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四件事,是编剧们的最大关切|影视寒冬系列报道之二

中国北方正在快速入冬。影视行业的冬天比北方的冬天来得更早一些。

影视从业者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入骨的寒意。大家嘴里谈论的不再是IP、并购、估值、上市等金融词汇,代之以“这月能开吗”“演员签了吗”“怎么自查自纠”等特别实际的问题。

大小制片公司各有各的愁。编剧和导演工作室的税务成本上升。制片人统率的剧组的记账方式彻底改变。演员的片酬问题成了社会关切的焦点。影院担心上座率,电视台担心招商困难,网络平台担心投资回报率…

影视发展究竟遇到了什么问题,破局解困计将安出?这一轮回调终点何在,对各行当的实质性影响何在?为了回答这些问题,影视独舌推出“影视寒冬”系列调查报道。

影视独舌关于“冲破影视寒冬”的开篇报道《这四个问题,扼住了整个行业的咽喉》发表后,业界反响强烈。有很多编剧、导演、制片人、投资人跟我们联系,反映创作和制作中遇到的困难,以及他们对解决方案的种种思考。

剧本是一剧之本,编剧是创作的起点。虽然编剧一般不参与影视产品的购销,但编剧手里项目的多寡,编剧行业的景气指数,其实直接表征着影视的兴衰,创作的荣枯。

近日,我们采访了几位业内编剧,听他们讲对于“寒冬”的感知、体察和建言。


所谓“影视寒冬”有多冷?


《爱国者》编剧汪海林表示,“影视寒冬”的征兆在今年上半年,甚至去年年底就出现了,“电影文学学会开会的时候,王兴东老师跟我说,有几个会员现在没活干了。我当时有点吃惊,因为他们都属于金字塔腰部的编剧,居然就没活儿干了。”

这四件事,是编剧们的最大关切|影视寒冬系列报道之二

汪海林


其实,“没活儿干”的现象在电视剧行业也出现了。上游干涸,意味着下游断流。有些项目直接下马了,有些项目暂缓推进了。对于一些刚入行的新编剧和小编剧来说,原先担心干了活儿拿不到钱,现在面临着无法开张、被迫改行的窘境。

就是一些成名既久的编剧也感受到了某种寒意。汪海林说,“我应该有两个项目,直接受到影响,一个项目是认为在政策上要重新考虑,还有一个项目觉得原来的体量太大,要重新考虑,所以搁置了。但也不是彻底黄了,可以继续寻找合作的公司接盘。项目总是有进有出的。”

《娘亲舅大》编剧孟婕也表示道,“有一个项目就是之前跟资方聊得很好,但是因为资金的问题,这个项目要暂时搁浅了。但因为没有进入签合同、谈档期的阶段,影响不大。我一直在做自己的原创项目,不会跟着大IP走,也不一定要请大咖出演,所以在这轮调控中,不受太大影响。”

这四件事,是编剧们的最大关切|影视寒冬系列报道之二

孟婕


《泰囧》和《港囧》编剧束焕说,“我个人的项目没有受到影响,包括合作的编剧现在也都在干活,经济下行可能更需要喜剧吧。我们的项目都跟喜剧演员绑定,流量明星或者说薪酬太高的明星基本上都不太会演戏,更不会演喜剧,本身我合作的圈子也没有这些人,所以说现在还比较正常。”

他进一步解释说,“喜剧编剧,这一块儿影响不大。但是综艺里面的喜剧内容,这一块儿编剧会受影响。之前跟我谈的几个喜剧综艺,现在好像都停了,要么就是暂缓了。编剧现在的力量又重新回到了剧的领域,而且有平台跟我开始谈情景喜剧。”其实也不奇怪,明星片酬高,长剧占用资金过大,情景喜剧显出了比较优势,优爱腾就在产品线上重新布局了。

这四件事,是编剧们的最大关切|影视寒冬系列报道之二

束焕

汪海林认为,此次“寒冬”对于金字塔尖的编剧影响并不大,毕竟资方在项目运作上,一定会让知名编剧为作品增加安全系数。对于刚入行的小编剧影响也不大,因为他们本来就挣扎在生存线上。这轮调整对于腰部编剧的影响较为明显,可上可不上的项目下马了,他们的工作机会就流失了。

平台洗牌是最大的变化

除了对自身的影响以外,《剃刀边缘》的编剧余飞注意到了影视公司在题材选择上的转变,“小公司因为资金、资源方面的匮乏,很多处于观望甚至难以为继的状态。大公司转向最有安全感的题材,这种题材分为商业安全和政治安全两种。”

这四件事,是编剧们的最大关切|影视寒冬系列报道之二

余飞


而在播出平台的选择上,制片公司也更多把网络平台作为首选,余飞继续说道,“对于传统大影视公司来讲,在这个领域与网站联合,属于强强联手;对于传统小影视公司来讲,只不过是电视台主导时期夹缝中积贫积弱生存的另一种延续,因为网剧市场不光有传统大影视公司前来攻城掠地,更有许多从网络平台起家的新兴互联网基因影视公司,围堵这些又老又衰的公司。”

汪海林也注意到了平台的此消彼长现象,“明显感觉到现在电视台的结账率不行了,有真正结账能力的电视台越来越少了。”

但平台迁徙之路未必好走。编剧史航认为,“优爱腾这些视频网站开始积极、警惕、审慎面对所有的合作,开始介入项目的全程。以前他们是在下游等着合作,现在它们由于焦虑,没有安全感,由下游向中游,甚至上游行进,逆流而上,对很多项目进行监控和介入。他们本身并不一定想这么强势,但没有安全感就会强势。”

这四件事,是编剧们的最大关切|影视寒冬系列报道之二

史航

影视公司选择平台的余地越来越小。电视台的购买力持续下行,影视行业的重心都压在“优爱腾”三家视频网站上。三家网站的东家,在股市里的表现也并不强劲,对“烧钱”的耐受力正在下降。所以,视频行业的格局正在由“三国演义”的竞争制衡,走向三家联手共同“对付”制片公司。

也就是说,对制作业来说,不只是钱紧的问题,创作上的主动权也要易手了。

税务问题是必须面对的


前面说了很多问题,生产创作面临着种种枯竭和圈禁。但正所谓“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寒流过处,泡沫也在被挤出去。震荡之下,假货也在失去市场。

《新围城》编剧宋方金表示,东边日出西边雨,这个寒冬对于真正的创作者来说,是春天。“因为接下来的项目必须得靠手艺,靠真本事了。假剧本很难过关。对业余编剧、IP编剧来说,我觉得是寒冬。对资本来说,对影视公司来说,是寒冬。因为他们在真假之间、在传统平台和互联网平台转换之间,不知道怎么办了,之前的生产方法和集中失灵了,有效的生产模式还没找到。对互联网平台来说,不是寒冬,是一次挑战。就是机会来了,真能把握住吗?胜败都在一息之间。”

这四件事,是编剧们的最大关切|影视寒冬系列报道之二

宋方金


看到积极一面的,还有旗下有众多编剧工作室的派乐传媒董事长张永琛。他分析道,“不管是不是寒冬,观众的需求还在,影视市场也还在,资本今天跑了明天还会回来!眼下冷是冷了点儿,但机会跟着也就来了!拼了这么多年,应该明白:只要能打造出精品剧、良心剧,就能以不变应万变!派乐编剧今年推出四部大剧:《大宋宫词》、《摸金符》、《熹妃传》和《七日生》,明年会比今年更多!目前各大公司和平台对好剧本的需求,越来越多,也越来越急迫,要求也越来越高!经过这一次震荡,至少编剧的地位和创作空间增大了,现在没有好剧本谁敢投资?”

但毕竟,游戏规则的改变也会波及编剧的切身利益。比如说,关于编剧工作室由核定征收改成查账征收,税率提高到40%以上,就曾经在编剧界引起轩然大波。不过,这件事经过双方交涉,基本上还是遵循了不溯过往的规则,老单老办法,新单新办法,使问题得到了解决。

汪海林认为,“税务风暴对编剧行业影响不大,矛头所指也并非编剧。地方政府给的优惠政策现在取消了,按规定来就是。需要注意的是,广电总局前两天发的通知,不只是针对综艺、电视剧、网剧请的明星的限薪令,它还限制了明星在综艺节目的曝光率。这种情况下,大量明星会回归到影视剧的表演上来,缓解拍戏的明星荒。”

这四件事,是编剧们的最大关切|影视寒冬系列报道之二

张永琛


就税务方面的影响,束焕补充,“以前是只要有经纪人就可以了,现在需要有法律顾问,还得专门聘请律师,来研究你的合同。要不然,好多票不知道怎么开。”孟婕表示,“税务问题,会在签合同的时候提前商定好,如果税收政策上有一些其他变动的话,双方将共同承担增加的部分。”

余飞了解到的情况是,演员、编剧、导演因为税务等不确定因素,与资方的合作都出现或大或小的问题。比如在税收全面正规化的预期之中,某些资方只能与合作者进行多轮谈判分担压力;另有一些资方以重签合同用障眼法的方式转嫁税务压力,这就会导致合作出现隐患。 在编剧领域,法务、财务方面的问题开始大量出现。大部分编剧完全不懂这些事情,现在不得不开始硬着头皮研究。也有不少编剧开始直接聘请专业法务和财务,帮忙将自己的财务问题正规化。

他强调:“随着政策正规化以及互联网监管手段的完善,偷、漏、逃税的可能性越来越小,你最好老老实实的,别想多了。”

希望这些建议得到采纳


接受采访的编剧们,或多或少地因为影视寒冬的到来,产生了一定的心理波动,也增加了不少琐碎的工作。他们对行业的前景并没丧失信心,也各自提出了相关的意见和建议。

余飞的思考比较系统,他谈到了自己关心的四个问题:1, 税务方面的政策尽快落实,无论是什么结果,只要有可执行的结果就行。遵守税法是全球之惯例,但目前还希望国家能对文化产业有一定的关照。2, 网台之争早日结束,希望集天下英才而用之,英才要用在刀刃上。大家一起把产业做强。3, 打击抄袭、保护原创,希望有关部门拿出实锤。抄袭是“原罪”,会极大减弱我国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4, 收视、流量的考评希望有更客观的标准,评价体系是产业之本。如果优劣、黑白颠倒,产业就不会有正确方向。

这四件事,是编剧们的最大关切|影视寒冬系列报道之二


他也对同行提出了具体的建议,“作为编剧个人或工作室,面对最高45%和42%的税率,不要再幻想将这些税全部由甲方替你承担,因为这样会导致成本上升太多,甲方无法承受。谈判肯定是需要的,必要的时候,可以双方达成一定的妥协。另外,编剧也要学会计算自己的成本,必须得有财务方面的思维。从我入行以来,签的合同基本上一直是税后合同,所以从来没有成本的概念,拿完钱就直接走了。

现在情况不同了,编剧同行们必须在咨询财务人员的情况下,将自己的成本归纳出来,比如编剧公司或工作室的办公场地费用(购买和租赁)、装饰装修、车辆、水电、人员、办公用品、差旅、饭补等等,应该都可以作为成本抵扣之用。

孟婕表示,“最关心的还是国家政策和方向,但是不管怎样还是想做出好作品,市场当中有乱流,做精品的初心不改就行了。”

这四件事,是编剧们的最大关切|影视寒冬系列报道之二

汪海林建议,“不能把明星作为议价的唯一标准,这话不能停留在口头,应该有实际的办法。我提倡做一个购销体制的改革,从制度上采纳电影频道模式:在演员进来之前敲定购片合同。就是只看剧本就敲定合同,演员作为变量,分ABC三档。剧本通过认定之后就可以签合同了,这是美剧的模式,已被市场证明是最科学的。趁着寒冬进行改革更重要,而不要仅仅是管控。”

整个行业处身寒冬,编剧们既关心编剧行当的权益和处境,也关心行业发展的宏观问题。他们的所思所想所感所倡,相信对相关部门决策是有帮助的。在今天的编剧篇之后,我们还有来自其他行当的感言和建议,敬请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