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信建設萬里行·廣東 陽江篇」陽江市創新失信被執行人曝光機制

誠實守信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發展的基石,加快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是一項關乎每個人切身利益的基礎性工作。

「誠信建設萬里行·廣東 陽江篇」陽江市創新失信被執行人曝光機制

近年來,陽江市廣泛吸取民智,以創新失信被執行人(又稱“老賴”)曝光機制為切入點,著力破解“執行難”問題。

該項改革由陽江市中級法院牽頭,各縣、市、區和各相關部門配合落實,採取“曝、限、查、罰”相結合的方式,精準曝光,聯合懲戒,讓“老賴”為自己的失信行為付出沉重代價,同時也對廣大市民群眾進行警示教育,為營造誠實守信的社會環境產生了積極作用。

網格化精準曝光壓縮失信人逃避空間

01織密曝光網

2017年2月,陽江市中級法院按照陽江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的統一部署,制定下發《關於在全市各個鎮政府、街道辦設立“老賴”曝光專欄的工作方案》,對工作任務、時間安排、組織領導和工作要求等提出意見,各基層法院、各鎮(街)積極配合工作,在人流密集地選址建設曝光專欄,並指定專人負責,對“老賴”信息定期更新,對已履行債務的被執行人信息及時予以撤銷。

2017年5月,全市48個鄉鎮和街道全部設立了失信被執行人曝光專欄,共公佈失信被執行人2563人,公佈信息包括失信被執行人頭像、身份信息、住所地或戶籍地、執行案由、涉案標的額等。

02精準曝光推送

為了讓曝光更有針對性,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曝光機制上進一步創新,開展“面子攻勢”,對“老賴”的曝光采取以居住地為主、戶籍地為補充的原則進行,讓“老賴”在家門口曝光,在鄰里身邊現形,讓“老賴”周邊的熟人都認清其真面目,並通過曝光欄上的舉報電話,向“老賴”周邊群眾收集“老賴”的行蹤及財產線索。

同時,陽江市中級法院還與今日頭條等媒體公司簽署失信被執行人信息精準推送公益合作協議,採取精準地域彈窗技術,把“老賴”信息向其居住地和工作地附近手機APP用戶精準推送,公開曝光“老賴”拒不履行債務的行為,讓“老賴”在熟人的輿論壓力下賴無可賴,儘快履行義務。

失信被執行人曝光專欄設立一年多來,全市共有91宗執行案件179名被執行人在曝光專欄的威懾下,主動到法院履行全部或部分債務,或是達成執行和解,其中部分案件已拖欠數年之久,執行標的額已超過1000萬。

03開展重拳打擊

對曝光專欄公佈的“老賴”,依法對其給予信用懲戒,並根據群眾舉報,對一些有履行能力而拒不履行債務償還義務的依法採取罰款、拘留或移送追究刑事責任等措施。

2017年全市法院對45名被執行人作出罰款處理,共決定拘留被執行人226人,移送並追究刑事責任5件,形成強大震懾。

全方位聯合懲戒提高失信人違法成本

01積極建立失信人員信息庫

陽江市中級法院對符合條件的被執行人全部錄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庫

。2016年以來共將9451名被失信執行人錄入最高人民法院失信被執行人名單庫,通過最高法院建立的失信懲戒機制,這些被錄入人員將被依法限制乘坐飛機、高鐵、火車軟臥和入住高檔酒店,其中已被限制乘坐飛機8416人,限制乘坐火車2325人。

同時,陽江市中級法院還將失信被執行人信息錄入陽江市公共信用信息管理系統,在中國執行信息公開網共公開被執行人信息13727條。2017年以來共對擬當選人大代表進行失信信息查詢42人次。

02推動信用信息互通共享

召開全市執行聯席會議,建立起共享被執行人失信信息共建失信被執行人懲戒的機制。同時陽江市中級法院還與不動產登記管理局簽署《關於加快建設國土、房產信息“點對點”網絡查詢系統合作備忘錄》,推動建設國土、房產信息“點對點”網絡查詢系統,提升對被執行人財產進行司法查詢或控制速度。

此外,陽江市中級法院還與人民銀行、國土、車管、工商等部門開通資產查控功能,建立起有效的信息聯通和交換機制,通過信用信息的共享,推進失信被執行人跨部門

協同監管和聯合懲戒機制建設,改變過去主要依賴司法機關單獨懲戒的局面,從根本上破解執行難問題。

03嚴格實施失信懲戒

2017年2月,市中級法院與市發改等部門聯合下發文件,對失信被執行人實施聯合懲戒。全市相關聯動部門根據各自職能,對失信被執行人停止辦理其申請的投資項目審批和備案手續,停止辦理其申請的土地使用權、採礦權、探礦權變更登記以及涉案項目規劃審批等相關手續,對失信被執行企業(個人)不予受理其建設類企業和個人資格註冊,對被吊銷的企業的法定代表人三年內限制其擔任其他企業的法定代表人。

通過建立聯合懲戒機制,形成“一處失信,處處受限”的全方位信用監督約束機制,構建起懲戒“老賴”的強大合力。

多渠道宣傳,營造誠實守信社會氛圍

充分利用報紙、電視臺、廣播電臺、新媒體等平臺,加大宣傳力度。《首批1327名“老賴”在家門口曝光》《43名“老賴”主動履行債務》《179名老賴主動履行債務》等多篇稿件在陽江日報的頭版刊登,相關新聞在陽江電視臺、陽江廣播電臺同步報道。新浪新聞、廣東新聞、中國青年網、網易新聞等多個網站也對該新聞進行了轉載。

此外,借力微博、微信等新媒體平臺,適時刊發失信人信息,刊登鼓勵誠信的理論宣傳文章,在敦促失信被執行人及時主動履行債務的同時,也使廣大群眾接受教育,使廣大市民群眾自覺抵制檢舉揭發“老賴”,在全社會形成遵法、守法、尚法的良好氛圍,使誠信光榮、失信可恥的觀念深入人心,為在全市營造誠實守信的良好氛圍發揮了積極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