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点│为什么一些创立才2、3年的创新公司,不赚钱却可以赴美上市?

看点│为什么一些创立才2、3年的创新公司,不赚钱却可以赴美上市?

美股市场鼓励具有高成长潜力的中小企业上市融资,相应的评判标准和上市门槛都较为宽松,对盈利能力不设硬性要求,因此成为了国内创业企业上市的一种选择。

看点│为什么一些创立才2、3年的创新公司,不赚钱却可以赴美上市?
看点│为什么一些创立才2、3年的创新公司,不赚钱却可以赴美上市?

01

创新企业如何赴美上市

2012年4月,美国总统奥巴马签署了一项名为《Jumpstart Our Business Startups Act》的法案,简称JOBS法案。法案中对新兴成长型企业的定义为最近会计年度营业收入低于10亿美元的公司,并且不局限于美国本土公司,显然几乎所有想要赴美上市的中国创业企业都将从该法案获益。

具体来看,JOBS法案中包含如下的优惠政策:

在IPO方面:

企业财务数据披露上,财务报表审计由近3个财务年度减少为近2个财务年度,特定财务指标报告由近5个财务年度减少为1个财务年度;

允许新兴成长型企业秘密提交IPO登记说明书,以防止机密数据提前公开对公司后续发展的不利影响;

允许拟上市企业与潜在投资者在IPO前进行沟通,方便其确定承销商和发行价格。

在信息披露方面:

减轻对高管薪酬的信息披露程度。降低上市后对高管薪酬的限制和监管;

不需要提供审计师对公司内控的证明报告;

提高其成为公众公司的门槛,具体为总资产超过1000万美元并且公司股东人数超过2000人或是非合格投资人达到500人(合格投资人标准由SEC定义)。

下面简单介绍一下美股各个板块的上市标准,最主流的是纽约证券交易所(NYSE)和纳斯达克证券市场(NASDAQ)。

NYSE:

纽约证券交易所目前主要有三个板块:NYSE主板、NYSE American和NYSE Arca。其中主板的上市要求相对最严格,但也有多种可选标准,上市公司的财务要求是全球市值至少达到7.5亿美元并且最近一个会计年度营业收入不少于7500万美元;根据NYSE官网给出的上市要求,NYSE Arca不支持企业IPO上市;NYSE American相对适合的标准是市值7500万美元、流通股市值2000万美元并且挂牌价不低于3美元,相比主板的要求降低了很多。

NASDAQ:

纳斯达克证券市场近几年很受中国企业家青睐,主要由于其宽松的上市政策以及对高增长、高发展潜力的科技企业的偏好。NASDAQ也有三个板块:纳斯达克全球精选市场(The Nasdaq Global Select Market)、纳斯达克全球市场(The Nasdaq Global Market)和纳斯达克资本市场(The Nasdaq Capital Market),这三个板块中全球精选市场的上市要求最为严格;全球市场次之;资本市场要求最低,纳斯达克资本市场500万美元所有者权益、1500万美元流通股市值、2年经营历史的条件相对比较容易达成。

看点│为什么一些创立才2、3年的创新公司,不赚钱却可以赴美上市?

02

生物科技公司赴美上市的可行性

大部分创业企业的发展阶段都可以被分为创业初期、成长期和成熟期。处于创业初期的企业,往往核心团队刚刚组建完成,主营业务还未实现从灵感到落地的转化,相比于上市融资,更适合寻找志同道合的VC资金,而已经进入成长期和成熟期的创业企业则可以考虑上市这一融资途径。

(一)成长期:

处于成长期的生物科技公司基本都具有一些共性:

(1)核心产品医药或医疗器械仍旧处在研发阶段;

(2)公司人员配置以研发人员为主;

(3)一般无法产生稳定的现金流,尚未形成完整的商业模式,所以此时公司的发展需要外部资本不断的支持,上市是一种可选融资方式。

综合来看,生物科技公司即使处在成长期,想要达到美股主要板块上市的财务要求也不是一件困难之事。难点在于让美国市场发现公司的潜在价值,或者说认可其核心的生物科学技术,这一点主要体现在美股上市中的发行要求上,即要求有一定数量的公众持股人、公开持股数量以及达标的流通股市值。

(二)成熟期:

生物科技公司到达成熟期的标志,是核心医药产品通过临床试验、具备大规模商用条件,并且已经构建起稳定的销售渠道,开始实现盈利。此时公司上市更多的是满足早期投资人退出变现的需求,增加流动性。所以这个阶段的生物科技公司主要考虑的不再是各个板块的上市标准,而是整个市场环境、关注度以及估值和溢价的情况,能否在上市时获得高溢价并在其后继续获得资本追捧。

(三)赴美上市情况

跟据近几年上市的部分美股医疗保健板块中概股的相关数据,此类企业都能完成甚至超额完成初始IPO的发行数量,并且整体市场表现较好,但是市场的持续关注度和流动性都较差,理论上较难满足原始股东大规模变现的需求。

目前,美股中概股中爱康国宾、国际脐带血库、科兴生物、泰邦生物、泰和诚医疗都在准备或已经拟定退市私有化;再鼎医药、万春药业或将在今年下半年到明年上半年再度赴港上市,而百济神州则已经先一步在2018年8月8日在香港联交所上市。国内的生物医疗巨头企业药明康德、迈瑞医疗也相继在美股退市私有化之后于2018年回A股上市。这些生物医疗公司的动作基本反映了一个明显信号就是在到达成熟期之后,美股市场并不是此类公司的最佳上市变现选择。

03

互联网公司赴美上市的可行性

2018年,大批国内互联网公司奔赴美股上市,上演了继2000年代的百度、腾讯、盛大和2010年代的阿里、京东、迅雷之后的第三波上市热潮。因为互联网公司在发展前期甚至中期,都难以实现盈利的商业模式,难以达到国内A股上市的要求,所以大都会选择拥有较低的门槛和相对便捷的审核流程的美股,或是港股市场,作为上市融资渠道和退出渠道。

互联网公司的核心是用户和数据,尤以平台型公司为甚。互联网平台公司将其所在行业的产业链各环节更好的连接在一起,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通过解决其中某些痛点,为终端消费者带来更优质的服务或更实惠的商品。

看点│为什么一些创立才2、3年的创新公司,不赚钱却可以赴美上市?

大部分互联网平台公司出于吸引用户的目的,在创业初期和成长期很少会向用户端收取费用,相反会将优惠集中于消费者端,而将其提供服务的附加成本均摊到产业链的其他环节。比较矛盾的是在平台用户没有达到一定数量级的时候,公司没有与上下游环节谈判、合作的资本,所以需要大量的自有资金支撑,直到其拥有一定流量并开始实现正反馈。

本质上,最终互联网平台公司分得的“蛋糕”主要由产业链各环节已有的一部分、通过平台构建减少的交易摩擦部分和通过连接赋能产生的增量价值组成。国内比较大的互联网平台公司例如淘宝、滴滴、美团等无一不遵循这一发展规律。

仅仅在2018年,就有十余家互联网公司赴美上市,涉及领域包括金融服务、电商、文娱、汽车等等。互联网中概股由于面向的庞大消费者市场而更受美国投资者关注,这一点从上市频率、换手率和募资规模都可以体现。对于交易所的选择,纳斯达克市场显然比纽交所更受中国互联网企业家青睐,另外,企业的盈亏情况似乎并不是美股投资者关心的主要问题。

看点│为什么一些创立才2、3年的创新公司,不赚钱却可以赴美上市?

04

ADR发行模式解析

ADR的全称是American Depository Receipt,翻译为美国存托凭证,本质上并不是证券而是一种凭证,最早于1927年由世界知名投行JP Morgan提出并首先发行。ADR作为凭证,既可以代表债券也可以代表股票,代表股票的就被称为ADS-美国存托股票。事实上,根据美国证券相关法律规定,在美股市场直接IPO上市的企业的注册地必须在美国,并且美国部分公众性质强的机构投资者,例如退休基金、保险公司是不允许直接购买外国股票的,但是存托凭证不在限制范围内,所以目前赴美上市的中国企业都选择发行ADR的模式。

看点│为什么一些创立才2、3年的创新公司,不赚钱却可以赴美上市?

ADR具体发行流程中涉及四个主要参与方:发行主体、存托人、托管人和中央存托公司。存托人作为该ADR的主要发行方和市场中介,为ADR投资者提供各项服务。首先外国公司委托存托人帮助其发行ADR,然后存托人签发存托凭证给美国的投资人。每一张存托凭证代表一定数目的发行主体的证券。而托管人和中央存托公司则主要负责发行ADR对应股票的托管和ADR的保管和清算。

根据是否由发行主体主动参与,ADR可以分为参与型和非参与型,非参与型ADR是存托银行应投资者要求而发行的,并且只能在OTC市场交易,现在已经非常罕见。参与型ADR根据发行目的、监管要求的不同主要被分为三级,只有三级ADR符合中国企业赴美上市的融资需求。三级ADR是最高级别的ADR,涉及的信息披露、登记要求基本和IPO的要求无差,同时发行成本也是所有ADR中最高的,超过150万美元,但也是唯一被允许能够在美国市场融资的ADR。

国内生物科技公司的原创技术和研究成果在美股市场仍存在一定质疑,投资者关注度和市场认可度不高,已上市相关企业的整体估值和流动性都较差,反而是与国外科研机构合作研发项目的公司更容易受到资本的青睐,“VIC”模式由于其高效、轻资产的优势逐渐成为国内生物科技公司的主流。

中国的互联网平台公司相对更容易被美股市场接受,主要受益于其面向的庞大的中国消费者市场,投资者更看重公司的未来想象空间,而不是短期的财报数据,关注领域更倾向于高频次、需求程度高的C端市场。

看点│为什么一些创立才2、3年的创新公司,不赚钱却可以赴美上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