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的诗人写不出古诗的那种意境?

小伟的艺术


随着国学热的兴起,网络上的确涌现了许多“旧诗创作者”,但大部分都是半路出家,业余水平,又缺乏专业人士的指导。因此他们的诗词作品,看起来的确少了古诗词的意韵,形似而神不似。更差者,则流入打油诗的境地。

但这并不代表,现在国内所有的旧诗作者们,都写不出具有古典韵味的诗词。所以,这个问题并不成立。

大概提问者,对如今旧诗作品了解太少而已。


要想得古之意,必先习得古之辞。

因为古典诗歌的意境,来自于古典语汇,所以在写诗填词时,一定要脱离当代白话用语特征。

再者就是对古诗词的格律、语法、技巧的熟练掌握。当然,最重要的因素,就是才情。

一个人水平不够,哪怕他格律和技巧掌握得再熟练,他也写不出具有意境的诗词。

近现代的毛主席,他的诗词磅礴大气,既兼古之意韵,又有一个新时代的风气和内容。

如《忆秦娥·娄山关》: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单就在忆秦娥这个词牌里,唯有李太白“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可与之颉颃。


古代诗人论诗都主张诗歌来源于生活,陆游说:“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示子遹》强调艺术来自于生活,来自于人生体验,没有这个,诗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作诗切忌闭门造车,无病呻吟。

杨万里《下横山滩头望金华山》诗云:

山思江情不负伊,雨恣晴态总成奇。

闭门觅句非诗法,只是征行自有诗。

说的是出门旅行,山光水色,雨恣晴态,都成为诗的素材,促使诗情的生发,而闭门觅句是写不出好作品的。

有人说,我不是闭门造车,我身处山光水色中,可也写不出那些佳词妙句啊。那么问题就出在你的才情不足了。

所以归根到底,还是才情不足惹的祸。


楚云卿


现代人写不出唐宋古诗词是有原因的。

第一,时代变了,时代不一样了

人们对于诗词的欣赏角度也不一样了。比如唐诗宋词虽然很美,但我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人唐代人写诗,而宋代人写词呢?难道不是宋代人对唐代诗的喜欢和欣赏程度、角度都发生了变化的原因吗?

唐代人喜欢七律、绝句,但宋代人不喜欢那么规规整整的方块诗体,他们就喜欢三个字、七个字、两个字这么被打乱的词牌。

连唐宋两个朝代都这么有矛盾,而且还是是相隔的朝代前后相差才100多年,就有了这么大的差异。

现在我们和宋朝又相差1000年,现代人看诗词的想法、角度肯定发生了更大的变化。所以,也就没法写出来像唐诗宋词那样优美的诗词了。

第二,现代人写诗,一定会有现代气息

一般写诗词无非就是写人、写物、写风景、写事情、写感情。以前古人写诗词的时候,他们的物质生活过的比较简单,就是离你最近的几个人亲戚朋友、茅草屋、酒肉、旅游、风景、吃喝拉撒。

但现在我们有汽车、互联网、大厦高楼、电脑、手机等等各类科技事务,所以我们在写诗词的时候,不可避免地会带上我们现代人的一些事物,也就会有了现代气息,与古人自然存在很大差异。

而且,诗词是灵魂与肉体的结合,我曾经写过诗词,其实写诗词是一件很耗神的事情。比如词牌名、绝句、律诗等等,都有专门的要求、规则、技巧。

但更关键的是你要表达你的思想,想通过这么一首诗、一首词传递什么感情,这是最关键的。但反观现代人写诗却缺少灵魂、思想,这也是受我们所生活的时代所限制的。


我是千城,就是那个要读完1000本书、走过1000座城的男人。

欢迎留言说出你的想法。公众号:千城撩书。一起打开新的世界!

千城Slash


现代人写不出古人那种诗词意境,古人写诗词都是身临其境,想象力丰富,文学功底深厚,写出的诗词有深度,有创意。现在社会环境与古代截然不同,快节奏,赶潮流,那种小桥流水,乐哉悠哉的慢生活只能留在想象中,有多少人能静下心来弄弄花草,写诗画画?下面几首打油诗给大家添乐助兴:

《采桑子.花开》

花香易逝情难逝,

年年花开,

今又花开,

秋寒绽放分外妖。

一年一度旅游季,

不似导游,

胜似导游,

踏遍琼崖尽是春。

《南渡江》

大江东去浪涛涛,

日夜奔腾逐海潮。

愕见长虹凌空渡,

引得千帆竞折腰。

《尖峰岭》

雾锁孤峰连,

举手可触天。

瑶池荷尖露,

风清鸟未闲。

客在山里游,

疑似云中仙。

淡泊名和利,

乐耕西坡田。





海棠sy


本人写两阙,看有无意境。

一、浪淘沙.醉荷

醉眼理红妆,

晓月流霜。

紫烟薰炷罩回塘。

酒洒瑶池浑似梦,

冷醒吴江。

一一一一

浓晕挹波光,

顾影轻狂。

青蓑丝雨画船凉。

欲嫁洛娃鸳鸯浦,

细柳垂阳。

二、鹧鸪天.南京赏樱

日本耶姬梦太遥,

金陵胜景在青郊。

北湖烟柳洇红粉,

鸡埭梵宫湮雪涛。

一一一一

花事盛,

逐花朝,

芳菲满眼客如潮。

赏春妻女归来晚,

问过樱洲第几桥?


五棵松人


生活太优越,感情太浮华。就算有的用了情,没有过去的生死与共,固守一世的深情,包括豪情壮志的。达不到古人的那种境界,过去为朋友两肋插刀,现在是要是朋友有难跑得比兔子还快。就算是帮忙的也是先跟人民币和亲。没有入骨的情,试问怎么写得出颠峰好诗,写出来的也只是一碗清水。



杨思引


诗是一种漂亮的有韵味有意境的文体,可以歌咏朗诵,可以洗涤心灵,提升境界,腹有诗书气自华。不少人喜欢写诗读诗,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凡是具有一定文化程度的人,只要有兴趣,都能弄上几首不同形式不同风格的诗句。纵然不是工整严谨的格律诗,就是那打油诗,散文诗,也有风味,乐在其中。

至于说现代人写不出古诗的意境,也不能一概而论。头条上就有网友写出古色古香的好诗,合律又有意境,只是不多见。更多的网友写的则是自由诗、现代诗、打油诗,甚至是顺口溜,内中也有精品,浅近清新,深受大家喜爱。

现在的社会形态、自然风光和文人环境较古代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确实一般难以写出古诗的意境。诗是状物抒情,是诗人与世界景物和事物的对话,是灵感的闪现。现在放眼望去,那高高的楼,那长长的路,那亮亮的車,人们忙忙碌碌,原始的自然风光不见了。比如小石桥不见了,土地公公土地婆婆不见了,弯弯的小河被裁弯取直了,八月十五看中秋月,还要爬上楼顶、跑到郊外去看,能写出什么意境来?当然我们不能为了写诗就不搞现代化建设了,那是一个大笑话。

现在一切朝钱看,人们为挣钱筹划着、祘计着、奔忙着,名人几句广告词,说的也漂亮,可能水分大大的有,少则几万元,多则十几万,还有谁把功夫下在古诗词上,有什么效益?写出来又有多少人欣赏?诗如同从云缝中射出的几缕阳光,她没有日中之阳那么热烈,但美丽柔和,只有心地纯洁、童心情真的人才能写得出来,现在人心忐忑又浮躁,恐怕难得古人意境。社会发展了,文明程度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这是任何时代都不能比的,难道我们还要回到唐朝吗。不写古意写今意,现在的写作对象应该更宽泛了,歌颂祖国,歌颂时代,歌颂英雄,赞美留下的胜迹和自然风光等等,不拘一格,百花齐放。



蓝天夜月


说到问题,我可以告诉你们!意境用白话说就是背景!要写一首真正有意义的诗,就要选择了充足的背景,要有丰富的词汇!要懂得语法学对诗句的修饰方法!古人写诗是用词性对绝的方法写!以自然词组对仗而行写的!不然怎么出现那么多不合现代他们的格律模式!好多人不明白这个道理!格式化恰恰封住了人的思维!这些有规则的诗!只能高学问的人用!中下文化水平的人,反受其害,还许弄得不成词的后果,更不要谈意境了!


蓝天白云126978817


我对诗词没有深入研究,对这个问题只能谈点体会:

1.古今学习内容,目的不同。古代科学远没有今天发达,人们从小学习的基本是四书五经书法等国学,目标定位是科考。所以学得努力,学得扎实。现在学的课程比过去太多了,理想目标呈多样化。所以对国学学得少,用功少,与古代相差懸殊。

2.环境不同,决定了感情的广度和深度。古代科学不发达,没有现代交通,通讯工具,生活条件十分艰苦。比如,一次远行靠步行,车马,道路坎坷,千八百里就得历月经年。客乡异地通讯全靠书信,多少人一去竟成永别……那种感受今人想都不敢想。现代交通一日万里,通讯视频,微信随时见面...舒适环境里是写不出古人那种刻苦铭心,生离死别的亘古诗篇的。

3.旧体诗是古人创造的,他们是师傅。现代人想写格律诗得先学一阵子,那么憋脚的古文,那么繁杂的格律,有多少人能学深学透?再说事情这么多,谁有功夫多学多练,而这却正是不可少的。妈妈呀,我可是尝到了难的滋味。

4.学习古诗全套模仿,贋品怎抵经典?有的人为寻古味,住在高楼里,写篱笆墙,风花雪月,而没有多想想在新的环境中,怎么古为今用,推陈出新。

5.新诗优势,没有很好发挥。这些年国学走了不少弯路,书法出了丑书,新诗出了海子式的朦胧诗人,离奇得让你别想看懂。新诗啊,该出像样的诗人了。


用户泰和


问的好,小编也有这个困惑。不只现在,清代人写诗和宋代人的意境也相差甚远,宋代人写诗又不如唐代人写诗意境丰富深邃。

也许人的七情六欲的感受,能用格律诗表达的范围和程度有限,这方面唐代人已经挖掘发挥的差不多了,留给后人用格律诗表现的题材只留下了犄角旮旯。

小编的推测有没有道理?小编试着用格律诗写景,山、水、云、雨,用格律诗写物,花、草、鸟、树,用格律诗舒情,离愁别恨、伤感失意,还没动笔就气馁了,真真儿是:“胸中有律道不得,唐宋诗词在上头。”

实在是能用格律诗表达的,古人都把写遍了而且表达到极致了,后来爱诗的人想写的比古人好,只有在诗的形式上突破。

当然,时代不同、环境不同、心境也不同,阅历不同知识结构也大为不同,现代诗人写出古人那样的情怀意境不容易,再说也缺少钻研格律诗的动力,因为现代读者也没有古代读者那么热爱格律诗了。

小编马马虎虎,爱古诗也只熟悉十几首,从前想写歌词对古诗乱啃一气,也忘的差不多了,那时也纳闷,为什么现代人写不出李杜白的诗了呢,今天借此问就胡言乱语一番,说说自己的看法,就当抛砖引玉。

祝大家元霄节快乐!


瞌睡虫和瞌睡龙


与古人求同也是弊端之所在,古文人的闲散状态与诗的意境有相合之处,另外古人不像现代生活的丰富多彩,文人写诗为曲娱乐生活有一定的社会应用性。古诗的发展也是由简入繁,从诗经开始到古体诗到格律诗,是由自由状态逐渐的发展为文人的所谓诗词歌赋的一定的要求和标准,其实是一种高标准专业化极端化的趋势,也就是所谓的阳春白雪化了。虽然这个过程到唐宋时期诗词歌赋达到了顶点,但是按一般规律来说极端的事物不会持久,阴消阳长,阳消阴长,阴阳平衡才是事物发展的永恒之道;所以文化上的诗词歌赋亦不例外,阳春白雪要有,下里巴人也是生活的丰富内容,两者缺一不可。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把这一问题论述的十分清楚明白,此不赘述。

诗词歌赋发展到现代,社会生活状况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娱乐的多样性,快节奏,等等,都会给诗词的发展打上时代的烙印,一律的格律化,追求所谓的诗词形式化必然会使诗词发展停滞不前,甚至于淡出社会文娱生活也未可知;所以研究诗词的现代化发展原则也是新中国以来的焦点话题。

还有一个原因也要说一下,就是诗词是语言的艺术,是由语言集合而成的,而韵律的严格要求会使语言词汇汇成的矿藏枯竭的,也就是资源量有限,古人有了大量的使用,也限制了今人的运用,比如平水韵的使用。

如果严格按照格律来写诗,非得下一番功夫不可,可是与现代社会生活有哪些契合之处呢?非是诗词老师和专业工作者,谁还有时间去推敲着格律的如何呢。

诗词歌赋随遇而发,随遇而感,硬要把随性的东西拿回家去比对什么平水韵等格律要求,是一件不快意的事情,是于诗词歌赋的情感表达背道而驰的,所以,现代诗词歌赋的形式理应宽泛,用以适合社会发展需要, 此等争论不少,但时至今日诗词歌赋也是专业人士把守的高门槛,谁从此门过,是要进行严格安全检查的。诗词没意境不能过,有意境不符合格律的不能过,所以只有名人大家写的诗词歌赋虽有与格律有出入处才可原谅将就了,但也不乏所谓的专家的闲言碎语了。其实闲言碎语者,完全可以比照着被闲言碎语者的作品,进行一下矫正的,或是自己也拿出一篇此等题材的作品来说明问题的,可是往往是提意见见长,写作品气短。史上看看现代的毛泽东的诗词作品和发展过程不就是如此的情形吗。

其实国家有意的办一种随意随性的诗刊杂志将一些好的主题意境的诗词予以发表,对于推动现代诗词歌赋的发展也许大有好处呢。

本人有时也喜欢随性的码个七言或是五言的四行句,娱乐娱乐,可是若与诗词歌赋的格律来比较的话就相差十万八千里了。下面不避丑陋,与朋友们共享一下自己自娱的小作品,以作为以上所论的一点依据而已。说明好作品不一定就非得是阳春白雪化了的。

春消息

2017.4.8

北国春好晴日多

柳色新出绿似着

意不争时暖步慢

野卉急露小花朵

清明偶成

2016.4.4

轻踏郊外草初青,

柳摆清烟孝子情。

佳雨清明予先祖,

秋实千古报春风。

松花江岸踏青感怀

2017.5.1

清风援手柳帘开

一江春水迎面来

舟横鸳戏野春渡

诗意花香入情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