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点别人不说的014:关于换机油,看老周这一篇就够了!

说点别人不说的014:关于换机油,看老周这一篇就够了!

江湖盛传大众“烧机油”,本田“产机油”,福特“漏机油”(好嘛,老周这期也是奔着作死来的),为啥汽车一出事就跟机油有关?因为作为汽车核心中的核心——发动机,就有就是他的保护神!机油的五大作用:润滑,清洁,冷却,密封,防腐。(自己脑补,网上一搜一大堆),不是机油有问题,而是机油的一些现象反映了发动机的问题。你说臣妾冤不冤。

先说机油标号,比如5W-40这个组合,“-”前的数值5W代表的是机油的低温性能(冷起动性能),短杠后的数值40代表的是机油的高温性能。范围越大表明适用环境气温也就越大,北漠河南三亚,随你造!这个没错,但是有些误区作为强迫症+偏执狂的老周一定要解释一下,因为跟很多朋友聊,发现对机油标号的误解已经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

首先W前的数字压根不是网上传的是机油凝固的点!数字越小,凝点温度越低,而是要在保证发动机在该温度下能够正常工作下机油能接受的最低的温度是多少,0、5也不代表摄氏度,而是如下规则:0对应-35℃,5对应-30℃,10对应-25℃,15对应-20℃,20对应-15℃,25对应-10°C。试想一下,如果是凝点,机油已经凝固了,那么在这个温度下还怎么给发动机提供润滑?

其次,短杠后面的数字代表机油所能适用的气温,网上有专(砖)家说它是代表机油适用的夏季最高温度,30就代表适用最高温度为30℃,40为40℃,老周想说你脑补一下发动机工作时的状态,还有开完车引擎盖的手感温度,拿脚趾头想想都知道这纯粹是扯淡,发动机进入正常工作温度后,发动机缸内温度能老老实实保持在4、50度?真是见鬼了!我们可以简单理解为,W前的数字越小,机油的低温起动性能就越好;短杠后的数字越大,机油的高温性能就越好,高温黏度越大。别再装X扯什么数字就代表极限温度了。

那么选择机油时,这个范围是不是越大越好?非也,冷车启动,机油都在缸低,机油泵要过段时间才能将机油输送到需要润滑的位置(不是刚推油就能高 潮,这点道理不懂吗?这么没生活?!),因此,要想快速润滑到位,机油必须粘度低,流动性好,好快速流遍缸(全)体(身),好达到润(高)滑(潮),W前的数字越小,低温性能越好,流动越好,缩短干磨时间,对发动机的冷起动保护就更好。因此,冬季寒冷地区的车辆,在不考虑价格因素的前提下,就尽量选择低温黏度更小的机油吧。然后看“短杠后的数字越大越好”。由于机油随温度升高会越来越稀,超过一定温度时,润滑性能会逐渐下降,直至丧失。因此在发动机内部高温环境下,机油应达到一定的黏度指标,以确保良好的润滑性能。但是,这并不代表该数字越大越好,因为黏度越大,摩擦力越大,发动机功率损耗也就越大,带来的是耗油增加。同时,黏度越大,机油循环越慢,因此散热性也会下降。此外,对于老旧车,发动机由于自然磨损,各摩擦面间隙会变大,密封性下降,导致功率下降,甚至是“烧机油”等问题。此时可适当提高机油的高温黏度等级,比如5W-40改为5W-50,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发动机工作状态。所以还是要看使用环境和车况,如果你是新车,用车环境不是很恶劣,常规5W-30或是40就足够了,价格还低。

再说机油等级,常见的是“S”和“C”开头系列,分别表示此机油为汽油/柴油适用型。从“SA”一直到“SN”,每递增一个字母,机油的性能都会好于前一种,机油中会有更多用来保护发动机的添加剂。你就简单认为字母越靠后,质量等级越高就成了。常规的咱们家用车闭着眼就用SN就成,最好找也比较便宜。

最后老周想说机油种类大家都知道分为矿物质,半合成,全合成,质量矿物质最次,全合成最好,老周想说与其矿物质5000公里一保,不如全合成1万公里一保,别听什么机油一发黑或是5000公里就该换了,正常的机油有个2000公里都会发黑很正常,只要不是极限操作,全合成机油3000-5000公里正式磨合效果最好的时候,倒掉可惜了。还有就是别相信所谓的“原厂机油”,老周就没听过哪个主机厂自己还做机油,都是找一些大的石化厂贴牌的(国外美孚多国内长城多)还是那句话,老周做“老周自驾侃车”的目的服务平民爱车族,聊点接地气的,土豪可以忽略,每逢保养四儿子店大保 健之即可。

*注:4升规格的一桶机油大部分车用不完,记得把剩下的机油带走,小厂更要多盯着点,避免以次充好,中途调包!

尊重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版权归“老周自驾侃车”所有,今日头条/百家号/微博/老司机app搜“老周自驾侃车”关注我,老周爱你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