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大集團執行副總裁朱巖梅:企業是存在方式,本質是科研機構

华大集团执行副总裁朱岩梅:企业是存在方式,本质是科研机构

华大集团执行副总裁朱岩梅:企业是存在方式,本质是科研机构

朱巖梅

■策劃:林波 統籌:駱智冕 執行:新快報記者 黎華聯

民營經濟正在聚焦各方目光,而在眾多的民營企業中,華大集團顯得特別不同。華大成名於1990年正式啟動的“人類基因組計劃”,以科研機構的身份橫空出世,此後被寄予厚望。這是一家被放在聚光燈下的企業,它所有的一切都被放大。華大在發展過程中經歷了哪些階段?他們如何看待民企發展取得的成績以及發展中的困難,對民營經濟的發展有哪些有價值的建議?為此,記者來到了華大,走近他,看清他。

“我眼中的華大,跟別的企業誕生是不同的,它不是典型的企業,雖然企業是它的存在方式,但起源是科研機構,成立的原因是因為人類基因組計劃。”華大集團執行副總裁朱巖梅這樣對新快報記者介紹。

眾所周知,華大起源於1999年,汪建等人向人類基因組計劃提交了註冊申請,使中國成為繼美、英、日、德、法後的第六個加入該項目的國家,成功拿到全球頂尖基因科研圈的門票。此後,華大在2002年牽頭中華協作組,承擔了10%國際人類基因組單體型圖計劃。隨著計劃的進展,華大也聲名鵲起。

這是華大發展史上的第一個關鍵節點。朱巖梅認為,華大發展過程中有八個關鍵節點,因為這些關鍵節點,才形成了今日的華大。

第二個關鍵節點是“水稻基因組測序”。朱巖梅說,在完成人類基因組計劃的工作後,華大集團董事長汪建想與日本方面聯合進行水稻基因組測序,赴日遭冷遇後,汪建“很受挫”,決定華大自己獨立進行。因為項目投入巨大,汪建被迫借款、貸款。“這是華大最難的時候。”朱巖梅表示。

朱巖梅提到的第三個節點是“非典”時期,華大在國內第一個破譯四株SARS病毒全基因組序列,在全球首個公佈SARS診斷試劑盒。

第四個關鍵節點是2007年,在深圳市的支持下,華大南下深圳,組織開展“第一個中國人基因組圖譜”項目。

2010年,華大擲重金從illumina購買了128臺HiSeq 2000測序儀,這是illumina有史以來最大的一筆訂單,也使得華大成為全球最大的測序中心。朱巖梅把這定義為第五個關鍵節點,這一舉措體現了汪建的商業頭腦,當時國外這些機構,並沒有看到基因測序的需求。“大學要用、藥廠要用,通過這次購買,華大把自己的軟件、工具、數據庫都建立起來了。”朱巖梅稱,在這個關鍵的過程中,這事得益於國家開發銀行原董事長陳元的幫助,因為國家開發銀行的授信,才使得華大得以完成購買項目。至今,華大基因仍保留著陳元的信件。陳元在信中提到:“我們發現華大有可能在深圳培育和發展出世界一流的分子生物科學研究基地和世界級的生物產業群落,現階段做華大的發展戰略規劃,在一定意義上,就是在做中國生物產業發展戰略的頂層規劃。”

2012年,與華大合作的上游儀器供應商忽然不賣給他們儀器了,也不再給他們維修老儀器。華大因此於2012年向上遊反向收購了美國Complete Genomics( CG公司),這是華大的第六個關鍵節點。華大將其技術進行消化吸收以及再創新後,2015華大正式發佈了自主研發的國產測序儀BGISEQ-500,使得中國成為世界上除美國之外唯一能量產臨床級別測序儀的國家。此後2017年旗下子公司深圳華大基因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兩者都是華大發展史上的關鍵節點。

對話

希望未來腫瘤檢測人人測得起

新快報:你覺得目前民營企業發展存在著哪些障礙?

朱巖梅:華大這樣的公司比較特殊,和一般的民營企業面臨的情況不一樣。就華大而言,目前社會對基因測序方面的認知水平算是其中一個。此外,目前大眾都在關注著我國的科技實力問題,能認識到科技人才的不足。但其實我國的管理人才更缺乏,而且還沒有被認知。就美國而言,美國兩百年工業發展,培養了大量的產業管理人才,但我們目前民營企業在這點上是不夠的。

新快報:融資難問題困擾過很多民企,華大面臨過這樣的問題嗎?

朱巖梅:金融是民營企業發展要面臨的問題,民營企業想輕鬆上陣很難。華大的資金都用在科研和人才,成本也很高。即使是華大基因最後選擇了上市這條路,但上市的成本也很高。在融資環境上,民營企業需要更低成本的資金。

新快報:科研領域的發展需要什麼樣的外部條件?

朱巖梅:華大的發展,更多是自下而上的推動。例如華大在全球首個公佈SARS診斷試劑盒,是華大推動的。而在一些發達國家,是自上而下的推動導致資本、人才往這個領域大量湧入。生命時代的來臨,同樣需要是國家戰略才行。

新快報:華大理想中的未來是怎麼樣的?

朱巖梅:首先是希望,華大的產品和技術能在更大範圍應用,把疾病控制在很小的範圍。其次,我國是腫瘤大國,全國每年新發癌症病例近四百萬,但對於腫瘤檢測也不是每一個人都能用得起,華大希望人人都能測得起,而華大目前也期望將基因測序儀做到臺式電腦一樣大小,使得基因檢測能更便宜地普及。

走訪

領導沒有辦公室

走進華大,給人的感覺是風格有點“混搭”。它有著新興互聯網公司的色彩繽紛和簡約設計理念,但又並不過於追求簡潔,不會讓人覺得沒有“煙火味”。推崇健康和科技,兩者的結合,使得華大呈現出不一樣的氣質。

在公司裡,到處都是綠色植物,顯得生機盎然。

整個辦公室在一個平層展開,格子間上掛著所屬部門的牌子。據華大內部工作人員稱,華大高管並沒有自己的辦公室,同樣在格子間工作。

但顯然,華大人並不喜歡在格子間工作。在華大的公共辦公區域,不少員工坐在類似咖啡館的高腳凳上工作,也有員工選擇在站立辦公區站著工作。在中間的柱子上,有印著health字樣的海報,其中的“eat”被標紅。

“華大算是民企嗎?”“算啊。我們就是,100%。”在約訪朱巖梅時,問及何時可以安排,朱巖梅表示明日就可以,這工作效率和反應速度有點出乎記者意料。

在採訪中,被記者問及此前引發了一場輿論風波“無創產前基因檢測”一事時,朱巖梅對此並不諱言,她認為,這更多是科普及社會認知水平問題,她認為,基因測序方面的大眾科普有所欠缺,即使政策的制定者,其理論和認知亦比較侷限,而老百姓更是對此不瞭解,因此會對技術產生恐慌。

數據

1 目前,華大的正式員工已經超過了6000人,其中科研人員佔到50%,在這個以科學家為主的組織裡,博士超過6%,碩士接近30%。

2 截至2018年8月1日,華大累計發表論文2550篇,SCI收錄的有2104篇。在國際四大頂尖學術期刊《自然》系列、《科學》《細胞》《新英格蘭醫學》上共發表文章286篇。

3 截至2018年7月,華大已申請國內外專利申請總量2694件,其中PCT專利429件。已累計獲得授權發明專利685件,境外專利授權195件。

4 截至2018年6月30日,華大基因生育產品臨床檢測累計服務近600萬人次,已完成近350萬例無創產前基因檢測;超過179萬名新生兒和成人接受了遺傳性耳聾基因篩查的檢測服務,發現數千名先天性耳聾及遲發性耳聾受累者,為這些聾兒和遲發性耳聾受累者提供了早發現早治療的機會;發現約9萬人攜帶常見耳聾基因突變,為精準防聾控聾提供解決方案,有效控制耳聾的發生發展;子宮頸癌篩查業務已覆蓋全國超過20個省40個市或地區,累計完成HPV檢測300餘萬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