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樹應試著“取悅”別人嗎?

朴树应试着“取悦”别人吗?

《奇遇人生》裡,阿雅帶著朴樹前往古巴首都哈瓦那。(影視劇照/圖)

“知道”(nz_zhidao)跟你談談,朴樹應試著“取悅”別人嗎?

身邊的一位朴樹粉常憂心忡忡地跟我說,真擔心朴樹過氣了。我安慰他,不會的,你看朴樹好像每上一次綜藝,都能夠在熱搜上盤桓幾天。

幾天前,朴樹在《奇遇人生》做的一期節目播出了,果不其然,江湖總是懷念朴樹的,不一會就上了熱搜。這檔節目由主持人阿雅發起,每期節目阿雅會陪同一位藝人,前往一個非凡之地。該節目播出後好評如潮,豆瓣評分高達9.2分,是近些年來評分最高的國產真人秀節目了。《奇遇人生》特別之處在於,它沒有真人秀的劇本,它給予嘉賓的只是一些路線選擇,然後清晰還原整段旅程中的衝突、誤會、尷尬——這些本是很多真人秀節目所避免的,但這恰恰是《奇遇人生》的“真”。

節目中,阿雅帶著朴樹前往古巴首都哈瓦那。整個節目一直在一種很尷尬的氛圍中進行,朴樹無時不刻在“反套路”。

阿雅見到朴樹時很熱情地對他說:“很期待和你一起去古巴耶。”朴樹則有些苦笑地說:“我啊,我好後悔。我現在不想玩,就想待在家裡。”阿雅只得尬笑,“拿繩子把他綁住好嗎?”

出機場,看到古董車。阿雅很熱情地拉著朴樹看,朴樹頭也不會地往前走,他說:“我對車沒有興趣。一點興趣都沒有。”

節目組很費心地找到了切格瓦拉的小兒子,讓朴樹跟他聊,本來以為朴樹很感興趣,談談理想啊什麼的,結果朴樹吐槽,“說一堆我不感興趣的事”“好無聊啊”。在去畫廊的車上,阿雅問朴樹喜歡看畫嗎?結果朴樹說:“收不到……對那個色彩和線條都沒感覺。”

更尷尬的是,去雪茄種植園吃飯時,切格瓦拉的小兒子帶來了龐大的摩托車隊,引以為傲地介紹了半天。結果朴樹這回真的忍不下去了,他雖然覺得不禮貌,但還是打算先走了,因為“我覺得挺無聊。我現在想回去睡覺”。

後來朴樹終究是爆發了,他對著鏡頭髮了一通感慨:“你們真是找錯人了,我真不愛錄這節目。你說想讓我舒服,其實我不舒服。你讓我自在,我沒法自在。我跟這哥們聊半天,他說他的我說我的,我覺得一點意義都沒有。咱們用這麼大陣仗嗎?我這人真沒有故事性,我沒有任何想表達的,我就想坐房間裡做瑜伽。我這人就是特沉悶的,讓我自在的事就是一個人待著……”

在觀看節目的過程中,我一直為節目組和阿雅捏了一把汗,他們的壓力應該不小。他們費心安排的一切,都不是朴樹感興趣的,讓朴樹覺得疲憊和不舒服,他們很自責,可出於完成這一期節目的需要,他們又必須走完整個流程。也因為如此,朴樹在發完牢騷後也安慰拍攝者,“但是即使這樣,我會認真地完成這個節目……大家都不要有愧疚感。”

熟悉朴樹、喜歡朴樹的人,完全可以理解朴樹為什麼有這樣的反應。朴樹雖是歌手,但並非像娛樂圈的明星那樣有什麼“人設”,他就是單純地不喜歡社交,不喜歡種種花裡胡哨的東西,不需要太多龐雜的信息,不喜歡取悅別人。因此他可以在大紅大紫時隱退好幾年,不出門,不出新歌,不參加演出,偶爾出來了也直言不諱“缺錢了”“想賺錢了”,更不會配合節目做出某種“秀”。朴樹的粉絲黏性之所以那麼強,並且粉絲群不斷壯大,就在於大家都喜歡他身上這股執拗的“少年氣”,非常純粹地做自己。

朴树应试着“取悦”别人吗?

朴樹(視覺中國/圖)

但彈幕對朴樹並不那麼友好。對朴樹的各種批評聲音都有,比如“自私”“裝”“滿滿的負能量”“矯情”“搞得別人不快樂,這樣的真實不自私嗎?”“簡直是吃飽了撐著”“看得好堵,以後節目組都不要請朴樹了”……尤其是當朴樹說到妻子曾跟他提分手,因為“我把最好的能量放在唱片裡了,把最爛的那一面留給她了”時,彈幕幾乎都是對朴樹的“討伐”,朴樹是活出自我了,可憑什麼他把爛攤子留給最親密的人?

這是一直以來很多人對朴樹評價的分歧:人真的可以獨立於他人而活嗎?人真的可以完全不“取悅”別人嗎?

現實的經驗告訴我們,這太難太難了,尤其對於凡夫俗子而言,簡直不可能。人是社會性的動物,人存在於無所不在的關係網絡中,我們無法獨立於他人而存在,我們是父母的孩子,是孩子的父母,是伴侶的愛人,是老闆的員工,是社會的公民……每一重關係,都是一種羈絆,我們都必須規矩地恪守某些原則,才能扮演好每一種角色,才能更好地生存下去。就比如最簡單的,如果我們不取悅上司,我們很難獲得一份穩定的工作,遑論養活自己和家人。

因此,可以這麼說,取悅是成年人的標誌,是成年人的生存法則。

這讓我想起前段時間《奇葩說》播出的一個辯題“我因為太胖,被同學嘲笑,該不該減肥”。很多人看到辯題的第一反應是,不應該減肥啊,人就應該做自己,幹嘛在意別人的眼光。

但最後蔡康永的一席發言讓很多觀眾動搖了,他說:“情商課雖然鼓勵大家做自己,可是,人無法獨立於別人的眼光而活。情商能夠追求的不是完全的做自己,情商能夠追求的是恰當地感受別人對你的意見。所以如果要鼓勵小孩子接納自我,而那個接納自我的前提,恐怕難免有一部分來自於別人對他的認可。我不可能天真地告訴一個小孩說:你可以獨立地活在這個世界上,忽略所有人對你的目光,然後你一個人接納你自己就好。我如果做這種鼓勵,我會擔心這個學生會不知道如何自處。”

政治正確的大道理我們都懂,不應該嘲笑他人的肥胖,不應該在意他人的眼光云云。可捫心自問,如果發胖的是我們,我們能自我接納嗎?如果市面上的偶像一個個都不斷髮胖,我們還會喜歡他們嗎?——人很難徹底做到只取悅自己、不取悅別人,睿智的活法或許是,在取悅自己和取悅別人之間實現平衡。大是大非上隨自己的心願,細枝末節上何妨適當取悅他人。

只是現代人之所以活得累,是因為我們常常在取悅別人,卻忘記了取悅自己,或者因為忙著取悅別人,而無法取悅自己。朴樹說:“如果我心裡真的有一個混蛋的話,我想讓那個混蛋出來,讓別人和我自己都看見。”在社會上摸爬滾打的成年人,幾乎每個人內心都藏著無數個混蛋,可有幾個人敢於讓混蛋跑出來?於是我們只能跟混蛋相處,我們都不快樂。

不快樂的人們,都愛朴樹,朴樹活出了我們理想型的人生。不過,“理想型”是因為我們都未曾抵達,所以看上去很美。純粹地取悅自己也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朴樹長達幾年的自我糾結和矛盾足見不顧外界意見堅持自我是多麼困難。

但即便那麼難,朴樹依舊堅持著。朴樹的痛苦,並不是我們懷疑“月亮”的原因,恰恰相反,這讓我對朴樹萌生出一種感激之情。他以自己為試驗(不惜痛苦、不惜消耗,類似於獻祭),為我們提供了另外一種生活方式的樣本——當所有人都忙著撿地上的六便士時,卻有人抬頭看著天上的月亮。這不是讓大家都只盯著月亮生活,而是,請別忘了它的存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