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寧路:打造最廣州、最國際的歷史文化街區

恩宁路:打造最广州、最国际的历史文化街区

金羊網訊 記者趙燕華、通訊員穗國規宣報道:10月24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了廣州荔灣區西關歷史文化街區永慶坊。他指出,城市規劃和建設要高度重視歷史文化保護,不急功近利,不大拆大建。要突出地方特色,注重人居環境改善,更多采用微改造這種“繡花”功夫,注重文明傳承、文化延續,讓城市留下記憶,讓人們記住鄉愁。

眾所周知,永慶坊就位於被譽為廣州最美騎樓街的恩寧路上,她將如何變身備受關注。11月15日下午,廣州市文物管理和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委員會2018年第二次會議上,審議通過了《恩寧路歷史文化街區保護利用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和《恩寧路歷史文化街區試點詳細設計及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等議題。根據整體目標定位,她將打造成最廣州、最國際的歷史文化街區,傳承西關歷史文脈,探索保護與發展相融合的新路徑,塑造一個展現美麗宜居花城魅力的文化活力區,成為廣州建設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新典範。

值得期待的是,根據實施方案,除了促進建築保護利用,還將提升公共空間品質,打造開放給大眾享受的公共水岸,優化總長500米的恩寧湧水岸空間;營造一條640米的完整街道騎樓空間,並形成連續而有趣的慢行宜居環境。

建築高度控制在12米以下

恩寧路歷史文化街區位於歷史城區內,是《廣州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劃定的歷史文化街區之一。街區地處荔灣區恩寧路,與龍津西路、第十甫、上下九步行街騎樓連接,是廣州最完整和最長的騎樓街,至今仍保留清末民國時期廣州西關商貿區的佈局形態,區內保留的文物建築有八和會館、李小龍祖居等,與多寶路、昌華大街、寶華路和上下九-第十甫歷史文化街區相鄰。

根據《規劃》,恩寧路作為老西關地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近代廣州粵劇曲藝、武術醫藥、民間手工藝等傳統文化傳承最密切的地區之一。街區內遍佈老街、深巷,保留傳統西關生活景象,是滿載西關情的活體博物街。

《規劃》明確的保護對象包括物質性要素:歷史文化遺產(不可移動文物7處、歷史建築7處、傳統風貌建築5處、不可移動文化遺產保護線索31處);傳統街巷及恩寧路騎樓街的尺度、走向;顏家巷、恩寧西街、永慶一巷、永慶二巷等傳統街巷格局、街區整體風貌和節點要素。非物質性要素包括:國家級非遺項目(粵劇)、省級非遺項目(西關打銅工藝)傳統節慶與民俗、傳統手工藝和名人故、舊居等。

根據《規劃》,劃定保護範圍總面積16.03公頃。其中,核心保護範圍面積5.38公頃,建設控制地帶面積10.65公頃。實施方案設計面積6.6公頃。位於永慶坊以東、騎樓街以北,包括恩寧路騎樓街兩側建築、恩寧湧南側區域。

在保護範圍內,本規劃針對建築高度、建築物分類保護整治等內容提出了控制要求。規定文物保護單位、歷史建築、傳統風貌建築嚴格按照相關法律法規要求進行保護和修繕;核心保護範圍內新建、擴建必要的基礎設施和公益性服務設施以及危房原址重建,建築高度應控制在12米以下;建設控制地帶範圍內新建、擴建工程建築高度控制在18米以下;改建、修繕和危房原址重建活動不得增加具有合法產權的原有房屋的建築高度。

恩宁路:打造最广州、最国际的历史文化街区

金聲電影院按照現狀高度進行個案審查

實施方案明確了整體目標定位。針對環境、品質、民生、街區四大方面打造最廣州、最國際的歷史文化街區,傳承西關歷史文脈,探索保護與發展相融合的新路徑,塑造一個展現美麗宜居花城魅力的文化活力區,成為廣州建設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新典範。

修復整體空間形態方面,修補街區肌理,保護現有傳統街巷,尊重傳統空間肌理和風貌,通過尊重現實發展情況,採取正向調整,修補整體街區肌理。響應街區保護規劃高度控制要求,嚴格控制建築高度,金聲電影院按照現狀高度進行個案審查。

促進建築保護利用方面,對位保護規劃建築要求,實施方案對建築設計和處理方式分為保護、整治和復建三類,針對外立面、內部空間和第五立面提出修繕提升措施。

提升公共空間品質方面,打造開放給大眾享受的公共水岸,優化總長500米的恩寧湧水岸空間;提升恩寧路街道空間品質,營造一條640米的完整街道騎樓空間;疏導區域慢行通廊網絡,形成連續而有趣的慢行宜居環境。

優化服務功能與活力方面,保留傳承傳統特色業態,留出讓人沉思、讓人發呆的地方。因地制宜注入新業態,提升人的體驗感,鼓勵多功能混合利用提高街區活力。結合建築改造和地塊建設增加鄰里中心等社區設施,促進社區生活與文商旅相融合。

恩宁路:打造最广州、最国际的历史文化街区

統一規劃分期實施

方案明確,統一規劃分期實施。漸進式分期推進、分區實施、分級整治,從長遠解決社區功能性問題,優先推進騎樓街等重要公共文化遺產保護利用和社會民生項目。

方案提出,要促進保護與利用的雙贏。保護傳統肌理街巷;保護67株現狀樹木;保護提升640米騎樓街道品質;活化貫通500米公共水岸;增加約9000平方米公共活動空間;落實保護規劃13處公服設施並新增多處傳統文化、當代藝術、社區服務和旅遊服務設施;活化4棟文物周邊場所、5棟歷史建築、2棟傳統風貌建築和22處不可移動文化遺產保護線索。

據瞭解,恩寧路歷史文化街區保護利用規劃於2016年12月正式啟動,項目組在針對歷史文化街區逐個建築和逐條街巷進行深入調研、實地勘察和充分的公眾參與調查後確定保護對象,劃定保護範圍並提出保護要求,同時對城市規劃提出調整建議。

實施方案於2018年3月啟動,由具有成熟的保護利用設計經驗的國際團隊和本地單位組成設計聯盟。

項目三大亮點

【亮點一】

從保護規劃、實施方案到實施建設的全過程、一體化探索。

實施方案遵循落實保護規劃要求,創新了面向實施的規劃設計方法和工作流程。方案編制從保護要求和實施更新兩個視角同時切入,編制過程與保護規劃和現場動態條件不斷協調融合。實施方案響應落實保護規劃控制要求,探索確定具體建設量,對實施建設控制和指引。

【亮點二】

新技術、新方法與傳統規劃設計手法的融合運用。

針對恩寧路實施方案的特殊性,在傳統的技術論證和方案設計手法基礎上,結合最新的傾斜攝影和三維模擬技術,對設計方案的推敲過程加入了更直觀的模擬設計手段。探索了在仿真模擬環境中推敲設計方案與現狀環境銜接、與周邊街區融合、生態保護、綜合交通、空間營造、基礎設施等方面的規劃建設方法。

【亮點三】

以共同締造方式營造共建共治共享的街區社會實踐。

把握社會公眾的多元訴求,市-區-社區三級聯動開展從方案編制到實施階段的共同締造。市國規委、市更新局等部門負責技術協調和組織統籌;區政府負責實施統籌,面向現場進行建設協調和後期運營管理;社區、居民及未來實施運營主體聯合推動保護更新與微改造。荔灣區委區政府制定了配套文件《荔灣區恩寧路歷史建築保護利用試點工作方案》,推進建立規劃設計、建設監管、公眾參與等專家委員會制度。多主體多角度實踐共同締造,建構適於老城區現狀條件複雜的小地塊漸進式更新實施的工作方法和動態管理模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