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愛“救心”萬里行

“感謝曼巴,是你們救了我女兒,給了她新生命”。2018年2月7日,來自果洛藏族自治州瑪沁縣拉加鎮,患有先天性心臟病的9歲藏族女孩尼瑪吉在省心腦血管病醫院接受心臟手術。上午11時,手術實施完畢,尼瑪吉被轉入ICU(重症監護)室。她的爸爸眼含熱淚,緊緊握著醫生的手,一遍遍地表達著感激之情。這是該院實施“愛心行動”以來免費救治的第3000名貧困先天性心臟病患兒。

像尼瑪吉一樣生命之花重新綻放的各民族兒童,已經在省心腦血管病醫院救治了3013名,他們來自全省6州2市46縣所轄的鄉村牧區。“愛心救治”使他們不但重新回到了燦爛陽光下,圓了上學夢,而且改變了一生的命運,給了他們美好的未來。

行程萬里的普查救治

我省高寒缺氧,先天性心臟病發病率高於平原。2005年,省衛生計生委、省教育廳、省民委聯合啟動了“愛心行動”——為全省青少年免費普查先天性心臟病。作為全省唯一的心腦血管病醫院責無旁貸承擔了此項重任。一項重大民生工程從此拉開了序幕。

從海西到海南、海北,從黃南到玉樹、果洛,從西寧三縣到海東,醫療隊日夜奔波在青海高原大地。從上千名學生的縣級中學到只有三五個學生的教學點,從崇山峻嶺到茫茫草原,從戈壁荒漠到田間地頭,無論是大雪紛飛、滴水成冰的嚴冬,還是烈日炎炎、大雨瓢潑的夏季,十三年中,醫療隊以“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奉獻”的精神走遍了青海72萬平方公里,共普查全省3300多所中小學校、幼兒園,37萬名少年兒童受益,首次完成了有史以來青海高原先天性心臟病流行病學調查,詳細掌握了高原地區先天性心臟病發病情況,為加強農牧區母嬰保健、預防減少先天性心臟病、規劃高原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決策提供了翔實的資料和依據。

攜手合作免費救治貧困先心病患兒

隨著醫療隊一年又一年的普查,確診的先心病患兒越來越多,更深層次的問題凸顯而出:確診的先心病患兒中98%以上為貧困家庭,無力承擔3—5萬元的治療費用。為此,醫院成立項目小組,奔走於多個部門,經過多年的努力,醫院先後與青海省紅十字會、青海省民政廳、中國紅十字基金會、神華集團等建立合作,以醫院減免費用、共同攜手的方式免費救治貧困先心病患兒。

青海醫療保險制度的全面覆蓋,為更多的先心病患兒點亮了希望之光。醫保報銷+大病救治+基金會承擔+醫院減免,實現了我省先心病患兒免費治療,最大程度減輕了貧困家庭醫療負擔,使青海高原貧困先心病患兒免費治療工作走在了全國前列。

醫院將各基金會捐助的每一分錢都用在救助孩子們身上,醫療過程公開透明,廉潔、高效贏得了多家捐助機構的信任,被國家民政部、中國紅十字基金會——青海省紅十字會選定為“孤殘兒童康復明天計劃”“天使陽光基金”定點醫院。

神華集團、中國醫藥衛生事業發展基金會、中國少年兒童文化藝術基金會、北京市對口支援玉樹青少年先心病免費治療項目、成龍基金會、省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更多的愛心人士和團體加入到救治行動中來了。今年,經過醫院不懈的努力,與“愛佑基金會”合作,使“愛佑基金會”又加入到救治高原貧困先心病患兒行列……“天使陽光基金”“大手拉小手”“大愛救心萬里行”等先心病專項救治活動讓更多的高原貧困患兒受益,再次點燃他們生命的燭光。

網絡聯動實現技術保障

針對青海地域遼闊,人口居住分散的現實,2016年,醫院建立青海地區規模最大,服務模式最先進的大型智能心電診斷中心。為實現優質醫療資源下沉,使這一先進診斷模式為偏遠地區廣大農村牧區服務,醫院與省第四人民醫院、西寧市第二人民醫院、果洛州達日縣人民醫院、樂都縣中醫院、貴德縣人民醫院、湟中縣總寨衛生院、南川東路衛生服務站等十幾家醫療機構簽訂遠程心電會診協議,開通網絡系統,承擔起為全省基層醫療機構常規心電圖、動態心電圖、動態血壓的遠程診斷工作。各級醫療機構隨時將患者的心電圖、動態心電圖、動態血壓等心電數據通過互聯網上傳至心電中心,醫生在最短時間內出具診斷結果並回傳打印,讓基層患者在家門口就得到省級三甲醫院的專業診斷。自簽訂協議以來,已為基層多名患者進行復雜疑難心電圖分析診斷,使基層的急危重症患者得以及時診治。

為便於農牧民就近看病,就近治療。醫院與果洛州達日縣人民醫院、黃南州河南縣人民醫院、等基層醫療機構建立合作,進行對口幫扶,派遣醫生駐紮基層醫院開展門診、查房、學術講座,幫助當地醫生提高心血管疾病的診療能力。免費接收基層醫護人員來院進修學習,不定期組織專家醫療隊進行下鄉醫療服務、開辦心血管疾病診療技術培訓班、研討會、學術會,邀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參加,不斷提高技術水平。

新時代新氣象新作為

2018年伊始,來自玉樹的白瑪永藏、侃卓永藏、索南鬧布等9名藏族孩子先心手術成功了;來自門源、大通、貴德、樂都的22名回族孩子康復了……隨著孩子們一批批被確診住進醫院,今年3—4月已經為73名先心病兒童實施免費救治,手術全部成功。目前,一個個患兒逐漸康復,陸續出院。

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斜溝鄉是醫院的對口幫扶鄉,醫院組織專家醫療隊多次赴斜溝鄉進行醫療服務,為村民建立健康檔案,將斜溝鄉患有先心病的1歲兒童馬玉韓、14歲女孩肖燕琴納入“愛心救治”項目。近日,兩名患兒住進醫院,順利接受手術治療,現已康復出院。

從2005年開始實施這項民生工程到2018年4月,醫院共免費救治貧困先天性心臟病患兒3013名,手術成功率達到了98%,其中70%為少數民族,年齡最小的1歲,最大的18歲,患兒中有藏族、撒拉族、蒙古族、土族、回族等,累計為貧困農牧民減免醫療費用2000多萬元,補貼餐費30萬元,減少了農牧民因病致貧、因病返貧,提高了青海民族地區健康水平,譜寫了一曲民族團結新篇章,成為青海醫療衛生界的里程碑工作。

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源泉。醫院開始了第二次普查,2017年完成了玉樹藏族自治州的普查,今年,將一如既往地奔赴果洛藏族自治州、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省心腦血管病醫院院長邊惠萍表示,要繼續突出公立醫院的公益性,在為民解憂、精準脫貧上下功夫,把人民群眾的健康需求作為推動醫院發展的動力,把提高高原人民群眾健康水平作為醫院改革發展的最終目標,打通惠民最後一公里,讓“愛心行動”成為民生工程的“標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