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後創業者眼中的“活下去”


95後創業者眼中的“活下去”

“我還是選擇和朋友一起創業,畢竟自由一些,也能夠發揮專長。”

今年春節後,計算機專業畢業的本科生楊霆瀚,在深圳一家互聯網企業實習期滿後,放棄了老闆的挽留和萬元月薪許諾。在正式拿到畢業證之前,就與幾位同學共同創立了一家手機應用創業公司,成為一名新生代創業者。

據相關統計部門數據顯示,2018年應屆畢業生人數約為820萬人,相比2017屆畢業生多出近35萬,隨著畢業人數再創歷史新高,這個畢業季也被不少網友戲稱為史上最難就業季。

儘管如此,有部分專業的需求依舊旺盛,有媒體報道:計算機、外語、機械設計等相關人才的平均月薪在7000元以上;而人工智能、軟件工程、雲計算等技術專業的招聘信息顯示,平均月薪都超過了一萬元。

可以說,在高度競爭壓力的氛圍下,楊霆瀚的選擇多少有些令周圍的親友愕然。

“壓力是肯定有的,父母、女朋友都不支持我創業的選擇。”

他告訴懂懂筆記,雖然大家都感覺今年的工作不好找,而且認識的一些年長點兒的創業者,也都在討論如何讓企業“活下去”。但身為95後的創業新生代,他和團隊正在考慮的卻是如何讓手頭的項目“再長大一些”。

從他過去近半年的經歷中,我們或許可以看到千千萬萬年輕的新生代創業者執拗的身影。

不談初心,先說生存


95後創業者眼中的“活下去”

“家裡反對,差點和家裡人鬧僵了,都擔心我活不下去。”

楊霆瀚告訴懂懂筆記,今年初聽說他想自主創業時,家人都並不支持,尤其是去年底因經營問題導致廠子關門的舅舅,更是現身說法。

在舅舅眼裡,創業不急在一時,也許明後年機會能更多一些。他勸告楊霆瀚,自己周圍開工廠的朋友已經把產能降下來了,尤其是做外貿加工的朋友都在考慮轉手廠房,“年輕人不要頭腦一熱,一時衝動。”

“長輩們的想法是讓我先找家企業待著,熬兩年漲漲經驗。”楊霆瀚認為,找份工作雖然比創業要輕省一些,生活也會相對穩定,但對於他而言,虛度兩三年的時間就等於“廢了”。

儘管從媒體上能不時看到創業艱難的文章和市場分析,但不甘心“廢掉”的楊霆瀚還是叫上了兩位室友,共同啟動了這個小小的App應用開發項目,著手研發他們的首款產品——基於二次元的興趣社交應用。

“這幾個月看到不少同齡人的創業項目,我們這個算比較保守的了。”他笑著表示,作為95後新生代創業者中的一員,他看到很多讓人眼前一亮的項目,如同惡交友、情緒電商、陌生社交等等新奇的念頭。

但是在這個春天真的衝進創業圈後,楊霆瀚還是感受到了濃濃的寒意。

做商業計劃書之前,他和創業夥伴吸取了各方“導師”、“前輩”的指點,完善了幾十版,也得到了導師的讚許。然而穿梭於各創業路演尋找投資時,卻發現現實真的骨感十足。

“幾乎連有意向的投資人都沒有碰到。”在楊霆瀚看來,除了今年融資環境不景氣的原因,很可能是自己的項目與市面上很多社交競品缺乏差異化,在功能上沒有拉開距離。

“我們倒也沒有氣餒,大家決定先將社交產品的思路放一放,從我們拿手的小程序開發做起。”楊霆瀚表示,雖然團隊人不多,但也不能把大家湊出來的這點兒啟動資金坐吃山空。當務之急是如何在沒有融資、缺少社會資源的情況下“活下去”。

因此,他們四處出擊,在整個炎炎夏日,挨家挨戶去尋找有小程序需求的餐飲、教育、汽修企業。從關內到關外,他們採用地毯式的“轟炸”希望能打開一個新的業務缺口,“再低的價格我們也願意接,這樣在激烈的行業競爭中才有機會活下去。”

很多行業分析都指出小程序會在今年逐漸爆發,但是他們也明白這個業務的門檻很低。“是個開發團隊就能做,確實沒有什麼門檻,我們只能拼低價。”拼命的掃街終於為團隊帶來了一些業務,微薄收入也勉強可以維持公司日常的運營開支了,這讓楊霆瀚和夥伴感到十分滿足。

在他看來,如今的95後創業者,在做創業項目的前期常常腦洞大開,而在業務擴張上,又相對比較理性。他坦言:步子邁得太大,容易扯著“蛋”,自己和夥伴很享受創業的過程,也相信會逐步積累更多行業經驗。如今,雖然整個十一小長假沒有休息一天,他卻和小夥伴樂在其中。

有人認為,如今的95後創業者太過“浮躁”,而輿論也認為95後應屆畢業生的創業規模會大幅縮小。不過,從有關市場調查數據來看,今年的95後應屆畢業生中,仍有近三成“初生牛犢”表示會選擇自主創業。

可見,儘管創業環境並不景氣,選擇在2018年創業的新生代們,卻大多無畏眼前的困境,勇於追求自己認定的“個人價值與財務自由”夢想。

那麼,新生代創業者們想要“活下去”,到底有多大難度?

跪著創業,並不可恥

95後創業者眼中的“活下去”

“我們現在都只是拿創業補貼,不算工資,畢竟是艱難時期嘛。”

李迪是楊霆瀚的合夥人,他告訴懂懂筆記,早在創業之初團隊成員就已經約定,在公司步入正軌、實現可持續盈利之前,大家每月就發3500元的“生活補貼”。

而這樣的“補貼”,在深圳如此高消費的城市裡,也只能勉強滿足個人溫飽。如今這八名來自湖廣兩省的年輕創業者,只能擠在一間城中村的出租屋內生活。

“反正每天大部分時間都呆在公司裡,只要有床能睡就行。”對於李迪而言,他已經漸漸習慣了這個擺滿上下鋪的一室一廳,甚至覺得與學校宿舍沒有太大的區別。

為了進一步節省開支,讓公司和團隊能夠更好的“活下去”,他又在尋找租金更低的辦公地點,希望能夠減輕團隊的負擔,讓大家活的稍微有些“尊嚴”。

“跪著創業並不丟人,也是一種人生歷練,大家也都在想辦法節省各種開銷。”李迪告訴懂懂筆記,無論是CEO,還是任何一位團隊成員,跑業務都必須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實在需要長途出差拜訪潛在客戶,也都以動車為主,絕不坐高鐵,有時恨不得購買一張“綠皮”火車票,就為節省經費開支。省錢,似乎已經成了團隊所有人的共識。

“創業失敗的成本是最高的,除了金錢以外,還會造成信心缺失。”因此,作為這個年輕創業企業的“管家”,李迪儘可能控制一切開支成本,避免創業項目因初期資金問題而失敗。

他笑著表示,大部分創企在經歷這一發展時期時,都會生存得十分艱苦。但只要能夠維持運營,團隊不解散、公司不倒閉、決策不盲目,就能夠爭取更多的機會,等待新的機遇到來,“相比有資金沉澱的創業者,我們這些年輕人只有一味節省活下去。”

李迪表示自己看過一家數據調查機構的報告,裡面分析了近兩年百餘家小微創業企業失敗的原因,發現近三成初創項失敗是源於資金耗盡。因此,對於他們這些完全沒有任何經濟基礎的創業新生代而言,如何使幼苗般的公司擁有基本造血功能,節省不必要的經費開支,顯得更為重要。

可以說,在初出茅廬的95後創業者看來,為了“活下去”吃糠咽菜、做一些有違初心的小業務並不可恥,但堅持創業的大目標十分重要,對成功的渴望是一支創業隊伍不能丟掉的“團魂”。

保留實力,踐行初心

95後創業者眼中的“活下去”

“只要活下去,就能再長大,我們一直沒放棄興趣社交的想法。”

儘管團隊現階段的主要業務是為企業定製小程序。但楊霆瀚並沒有忘記創業時的初衷。

他告訴懂懂筆記,如今做的業務令不少團隊成員不喜。大家總是希望能做出一款獨一無二的二次元興趣社交應用,因為那才是創業的初心。然而,現實是公司先要活下去,才能有後續的“故事”,“如果缺乏資金,所有的想法都是空談。”

“我們都會盡量抽出時間,用於設計、研發理想中的社交應用。如果有經費,也會積極投入到這個應用的市場調研中。”在楊霆瀚眼裡,儘管公司開展了半年多的小程序業務,但興趣社交的課題卻從未停止過。

他笑稱這一過程是“曲線創業”。無論是經濟週期、創業環境,總會經歷波峰波谷的自然規律,科技圈、互聯網圈更是如此。所以對他來說,創業更沒有好壞時機之說。

“如果處於波谷,那麼先讓企業活下來,再往想要的領域發展。如果處於波峰,心態也不能過於浮躁,熱錢都是毀人不倦的。”楊霆瀚樂觀地表示,只有從容應對創業過程中所經歷的環境變化,才能經受住考驗,讓自己立於不敗之地。

懂懂筆記近三個多月走訪了深圳、廣州多家創客機構,發現有近八成的90後、95後年輕創業者,都從事著與最初預想領域完全無關的業務。另外,有過半數創業公司是從今年五、六月份開始,通過縮小辦公室規模、停止招新、節約差旅經費等方式,完成財務支出緊縮。

“都只是為了保存實力,並沒有放棄,慢慢尋找業務突破口。”深圳龍崗某創客基地的運營經理劉恆對懂懂筆記表示,今年雖然創業、融資環境並不景氣,但前半年結業並撤出創客空間的初創企業只有三四家,僅為去年同期的三分之一左右。

而入駐的創企項目中,以90後、95後新生代創業團隊為核心管理層的,明顯增加了不少,項目覆蓋了應用、智能、電商、大數據、泛娛樂等新興互聯網領域。

面對嚴峻的就業環境,有不少95後應屆畢業生選擇從零開始、自主創業。抱著“別人恐懼我貪婪”的心態,這群創業新生代大多堅定“曲線創業”的思路,尋求在寒冬後發力起跑。

雖然接觸的新生代創業者並不多,但從楊霆瀚這幾個人的身上,我們既沒有看到輿論普遍認為的驕躁,也沒有發現80後一代創業者的激進。或許創業新生代們深知,“改變世界”太虛幻,只有想盡一切辦法讓項目、團隊“活下去”,才有機會品嚐到一絲屬於他們這個時代創業者的成功滋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