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員劉洋真情朗讀:在故鄉的草原仰望蒼穹

「航天晨語 講你想聽的好故事」

航天員劉洋真情朗讀:在故鄉的草原仰望蒼穹

主播簡介:劉洋,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一級航天員,中國首位執行載人航天飛行任務的女航天員。2012年6月,執行天宮一號與神舟九號載人交會對接任務。2018年1月,隨同航天員群體被中宣部授予“時代楷模”榮譽稱號。

後期:張雯涵

航天員劉洋真情朗讀:在故鄉的草原仰望蒼穹

在故鄉的草原仰望蒼穹

美麗的草原我的家,風吹綠草遍地花,彩蝶紛飛百鳥唱,一灣碧水映晚霞……這是我的家鄉內蒙古一首人人都會唱的歌,透過那詩意的美景和牧歌式的語言,讓遠離故土的我常常感知到熟悉的鄉愁。

從載人飛行到太空漫步,在故鄉的草原上,我親歷了中國“神舟”的一次次壯美騰飛,當碩大的降落傘宛如太陽花般在草原上綻放時,屬於草原的一個嶄新的時代來了。 對於我,一段人生的刻骨銘心也由此定格。

航天員劉洋真情朗讀:在故鄉的草原仰望蒼穹

▲ 美麗的內蒙古大草原

額濟納,是一個地方的名字,也是一片沙漠戈壁,更是一個古老民族的搖籃。千百年來,額濟納是蒙古人最重要的生息地之一,居住的曾是260年前從伏爾加河畔長途跋涉迴歸祖國的土爾扈特部的後人。當時光步入20世紀50年代,一個英雄的部落帶著抗美援朝的風塵一路而來,額濟納就不再是一片荒原,更多地承載起了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命運軌跡。

航天員劉洋真情朗讀:在故鄉的草原仰望蒼穹

▲ 美麗的額濟納胡楊林

1957年,蘇聯的第一顆人造衛星發射升空。第二年,美國又將“探索者一號”衛星送上太空。面對事關生存與發展的競爭,毛澤東主席發出了“我們也要搞人造衛星”的宣告。沒過多久,彭德懷元帥將一份關於國防尖端工程導彈靶場的勘察報告呈送中央,正式提出要在額濟納旗境內建設導彈綜合試驗基地。

航天員劉洋真情朗讀:在故鄉的草原仰望蒼穹

▲ 60年前,毛澤東主席在黨的八大二次會議上發出號召:“我們也要搞人造衛星。”

沉睡千年的戈壁荒灘迎來了人馬喧鬧、機器轟鳴。沒有來得及洗去征程的志願軍及各軍兵種的九路大軍浩浩蕩蕩逶迤而來。共和國的導彈試驗靶場在古長城斷壁旁的帳篷中誕生了。

靶場建設初期,烏蘭夫對內蒙古的同志們說:“這是咱們的光榮和驕傲。導彈靶場保密要求很高,要劃定嚴格的軍事禁區,禁區內不能有任何老百姓,旗所在地青山頭一帶的牧民要搬遷,儘管困難很多,我們想辦法解決。”於是,4000多戶牧民從最好的牧場轉移到黑河下游地區。其中,就包括《美麗的草原我的家》的演唱者德德瑪的家人。

航天員劉洋真情朗讀:在故鄉的草原仰望蒼穹

▲ 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建設初期情景

在我的故鄉,不管草原多麼遼闊,也不管戈壁多麼寬廣,往往只有一條路,是牧民們一步步走出來的。

“兩彈一星”事業起步之時,一場突如其來的自然災害降臨了,而且持續了整整三年多時間。但在那個純情的年代,所有的人深信不疑,困難是暫時的,前途是光明的,只要跟著共產黨走,勝利一定屬於我們。“死在戈壁灘,埋在青山頭”,牧民們和戰士們一起勒緊褲腰帶,立下生死誓言,開始了艱難的跋涉。那一千多個日日夜夜,牧民們只要有一點糧食,第一個想到的是供應試驗部隊;駐地政府只要有一輛車,首先配給測試部隊……

航天員劉洋真情朗讀:在故鄉的草原仰望蒼穹

▲ 20世紀60年代,部隊官兵和科技人員開展生產運動

1960年初冬,一個寒風刺骨的日子,近程地地導彈“東風一號”在大漠騰空而起,揭開了中國人飛向太空的序幕。那天,距離蘇聯專家撤走僅僅64天。這個開天闢地的“第一次”,讓戈壁灘上的人們體味到了成功的喜悅,他們群情振奮,一鼓作氣,實現了導彈與核武器的兩彈結合試驗,打破了西方國家對我們“有彈無槍”的預言。緊接著,東方紅一號衛星從他們手裡飛向太空……

航天員劉洋真情朗讀:在故鄉的草原仰望蒼穹

▲ 中國首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

出門在外,我是孤獨的,時時眷戀著家鄉。而我又是幸運的,我熱愛的事業是在故鄉的土地上完成的。

順著前輩的路,我走進了額濟納。當年的試驗靶場已經有了一個響亮的名字“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為了中國的“航天第一港”,還被國家領導人命名為“東風航天城”。

航天員劉洋真情朗讀:在故鄉的草原仰望蒼穹

▲ 東風航天城

艱苦創業的歲月已經過去,前輩的身影也已遠離,但從東風革命烈士陵園那一座座修葺一新的墳塋中,我知道,人們並沒有淡忘他們。“獻了青春獻終身”,這裡有將帥、有專家,還有年輕的戰士,不論是誰,沒有一個人能完整地走過那段歲月,但正是他們每個人的青春綿延不絕,匯聚成了飛天路上的美麗雲霞,綴連成航天事業的兩萬多個日日夜夜。

航天員劉洋真情朗讀:在故鄉的草原仰望蒼穹

▲ 東風革命烈士陵園

2003年初秋金黃的夕陽中,航天英雄楊利偉莊嚴出征,實現了中國載人航天零的突破。五年後的同樣季節,航天英雄翟志剛舉步量天,在太空留下了中國人的第一個腳印。從神舟、天宮實現“太空之吻”,到女航天員的首次出征;從完美的太空授課到33天的全新徵程……這一個個難忘的歷史時刻,都是從內蒙古大地出發的。

航天員劉洋真情朗讀:在故鄉的草原仰望蒼穹

▲ 神舟七號航天員翟志剛,成功完成了我國曆史上第一次“太空行走”

雖然沒有親歷那個激情燃燒的歲月,但前輩的故事卻像生命中的火種在我的心中燃燒。火箭騰飛的瞬間,我在額濟納的發射場上靜靜地仰望蒼穹,感到腳下的土地是那麼堅實溫暖,頭頂的星空是那樣深邃浩瀚。

航天員劉洋真情朗讀:在故鄉的草原仰望蒼穹

▲ 2016年10月17日7時30分,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升空

在內蒙古四子王旗,有一座極富民族特色的博物館,展廳的醒目位置陳列著原總裝備部贈送的“長征”火箭和“神舟”飛船的模型,旁邊的圖片說明這樣寫著:四子王旗草原地勢廣闊,人煙稀少;森林覆蓋率低於1%;地勢平坦,地上沒有高壓線路;沒有鐵路;無三層以上建築物;沒有河流……適合作為飛船的主著陸場。

做出這個判斷的是王永志院士。工程立項後,時任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的王永志乘坐直升飛機在內蒙古上空一圈圈地盤旋,選定空曠平坦的地區後,再乘汽車進行勘察。一路走來,他的目光鎖定在了阿木古郎草原。

航天員劉洋真情朗讀:在故鄉的草原仰望蒼穹

▲ 載人航天工程首任總設計師王永志院士(前排右一)在研製一線考察

“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木蘭辭》中的巾幗英雄花木蘭就是在這裡踏上從軍之路的。小時候,我曾和家人在郊遊時,到過附近的葛根塔拉草原。至今還記得,如潮的馬群、白雲似的羊群在綠海中游動,牧民手裡的套馬竿尖尖地指向天空……

再次踏上這片草原,已是20年後了。在異鄉的車水馬龍中,我常常會感到孤獨。而駐足萋萋芳草間,眼前的草原彷彿一位慈祥的母親,正在張開胸懷迎接天外歸來的遊子,我的心裡又是那麼的溫暖祥和。

航天員劉洋真情朗讀:在故鄉的草原仰望蒼穹

▲ 2012年6月16日,景海鵬、劉旺、劉洋3名航天員搭乘神舟九號飛船出征太空

神舟飛船首飛前夕,內蒙古自治區的領導得知著陸場區僅有一條泥濘小道時,立即想方設法趕來修建,牧民們也自發加入到修路大軍之中,一條長達60公里的公路,不到一個月就修通了……

2003年10月16日黎明,神舟五號返回艙靜靜地飄落在廣闊的草原上,在晨曦中散發著溫馨的光芒。牧民們給遠方歸來的英雄獻上了潔白的哈達,無數雙手把楊利偉高高地抬了起來,每個人眼裡都閃動著激動的淚花,深秋的草原已是一片歡樂的海洋……

航天員劉洋真情朗讀:在故鄉的草原仰望蒼穹

▲ 神舟五號載人飛船成功著陸,返回艙完好無損,楊利偉自主出艙

祖祖輩輩生活在這裡的牧民們視草原為生命,可追隨著神舟飛船的一次次飄落,回收車隊和人群要一次次穿過他們的草場。幾百臺設備、上千噸物資器材……幾十臺車輛軋過的草地需要好幾年才能重新長出草來,但牧民們沒有絲毫抱怨,一次次默默地拖家帶口離開了家園……

載人航天工程先進事蹟報告團在呼和浩特作報告時,楊利偉曾深情地說:“我是從內蒙古的額濟納旗起飛,在四子王旗落地。來到這裡,我倍感親切,在此向內蒙古人民致以衷心的感謝和崇高的敬意。”

航天員劉洋真情朗讀:在故鄉的草原仰望蒼穹

▲ 神舟五號返回落點

美麗的草原我的家,美麗的草原“神舟”的家,在故鄉的草原上仰望蒼穹,彷彿親人的依戀就在身邊。回望祖國的正北方,天上水中盡是一色的蔚藍。

航天員劉洋真情朗讀:在故鄉的草原仰望蒼穹

▋作者:蘭寧遠
▋主播:劉 洋
▋來源:我們的太空
▋編輯:王嶽勇、孫 偉

▋郵箱:[email protected]
航天員劉洋真情朗讀:在故鄉的草原仰望蒼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