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辦學 三明學院—閩師之源 致用之聲

百年辦學 三明學院—閩師之源 致用之聲

百年辦學 三明學院—閩師之源 致用之聲

一、歷史沿革

三明學院的辦學歷史可以追溯到1903年陳寶琛創辦的全閩師範學堂,館藏源流可以回溯到1871年福建巡撫王凱泰奏設的致用堂藏書。

自鴉片戰爭以來,清政府統治在西方侵略者的船堅炮利之下搖搖欲墜。1871年,福建巡撫王凱泰設致用堂,甫於撫署,月立一課。1873年,致用堂正式成立於福州西湖旁的西湖書院內。1874年,“致用堂”改名為“致用書院”。致用書院專門研究經史、古文,提倡“通經致用”、“經世致用”,講明體達用之學,考經濟有用之材。 1877年,致用書院獲御賜“人文經緯”扁額。

百年辦學 三明學院—閩師之源 致用之聲

百年辦學 三明學院—閩師之源 致用之聲

百年辦學 三明學院—閩師之源 致用之聲

甲午中日戰爭後,中國興起一股維新變法,急辦新學的潮流,福建各地的新式學堂如雨後春筍般地出現。新式學堂急需新式教師,為了培養福建的師資力量,1903年,閩浙總督陳仰祈與謫居閩籍故里的內閣學士陳寶琛商議後,在原福州東文學堂的基礎上,改組擴建了官辦的全閩師範學堂,校址設在福州烏石山。1903年12月12日(舊曆10月24日)正式開學,由陳寶琛任學堂監督。這是福建最早的師範學校,也是全國最早的師範學校之一。1905年,全國廢科舉,福州致用書院併入了全閩師範學堂簡易科,致用書院藏書隨校併入了全閩師範學堂圖書館。

百年辦學 三明學院—閩師之源 致用之聲

此後數十年,以全閩師範學堂為源流的福建師範經歷了全閩師範學堂——福建師範學堂——福建優級師範學堂——福建師範學校——福建高等師範學校——福建省立第一師範學校——福建省立第一高級中學——福建省福州高級中學——福建省立福州師範學校等易名。1936年7月,根據福建省政府發佈的《廿五年度整理本省教育方案》和省政府主席陳儀提出的“齊一師資訓練,發揚民族精神”的方針,福建省政府教育廳合併福州、建甌、莆田、龍溪四所省立師範和晉江、閩侯等鄉村師範,成立了“福建省立師範學校”,這是當時福建唯一的師範學府,號稱“閩師”。

百年辦學 三明學院—閩師之源 致用之聲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國主義發動全面侵華的盧溝橋事件。1938年,戰火燒向閩海,福州告急。福建省立師範學校於1938年3月從福州烏石山內遷永安,所有館藏圖書也隨校內遷,校址先是遷到永安的文廟。1939年5月9日,文廟校舍遭到日軍轟炸,5月10日,福建省立師範學校再次遷址永安大湖。1943年,福建省立師範學校改名為福建省立永安師範學校。

百年辦學 三明學院—閩師之源 致用之聲

百年辦學 三明學院—閩師之源 致用之聲

抗戰勝利後,因為閩西北的教育急需普及,當局便將福建省立永安師範學校留設永安,繼續辦學。1950年,永安解放,人民政府接管了福建省立永安師範學校。1953年,福建省立永安師範學校改名為永安師範學校。期間,永安師範學校一度停辦,學校藏書寄存於永安一中

百年辦學 三明學院—閩師之源 致用之聲

1971年11月,三明地區遵照福建省革命委員會的決定,在永安師範學校的基礎上恢復設立師範學校,新址設於三明麒麟山獅子坑,校名改稱三明地區師範學校,收回寄存永安一中的原永安師範圖書館藏書。1977年,三明地區師範學校改名為三明師範學校。2000年,三明師範學校、三明師範高等專科學校、三明職業大學、三明市進修學校(部分)合併成立三明高等專科學校。

百年辦學 三明學院—閩師之源 致用之聲

百年辦學 三明學院—閩師之源 致用之聲

百年辦學 三明學院—閩師之源 致用之聲

百年辦學 三明學院—閩師之源 致用之聲

百年辦學 三明學院—閩師之源 致用之聲

百年辦學 三明學院—閩師之源 致用之聲

百年辦學 三明學院—閩師之源 致用之聲

百年辦學 三明學院—閩師之源 致用之聲

百年辦學 三明學院—閩師之源 致用之聲

百年辦學 三明學院—閩師之源 致用之聲

百年辦學 三明學院—閩師之源 致用之聲

2004年,國家教育部批准三明高等專科學校升格為三明學院,原三明師範學校圖書館、三明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圖書館、三明職業大學圖書館的藏書全部併入了三明學院圖書館。

百年辦學 三明學院—閩師之源 致用之聲

百年辦學 三明學院—閩師之源 致用之聲

百年辦學 三明學院—閩師之源 致用之聲

百年辦學 三明學院—閩師之源 致用之聲

百年辦學 三明學院—閩師之源 致用之聲

百年辦學 三明學院—閩師之源 致用之聲

百年辦學 三明學院—閩師之源 致用之聲

2、館藏典籍

三明學院圖書館現存有清代福州致用書院藏書、全閩師範學堂藏書、福建師範學校藏書等線裝古籍137種3243冊;清末日文圖書293冊;民國《四部備要》1879冊;民國萬有文庫3825冊;其他類型的民國文獻及五、六十年代的紙質圖書等共計12465冊。最早的古籍版本是刊刻於康熙十九年(1680)的《通志堂經解一百四十種》。這些歷史文獻歷經抗戰烽火、數度搬遷、文革浩劫等曲折,不僅具有珍貴的文物價值,也是不可多得的文獻史料,是歷史傳承給我們的文化瑰寶。

百年辦學 三明學院—閩師之源 致用之聲

百年辦學 三明學院—閩師之源 致用之聲

百年辦學 三明學院—閩師之源 致用之聲

百年辦學 三明學院—閩師之源 致用之聲

百年辦學 三明學院—閩師之源 致用之聲

百年辦學 三明學院—閩師之源 致用之聲

百年辦學 三明學院—閩師之源 致用之聲

三明學院秉承“明德、明理、明志”校訓,努力營造“經世致用、自強致勝”校風,湧現一批師生先進典型。其中有第三屆全國“孝老愛親”道德模範曹陽飛宇同學;“福建省師德標兵”、“感動福建2008年度十大人物”曹雲露教授;有全國優秀教師2名;在全國高校輔導員年度人物評選中,2010年、2011年我校連續有兩位輔導員榮獲入圍獎。學校獲得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先進單位、全國綠化先進集體、全國綠化模範單位、全國五四紅旗團委、福建省文明學校、福建省高校安全穩定工作先進集體、華夏書香校園、全民閱讀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獲省學位委員會、省教育廳2018~2020年博士碩士學位授予培育單位立項建設。

學院實施“轉型、提質、增值”戰略,走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內涵發展之路,朝著建設有特色高水平應用型大學的目標努力奮進。

百年辦學 三明學院—閩師之源 致用之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