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温泉康养路在何方?

中国温泉康养路在何方?

温泉康养旅游是指以康养为主要目的,以温泉资源为基础,充分利用温泉水、温泉地微气候与良好的生态环境及其他自然疗养因子,并结合特定的温泉康养设施、配套服务设施及专业服务,通过温泉体验、运动健体、营养膳食、健康教育、修心养性、文化活动、融入自然、关爱环境等各种健康促进手段,使人在身体、心智和精神上达到自然和谐的优良状态的各种温泉旅游活动的总和。

中国温泉康养路在何方?

一、东西方温泉正在融合发展

温泉是一种世界性的资源,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拥有或多或少的温泉资源,自古以来因其具有疗愈功效而被人们广泛使用。因为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和对温泉应用方式的不同,温泉产业发展到现在,在东西方出现截然不同的发展模式:欧洲以医疗型温泉型温泉为主,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温泉则在娱乐中融入休闲度假养生元素,而以汤治文化为标签的日本,则在融合东西方温泉的基础上把温泉变成一种生活方式。

随着东西方温泉产业的进一步融合发展,中国温泉正从娱乐型逐步转向康养型;而欧洲医疗温泉中的休闲与娱乐元素也逐渐增多。

西方温泉是一个很大的地理空间概念,我想应该主要包括欧洲和美洲,也许还应该包括日本。”虽然欧洲温泉一直以来是以医疗温泉为主,但休闲、娱乐和社交元素一直与医疗温泉并行发展。早在19世纪和20世纪初期,很多著名的欧洲温泉疗养地就配置了赌场、歌剧院、音乐厅和游乐场等休闲娱乐功能。而且,在欧洲国家中,各国温泉产业的结构和特点也是有很大差异,例如东中欧国家的休闲和娱乐元素就很突出。目前,德国、斯洛伐克和日本都有年接待量超过百万人次的单体温泉乐园项目,而在中国则很少有这样规模的休闲旅游温泉单体项目。

在1995年之前的中国温泉几乎都是疗养院,极少有休闲娱乐元素。整个东亚地区的温泉,包括中国、韩国和台湾地区都深受这一时期日本温泉的影响。而如果我们认真研究一下日本温泉发展史,就不得不承认,日本温泉的休闲化和娱乐化最初是深受欧洲温泉影响的。

近年来,西方温泉的休闲化或娱乐化元素的确在明显增加,与此同时,中国温泉开始朝着康养方向开足马力前进。

二、现代温泉旅游进入一个转型关键期

在国家供给侧深化改革、市场消费升级的背景下,现代温泉旅游和中国经济面临着深刻的转变,开始进入到一个转型关键期:娱乐化产品发展后劲不足、度假产品不断细分、寄予厚望的康养市场还在探索尝试中,获得经济效益和市场口碑的屈指可数。相对于全国大大小小一千多家温泉度假村/温泉酒店,相关产值超千亿的温泉产业规模来说,只有极少数的企业获得初步成功折射出了温泉康养发展初始阶段的重重困难。

温泉的本质属性毫无疑问是健康,这是业界的共识。世界温泉的主流是康养,中国温泉的未来也将是旅游与康养融合发展,但为什么我们整个行业在向康养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往往存在诸多困惑和难点?

这是因为中国的温泉康养市场还不成熟,需要逐步培育;中国有关的医保政策还没有取得突破,需要长期努力去争取。从大趋势看,健康肯定是未来最大的朝阳产业。 “治未病”的中医养生基因已经根植于中国人的DNA之中,中国人的健康保健意识正在迅速增强,主动和积极的健康生活方式正成为时尚,消费者越来越愿意为自己和家人的健康买单;国家已经把健康作为贯穿一切领域的国策;职业疗养市场、商业健康保险市场和单位健康管理市场刚刚兴起。

这些趋势性的宏观市场研判基本没有争议,最大的困惑点当然是如何落地操作?这个问题非常复杂繁复,非三言两语可以说清楚。需要结合项目和市场实际仔细研判,具体个案具体分析。”

三、休闲娱乐型温泉仍然有强大的消费基础

在业内积极转型升级、往康养方向发展时,是否意味着原有的娱乐化产品不适合市场发展,有淘汰可能?

我认为,中国温泉旅游市场广阔,但发展并不均匀,尽管像广东、福建等地的温泉发展较为成熟,呈现出康养发展趋势,但原有的发展模式仍然是市场主流,毕竟中国13亿人口,只有不到10%的人口体验过温泉,基础性的温泉项目依旧有强大的群众基础,条件好的休闲娱乐型温泉可加叠代发展出休闲康养复合型温泉。

中国温泉旅游行业的转型并不是要否定当前的休闲娱乐化温泉,而是要在现有基础上调整功能和产品结构,叠加新的功能和产品,培育和开发新的市场。康养温泉是对现有温泉项目的“赋能”,是为了让现有温泉项目换发新的活力。”

事实上,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休闲娱乐型温泉依然会是中国温泉旅游的主流,康养温泉将是未来发展的方向和趋势,但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才能发展成熟。休闲娱乐型温泉的市场根植于人性深处的复杂需求,根植于中国人的消费行为和消费习惯,根植于大健康理论所倡导的快乐养生的基本理念,未来的中国温泉旅游产业将会呈现出一个以康养为核心,休闲娱乐与康养度假相互融合、并行发展的市场格局。

往期精彩文章推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