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爾雅科夫:米格戰鬥機背後的功臣

貝爾雅科夫:米格戰鬥機背後的功臣

俄羅斯飛機設計師羅斯蒂斯拉夫·貝爾雅科夫(Rostislav Belyakov)在2014年逝世,享年94歲。雖然他並不是家喻戶曉的名人,但他參與設計的飛機卻早已名滿天下。如果要用一個詞來定義冷戰,恐怕沒有幾個能比貝爾雅科夫掌舵20年的米高揚設計局更合適的了。

貝爾雅科夫參與設計的多款米格戰鬥機都成為了蘇聯最引以為豪的武器:米格-23變後掠翼戰鬥轟炸機;可達3倍音速的米格-25;專為對抗美國F-16而開發的米格-29雙發戰鬥機。

當米高揚設計局創始人阿爾喬姆·米高揚(Artem Mikoyan)1970年去世後,貝爾雅科夫出任局長。他早在1941年就加盟了該公司,幫助其升級了糟糕的米格-3戰鬥機。米格系列戰鬥機憑藉米格-15名滿天下:該機1950年出現在朝鮮上空,令整個西方世界驚慌失措。

“這是一種緊湊、快速、靈活、高效的後掠翼噴氣式戰鬥機,它定義了整個朝鮮戰爭的空中戰鬥。”航空和設計作家喬納森·格蘭西(Jonathan Glancey)說,“如今,只要看到米格-15,無論是在博物館裡、在底座上還是在天空中,都會立刻讓人想起冷戰時期。”對生活在20世紀五六十年代的普通人來說,每一架俄羅斯噴氣式飛機都是一架米格——從莫斯科到馬普托,這個詞成了當時所有的飛機跑道上滑行的轟炸機或戰鬥機的統稱。

貝爾雅科夫:米格戰鬥機背後的功臣

貝爾雅科夫成了米高揚的高級設計師,幫助該局設計了米格-21三角翼戰鬥機,累計生產了將近50年時間。但他最具挑戰的工作還是發生在接下來的幾十年——幫助米高揚進軍了變後掠翼和太空邊緣飛機等尖端領域。

格蘭西認為,米格-25“狐蝠”戰鬥機是貝爾雅科夫最得意的作品之一。這種飛機的體積跟二戰中使用的蘭卡斯特轟炸機相當,速度比子彈還快。“米格-25的速度極快,最高速度可達3馬赫。當初開發它的目的是攔截美國的新一代長距離戰略核轟炸機,尤其是B-70‘女武神’。

這種與協和飛機外形類似的軍用飛機能在70,000英尺(21公里)的空中達到3馬赫的速度:外觀炫酷的雙梁米格-25成為了這架美國轟炸機的剋星。雖然這種複雜的美國轟炸機並未服役,但產量並不少於‘狐蝠’戰鬥機的1,186架。

從間諜衛星圖片上看到貝爾雅科夫的設計後,美國五角大樓頗感擔憂,決定開發F-15“鷹式”戰鬥機,這也成為美國空軍在冷戰後期的主戰機型之一。當一名蘇聯飛行員1976年駕駛著一架米格-25叛逃到日本後,美國中央情報局將其大卸八塊,並認真分析了內部結構,重新組裝後又還給了蘇聯。

蘇聯解體後不久,國際戰略研究所(IISS)的道格拉斯·巴里(Douglas Barrie)在前往俄羅斯時第一次見到了貝爾雅科夫。

貝爾雅科夫:米格戰鬥機背後的功臣

巴里表示,即使當時已經年逾古稀,貝爾雅科夫仍然滿腔熱情地參與米高揚的飛機設計工作,而當時的米高揚肯定已經陷入困境。

“蘇聯解體後不久,國防開支大幅壓縮。整個20世紀90年代,米高揚等曾經不可一世的設計局都陷入了生存危機。”他說,“即便已經不再在米高揚擔任活躍角色,他依然會習慣性地參加莫斯科航展,而且也會出席米高揚的一些新聞發佈會。”

巴里認為,貝爾雅科夫的最大成就是讓米高揚始終領先蘇霍伊,成為蘇聯的頭號戰鬥機設計局。“從米高揚被選為空軍五代機的設計公司便可反映出這一狀況。”他說,“當時開發了名為Article 1.44的原型機,並且最終試飛,但俄羅斯在20世紀90年代無力資助國防開發,導致該項目最終被迫取消。”

貝爾雅科夫:米格戰鬥機背後的功臣

米格戰鬥機仍然在數十個國家或地區的空軍服役——有關近期烏克蘭動盪局勢的電視畫面顯示,在克里米亞貝爾貝克機場的停機坪上,停著幾架米格戰鬥機。雖然自從蘇聯解體後,米高揚的命運便急轉直下,遠不及本土競爭對手蘇霍伊,但它的名字卻不會在短期內消失。

作為升級版的米格-29,米格-35正在研發之中。雖然米高揚的Article 1.44可能永遠不會服役,但一種名為AT的教練機或許可以幫助米高揚的名字繼續翱翔在21世紀的天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