就是資源量有限,古人有了大量的使用,也限制了今人的運用,比如平水韻的使用。

如果嚴格按照格律來寫詩,非得下一番功夫不可,可是與現代社會生活有哪些契合之處呢?非是詩詞老師和專業工作者,誰還有時間去推敲著格律的如何呢。

詩詞歌賦隨遇而發,隨遇而感,硬要把隨性的東西拿回家去比對什麼平水韻等格律要求,是一件不快意的事情,是於詩詞歌賦的情感表達背道而馳的,所以,現代詩詞歌賦的形式理應寬泛,用以適合社會發展需要, 此等爭論不少,但時至今日詩詞歌賦也是專業人士把守的高門檻,誰從此門過,是要進行嚴格安全檢查的。詩詞沒意境不能過,有意境不符合格律的不能過,所以只有名人大家寫的詩詞歌賦雖有與格律有出入處才可原諒將就了,但也不乏所謂的專家的閒言碎語了。其實閒言碎語者,完全可以比照著被閒言碎語者的作品,進行一下矯正的,或是自己也拿出一篇此等題材的作品來說明問題的,可是往往是提意見見長,寫作品氣短。史上看看現代的毛澤東的詩詞作品和發展過程不就是如此的情形嗎。

其實國家有意的辦一種隨意隨性的詩刊雜誌將一些好的主題意境的詩詞予以發表,對於推動現代詩詞歌賦的發展也許大有好處呢。

本人有時也喜歡隨性的碼個七言或是五言的四行句,娛樂娛樂,可是若與詩詞歌賦的格律來比較的話就相差十萬八千里了。下面不避醜陋,與朋友們共享一下自己自娛的小作品,以作為以上所論的一點依據而已。說明好作品不一定就非得是陽春白雪化了的。

春消息

2017.4.8

北國春好晴日多

柳色新出綠似著

意不爭時暖步慢

野卉急露小花朵

清明偶成

2016.4.4

輕踏郊外草初青,

柳擺清煙孝子情。

佳雨清明予先祖,

秋實千古報春風。

松花江岸踏青感懷

2017.5.1

清風援手柳簾開

一江春水迎面來

舟橫鴛戲野春渡

詩意花香入情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