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公猪的饲养管理

对于种公猪的管理者而言,空气(氧气)、水、饲料、温度、湿度五大要素是决定种公猪生命质量的基础条件。

(一)、种公猪与空气

对于猪而言,如果在绝对无氧的状态下,约二十分钟就意味着生命的终结。可在养猪生产实践中,当我们走进猪栏时会感到恶心、流泪、呼吸不顺等现象,而如果进出猪栏没有分别换衣、淋浴的话,身上的怪臭味道还可能会持续散发几天。实际上,猪对环境的要求一点都不亚于人类,当我们走进猪栏里感觉到不适时,猪的反应其实更强烈。因为人的鼻孔距离地面一般在 1.5~1.6米左右,而猪鼻孔距离地面一般不超过三四十公分。猪栏里面和房屋外面的空气质量是有很大差异的,栏舍里的空气层次很分明,接近地面三四十公分的空气层氧气含量最少、有害气体(物质)最多,在气温偏低时该层面气温最低(在环境温度偏低时,热空气往上飘浮;在环境温度偏高时猪代谢出热气体飘散不出去);而当气温偏高,人在一米五六的空气层面(相对地面三四十公分层面,氧气含量高、有害物质少、空气温度适宜)都感觉到不适应、不舒服时,那么对猪而言简直是地狱了!

如果猪只长期生活在空气质量(氧气指标、有害气体指标)不佳的环境中,将直接表现出呼吸系统疾病、眼睛水肿、黑眼圈(泪斑)、眼球发红充血等症状,并间接导致繁殖性能下降、免疫功能下降、生长速度降低等。所以说,改善空气质量是最重要、最便宜、最容易获取、最容易被忽略的第一环境物质。其解决之“道”是尽量选择将种公猪舍设在猪场环境中空气质量相对好且外界各种因素干扰少的地段。公猪栏设计符合栏舍内外空气最佳交换的原则,比如:窗户距离地面线最好不高于五六十公分或设地窗;人工影响空气流动(吊扇、排风扇等);及时清理猪代谢产物等。

(二)、种公猪与水

对猪而言,水是最重要、最便宜、养猪者最容易忽略的第一营养物质,关于水的质量、温度、酸碱度、水压等后续文章另行阐述。

(三)、种公猪与饲料

“病从口入、祸从口出”这句代代相传、家喻户晓的俗语足以证明食品对人的重要性。

现在的配方师普遍是对着电脑参照各种标准做配方,进行所谓的营养要素平衡,而我却认为做配方应该以猪为本——“观猪造料”。

种公猪进场前,技术(管理)部门须依据客观条件计划好种公猪营养方案,如选择自配料、商品料、商品料加保健品方案等。但非常遗憾的是——我在跟踪当今国内的公猪饲养管理过程中发现了不少的问题与误区,有相当多的公猪处于享受“妇女儿童”的福利待遇,却要干“纯爷们”的活,这与人类饲养公猪的目标背道而驰!饲养公猪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取该品系的优秀基因表达的生物制品(精液表达)。要获取种公猪强壮的体况、优质的精液,在满足其对环境、疾病控制的基础条件下,公猪的营养是最重要的要素了。

在生产实践中,我们总结出关于公猪营养(饲料)的几个误区:

1、种公猪饲料的现状

目前种公猪营养的课题,国外同行对公猪的精准营养研究做的比较系统,而国内似乎才刚刚开始。种公、母猪对大豆制品、脂肪酸、微量元素、维生素、抗生素等的需求上存在根本性的差异。但在养猪生产中,很多人因为受传统习惯养猪思维的影响,忽略了公猪营养、不重视公猪饲料,所以没有用公猪专用饲料饲喂公猪,而用小猪料、哺乳料、妊娠料、肥猪料等饲喂公猪,引发了不少问题。

小猪饲料喂养种公猪可能带来问题:小猪料的设计思路是以骨骼发育为前提、以生长速度为目的,而成年种用公猪已不需要考虑骨骼发育和生长速度了。成年种公猪的饲养目标是维持体重,确保精液品质,提升(或保持)公猪旺盛的性欲,维持健康的状态和延长种用(青春期)寿命。所以,两种饲料配方设计思路有着本质的差异,再者有相当多的配方师为了促进小猪的生长,提高饲料效率,会在配方中添加抗生素(抗生素给种公猪危害另述)。

哺乳母猪料喂养种公猪可能存在的问题:哺乳期母猪料在配方设计时豆粕添加量多在25%左右,饲料中钾、氨基酸、大豆异黄酮等接近母猪最佳生理需求,有利于哺乳期母猪的遗传基因进展的(泌乳性能)的表达。但是,这些特定功能性营养物质对公猪而言不仅仅是资源的浪费,而且会对公猪的生理功能带来损害。哺乳期母猪料中的大豆异黄酮具有植物雌激素活性,会干扰公猪荷尔蒙,造成肾上腺分泌睾酮量减少,影响种公猪性欲、体内钙平衡、脂代谢、免疫功能等(编外话:我曾持续跟踪观察过寺庙里的师傅的日常饮食。我到过东至哈尔滨,南至海南岛,西至云南,北至山西,中部河南的部分寺庙,观察其伙房的伙食结构,发现一共同点:绝大多数食物中的蛋白质都是大豆制品。由此而推理出的道理让我“顿悟”出为什么大多数寺庙里的师傅面对漂亮的女施主“骚扰”时淡定得心静如水,阿弥陀佛!);高能量的哺乳母猪料容易让种公猪沉积过多脂肪,减少公猪好动性,增加公猪对热应激敏感度,降低精液品质;另外,哺乳期母猪料为了应对产后综合征(产后热、子宫内膜炎)和乳房炎,有可能会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

妊娠期母猪料饲喂公猪可能出现问题:妊娠期母猪在配方设计时要考虑母猪饱腹感、母猪便秘等,相对饲料体积大、营养指标偏低。现代遗传育种进展很快,一方面是猪的长速加快、屠宰率提高,另一方面却面临内脏器官、消化吸收系统没有相应提升。如果遗传进展较快的优秀公猪长期釆食妊娠期日粮,将可能面临营养不良状况。

综上所述,种公猪必须使用量身定做的公猪专用饲料。农场技术人员依据种公猪体况、环境、采精(配种)频率确定每周饲喂量,釆取一周一定的原则,每周调整采食量。

种公猪饲料最好以干料形式饲喂,因为公猪在釆食干料时,饲料在口腔中嚼咬比采食湿拌料时间长,无形中公猪每天增加了嚼牙时间。中医理论“肾是体之源,性之本;肾开窍于耳、表现在牙”,即公猪牙好,相对肾功能好,肾功能好,相对性欲就强。在我从事养猪生产实践中观察发现,性欲旺盛、射精量大、精虫品质上乘的种公猪,一般都有如下规律:相对犬牙要粗壮,喜欢用牙齿嚼咬物品,口中白色泡沫飞杨。

抗生素对种公猪造成的影响

很多人都会问:既然小猪料和哺乳料中的抗生素会对公猪造成那么多负面影响,那么小猪和哺乳母猪为什么食用后没有看到负面反应呢?因为小猪和哺乳母猪都是阶段性的在用上述饲料,而种公猪是天天在用该饲料,所以容易累积中毒!

研究证明,正常情况下公猪睾丸组织与流经睾丸血液间有一个防护层,医学上称为血睾屏障。这一屏障可阻止血液中某些物质进入睾丸,但很多药物却能通过两种方式影响精卵健康结合:第一,干扰精子的形成。如常见的一些免疫调节剂,像环磷酰胺、氮芥、长春新碱、顺铂等药物,其毒性作用强,可直接扰乱精子DNA的合成,包括使遗传物质成分改变、染色体异常和精子畸形,还有吗啡、氯丙嗪、红霉素、利富平、解热止痛药、环丙沙星(人工抗菌素)、酮康唑(抗霉菌药)等。这些药物通过干扰雄激素的合成而影响精子受精能力,像公猪不孕症、母猪习惯性流产(早期胚胎丢失),其中部分原因就是公猪精子受损的结果;第二,增加围产期胎儿的死亡率。这些药物通过血睾屏障进入睾丸,它们可随睾丸产生的精液通过交配排入子宫,经子宫黏膜吸收后进入血液循环,使低体重和畸形胎的发生率高,而且也会增加重胎时胎儿死亡率。另外,还有一些药物也能进入精液,如灭滴灵、氨苄青霉素、苯丙胺、二苯基海因等,但现在的研究还不能精确到它们对精子、受精卵以及胚胎干扰力有多大。

2、种公猪与微量元素

科学合理的使用微量元素会提高种猪的生产性能,减少疾病的发生,延长种猪的使用寿命。微量元素(铜、铁、锰、锌、硒等)的缺乏,会导致母猪繁殖能力下降,对疾病抵抗力降低;种公猪生殖系统机能紊乱,少精、死精、性欲降低等现象。

铜:铜在血红素的合成和红细胞的形成起重要作用。铜在种猪新陈代谢中对锰和铁的利用起着重要作用,并影响锌和维生素C的平衡。当种猪机体铜元素缺乏时,会出现种猪骨骼发育迟缓、骨密度降低、骨质疏松等。当母猪机体缺铜时还易导致产程延长、仔胎肌肉发育不正常等。

然而,当铜元素在种猪机体过剩时会导致种猪严重中毒,其表现为:肝微粒体损伤、酶失活、细胞代谢受阻、损伤DNA;母猪发情不规律、血尿、血氨高,甚至会发生黄疸,严重影响种猪的繁殖性能和机体健康。种猪对铜的需求量约为4~6ppm,在正常情况下,日粮中谷物和豆类制品可基本上满足种猪生长生产的需求。目前,国内的猪配合全价饲料中铜的添加量大多在40~150ppm之间,且大多数为效价极低的硫酸铜。

硫酸铜的来源:经过我追踪8年的调查发现,饲料级的硫酸铜制作过程存在严重的不安全因素,硫酸铜大多来自工业废液(如电镀工业和电器拆解的废弃物作为铜源,经过简单反应生成,其中重金属汞、铅、砷的超标给种猪的毒害远远高于铜过量中毒带来的危害)。因此,在种猪配方设计时应尽量减少铜元素添加量或者选择经特殊工艺处理过的铜元素化合物作为日粮中铜的补充添加剂。

铁:铁是动物机体存在最广泛和最重要的生理元素之一。体内的铁约有60%~70%存在于血红素中,20%左右与蛋白质结合形成铁蛋白,存在于肝脾和骨髓中,其余的铁存在于细胞色素酶和多种氧化酶。由此可见,铁是血红蛋白、肌红蛋白、细胞色素酶等多种氧化酶的成分,与造血机能,、氧的运输以及细胞内生物氧化过程有着密切的关系,铁是激发产生免疫抗体的重要元素。?动物对饲料中铁的吸收率较低,一般为5%~7%,铁的结合物既不能透过母体的胎盘屏障,也不能顺利进入泌乳系统。所以给种猪补铁时,应选择较符合机体的具有天然生物结构的有机化合物,这也是做种猪饲料配方设计时需考虑的。

铁的来源:常用的铁的化合物为硫酸亚铁。然而,二价铁在温度为60℃时会发生氧化反应,如硫酸亚铁在干燥过程因接触空气和高温易产生大量三价铁离子。三价铁具有较高的毒性,三价铁中毒会导致种猪生产性能下降,包括肝中毒、维生素的效能降低等。

锌:锌是动物体内许多酶、蛋白质、核糖等的组分,已知有200多种含锌的金属酶,有300多种酶的活性与锌有关。锌在体内不仅参与DNA、RNA、蛋白质、糖类及脂类的代谢,且与胰岛素、前列腺素、促肾上腺素、生长激素等激素的生成及作用有关。锌与维生素A、D、E、B等,与其他微量元素Fe、Ca、P、Pb、Sn等有相互作用关系,锌还与动物体内二十碳四烯酸、水和阳离子代谢密切相关。种猪缺锌会使阴囊的皮肤角质化、脱落,并易引起病原微生物感染,使猪蹄壳脱落或开裂。同时,缺锌会使种猪繁殖机能降低,公猪精子的产生和初级、次级雄性器官发育,以及母猪生殖过程的每一期(从发情期到分娩、泌乳)都会受到缺锌的影响。锌是卵泡和精子发育的重要元素。锌一般不会中毒,但高钙会严重影响锌的吸收。选择合理的锌化合物给种猪补锌,会极大的提高种猪繁育性能。

锰:锰可激活的酶很多,包括某些激酶、水解酶、脱羧酶和转移酶类。锰参与骨骼的形成,缺锰会使种猪骨骼弱化并软瘫。缺锰时种猪不发情、周期紊乱、早期流产、胚胎发育异常。公猪性器官发育异常、睾丸退化、精子数量及其质量性状受影响很大。猪对日粮中锰的吸收率很低,仅为2%~4%,所摄入的锰大部分由粪便排出体外。猪采食高钙、高磷的日粮时,锰的吸收率明显减少。所以,给种猪补锰时,应选择容易吸收的锰化合物,以更大水平的提高种猪的生产能力。

综上所述,微量元素在种(公)猪饲养管理中是一项关键的营养因素。鉴于无机盐(硫酸铜、硫酸亚铁等)的毒性高、吸收率低,建议使用较为安全的有机微量元素作为种猪矿物元素的补充剂。我们在生产实践中观察总结:不是所有的有机微量元素都适宜猪日粮添加(目前国内使用量很大的某些国内外大品牌、大公司的有机微量元素产品的现场使用效果和性价比并非与上述公司所宣传的相符合)。有机微量元素的优与劣取决于其结构的合理性和稳定性,如1:1摩尔比的氨基酸螯合物稳定性较差,与无机盐中的离子化学性质相近,无法抗拒饲料中理化因子的干扰。当与微量矿物质相结合的配位体不是动物必需的,如脯氨酸、谷氨酸、甘氨酸等,其形成的有机配合物吸收率并不理想,生物效能极低。

我们经过三年跟踪种猪“种猪专用百肽微奇”使用总结:微量元素小肽螯合物包括小肽铜、小肽锌、小肽铁、小肽锰、小肽铬等是一种较理想的微量元素添加剂,其特点是吸收率高、结构独特,以小肽形式直接到靶组织而不是大量蓄积在肝脏,能有效减轻肝脏代谢负担。在满足种猪生产过程中对矿物质需求的同时,即使高剂量使用金属离子也不会使动物机体发生中毒,过量的金属化合物大多以小肽形式向屠体组织转移,这是小肽优势的凸显。虽然小肽螯合微量元素配方成本较高,但能提高精卵数量和质量,延长种猪的使用寿命,提升母猪发情率、受胎率、产仔率、成活率,以及增加泌乳量和断奶仔重等,以其投入与产生的效益比来看是物超所值的,所以在我们的饲料原料仓库中找不到无机微量元素(硫酸铜、硫酸亚铁、硫酸锌、硫酸锰等)。

3、种公猪与钙磷

钙离子能刺激细胞的糖酵解过程,提供精子活动所必须的能量,从而加强精子活动的能力。钙离子还具有促进精子与卵子的融合及促进精子穿入卵细胞透明带的作用。

我在养猪生产实践中发现国内饲料生产中对钙营养理论都知晓,但实际生产中普遍麻木,通常都会使用二三百元一吨的石粉添加到饲料中满足动物对钙的需求。

理论上饲料配方中钙磷比例、含量符合各种标准要求。但鲜有人会思考石粉在猪胃中的生化反应和去评估石粉可能存在的重金属残留、饲料适口性等问题。

当今猪营养学补钙的钙源是碳酸钙,推荐的钙磷比例是1.5:1,这么多年来学术界和饲料界对其认知似乎不曾怀疑过,据相关研究资料报道,使用经过预处理的钙源(比如:乳酸钙、利生宝等)用作猪饲料的钙磷比应该是1~1.2:1,钙磷比的改变,提高了钙磷的吸收率(钙吸收率提高23%,磷吸收率提高了31%),提高了骨骼的柔韧性,可以从根本上预防和消除种猪肢蹄病的发生(非营养因素例外),并减少了粪磷的污染。而且提高了饲料中氨基酸的吸收率,减少了粪氮含量。不仅如此,饲料钙源的来源不同,对饲料中微量元素和体内电解质平衡带来一系列影响。

所以我在钙元素选择中宁愿选择价格较高、但品质稳定、不中和胃酸的乳酸钙(用食品级的液体乳酸和食品级的石粉提前预处理)或者购买商品有机复合钙如:利生宝。

磷在公猪营养中供给不足会降低精液品质。在磷元素选择过程中,我一方面选择国内最好的磷酸氢钙,另一方面尽量选择基础原料中总磷含量高的原料,如:米糠。饲料中由于用了不中和胃酸的乳酸钙(或有机复合钙——利生宝),猪胃中PH值低,米糠中植酸磷被胃酸分解释放,另外为了确保磷的利用率,我还添加了品质比较稳定的植酸酶(乐得磷等)。为了保证米糠的质量的稳定性,我们采购的米糠必须百分之百经过干法高温膨化预处理。

公猪在微量元素、衡量元素和多种维生素得到保证后,相对骨骼矿物质密度高,公猪身强体壮,使用寿命是平常公猪的2倍,在我们农场和我们提供技术服务的农场中,经常可以看到7-8岁的公猪雄赳赳气昂昂的配种(采精)。

(四)、温度

公猪对温度(尤其高温)的变化是非常敏感的。所以,公猪栏舍在规划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夏天防暑、冬天保温,以最大限度的保证栏舍中冬暖夏凉。公猪栏房顶一定要选择保温隔热材料,栏舍周围尽可能的栽种一些落叶树种(如杨树、泡桐树、柳树等),夏天遮阴挡阳、冬天不影响采光取暖。还可以在春季栽种一些瓜果菜如南瓜、扁豆、丝瓜、冬瓜、葡萄等,夏天不但可以遮阴挡阳、得到优质的瓜果,还可以调节空气质量、消耗部分粪肥,一举几得。夏天在公猪栏舍边建设好给公猪洗浴用的游泳池,公猪每隔1-2天就可在游泳池中洗澡、玩耍。夏天还可以从地下水中直接抽水,用于每天下午气温高时给公猪冲凉,尤其睾丸部位的降温,防止热应激导致精液品质下降。另外,冬季也要预防种公猪冷应激,地面温度较低时最好铺一块木板或加垫草让种猪睡在上面。

(五)、湿度

栏舍内空气潮湿的程度即空气中含水份量称为空气湿度。对种公猪来说,最适宜的湿度为65%~75%,湿度过高或偏低对公猪健康都易产生不利影响。不过在我国的养猪生产实践中,几乎未发现湿度偏低的现象,因为即使在西北部干燥地区的冬春季节,由于栏舍大都关闭门窗,室内外气流的交换量不大,而栏舍内猪代谢蒸发、粪尿蒸发等均会使湿度相应偏高。

栏舍中高湿环境对猪的危害主要是通过干扰种公猪体热平衡来影响猪的健康。湿度过高的环境有利于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的滋生,使种公猪患寄生虫病、皮肤病、细菌性疾病、风湿病的机率增加。另外,在夏季高温时,高湿度的舍内环境会阻碍机体的蒸发散热,尤其是种公猪睾丸的散热。正常状态下公猪睾丸和附睾温度为35~36.5℃,低于直肠温度大约2~5℃,以利于睾丸内精子的存活,当栏舍环境温度超过临界值时,种公猪睾丸提肌放松,增加阴囊褶折以加大散热面积,以降低睾丸和附睾温度。然而,高温高湿的栏舍环境将会导致睾丸散热不佳,影响种公猪的精子质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