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改革对未来10年的深远影响!你可能需要关心一下高考改革了!

如果你在41岁以下,

可能需要关心一下高考改革。

因为你的孩子面临的高考会不一样了。

目前至少有两点差异:

第一是公平性减弱,

裸分上清华北大的必然急剧减少。

请对招生的30多种方式熟谙于心并且早早准备;

第二是负担更重,

学业考试次数不再是高三一次考试,

而是高一、

高二、

高三都有小高考,

考试系统复杂,

请提前了解一二,

问问过来人。

当然,

也不用太焦虑,

打个预防针就好。

随着改革继续推进,

对未来教育行业形态将会产生深远影响,

如果你是教育行业从业者,

有必要提早了解全盘规划及未来影响力。

一、理想化的改革

四年前,高考改革启动。

2014年9月,李博士领导的国务院,下发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

时间线大致是这样:

2014年启动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试点,

2017年全面推进,

到2020年,

基本建立中国特色现代教育考试招生制度。

请注意,不管试点成功与否,都是要在2017年全面推进。

我当时就有点吐血。

不同的省份,教学资源不同、省情不同,为何能在浙江、上海试点完了,就“全国推进”?!

何况,2017年浙江、上海的试点结果,并不理想。

八百年前改革全国土地这样一个技术上的革新,明朝只是为了获取数据,就用了20年时间。

高考改革涉及千万学子前途,事关学校班容量、老师储备、教材更迭、信息系统升级、高校招生系统改革,为何3年就能大定?又为何没有相应的给政策,给拨款?

“《光明日报》7月13日刊登的署名为新高考改革研究课题组的调研报告建议,在全国推广实施新高考政策,各地应着力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工作:教师需增加约20%,教室改扩建30%左右,提高适应新高考课程安排能力等。”

更好的办法是东部发达、中部普通、西部落后地区分别安排省份试点,逐级推进。

落后地区,改革步伐自然要慢一些。

公务员的运转系统开动起来,是不会轻易停止的。上面有规划,下面就要制定实施细则,一层层传导下去。

事实上是这样安排的:

高考改革对未来10年的深远影响!你可能需要关心一下高考改革了!

也就是说,规划最晚2022年,我们的31个省市,都将采用一套新的高考系统,

相应的中考、小升初系统也会随之渐变。

中国地大物博,东西差异明显,各省教育水平差别巨大。

此次改革打乱了原有的教育模式,力度之大,没有十年八年,绝不能有切实的升级效果。

从安排上讲,至少要求有一个统一的领导小组来推动。

二、急躁的推进

下面是政策出台的过程:

高考改革对未来10年的深远影响!你可能需要关心一下高考改革了!

2014年是一个关键的改革年,

也是主席上台后的第二年,

读者应该特别注意这一点。

最开始的设计,

无疑是高屋建瓴,

意义深远的。

《实施意见》原则有三:

一为全面发展、

扭转应试倾向;

二为促公平;

三为科学高效;

完全顺应时代潮流,

然而,

国务院发布的实施意见出台的过程,

八月到九月只有一个月。

可以用三个字来形容:赶时间。

具体的我就不多说了。

上图的“政策出台过程”,

很清楚表明,

教育部关注的是技术细节,

只管方向,

绝不是一个全盘规划的负责方。

谁是?我认为实际操作者是各省教育厅。

各省教育厅也是一头雾水。

能借鉴的,

只有浙江、

上海的政策。

你们发达地区先试点吧,

我们观望一下。

大部分第二批的省份教育负责人,

都是这个心态。

对于教师应该扩招20%、

教室应该扩建30%这种实施条件,

即使明白也毫无能力提前筹备,

况且浙江的这些数据,

未必会完全通气给他省。

结果到了2018年,

按理该真刀真枪干了。

10个省表示需要延后一年进行改革。

其中有几个省,

2016年已经把改革文件发下去了,

规划好2018年开始行动,

我想教育局领导们也挺尴尬的。

从家长的角度,

我倒是完全赞同这10个省的做法。

三、高考改革——前所未有的复杂性

按照国务院的规划,

浙江、

上海作为“排头兵”,

着眼于全面发展、

促进公平、

科学高效的原则。

接下来的第一批改革省份,

山东、

北京、

天津、

海南,

基本也是萧规曹随。

试列举山东省2018年的改革方案,

已经获得教育部批准。

高考改革对未来10年的深远影响!你可能需要关心一下高考改革了!

高考改革对未来10年的深远影响!你可能需要关心一下高考改革了!

高考改革对未来10年的深远影响!你可能需要关心一下高考改革了!

高考改革对未来10年的深远影响!你可能需要关心一下高考改革了!

(图:山东2018高考改革方案/来源:中国教育在线)

我每天看各种图表,

大致看得明白,

但不知道作为普通家长的你,

是不是挺懵逼?

复杂,

这是很大的问题。

这里,

产生了很多行业机会。

因为校长也很懵逼,

他们需要第三方公司来做软件、

做方案来解决多科目选择、

多走班排课等一系列数学问题。

其实复杂就意味着难度大,

低效,

对于前面几批批学生来说,

也是不公平的。

家庭背景好的,

往往信息获取能力强,

也就进一步扩大了不公平。

四、拟试点省份坐不住了

选课走班导致的后果是,大家学会了“田忌赛马”,重点攻击容易的科目,甚至造成地理老师骤然稀缺的乱象。

复旦大学高教研究所陆一今年5月在《财新网》发文:“2017级本科生入学后的大学物理,上海、浙江的生源学生不及格率大幅提升(有的班高达30%)。老师和学生都承认,2017级没有选考物理的学生入学时基本只有初中物理水平。”

《财新网》作者说得好,高考不应该是轻易试错的场合,大学本科教育才是真正提供选择教育和较低代价试错机会的阶段。

当年我高考完填报志愿的时候,对将来一无所知,依据只有两个:离家不近不远,专业排名还行且招录的人足够多,还好当时的选项不多。

如今在高一、高二就给孩子们选择将来发展的机会,是否太过自信?

如果非要搞,理论上应该先从高校改革——大学选科自由,再徐徐改革高考。高中学生主要还是在吸收知识,方向选择留在大学完成。

这样的复杂性,导致浙江、上海高考出现了意料不到的结果,

比如物理没人选,比如多次考试反而变成每次考试90%的人都参加,压力更大。

如果只是头痛医头,物理没人选就从技术上提高物理的权重,只会导致高考这件事更加复杂化。

我期待上层能减速在各省的推进,多点试验,小心求证。

看到这种结果,各省教育厅负责人的小心脏都砰砰乱跳。

河北、四川、江西、山西等9个省的2018新高考方案还未下发,

现在已经是11月,大概率要推迟到明年甚至更晚。

各论坛上都有家长在问,今年到底改不改。

安徽省则明确发布消息,称暂不启动实施2018高考改革。

五、对教育行业的深远影响

作者从来不主张清议,要解决高考改革的问题,

首先要厘清教育评价标准。

今年9月10日的教育大会上,最高层说: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

教育评价体系是关键。

话虽容易,如何能有一套科学的评价体系?我想最后还是要落到考试上。

只不过将来不再是高考一次,

而是有小高考、自主招生、素质评价。

为了让家长不疲于奔命,高考不再一考终结之后,各种第三方机构必然会出现。

我指的并不仅仅是高考生涯规划、走班排课这种服务公司。内容和软件服务公司只能解决技术问题。

就像美国第三方机构搞了ACT、SAT,英国的剑桥、培生搞了A-Level,成为了国外的高考。

市场要有一个中立、公平的测评体系出现,高考改革才有希望。

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也是最好的市场化解决方案。

此外,综合素质10年内将逐渐蚕食应试考试现有的市场。

趋势已经非常明显。

好未来张邦鑫老师最近的行程,

除了想尽一切办法服务进2B公立系统之外,第二是搞素质,第三才是搞AI教育。

这三条分别是5年、10年、20年的大方向。

当然,

这是一条10年的路。

综合素质的培训,

不依赖于音体美,也不是演讲、口才、心理素质,

而是高考改革下,

大家共同逐渐认清的综合人才培养方式。

再次,

新高考对于老师的数量、

质量提出了直接要求。

在教师国培系统已经沦为形式主义的今天,

公立教师培训将有更大需求。

多元化评价、

高考改革已经崴了一只脚,

我很担心和当年的“减负”一样流于形式,

甚至好的出发点一再导致了坏的结果,

耐心、时间、沟通,

这三杯酒我们向来都不爱喝。

既然大方向是对的,

还需要诸君共同努力,

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改变。

链接:https://xueqiu.com/5047341841/116589904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