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命運02:書法已經不夠證明顏真卿偉大,這種高尚情操才行

古人的命運02:書法已經不夠證明顏真卿偉大,這種高尚情操才行

唐德宗建中四年(783年),譽滿華夏的大書法家顏真卿,被叛賊李希烈囚禁在蔡州梅亭書院裡。

一代書聖顏真卿為何深陷蔡州?

這年開春,淮西節度使李希烈擁兵叛亂,攻克汝州。唐德宗慌忙問計於宰相盧杞,盧杞想起了書法家顏真卿,當年顏真卿寧可給賣燒餅的寫招牌,也不給宰相楊國忠題字,如今還處處與他為敵?

盧杞將計就計,把顏真卿推薦給唐德宗,借李希烈的手除掉顏真卿。

顏真卿接過詔書,沒和親人告別,離開了長安,星夜兼程,往戰火漫天的關東而去。

吏部尚書李勉,待散朝以後,修奏疏於德宗:“顏魯公,四朝元老,年近八旬深入賊巢,若有不測,誠恐有大辱大唐威嚴。”

唐德中看了李勉的奏疏,深感懊悔,當即派使者追回成命,可惜為時過晚,使者尚未追到潼關,顏真卿已奉旨進入賊境。

古人的命運02:書法已經不夠證明顏真卿偉大,這種高尚情操才行

李希烈坐鎮徐州。他豹頭環眼,絡腮鬍,滿臉霸道,傲氣十足,大嘴巴,嘴唇不僅特別厚,而且朝外邊反著。

顏真卿整離了一下衣服,步入節度使大廳。顏真卿神色不變,雖說他已是風燭殘年,連日路途上又飽受顛簸勞累,可他仍然精神抖擻讀聖旨:

“淮西節度使李希烈,怙兵作亂,略池攻城,塗炭民眾,人神難容。爾若迷途知返,朕願赦罪責功,待之如初,而若執迷不悟,終必遺恨千古。”

李希烈放聲狂笑:“哈哈哈,天兵汝州告捷後,北進鄭、汴,南下鄂州。顏魯公若非老眼昏花,豈能視而不見?!”

顏真卿淡然一笑,針鋒相對的說:“希烈耳聰目明,為何如此健忘,當年安祿山、史思明擁兵作亂,北據幽燕,南侵江漢,東臨大海,西抵函崤。氣焰可謂囂張!曾幾何時,二賊皆身敗名裂。若不懸崖勒馬,必步安祿山、史思明之後塵。”

惡奴們為給李希烈助威,手持刀戟,一齊吼叫、謾罵:“老夫子休出狂言,我等指日就要打進長安。”

面對齜牙咧嘴的惡奴,顏真卿不屑一顧地說:“只怕進京師者,乃爾等首級!”

惡奴們暴跳如雷,手持刀戟,齊圍上來。

“住手!”李希烈趕忙離坐,展臂一橫,說:“吾不日將面南登基,正欲尋求士相,顏魯公四朝元老,海內揚名,今日來此,乃天助我成此帝王大業。”

顏真卿回李希烈:“吾累世受國家厚恩,如今年近八旬,豈能混入流俗,作衣冠禽獸?”

李希烈唯恐武士們打亂他下面的計劃和部署,只好先安頓顏真卿去驛館休息。

古人的命運02:書法已經不夠證明顏真卿偉大,這種高尚情操才行

顏真卿歇息片刻,便有客登門拜訪。顏真卿仔細一看來者,正是李元平。

李元平原是唐德宗的皇室宗親,唐德宗派他出任如州刺史。沒料到這傢伙被李希烈生擒後,就跪地求饒,有人說他假意投降,李元平為了向主子敬獻忠心,當眾砍掉一個手指,對天發誓。

顏真卿看見李元平來訪,便知曉對方來意。李元平也苦口婆心地勸顏真卿歸順李希烈。顏真卿義正言辭地回絕李元平:“玉可碎,而不能奪其白;竹可焚而不能毀其節,吾累世受國家厚恩,理當為振興唐朝鞠躬盡瘁,即便無力迴天,匡前乾坤,亦要懷瑾抱鈺。”

李元平看勸降無門,便回去告訴李希烈。李希烈聽完後暴跳如雷,大罵李元平無能。並且馬上命人將顏真卿押送到蔡州梅亭書院囚禁起來。

周曾對李希烈嗜殺成性,拿百姓陣前當隊伍的做法,早就心懷不滿,在顏真卿的忠烈言行感召下,暗中和好有康秀琳約合,準備殺掉李希烈的心腹爪牙,救出顏真卿。

誰料周曾卒士且戰且退,困守殿房之上,以瓦擊敵,終因寡不敵眾,全部死於李希烈的匪兵之手。

李希烈在關東戰場上,接連得勝,攻入唐朝重兵設防的襄城後,又連克鄭、汴等州。唐德宗只得領著太子、王妃們,倉皇去奉天避難。

李希烈在牢房門口對顏真卿開門見山說:“顏魯公若願意輔佐大楚,可即寫書一封表歸順;若不願意,就步周曾、康秀琳後塵,立刻用火燒死!”

顏真卿接過門衛手中的文房四寶,輕撫鬍子,眉塵聳動了幾下,淡淡一笑說:“謝李將軍送來筆墨紙硯!”李希烈大喜:“速去後廳,為顏魯公置辦酒宴!顏魯公在此撰書歸順表章,不得隨意驚擾!”說罷,直奔後廳。

片刻,李希烈回到囚室門口,欣喜地問:“顏魯公,歸順表章可修好?”

顏真卿整衣起座,語調鏗鏘地說:“吾聞忠烈志士,正色志於朝堂,守仁臣之節,視死如歸,非直言公道,不萌於心。吾自身陷蔡州以來,即視居室為殯所。多謝李公今日送來紙筆,我自己的墓誌、遺表、祭文,都已經準備好了。”

李希烈聽完臉色剎那間變成豬肝一樣,聲嘶力竭地吼叫:“點火!”

武士們燃氣火燎,點著乾柴。顏真卿淡然一笑說:“老夫一生徵南戰北,出入刀戟叢中,區區火堆,何以畏懼!今夜,我願在烈火中,煉成一塊補天的五色採石。”

但就在顏真卿跳進火堆之際,李希烈拉住了顏真卿,救回顏真卿的時候說:“總有一天我會看到你的歸順降表!”

此事一年後,顏真卿得了一場大病。骨瘦嶙峋的顏魯公面色憔悴,顴骨突出,雪白的鬚髮隨風飄動,遠看人們還以為是一尊石雕。直到喜訊傳來,顏真卿臉上才露出喜色。

古人的命運02:書法已經不夠證明顏真卿偉大,這種高尚情操才行

唐朝軍隊在李晟的帶領下收復京師,大唐山河重歸一統,唐德宗在長安設宴慶賀。

大唐使者帶著聖旨來到顏真卿面前,冷冷地念道:“敇旨下,賜卿死!”

這句話聽得顏真卿五雷轟頂,哆嗦著說:“老臣身陷蔡州,剿滅叛賊不力,有負皇恩,罪當死。”

顏真卿理了理蓬亂的頭髮,拍拍衣服上的灰塵,微微一笑:“吾已76歲,今日保全名節,歸天安息,足慰平生之願。”顏真卿凝視長安,望闕再三叩拜過後,含笑吊首於白綾。

小編覺得,書法寫得好,只是世人對顏真卿個人成就的敬仰,顏魯公的愛國情操更令人歌頌,最後落得如此下場也的確讓人唏噓。正如羅貫中評價顏真卿:萬古真卿義不磨,沖天豪氣世間無。忠貞凜凜名猶在,烈烈轟轟大丈夫。

古人的命運02:書法已經不夠證明顏真卿偉大,這種高尚情操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