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运业十年磨一剑 一年涨十倍的逻辑

本人2007年航海院校航海技术专业毕业,入职中国远洋(现在叫中远海控601919)。

中国远洋是国资委直属央企,当时入职的职位就是舵手。

中国远洋,2007年6月26日上市! 这也是我在股市的第一只启蒙股,当时同事都在炒,记得一个船长买了1万股,价格33元左右,投了33万,2007年10月25日股价最高68.4元!当时船长没有想过卖!原因是,船长去北京总部开职工代表大会是,当时公司的总裁魏家福说年底涨到100元!大家都深以为然! 没想到,2008年时,跌到6元!船长天天在驾驶台骂街!我也亏的一塌糊涂,跟着骂呗!

我刚一入市,赶上个牛尾巴,赚的钱还没有捂热,就在股灾中亏的所剩无几,第一次体会到了股市的风险,但是又不明白风险到底是怎么发生的,2007年和2008年我们公司都是最赚钱的时候,一天收入都有一两个亿,2008年的净利润180多亿。

既然不懂,又特别爱炒股,那就学习呗

航运这条产业链分三个部分:造船公司、航运公司、港口公司

1、在造船公司里面,具有行业技术、资源、资金优势就是中国重工(601989)和中国船舶(600150)。其他都是盘子小,造船也小,要关注行业的龙头股。

2、在航运(国际航运)公司里面,除了招商轮船(6001872)属于招商局外,基本被中远海运垄断。在2015年以前国资委直属的国际远洋运输集团有两家,分别是中远集团和中海集团,2015年合并成一家:中远海运集团。

中远海运集团下属A股上市的国际运输公司有

中远海控(601919):主要是集装箱远洋运输,船舶类型是集装箱船为主

航运业十年磨一剑 一年涨十倍的逻辑

中远海能(600026):主要运油,船舶类型主要是大油轮。

航运业十年磨一剑 一年涨十倍的逻辑

中远海特(600428):主要船舶类型是多用途船和特种船(半潜船、重吊船、汽车船、沥青船、木材船等)。

航运业十年磨一剑 一年涨十倍的逻辑

3、在港口公司里面,市值最大的上港集团(600018),市值1800亿元左右,第二的是宁波港(601018),市值800亿元左右,第三是广州港(601228),市值420亿左右,第四是大连港(601880),市值360亿元。还有其他上市港口就不一一列举了。

这就是航运业产业链相关的龙头股。

我最看好的就是中远海控(601919)和中国船舶(600150).

理由慢慢道来

航运业是一个强周期的行业,波峰时间短,波谷时间长!

波峰时间短有多短?一般航运业只有1年左右,造船业会持续2年左右,港口则是现金奶牛,与飞机场类似,无论航运业是否景气,只有有船停靠码头,就会收港口使用费,另外港口还有货物在港口的堆放、存放费用,仓储物流费用。船多货多收入多,船少货少收入少,但一般不会亏损。航运公司与造船公司困难的时候是会亏损的。

波谷时间长有多长?一般10年左右。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造一条船耗资太大,时间都在一年以上,造船业和航运业都是技术和资金密集型产业。

中远海控10月30日晚公告称,拟向公司间接控股股东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远海运集团")等不超过十名特定对象,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不超过20.43亿股,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129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将用于支付20艘在建集装箱船舶所需造船款。上述船舶预计将于2018年至2019年期间陆续交付使用。

大家算一下,一艘集装箱船的造价大概是6亿多元呀!

鼎盛时期,2008年波罗的海航运指数12000多点,2016年最低的时候300点左右,现在1000多点。 2008年运费高的时候,中远一条7万吨位的巴拿马型散货船日租金是7万美金!低的时候日租金3000美金左右!而且还没人租,很多船只能在锚地抛锚等。 涨的时候可能一年涨10倍!底部徘徊可能就是10年!这就是国际海运业的周期特点。

航运业不好的时候公司连年亏损怎么办?难道把船拆了?公司破产?小公司可能,但是央企不太可能!那怎么办?只能撑!把其他实力不强的航运公司都熬死。

韩进海运作为韩国最大、世界十大船公司之一,以一只由200多艘集装箱船、散货船和液化天然气船组成的船队,运营着全球60多条定期和不定期航线,每年向世界各地运输上亿吨货物。

2017年2月17日,首尔中央法院官方宣布韩进海运正式破产。

在上一波航运周期里,中国远洋在2003年以前连续亏损七八年,全靠国家银行贷款支持,但是这种支持是值得的,2003年航运业好转,中国远洋扭亏,2004年开始赚钱,2004年一年赚的钱把以前七八年的亏损一次性补上还有利润。

航运业从2008年开始衰落,今年是2017年,已经9年了,来年就是十年!

在这十年里,中国远洋经常登上A股亏损王,2016年就亏了99亿元。

2015年中远集团与中海集团合并为中远海运集团。

中国远洋改名为中远海控,代码不变,还是601919. 2017年10月份,中远海控430亿元要约收购东方海外。东方海外是香港船王(前香港特首董建华)的家族企业,这个时候收购正当时!绝对是周期性底部!

中远海控由此晋升为全球第三大集装箱航运公司。中远海控还在国外收购了很多码头,58亿收购了青岛港16%的股票。

中远海控之所以收购码头业务,就是为了平抑航运业低谷期运输业的持续亏损。因为航运业的低谷期太长,2016年中远海控仍然处于巨亏中,亏损99亿元。

10月30日,中远海控公布2017年前三季度业绩,在内外部多重积极因素作用下,公司效益扭亏为盈,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7.4亿元人民币。

2017年前三季度,全球经济持续复苏,各主要经济体逐步回归正轨,集运市场呈现健康增长态势。中国出口集装箱运价综合指数(CCFI)1至9月均值为834点,同比增长20.2%。

目前来看,航运业确实开始回暖,但是回暖期不建议介入,扩张期才是介入的最佳时期。因为回暖期介入可能也会赚钱,但是空间小,时间长,只有在扩张期才有一年涨十倍的机会。

比如上一轮航运周期离,2004年开始回暖,航运企业开始盈利,市场运力供不应求,2005年进入扩张期,航运业造船业涨的最猛的是2006年和2007年。

如果航运业进入扩张期,谁先受益?谁受益最大?

这个是不一样的,顺序不能搞错了,不然就没有了市场节奏,没有市场节奏就是死。

首先受益的肯定的航运公司,因为行业扩张期是从航运公司大批造新船开始的,之所以要大批造船是因为贸易回暖,同时很多小航运公司都被熬死了,市场运力无法满足新增的贸易需求,贸易商只能以抬高价格的方式来竞争供不应求的市场运力。

因此航运企业会因为运费提升而利润增长,并且准备造新船。

但是大型的远洋轮船的建造周期一般都在一年左右,市场供给短期跟不上,运费价格就会在短时间内猛涨!

航运公司的股价就会猛涨,有可能会在一年的时间涨十倍,回归历史这一点都不稀奇。

随后受益的是造船公司,有的资本看到航运业的春天来啦!有船的就是王呀!很多新资金会涉足航运业,他们只能造新船。

这样的话,造船企业的订单就会排的老长,而大型造船厂短时间内无法扩充产能,因为不光需要资金,还有技术,还有位置和空间,短时间内根本无法解决,造船厂抬价则是必然的。

当时,有件事我记得非常清楚,宛如昨日。

2008年一天,我还是中国远洋的一名员工,在由中国去南非途中,在马六甲海峡新加坡锚地等待加油补给时,我和一位老师傅在甲板聊天,他是老股民,我是小股迷,我们很聊得来。

老师傅说,在2005年下半年他们一班人去中国船舶上海附近的一个造船厂去接新船(刚造好的船,要投入运营了),当时船厂的一个工程师极力向他**中国船舶:你买我们公司的股票,我们公司的造船订单都排到2年以后啦!我们公司的股票肯定会涨的。

老师傅觉得工程师说的很对,老师傅也在航运业工作半辈子了,知道航运业有周期这个特点。

老师傅狠狠心买了1万股中国船舶,当时的价格6块多,花了6万多元,对他来说可是一笔大钱,10万当时在天津是可以做首付买房子的(老师傅是天津人)。

可惜老师傅没有拿住!赚50%的时候,就全卖了。当时还高兴的屁颠屁颠的。

大家猜,后来中国船舶股价涨到多少?

中国船舶在两年左右的时间里由6元左右涨到300多元,足足翻了30多倍!

老师傅为此后悔的不行不行的,如果拿两年,6万变成300多万!

那是什么概念?直接就财务自由了。

当时这个故事对我震撼特别大!太特么疯狂、魔幻啦!我怎么遇不到这种机会呀!

十年一遇呀!机会好像真的快来啦!

如果航运业进入扩张期,航运公司的股价一年翻十倍,造船公司的股票一年翻十倍,这个概率是非常大的。

关键是否能抓住,是否能拿住!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不然给了你,你也会随意扔掉!

现在重新梳理一下航运产业链相关公司受益的先后顺序。

开始是航运公司先受益,然后是造船公司,然后航运公司会再疯涨一次(因为新船逐渐下水,运力增长,基数增大,利润会大幅度增长,刺激股价大涨),最后是港口股涨,由于港口股比较多比较分散,涨幅就没有航运股和造船股涨的多。

个人建议盯住:中远海控和中国船舶就足够了,机会来了赚个盆满钵溢!

中远海控今年开始扭亏为盈,航运业开始回暖,我们就要开始关注了,扩展期的到来还需要一些时日,这个机会时间应该在2018年或者2019年。

但是首先,我们要搞清楚周期股的逻辑,特别是强周期股的逻辑,如果这个逻辑你没有搞清楚,就会出现如下问题

1、不知道什么时候上车,上车过早瞎折腾。

2、上车之后赚一点就下车了,机会来了也把握不住。

3、跟着瞎凑热点。 周期性行业本质上就是杠杆,越是强周期的行业,杠杆力越强,至于这个杠杆是怎么加上去的,你需要去研究,这就是逻辑,自己去研究,天上又不会掉馅饼,只会掉陷阱。

如果实在不愿意花时间自己研究,也可以一直关注我。

目前本人一直与船舶一线的几位船长有密切联系,这个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航运业是否复苏,各大航线的运费起伏情况,造船厂的情况,港口码头的情况,船长都是了如指掌的,即使有些具体情况不了解,但是只要随意打听一下就能了解个八九不离十。

与奋斗在行业一线的领头羊保持联系和沟通,这才叫研究,一些券商或者机构行业研究方法早就过时了,他们研究员大多天天坐在办公室里在网上搜集数据和资料,不但是过时的,而且是僵化的。

即使有外派的调研员也是跟公司的高层(董秘)或者行业学者沟通,这些人大多不了解一线的情况。

与一线的领头羊沟通才能把握行业变化的节奏,高管和行业学者只能知道大体方向,他们更多的只是充满信心。

航运业十年磨一剑!我们十年一遇的机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