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玉学步(122):一线识破仿古意 一丝不苟真游丝

古玉制作的游丝毛雕工艺,已有讲述(参见《古玉学步(98):揭去层层故玄妙图说古工游丝描》),侧重介绍了《古玉失传工艺游丝毛雕的发展历程》,仍似意犹未尽,本篇接着介绍游丝毛雕的痕迹特征和辨识技巧。

游丝毛雕是失传的古玉制作工艺,今人不可仿(或者说无法仿到位),掌握古代游丝毛雕工艺特征,凡涉及游丝工艺的藏品只要观察一线即可轻松识仿,游刃有余。

明代高濂对“游丝毛雕”的描述本来是非常到位的:“汉人琢磨,妙在双钩,碾法婉转流动,细入秋毫,更无疏密不均,交接断续,俨若游丝白描,毫无滞迹。”但是后人在理解上更多猜懵、望文生义。

太过学究的高深理论在此不再论述了,直接图说来得轻松——

被称为中国第一春秋浮雕的《春秋兽面龙首纹玉饰》(图1:淅川下寺楚国墓地出土,河南博物院藏品)就带有典型游丝毛雕技法的藏品,凡兽面须毛纹的部分都是游丝毛雕工艺技法的展现。

古玉学步(122):一线识破仿古意 一丝不苟真游丝

图1

国家博物馆藏西周人龙纹玉璜也是一件带有游丝毛雕技法的藏品(图2),人首的头发纹即是游丝毛雕工艺再现;

古玉学步(122):一线识破仿古意 一丝不苟真游丝

图2

类似的藏品还有美国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藏品西周弧形人纹玉吊坠(图3),同样是人首的头发纹用游丝毛雕工艺展现;

古玉学步(122):一线识破仿古意 一丝不苟真游丝

图3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龙纹佩也是一件带有游丝毛雕技法的藏品(图4),龙首须毛纹和细网格纹都是游丝毛雕工艺的展现;

古玉学步(122):一线识破仿古意 一丝不苟真游丝

图4

如此是游丝毛雕工艺古玉很多很多,不再列举……

选取第一春秋浮雕的《春秋兽面龙首纹玉饰》和上海博物馆藏战国龙纹佩两件藏品的微距图,分析游丝毛雕的工艺特征:

1)致密——游丝纹如人与动物的须毛一样纤细而密集,游丝阴刻线相互之间不见间隙,看上去阴刻线粗细相类、深浅一致,是为“细入秋毫,更无疏密不均”(图5-1);

古玉学步(122):一线识破仿古意 一丝不苟真游丝

图5-1

2)连续——游丝纹无论在任何区域,都是保持一线到底,中间无断续,看上去就与真的毛发一样,是为无“交接断续”(图5-2);

古玉学步(122):一线识破仿古意 一丝不苟真游丝

图5-2

3)灵动飘逸——游丝纹虽然纤细,但章法严密,该直的绝不会产生无故弯曲、该弯(弧线)的绝对不会无故出现直行,所以产生如须发一样的灵动飘逸,是为“碾法婉转流动”(图5-3);

古玉学步(122):一线识破仿古意 一丝不苟真游丝

图5-3

4)梳理有序——游丝纹无论直线、弧线始终保持平行状态,绝对不会产生一丝交叉或者中途灭失,真正一丝不苟,是为“俨若游丝白描,毫无滞迹”(图5-4);

古玉学步(122):一线识破仿古意 一丝不苟真游丝

图5-4

5)工艺失传——这样的阴刻线工艺,砣痕吗、刻线吗?皆不得而知了,即使后世有仿也绝对仿不到古工的神韵,所以“妙在双钩”是何工艺有待进一步探索,至于高濂把游丝毛雕仅仅界定为“汉人琢磨”,是由于时代的局限产生的偏差而已。

如果掌握上述古工游丝毛雕的工艺特征,则在游丝工方面轻松识别、一线可知。

战国和田青玉楚式镂雕龙凤纹珮(图6),不识者奉为到代真古、半识者认为高仿、能识者察一丝而见低仿。

古玉学步(122):一线识破仿古意 一丝不苟真游丝

图6-1

古玉学步(122):一线识破仿古意 一丝不苟真游丝

图6-2

奉若至宝的双龙佩(图7),游丝已然做得很不错了,但是蹦碴频频、“滞迹”尽现。

古玉学步(122):一线识破仿古意 一丝不苟真游丝

图7

看上去整齐划一的游丝描(图8),其平行规则的程度显然超过了古工,人所难为。

古玉学步(122):一线识破仿古意 一丝不苟真游丝

图8

最后看一下真仿对比,就知一线可识游丝工了(图9):

古玉学步(122):一线识破仿古意 一丝不苟真游丝

图9-1

古玉学步(122):一线识破仿古意 一丝不苟真游丝

图9-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