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那么多药店没有一个因亏本倒闭的?

一个小淘气


首席投资官评论员门宁:

说药店没有一个因亏本而倒闭的,就有点扩张了,实际上药店和普通实体店一样,也有亏本的店铺,更有因亏本而关闭的。但是药店相对于其他实体店,有自身的行业优势,因此可以在激烈的竞争保持较好的利润率。

首先药品不是普通的消费品,是用于治病救人的,医药一旦出问题都会是大问题。所以医药零售行业的监管,是要严于其他行业的。一般情况下,开办一家药店手续比较麻烦,除了需要去办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卫生许可证,健康证等之外,还需要《药品经营许可证》,《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等。

今年多个部门起草了《关于推进零售药店分类分级管理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今后我国零售药店将根据药品安全风险程度、经营条件状况、药品供应能力和药学技术人员配置等将药品零售企业分为三个类别:一类药店仅经营乙类非处方药;二类药店可经营非处方药、处方药和中药饮片;三类药店可经营非处方药、处方药和中药饮片。

分级制度进一步增加了行业准入的门槛,行业竞争自然不会像其他行业那样激烈,相对容易赚钱也就容易理解了。而且由于各种手续办理起来流程繁琐,当一家药店经营不善时,虽然经营不赚钱,但手上的许可证就价值连城,店主不会轻易关门的。

常见情况是店和证一起转让,换一个老板继续经营,倒闭自然是比较少见的。


首席投资官


我们家小区门口的药店,两年之内已换了几个门脸了,最终,挂上了一个连锁药店的招牌才活了下来。

很多人都觉得药店很赚钱是暴利行业,但斑马消费通过分析连锁药店行业上市公司的情况后发现,该行业的毛利率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高。

比如老百姓医药零售的毛利率为37.92%;益丰药房零售毛利率为38.71%;一心堂41.05%;大参林39.17%。

医药行业历来是国家重点管控的行业,也是中国医疗改革的重要一环。如今,国家已取消了公立医药的药品加成,改变之前以药养医的模式。所以,同样的药品医院的价格普遍较药店便宜,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个体药店没有集中采购优势,将在新的竞争环境下越发难以生存。

通过对几家连锁药店上市公司分析,他们在登陆资本市场之后,借助资本的力量四处扩张势力范围,对区域连锁药店的收购,成为他们对外扩张的一个主要方式。

也就是说,未来药店的连锁化趋势会越来越明显,资源也会越来越集中。没有规模优势的药店,要么寻求行业巨头的收购,要么只能等死。


斑马消费


首先,在药店中,药品的种类虽多,但分类却十分明确,同一种类药品的药效大致相同,人们去药店购买药品是十分明了的,不会像买衣服买鞋那样一逛就犹如掉进了视觉黑洞,这也想要,那也想要,在纠结中迟迟不做最终决定,所以不会造成人流密集的现象。从踏进店门到离开不过也就几分钟的时间,在某一时间段来看,药店的客流量不大,但从一天总的角度来看去药店的人数还是很多的。

其次,我们来谈一谈药店的利润。由药品零售价格与生产成本之比,可知众多药品的零售价在生产成本的3倍以上,就拿平常的感冒、腹泻来说吧,这样的小病大多数人都会选择吃药来解决,但是在大一点的医院售价为七元的阿莫西林,药店可能就会贵出5~6倍来。

所以将药品列入暴利行业,似乎一点也不冤枉。据相关人员调查,从药品出厂到最终落到消费者手里,企业大概只有15%的利润,剩下的在流通领域,其中大部分落在医院里。这种现象,称之为药价虚高。即使药品平均降价45%,药店依然有利可图。

现在很多家药店也不仅仅局限于只售卖药品,还卖起了护肤品、生活用品、食品。甚至夏季冷饮,冬季热茶。俗话说得好:“没有你想不到的,只有我做不到的。”这部分商品主要销售给一些手持医保卡的人群,一些单位福利好,每月会定期向医保卡里为职工存钱买小药,对于年轻职工来说,平时患病机率较少,所以就会用医保卡里的钱购买一些日常用的保健品给父母或买一些护肤品、洗发液、洗衣液等家用。而药店里这些商品的利润是非常大的。

最后,我国对于医药方面有相关的政策方针,大多企业单位都有医疗保险政策。在药店中我们大多可以看到支持医疗卡,而且人们对于自身健康逐渐的重视及自身问题的了解。使人们对于药店不那么讳之如疾。大部分人愿意就自身的小问题同药师进行交流,这在某些方面促进了药店的发展。

并且大多数的药店地理位置优越,小区楼下或是繁华的街区,不仅为消费者提供了方便,也为自身带来了一定的人气,增加了销售额度,怎还会有亏本倒闭之说呢?


坤鹏论


最近感冒,引起鼻窦炎,因为之前有治疗鼻窦炎的经验。就去药店卖了鼻炎康和阿莫西林,花了53块钱,当时就觉得这药有点贵,但也没多想买了就买了,方便啊。回去吃了三天,没见好转,于是去了附近的区级总医院,二甲吧,给医生说了一下情况,医生先让做了个ct,245元,确实ct很强大,从ct室出来,医生就能直接在电脑上看结果了。果不其然,这次可能因为过年期间,感冒时间较长,导致鼻窦炎验证比较严重,从ct看鼻窦,额窦都充满了积液,正常情况是空腔。医生药时询问家里还有没有治疗的药,有的话就不重复开了。买的药正好吃完了,于是医生重新开了药。其中就有阿莫西林,就这个药,医院开出来的7块钱,50粒每盒,而我在药店买的阿莫西林20元,24粒每盒,看出来了吧,差价6倍左右了吧。

上面都是引子,下面着重总结:

1.医院目前的普通基础用药普遍比药店便宜很多,一般看病建议去医院。一是有医生指导,二是医院的药便宜,三是医院有先进的检查设备,能摸清病情到什么程度,这样才能给出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2.药店药品价格比医院贵那么多为什么还能生存?当前的医保问题,每个人都有医保卡,大家都觉得医保卡里面的钱取不出来,不花掉就亏了,于是有的自己有点不舒服不去医院了,药店刷卡买点算了。不是自己生病,家里人生病没有医保的,也用自己的医保卡去药店刷卡买药,反正药店也不会核实是不是自己用的,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药店现在就不卖便宜的药,哪家药利润高卖哪家,这样就给药店留下了生存空间

3.药店不同医院,不会引起社会上的道德风险,也不会受到政府的严格监管,都是以盈利为目的的。这就就比医院在盈利方面有更大的自由度。

随着这几年国家高校扩招政策带来的政策红利,各个行业专业人才配备相对到位。各级医疗机构也是如此,现在一般社区医院的医生恐怕不少都是本科学历了吧。

最后给大家一点建议,看病去正规医院,感冒发烧的去社区医院,需要做检查什么的可以去二甲医院,二甲医疗水平也可以,我老丈人的心脏支架手术就在县级医院顺利完成了。不要一有病就往三甲跑,不单挂号难,哪里的药真贵因为很多都是进口药,当然医疗人才也很贵,三甲医院的博士大把。


只说干货


看你们回答的我都着急。一边是客户拼命的夸大药暴利,一边是药房老板拼命的哭穷。大家说的都对,但都不全面。我不是药房老板,但是天天工作跟药房打交道。所以我的回答最客观。

1、首先,做生意不是说的那么简单。都那么暴利大家都去开药房好了。生意就有竞争,有竞争就会打价格战。每个药房都有的药肯定不赚钱,甚至亏钱。比如说三九感冒灵,进价10.2元,好多都卖10元。说出来好多人不相信。怎么亏钱都卖?因为这个药老百姓都主动要这个药,家家都卖,所以导致打价格战。再比如特一止咳宝,统一零售价要求卖26,病人实际上买的价格有24的有22元甚至有20元买到的。商家为了抢生意,都想压低价格。反正大家记住,电视广告产品都不怎么赚钱。药房老板也不愿意卖。比如广告最多的白云山舒筋健腰丸,零售价大概800左右,药房老板就赚100多。还占用资金。有的人可能说了,800块钱赚100块钱还不满意了?但是你要知道,这个药药房一个月能卖几盒?一句话,电视广告药,药店不赚钱厂家赚钱。你看几乎所有的药房老板都会把三九感冒灵放在不显眼的位置。

2、三甲医院开的药也不怎么赚钱。也是药房老板不愿意卖的。有名的蒲地蓝消炎口服液,进价38元39元左右,零售价有卖40的有卖42的。都不赚钱。比如前段时间流感。磷酸奥司他韦大家都抢,零售价五十多,这个药店老板也不赚钱。

3、还有好多大厂家的药也不赚钱。比如最有名的白云山消渴丸,药店老板都恨透了,最多赚一块钱。没办法,不卖也不行,糖尿病人都指名要这种药。还有同仁堂还多药,都不赚钱。

4、但是,总体药品行业相对别的生意,利润还是可以的。就看你怎么做了。比如说,保健品,那个肯定赚钱,还暴利。就看药房老板会不会推荐了。举个例子,小孩拉肚子,一块钱的土霉素就搞好了。有的药房老板会推荐的,加个十几块的别的止泻药,这样就赚点钱。假如老板再推荐个三四百的益生菌,还是治疗拉肚子,那就赚的多了。某个大品牌大厂家的益生菌,出厂之后,省级代理商加价,市级代理商加价,县区级拿到价格是98元,卖给药房老板198元,卖给病人298元。你看看你利润吧。(省级市级加价很低,二十块钱左右)好多人肯定说了,那这保健品太赚钱了。但有个重要问题不要忽视,不是每个拉肚子的小孩都会花大价钱买益生菌。这就是为什么有的药房老板买奔驰宝马有的药房老板干几个月门面转让了。只有会推荐药,你才能赚钱。所以,药房老板主动推荐的药都很赚钱。比如有种颗粒,进价10元,零售20元。这样老板赚10元。不算多,也不错。假如这个药房老板会推荐药,卖药厉害,厂家会跟老板说,你多进我们的颗粒,进一盒颗粒再送一盒胶囊,胶囊零售15元。这下就赚多了。等于说10本钱,进了2种药,赚了25元。所以说药房老板生意越好,厂家优惠政策越大越赚钱。反之,生意越不行的。越享受不到厂家政策,就越不赚钱。

5、那什么样的药房老板会推荐药呢?要知道,病人买药是为了治病。所以所有药房老板卖药是把病人治好才是第一位。如果说是医生开的药房就容易赚钱。比如你在当地是个有名的儿科医生,你给拉肚子小孩推荐益生菌,家长肯定愿意买。放心啊。假如你这个医生普通的感冒都治不好,你推荐三四百的药,患者会买吗??另外,药房老板不仅是医生会治病,更需要有经营头脑。比如,一个患者买黄连上清片,有三四块也有二十多块的。那你就傻乎乎推荐三四块的,效果都差不多。你永远不赚钱。

总之,买药,买广告产品的,买三家医院开的,买老板不推荐放在药柜最下层的,买每家药房都有的,肯定不会吃亏的。


幸福的增函数


之前在连锁药房实习过半年,每次需要进药走系统上面的进价卖价毛利都清清楚楚。为什么没有一家药房倒闭因为暴利啊!医药公司进来2块多一盒的消炎药直接卖到22,药房卖药都是把利润最高的放在第一排最显眼的位置,避孕套大盒装卖45的进价差不多20多,进口冈本的利润比较低,反正想象不到的暴利,药房能刷医保以后好多药都走医保了感觉不要钱一样。记得好多年前有卖那种治疗男性性病的那种消炎药,一盒卖158,一般推荐都是三盒一疗程,而且来买的人大多数你推荐这个药效果好他都会买,进价大概50多一盒吧,还有伟哥也是利润很高,但是一般买这东西的人也不会嫌贵就是了。一般药房的开放式货架都是以顾客眼睛能看到的地方也就是第一和第二排放的药品的那个位置的药利润是最高的,越往下利润越低卖的价格也越便宜,封闭式玻璃柜也一样,大多数人的心理就是觉得贵的就是好的其实成份药理都差不多的,买回去能毛病吃好就是好药。


大牛大牛不吃青草


药店是暴利中的暴利。举个简单的例子吧,我因为是过敏性体质,尤其是到了夏天和秋天,一受潮或者是凉风吹多了,浑身就起旮瘩,我们这边的土话,叫出饭。浑身痒的难受,而且还不能抓,越痒越抓,而且越抓起的越多,最严重的时候浑身上下没一块好地方~~

所以我总是随身携带一瓶扑尔敏,还别说这种药特别管用,每次一出旮瘩,吃上一片,不出半小时就好~

就说这一小瓶药,在我们老家(我老家是农村),一块钱一小瓶,一小瓶是100片。

你知道在市区的药店是咋卖的吗?

我自己买过一次,一块钱5片!!!而且生产厂家是一模一样的!!!!好好算算这笔账,一块钱5片,一小瓶就是20块,跟我老家比,整整贵了20倍!!!!!况且老家卖一块钱一瓶,他也不会赔钱卖吧?药的利润有多高可想而知~~

有句话说得好,十个劫道的赶不上一个开药铺的~~

觉得说得对,点个赞,加个关注再走呗~~


骑着蜗牛追大奔10


题者好,药店多吗?作为一个长期关注商业的人士,我来发表我的看法吧。你觉得药店多,竞争大。按传统做生意的经验分析,生意不好做利润低,肯定倒闭一波再来一波。

事实上呢,这里面大有文章,首先药店数量和客户基数的比例对比,简直太少了,药店有多少客户?试问谁人不是其客户,谁不是重复消费?



又者,光顾药店时,是你选药还是大多数听导购?我就问你进去了有没有可能空手出来,走时跟导购说我再看看,比较比较再来。


刚需不还价,客户零流失,客户数量巨大,重复购买率高。至于利润,国家医改药改后,定价比较透明。但是药店还有一块隐形收入,保健品,生活用品等附加利润性产品。这个东西就是暴利了,买得起的也不差那几个钱。

所以药店一般不会倒闭,除非自己作死。关注我,看我的段子,让你销魂。

为师销魂

2018-4-15


销魂的视界


就昨天,我老妈胃疼,之前在医院开的药吃完了,老妈拿着盒子叫我去药店看有没一样的,不一样的不要买,我一口气跑了9家药店(白云山头孢克亏分散片)就是买不到,但是牌子是(莎普爱思的)就有,我问为什么白云山的大牌子的不卖呢,他们说太贵没人买,莎普爱思的这种就可以。。。。。然后我总结了一下,9家店这款名为(莎普爱思头孢克亏
分散片)的要最便宜的15,有的18,有的28,最离谱的是一家卖到36,荒唐了吧。以前没注意,药店要黑你的时候你肯定会心悦诚服的,保证是实话,有兴趣的朋友可以验证一下


黄不了先生


一般情况下,药店的药物收益稳定,毛利润大概40个点。但是,药店追求点并不同。1.连锁药店求规模。大型连锁药店由于硬件、人工、资金占用,纯粹的药物净利润并不高,当然保健品特殊,这一块未来市场很大。综合而言,大型连锁药店净利润也就4到8个点,比如上市公司老百姓、同仁堂都能看出来,但是这个生意稳定,属于典型的现金奶牛,做大规模后,盘活资金存量,打通产业链,那利润的风险收益比非常高。2.个人私立药店求稳定。对于小药店,收益的关键是省了人力成本、店面小,同样选择不知名的常用药,利润也是非常可观的,比如常用药感冒颗粒,不同牌子进价悬殊几倍,还有些推广药💊,嘿嘿,吃不死、有没有效果不是他们考虑的,反正病没好,你还会换个牌子继续吃,这都是利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