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世界,我們將面對其他國家的文化,其他國家也需瞭解現代中國

中國現代文化是一個海納百川的複雜體系

有誰能簡單概括中國現代文化到底都包括什麼呢?

完整表達,並不容易。

一個民族性的文化,往往很複雜。其中有先進性的也會有落後性的。一個民族在發展過程中,不斷選擇、取捨、揚棄、發展著自己的文化。

即便今天,也並不是所有人都得懂相對論、量子力學、人工智能,才是有文化了。這畢竟是少數聰明大腦研究的事情。

對於個體,生活有時候很簡單,能夠用到的文化是有限的。但對於一個民族,科技文化往往與軍事力量直接息息相關。鴉片戰爭的失敗,給中國人的這個教訓太深刻了。因此,科技文化也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

理科類的文化的先進性由於容易實證,先進與否,很容易知道結果;而文科類的文化的先進性,往往需要時間的驗證,而且一拖就是幾十年、幾百年、甚至上千年才有所知道結果。

中國的人文文化就複雜了。主流是辯證唯物主義文化。對於普通人而言,還有傳統文化的一部分、幾大宗教文化的影響、各種民族文化的影響等。當然還有改革開放以後湧入的西式的一些文化等等。

在中國,明白概率論、混沌數學的知識分子,也並不見得就排斥街邊擺攤算卦的。儘管明知道是假的,卻也喜歡聽兩句陰平陽和、否極泰來、天南地北,足以令人一頭霧水的話。這就是一種奇妙的文化兼容。

走向世界,我們將面對其他國家的文化,其他國家也需瞭解現代中國

中國文化的複雜性和兼容性是其他國家往往沒有遇到過的,所以有時候西方人並不真正瞭解中國文化,卻又喜歡給中國文化下定義,自認為懂了。如果你讓外國號稱懂《易經》的人,假設用《易經》當作基礎的思路給人算算卦,通常說的還不如擺地攤的。

這種海納百川卻又兼容一體的大同文化,很適合走向世界。這種文化給其他文化更小的壓迫感,更利於合作。整天說中國威脅論的,卻往往正是給別的文化巨大壓力的一統文化。

中國文化是一種胸懷,一種開放的接納。好的自然要學,不好的自然也就丟棄了。基於對這種胸懷的比較,西方有些國家的文化就不免太功利、太小心眼、太自我了。

東西方古代數理文化走的不同的路

針對古代的數理大一統文化,由於古代中國人在人文方面認為已經解決了這個不成數學問題的問題,所以後來,就很少有人再深入研究這個問題中的數了,更多的是在人文方面的繼承、發展和兼容。

這種情況,至近代的新文化運動以後,發生改變。中國開始廣泛地與世界的各種文化形成文化交流。在傳統意義的西學東漸的同時,東學西漸也在發生。

中國古人研究數理大一統文化的人文結果卻是總結出來大同這個思想。

由於中國古代的數理文化模型的博大兼容性,以至於現代的一些超前的、領先的科技文化內容依然可以被粗略的兼容進去,並未對原始的數理人文文化造成絕對性的衝擊。

什麼基本粒子模型、奇點、黑洞、弦理論、量子理論,用中國傳統文化的方式,又都是可以兼容表達的。

鏈接:甲骨文的啟發—國學老師用太極講蟲洞,上一堂物理課會怎麼樣呢?

走向世界,我們將面對其他國家的文化,其他國家也需瞭解現代中國

用太極解釋蟲洞

由於古代這種人文性的使用數理文化,中國古人並不用在意小數點以及數學性誤差的問題,只需相對的、實用性的、差不多的數學意義的準確就足夠了。

幾千年的連續發展,這種人文文化形成了一定的人文思考的優勢。近代西方的哲思,更多是對中國古代人文思想的批判性的、斷章取義式的繼承發展。

當我們用西方的文化思維方式審視中國的文化的時候,卻忽略了自己的文化思維習慣,變得與自己的文化有些格格不入了。

而西方古代在研究數理大一統這個文化的時候,走的是另外的一條路,數學性地發展,深究其數的細節。在過去的2000年左右,數理文化被宗教文化所壓制,隱秘發展。直到近代,才逐漸浮出水面。

西方近代數理文化的發展,導致自歐拉之後,數理大一統文化被文化性的割裂,不得不各個分支獨力發展起來。這才有近代西方物理界的大一統思想的思考。

這種發展方式促進了數學和物理的發展,而物理的發展促進了軍事的發展,軍事促進政治,政治促進經濟。有槍桿子說話,這是西方形成近代理科文化優勢的原因之一。

東西方的現代文化走著不同的路。中國的一些電影、文學作品在西方獲獎,可是在國內卻不公映或者很少有人問津,這也是由於文化不同造成的一種結果。西方人肯定的東西,中國文化有時候是給畫問號的。

而西方人對中國的瞭解,往往是通過這些方式形成一定的文化影響,那麼西方人瞭解的是現代的中國嗎?

西方人一直還在研究數理大一統文化,至今並未放棄

西方人自己追溯這種文化的淵源來源於古埃及的金字塔數理模型。而西方現代意義的數理大一統探索主要集中在物理方面了,這從牛頓、歐拉開始。

牛頓晚年研究宗教文化、研究古代的翡翠杯文化、研究鍊金術文化,與現代文化脫軌了。但是他的引力的發現,卻導致現代天文物理的形成。

愛因斯坦晚年致力於兩件事情,反原子彈和物理大一統研究,都沒有結果。

歐拉的數學成就就不提了,因為眾所周之。但是他的數學成就卻相當於否定了古代以圓方為基礎建模方式的數學大一統的可能性。

特斯拉號稱大一統物理了,可是誰也沒見到他這本著作,

近代西方出現的弦理論、膜理論,雖然無法物理驗證,但是依然是在挑戰物理大一統這個思想。

霍金構建的宇宙大霹靂模型,還是物理一統思想的探討,晚年卻開始研究文化,言論中充滿了新末世論的特徵。

走向世界,我們將面對其他國家的文化,其他國家也需瞭解現代中國

火藥是因為煉丹過程中的意外,導致爐膛爆炸,才被髮明。而古埃及的木乃伊處理方法以及後來的鍊金術研究,產生了現代化學的萌芽。為了讓幾位貴族在賭場上肯定贏一些,產生了現代的概率數學;為了去掉噪聲無序的雜波,產生了現代的分形數學。新的文化總是以一種意外獲得的方式在向前發展。

看似沒有用的東西,看似沒有結果的結果,看似沒有聯繫的聯繫,但是在研究的過程中,卻總是有意外的發現。在這種不斷的意外發現中,文化在無數的未來可能性中,選擇了當下的路。

西方近代的數學、物理的知識爆發、工業革命,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產生的。

制定文化標準的話語權。

理科文化的先進性很明顯,誰的高明,就學誰的。

但是學習的代價就是喪失了制定文化標準的話語權。直到你的文化變得更高明,那麼你才能獲得制定文化標準的話語權。

如果世界僅有中國有一種最領先的技術需要別人來學習,那麼,這個標準就得按中國人的習慣來了。這樣,中國人看著方便,外國人就得付點學費了。當然,這有前提。

走向世界,我們將面對其他國家的文化,其他國家也需瞭解現代中國

文科文化的成熟與老練很多中國人自己甚至還沒意識到。我們習以為常的成語,卻可能是外國人不可理解的。因為翻譯成語,這事挺麻煩,比翻譯唐詩宋詞還麻煩。而且,幾千年下來,這意思又不斷地在微妙地改變。

傳統文化還剩下點什麼?

現在的問題是,當我們自己都解釋不清楚傳統文化的時候,讓西方人怎麼理解?與外國人談中醫,難道就只能再講金木水火土嗎?

當我們的年輕人放棄傳統文化的時候,讓外國人來學嗎?西方人的確也學了,這也是筆者說的東學西漸的過程,但是他們有自己的文化方向性選擇,學出來了不一樣的結果。

同樣是周易,為什麼不是中國人發現二進制的使用呢?同樣是太極的波,為什麼不是中國人發現數學波的應用呢?

我們不再相信刀槍不入了,這是文化進步了。當然這與非洲人不再在頭頂上開槍,認為有神靈保佑這種意義的進步是一個文化層次的。這種文化進步的速度與世界文化進步的速度想比,是否還是慢呢?

用幾十年時間趕上西方几百年的理科文化落差,現代的中國人是很拼的。普及教育的結果就是上過學的中國人,都至少會中、英兩種語言,會的多會的少而已。擁抱世界,基礎的文化問題解決了。

而促生出西方近代人文思考的中國傳統人文文化,正在被我們一些人放棄其人文優勢。一個兼容性的人文系統,正在被變成二元化、支離破碎的單個的、獨立的人文系統。

傳統文化,需要留下點什麼?

這事應該是專家說說的。背誦《論語》就是學國學嗎?這誤解就有點太大了吧。

走向世界,我們將面對其他國家的文化,其他國家也需瞭解現代中國

這就算學國學了嗎?

《一本好書》說的是否是好書?

《一本好書》這個節目最近據說收視率很高,也湊熱鬧看了幾期。忽然發現,裡面傳播的都是什麼樣的書籍呢?基於唯心臆想、自我情調、缺乏社會性的一些

西方人認可的“世界名著”嗎?而節目的言論導向明顯是肯定性的,而非文化批判性或者文化或者學術探討性的。難道我想多了?

作為娛樂,開闊視野,這很好。中國必將擁抱世界。可是,這種娛樂節目的影響力,僅僅是開闊了視野嗎?它衝擊了什麼?它在顛覆什麼?一個尚不知唯物是什麼的收視者,真能夠禁得住唯心的誘惑嗎?

商業性的文化,總是喜歡顛覆、反轉的內容,這樣才有收視率。從這樣的節目的格調中,筆者看不出文化的自信,只看到對傳統文化的顛覆以及對現代中國文化的衝擊。

西方人喜歡探討所謂個體的人性,但是卻總是孤立於社會性的探討人本身。這種人文落後如此明顯,卻成為一些人的追捧。

走向世界,這種文化的衝擊早晚會看見。而在這種文化的衝擊中成長,這需要成熟的心智,我們自信我們的心智都成熟了嗎?當網絡上充斥著不懂相對論的人在討論奇點之前是什麼樣子的言論之時,這算心智成熟了?

我們正在走向充滿唯心罌粟花的世界,因無知不知其害而覺得其美,因沒見過而覺得其新奇。我們是否是否意識到這一點呢?

美國在開始閉關鎖國,其中的步驟不僅僅是經濟戰的加關稅形成關稅壁壘,還包括關閉孔子學院。為什麼?因為孔子的言論其中是有樸素的辯證唯物主義的內容?還是其中社會性的思考衝擊了人性肆意起舞的唯心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