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古神汤 温泉

青山簇簇树重重,人在春云浩荡中。也是杏花无意况,一枝临水卧残虹。"吟咏着金朝著名诗人元好问的诗《梁县道中》。春日,几千年历史的文化名镇温泉,杂花生树、群莺乱飞。透过车窗,四面云山、千家烟树铺面而来。

元好问诗中的梁县,指的即是历史悠久的汝州市。巍巍伏牛山,层峦叠嶂;悠悠汝河水,轻舒练带。因有温泉自然溢出而得名的温泉镇,就是座落在这青山丽水间的一颗璀璨明珠。

它南依外方山,西掖广成泽,襟崆峒而带汝水,枕伏牛以望嵩岳,山川秀丽,风景如画。"温泉晓霁""龙泉夜月""崆峒烟雨""妙水春耕"……风情万种地屏列在它的四周,骄傲地向世人展示着他曾经的美丽和辉煌。

温泉交通便利,焦枝铁路横贯东西,宁洛高速、洛界路、侯饭路穿境而过,形成了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

走进温泉的第一站是官庄村。它隶属温泉镇管辖,东距汝州20多公里,南距温泉街2华里。

唐太宗李世民贞观十一年(637年)临幸温泉后,为方便去温泉沐浴,令人在官庄北一华里处建一座清暑宫,作为皇室的行宫。清暑宫又名"襄城宫",他的设计者是唐朝著名画家阎立本之弟阎立德,唐朝很有名气的一个建筑界大腕。

唐朝灭亡不久的五代十国时期,梁太祖朱温来洗浴,不仅住在清暑宫里,而且在清暑宫南建一座专门招待来往官员的住所,"官庄"村名即由此而来,其邻畔的丁庄村,也因驻扎过御林军和兵丁而得名。朱温住过的地方,被人称为"梁古城",村名保留千载,至今未变。近几年来,常有村民建房挖地基时,出土古钱币和古代文物,证明了清暑宫和梁古城的存在。

由此可见,这里当年是何等的繁华热闹,村庄的名字和文化遗址,都或多或少的保留着历史的古老痕迹。

自官庄折向南行,一路青柏叠翠,一路垂柳如烟,绿杨深处的温泉老街遥遥在望。

一脚踏上温泉老街地界,一颗心就被那小镇的古风古韵古迹浸染成了古意绵绵。行走温泉,简直是在厚重的历史里穿行,所到之处,随手都可拈起一串又一串的历史故事。

温泉,原为远古时期火山爆发所致,始建于西汉初年,称温汤;东汉为皇帝游猎地,隋设温泉顿及马牧,唐改称温塘,亦称汤王街;金正隆六年(公元1161年)为温泉街。

早在4000年前,就有温泉自然溢出的记载。当时的温泉建设已具有相当规模,庙宇连片,浴池整洁,疗治百病,卓有成效,而且地当襄洛古道的要冲,交通便利,所以慕名而来的诗人骚客、达官贵人摩肩接踵,热闹非凡,被誉为中原第一泉、我国十大著名温泉之一。盛景时,温泉曾经"潺潺泉流,星罗棋布,百条温泉迂回数百里"。冬季,泉水流经处白雾茫茫,绵延数里。每值晨曦微露时分,温泉上空云蒸霞蔚,美轮美奂,此景美其名曰"温泉晓霁"。上世纪70年代前,当地还有十几个泉眼,每天热水汩汩往外涌,地面水流成河。最近几年,随着全球化的水资源枯竭,温泉地下水位也逐渐下降,再不能见到"温泉晓霁"的壮观美丽了。

那街不长,街头走都到街尾,不过十几分钟,却秀丽风景无边,人文景观遍地。一山一水,一泉一亭,都有美丽的传说和故事。

幽秀神奇的九龙山、銮驾山,像长长的屏风,千百年来,与古老的小镇相依相偎着,叠翠披绿,将小镇装饰得风情无限。处子般静卧在这秀山丽水间的温泉老街,有古色古香的武后池笑傲风月,有老态龙钟的汤王祠静观烟霞,更有白龙泉、唐宗池、流杯亭、温凉盏、黄牛涧、吕祖阁等名胜古迹,繁星般地点缀其间。

汤王祠是为纪念为民祈雨的汤王而建,现仅留山门,但仍香客云集,游人如织。隔汝河而南望,有村名曰"圣王台",据说,就是汤王当年登高祈雨的地方。

温凉盏尤为奇特,遗址在汤王庙不远处的一座水塔下面。热泉、寒泉紧相连,温泉成年热气腾腾,寒泉则肃如冰谷。千百年来,两眼泉水相映成趣。

銮驾山是因为轩辕黄帝在此歇息过而得名。据说黄帝到临汝镇的崆峒山找广成子探讨学问,"登具茨、过襄城,访大隗迤逦来到崆峒山之南",他先在温泉洗了热水澡,又在泉西边的小山上住了一夜,才编乘筏子,沿西北方向漂流,登上了有"崆峒烟雨"美名的道教名山崆峒山。他住过的这个小山,被后人称为"銮驾山"。

銮驾山上,青柏参天,郁郁葱葱。遥望四周,依稀可见镇北的均田村和东南的薄姬庙村,均田村因轩辕黄帝在此为广成子奏《钧天》之乐而得名,薄姬庙村则因是她当年的行宫所在地而得名,温泉北的山也因薄姬驾临而得名娘娘山。

没有故事的风景是苍白的,正是这说不完、道不尽的历史传说、文史渊源,成就了温泉的厚重。在国内所有的温泉风景区里,还没有象汝州温泉这般如此历史悠久、文化厚重的。

温泉本是一个小地方,却因大自然的格外钟情,才如此钟灵毓秀,秀外慧中。

千百年来,秀丽神奇的温泉水,曾引无数帝王、墨客竞折腰。据《二十五史》载,汉唐以来,曾有十帝三妃21次莅临。慕名来此的文人墨客,更是不计其数,宋之问、刘禹锡、欧阳修、范纯仁都先后数次畅游温泉。李世民、李治、武则天、李隆基多次莅临,而且在武则天的主持下,举行了大规模的文学诗会,成为文坛一段佳话。镇区内古色古香的武后池,就是当年武则天沐浴过的地方。

李世民数次游玩打猎于此,有一次曾遭野猪袭击。众大臣吓得脸色苍白,贞观天子不亏大家风范,猎后照样挥毫赋诗。宋代大文学家欧阳修,任汝州刺史期间,无数次畅游温泉,并欣然提笔,为《汝州温汤流杯亭侍宴诗》作跋。因为在汝州生活过几年,亲眼目睹过温泉的神奇灵秀,作为《新唐史》的编著者,他这样热情洋溢的写温泉:"州西五十里有温泉,水可熟米。"在二十五史上为温泉涂抹了重彩的一笔。公元1132年(宋高宗绍兴二年),著名宋朝才女李清照的丈夫赵明诚将武则天刻立于汝州温泉的《周流杯亭侍宴诗序碑》收入《金石录》中。

徜徉在欧阳修、苏东坡、刘禹锡等文化名流歌吟过的山山水水里,思古之幽情将人浸染的灵气四溢。沐浴在李世民、武则天等十几个皇帝、后妃赞不绝口的万古神汤,万千感慨油然而生——举手投足间,似乎都可触到古人飘飞的衣裙。

2001年春,一对老人来到了温泉沐浴。他就是原国家文化部部长、著名诗人贺敬之和他的夫人柯岩。贺敬之的《三门峡——梳妆台》,曾深深吸引过我,那铿锵的气势,优美的韵律,让我一直百读不厌。

在温泉洗浴后,年迈的诗人再度诗情澎湃,欣然挥毫,赋就诗作《歌汝州温泉》,并在《人民日报》上发表。诗中咏道:"汝州温泉天下优,地心人心贮暖流。泉水疗我半生疾,春风减我世风愁。……开窗汝海风景新,展卷汉唐史迹留。……汝州临别作长歌,神州神思向神州!"

温泉的古韵古风,曾育人才俊彦无数。出温泉南行两公里许,有村前瞻青山,后环汝水,名曰"朱寨"。民国那阵子,出了个叫朱胜武的私塾先生。此人学富五车,道德文章冠世,其弟子功成名就者众多。

在温泉及周围乡镇中,流传着这样一则顺口溜:"汤王街,实在好,千里迢迢来洗澡。一洗澡,病就好,生龙活虎往家跑。"我们到达温泉的时候,就见成群结队的乡亲们刚洗澡出来,个个脸上容光焕发,谈起温泉来,更是骄傲之情溢于言表。

每年农闲季节,特别是在农历腊月和正月,那些婚后久不生育的育龄妇女,常三五成群的来泡温泉。据说,这些不孕妇女在温泉街泡上一段时间温泉,回去后多数都怀了孕。科学的解释,是因为这里的矿泉水治好了她们的妇科炎症。据当地医疗卫生部门的工作人员讲,在温泉周围30华里范围内的人群中,几乎没有皮肤病、风湿病,难怪当地老百姓把这儿的温泉水称之为"神水"。

晶莹剔透的温泉水,清澈见底,滑腻如缎。经国家地质矿产部门检测,内含56种微量元素和化学成分,其中锶、锂、氯、硒、锗离子等含量很高。锶元素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能促进骨骼发育生长,防止心血管疾病;锂元素有活化、解毒作用,可以防止心血管病和癌症的发生。特别令人惊奇的是,在含量如此众多的矿物质微量元素中,却没有如砷、镉、汞等对人体有害的重金属元素及放射性元素。温泉呈弱碱性,具有较大的热容量和良好的导热性,可扩张血管,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末梢血液的回流。能抗菌消炎,激活结缔组织细胞,防止关节强直,恢复肌肉功能,对淋巴淤积、浮肿、关节肿胀等可促使其吸收,有消肿作用。

这是全国罕见的优质医用矿泉水,堪与世界著名的法国维希皇家矿泉水相媲美,有很高的医用价值和良好的保健功能。

温泉的人文传说中,最引人发思古幽情的是流杯亭。

流杯亭,又名风月亭,位于温泉老街的南边,与汤王庙相距很近。因此亭为八角型,又名八卦亭、八卦楼。

公元700年2月22日,武则天率领上官婉儿等文武大臣渡洛河、跨龙门来到温泉,效王羲之在兰亭的流水曲觞,引群臣在泉边饮酒赋诗,酒杯飘到谁身边,谁就得赋诗一首。诗成,编辑成《流杯亭侍宴诗集》。武则天走后,命人在流杯池上盖了个亭子供人观瞻,也就是流杯亭。这件风流韵事影响很大,直到北宋,欧阳修还专门为《流杯亭侍宴诗》作跋。

这次活动历时了3天,时间之长,人员之广,名角大腕之多,在唐王室组织的各种"文学沙龙"活动中是空前绝后的。为纪念此次活动,武则天命文章大家凤阁舍人李峤为诗集作序,著名书法家秘书丞殷仲容书丹,立碑刻珉于流杯亭旁。因此,这个碑被视为珍品,称为"三绝碑"。武后碑仅在温泉镇矗立了20多年,便被一场突如其来的洪水冲毁。半个多世纪后,陆长源出任汝州刺史,他认为李峤的文章、殷仲容的书法系"绝代之宝也","乃复立碑建亭"。此碑历时久远,现在,早不知下落了。

曾经的襄洛古道上的名亭流杯亭,早被现代的洗浴中心所替代。盛颜难寻,空留我一帘幽情,缱绻旧梦。还好,那则天大道的森森杨柳,袅娜飘逸,烟雨迷离中织就漫天绿雾,尚还能氤氲出一角古典的诗意天空,令人思古幽情翩翩。

山水不在,古迹不在,风雅不在,流杯亭曾经的雅韵却是不会消失的!

千古风雅流杯亭,注定要成为温泉的一个文化符号,永远在文人雅士心中溢光流彩,在历史的夜空中绽放着璀璨光芒。

在温泉西有一湖,古为广成泽,现为涧山水库,历经千年遗迹留。

温泉,是一座山水滋润的小镇,因水成名,因水成镇。水,维系着它的记忆和生机;水,谱写着它前世和今生的辉煌。流年如水,沧海桑田,曾经属于温泉的风流雅韵,都躲进了遥远的历史云烟深处不可追寻,只有漫步在这历千年却仍有迹可追的涧山水库,才让人真实地感受到历史的脉络。

浩浩荡荡的涧山水库奔至眼底,一碧万倾,烟雾依依。碧波四周,群山逶迤,秀色可餐,五龙山叠翠,崆峒山俊秀。登高而望,可以望见崆峒山、邓禹村、龙泉寺,他们呈三角形,分布在秀丽的山水之间。

涧山水库,原名广成泽,因上古时期的仙人广成子而得名。看过《封神演义》的读者会知道,广成子是书中一个相当重要的神仙,玉虚宫元始天尊门下,阐教"十二金仙"之一,兴周伐纣大业的重要支持者。他数次拯救姜子牙于危难之中,积极为伐纣行程中受阻的姜子牙大军寻找各路救援神仙。当他的弟子殷郊、殷洪背叛师门,助父与周为敌时,他坚定地大义灭亲,在其他高手神仙的帮助下,杀死了自己苦心教诲的徒弟。

广成子应该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他是中国最早的思想家之一,不但《封神演义》和《神仙传》里提及他,《庄子·在宥》里也有对他的专门记载:黄帝立为天子十九年,令行天下,闻广成子在崆峒之上,故往见之,向他请教修炼道术的要诀。广成子对黄帝说:"你所治理的天下,候鸟不到迁徙的季节就飞走,草木还没黄就凋落了,我和你这样的人有什么好谈呢?"黄帝回去三个月后,又去见广成子,很恭敬地跪着走到广成子面前,再三叩拜,求教修身的方法。广成子回答说:"修道所达到最高境界就是心中一片空漠,即看不见什么,也听不见什么。凝神静修,排除外界的干扰,知道过多的俗事会败坏你的真性。我能牢牢地专注于养性,永远心境平和清净无为。我的道将把你引向无穷之门,游于无极的原野,与日月同辉,与天地共存。"

《庄子·在宥》篇里的空同,指的即是温泉西面不远的崆峒山。崆峒山是道教名山,山上曾经有丹霞院、崆峒观、广成殿、艄公碑等。《宋史》上曾记载,宋徽宗时期,政府曾专门拨款修复崆峒山的宏伟建筑群。远古时期,崆峒山是汪洋大海里的一个小岛,岛上有个天然石洞,广成子就住在石洞里。因其位于汪洋碧波之中,每当白昼来临的时候,云气叆叇,如烟雨相杂,所以得名"崆峒烟雨",是汝州八大景之一。据传说,20世纪五六十年代,还有人看到崆峒山周围出现海市蜃楼现象。日月流转,沧海桑田,现在的崆峒山,只是平原上普通的一个小山坡了。

西汉时期的涧山水库、崆峒山包括温泉一带,方圆百里,百草丛生,鸟兽成群,修筑有"华宇连荫"广成苑,飞阁流丹,凉亭暖馆,桃花清水,绿荫芳草,是著名的避暑游览胜地和校猎乐园。

将广成泽辟为皇家游猎地的,是东汉光武帝刘秀。广成泽这个名字,据说也是刘秀起的。刘秀是太学生出身,饱读经书,被毛泽东认为是中国历史上学历最高、最有学问的皇帝。大约因为广成子的原因,刘秀将崆峒山附近的水泽命名为广成泽,并辟其为皇家苑囿。东汉灵帝,又因这一带形势险要,设置了广成关。汉代永本初年,东汉王室政权一度发生动荡,广成苑变为废墟,结束了它的一代历史使命。隋朝时,在这里修了能"溉地千顷"的大型水库,即今天的涧山水库。

漫步水库,远望,青山碧翠;近观,水波潋滟。岸边,垂钓者怡然静坐;袅娜飘逸的垂柳下,踏青者三三两两。触目所及,是一副其乐融融的盛世休闲图!看着这一切,让人情不自禁想起了大金国第四任皇帝完颜亮。

完颜亮,是温泉最早的热心建设者。公元1161年3月10日,完颜亮于洛阳赴温泉打猎沐浴。4月17日下诏,150里以内的州县一律派商贾来温泉"置市"。其后渐成习俗。每年的农历初五、初十,汝州、汝阳、鲁山3县的群众云集于此,多时达数万人。完颜亮在一次围猎中被惊起的鹿群撞于马下,口吐鲜血数升,他利用温泉疗养20余日,直至病愈。

湖光山色的广成泽,是个令人沉思历史的地方。行走这古迹斑斑的土地上,格外让我思绪翩跹,发思古之幽情,只想走进层层迷雾的历史云烟深处,去感触历史的律动。说实话,跟温泉有过亲密接触的武则天、上官婉儿、完颜亮,他们都是很杰出的人物,却依然难避太多的毁誉纠缠千年。

站在水库回望温泉老街,镇区的西侧,有一座武则天塑像,虽然简陋,倒也有神韵。女皇西北而望,衣袂飘飘,既有巾帼红妆之娇媚,又有一代天娇之英武,春阳下作冷色的沉默,似乎在说:"我自袖手仰天笑,是非功过任君评。"

徘徊塑像下,可以感受到活力大唐的朝气。大唐王朝,上自皇帝下到大臣,携手并肩,同心望治,以博大的胸怀和充满活力的朝气,使盛唐气象傲然于世界各国,使国都长安成为一流的大都会,经济文化领先世界,留学士子趋之若鹜。

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曾经的皇家温泉, 如今成了老百姓的休闲沐浴场所。"山前阴火煮灵源,昔日曾临万乘尊。历尽兴亡皆如此,不随世俗变寒温。"这是宋代名相范纯仁在汝州温泉神浴时,心有所感而写下的一首诗。是啊,漫长岁月里,天子来了也好,平民来了也罢,清清冽列的泉水,总是那么温婉可人,任凭沧海桑田,世事变迁,这水,只静静地流淌,造福黎民百姓。

今天,一批批的智士,将投资的目光锁定温泉,筹划建设独居文化特色的中国水城。新修的观如意湖畔商贾云集,生机盎然。曾经辉煌却现在破败的温泉,有可能再度焕发新颜。温泉的昨天,因上天的眷顾而风情万钟;温泉的今天,需我们用心呵护,去保护和传承这上天赐予我们的自然文化遗产。现代人酝酿许久的诗篇,喷薄而出于各位面前:

青山重重树丛丛,驱车温泉探芳踪。百道幽泉鸣淙淙,古镇溢翠春云中。我今来谒流杯亭,唯见烟柳色青青。銮驾山上牧笛轻,武后池畔鸟雀静。不见婉儿衣袂飞,只见桃李绽芳菲。不闻女皇笑声脆,但见夕阳逐流水。亭前怅然慕风采,几度沉吟愧无才!诗会俊杰今何在?文治武功尘里埋!巾帼首相多奇文,流风回雪耀诗林。锦绣文章锦绣人,冰雪才貌冰雪魂。叹我红颜多薄命,天妒英才人凋零。如此造化如此命,空余才名留丹青。一支豪笔枉凝秀,两世宰相徒风流。无限感慨新雨后,空留惆怅夏复秋。道不尽万千思绪仰慕语,写不完百般况味追思句!长歌一曲悼才女,流杯池畔草长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