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岁初中生被老师强行理发后跳楼,教育必须关注学生心理健康

一,

叶总在群里发布了一条新闻:15岁初中生被老师强行理发,10天后跳楼。

看到这样的新闻,我一下子很心痛,奇怪的是,这样的心痛随即就消融了,消融到一种弥漫的无力之中,然后我不再想有任何的作为。

一个悲剧的诞生,绝不仅是偶然事件,一朵有毒花朵的开放,往往在警醒整个土壤都出现了问题,而我自己也深陷在这样的土壤之中,所以感觉到自己没有力量去做点什么,去改变什么,另外也担心自己会成为众矢之的。

心痛来了,然后消失,就像一首诗说的,润物细无声,随风潜入夜。我们社会对青少年的心理关注和教育,也处于黑夜之中。

15岁初中生被老师强行理发后跳楼,教育必须关注学生心理健康

二,

1985年的夏天,我第一次来到小学,兴高采烈的等待着人生新的篇章。我还记得自己的书包是妈妈用布头拼接而成的,非常的绚烂,像田野盛开拥簇的野花。

也似西山上缓缓漫步的夕阳。

更代表着无限的可能和希望。

第一次语文考试,我得了60多分。

在一个简陋阴暗的教室里,班主任坐在讲台右侧的讲桌旁边,一个个的点名,点到名字的同学就在他的面前依次向后排成队。被点名的都是成绩比较低的同学,我期望自己可以逃过此劫。

那个时候我的名字也是自己起的,倪振生,振兴的振,生命的生。不幸的,这个名字也未能幸免,我站到了队伍的后面。

接下来,老师开始一个一个的扇耳光,左右连番扇,满教室都死一般的寂静,耳光的声音,清脆响亮。

几束光线,从高高的门玻璃上照射进入教室,高年级的学生,跑过来,垫起脚,看热闹。

我断续的记得一些别的画面,小学校长有时候会来代课,满脸的横肉,每次拿着木制的教鞭,打的黑板山响,嗷嗷的对着学生叫。还有一次打在学生的身上,教鞭被生生打断。每次看见他,我都心惊肉跳。

还有一次,为了应对上级部门来检查,学校要求我们要把脖子洗干净,没有洗干净的同学,被要求在学校找砖头来蹭。

三,

那是80年代,我们的社会刚刚生完一场大病,还未完全恢复。

30多年后,2018年秋天,我接了一个公益项目,去河北支援学校的心理建设。一进入我负责的校园,就看到几个大字“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接待的老师和校长都反应说,现在学生不好管,有些很刺头,很叛逆等等,或者说家长太纵容孩子了,我试图表达学生的内心需要一些关注关心,或者他们需要清晰自己的人生目标这样学习才有动力,校长和老师都没有反应,他们最头疼的是,孩子守不守纪律,是否刻苦学习,也没有心思知道我在说什么。

下午到了上学时间,跟我一起的老师突然拿出了红袖章,上面写着“巡查领导”,戴在胳膊上出门了。学生熙熙攘攘的挤进学校,“巡查领导”威严的站在人流中间,看到打闹的同学,就会呵斥他们,或者指挥某个学生捡起地上的垃圾。

我隐隐很心痛,就像吹来的阵阵秋风,我曾以为,素质教育强调了这么多年,现在的教育,现在的学校,已经懂得尊重学生了。

下午,体育老师拿着一节塑料水管,在操场上指挥、呵斥着学生。

看着这样的画面,再想起令人作呕的厕所,我感到很痛心,心疼那一群缺少自由,缺少时间,缺少尊严,也很艰苦的孩子。另外也很迷失,搞不清楚是不是自己以前读书的经历,影响了我对现在教育的偏见。

老师说,现在做老师很难,对孩子打也打不得,骂也骂不得,表示很苦恼。我心里却些庆幸,——幸亏社会的法制进步了。

令人遗憾的是,我们的教育还是没有明显的进步。

15岁初中生被老师强行理发后跳楼,教育必须关注学生心理健康

四,

很多来访者里面,都有在学校期间,老师带给的创伤,这些创伤一直在影响他们的对人生的态度,对人际交往的态度。

Z先生被一个老师,神秘兮兮的单独叫到教室里,然后一顿痛打,打的他当时尿了裤子,羞辱的一度想要自杀。

X女士在幼儿园,被老师冤枉,说是她弄洒了班里的水还不愿意承认,她当时很小,只有5,6岁,父母不在身边,默默的承受了外界给自己的一切。

Y女士被老师鄙视,说她只是绣花枕头,中看不中用,这句话她一直记到现在,甚至成了自己的魔咒。

抑郁,就是这些来访者的主要症状。抑郁症目前如此普遍,我们的教育系统也是贡献了很大的力量。

15岁初中生被老师强行理发后跳楼,教育必须关注学生心理健康

我呢,在三年级的时候,因为对“性”感到好奇,被老师骂小流氓,这个场景我一直记着,时时让我感到无脸见人,像是一个陈年老刺长到身体里,到了大学我还仍然在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流氓,一直难以与女生交往。

直到前段时间做咨询,才彻底放下了这件事情。

不知道我的老师,现在会不会明白自己做了不合适的事情,会不会为此感到遗憾或者后悔。

死者,初中生,15岁。被老师带去理发店理发,本来头发也不长,理发后,理的很短,看起来像服刑人员。孩子回来后,一直沉默不语,老师上门家访,告诉孩子要么去上学,要么退学。

一个15岁的青年,连自己的发型都不能做主,还被班主任所操控,甚至威胁,这是什么样的教育环境,才生出这么奇怪的教育逻辑呢。

一方面,学校,家庭,社会给青少年极大的焦虑和压力,要去努力,学习,奋斗,一方面又感受不到理解和尊重,原本绚烂多彩的生命,失去光彩也就不奇怪了。

五,

15岁初中生被老师强行理发后跳楼,教育必须关注学生心理健康

在河北进行心理支援的时候,我接触了几个难管的孩子,他们笑起来可爱而灿烂,跟我沟通过一次之后,感受到了被理解,就问我下次什么时候再来。

刚见面的时候他们总觉得自己犯了什么错,要被老师收拾,显得非常紧张。

见到我以后很快就放松下来,给我聊他们的心里话。

他们的遭遇基本上一样,有压力,有管教,但是没有理解,缺少尊重,所以他们的内心也缺少力量,来面对学习,或者因为情绪起伏,不能管理,也无法有效的管理自己的注意力。

我跟校方商量,期待可以有更多的机会给学生提供心理辅导,比如利用上课时间,或者中午,晚上的时间多做一些心理疏导,因为学生一天8节课,排的满满的,根本没有时间。

针对中午、晚上的时间,校方领导担心有安全责任,希望他们可以集体放学,上课时间担心影响学习。他最后还给我提了建议,建议我减少咨询频次,免得影响学生学习。

我默默的走开了,然后给公益机构递交了辞职信,学生一方面在困恼之中,自伤、自残、痛苦、孤独、不被理解、不能集中注意力,感觉到自己是一个很糟糕人,每周不到一小时的心理辅导,领导认为还要减少——这个逻辑已经糊涂到了我无法掌控的地步。

我所能做的是有限的,只有这个教育环境、社会环境变化了,我们做心理的,才能真正的发挥价值。

学校里按照教育局的要求配备了心理咨询室,但是也只是走了一个形式,做了一个样子,既没有配备专业的老师,也没有配备相应的资源和权限。

咨询室的老师说,她只能在课间找一些学生聊聊天。

六,

我也是这样的教育的产品。在35岁的时候,我开始重新开始真正的学习,学习自己想要什么样的人生,学习自己喜欢的专业。

我常常做一些考试的噩梦,突然醒过来,发现我自己再也不用考试了,再也不用学习那些枯燥无用的知识了,而感到庆幸。

生命不是用来学习知识和生产产品的,教育也不是把人来变成学习的机器。人工智能时代也会逼着我们成为真正的人,而不是学习和生产的工具,我们再能背诵,再能计算,也玩不过AI了。

在电影《嗝嗝老师》中,再次给我们展现了一个懂得尊重的老师,是多么的重要。没有差学生,只有差老师,也许有些极端,但是我觉得衡量一个老师的标准应该是,懂不懂得尊重学生。学生感觉到被尊重,就会有更多的力量去学习和探索自己的人生,感觉到被打击、控制、歧视,可能就会更消沉和叛逆。

感觉到自己不像一个人,就不会懂得珍惜自己的人生。

七,

教育如果仅仅是“教”岂不是成了“管教所”,成了束缚生命,扼杀创造力的地方。而“育”更多的就需要关心和关注孩子的心理,尊重孩子的生命力和多样性。

前面看了一个新闻,孩子把“4”写成封口的,老师认为就是错的,而应该按照他的要求写成开口的。

我的老婆说,他的侄子做的语文连接题,因为没有用尺子画连接线,就被老师认为是错的。

我们对孩子关心和尊重的匮乏,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他们挣扎着来到这个绚烂的世界,却无辜的要牺牲自己的生命力,来适应我们的匮乏、偏狭,我们的偏见、焦虑和控制欲。

而父母,往往因为过于相信教育,相信老师,很多时候也成了老师的帮凶。站在老师和学校那一方来管理、甚至指责孩子,给他们带来更大的压力。

所以,对于父母来说,无论发生什么,对于自己孩子的理解都是必要的,情感上充分理解自己的孩子,当他感受到被理解,他就不会再觉得自己是糟糕的,是不可救药的,那么他就会有更多的信心和力量,来面对生活中发生的逆境。

八,

很多时候,我们需要悲剧才会去改变,但是悲剧太多,又麻木了,就像儿童拐卖这样的事情。但是无论如何,我都认为,对于青少年的心理关怀,刻不容缓,对于学校的心理建设,刻不容缓,对于老师的心理考核,刻不容缓。

因为教育,不仅仅关系到每一个活生生的生命,也关系到民族和国家的发展,也关系到地球的明天。

我的孩子还没出生,真心的期望TA,可以不用接受这样的“教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