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非遗丨广东有舞狮,平武虎牙有热情奔放的斗牦牛!

平武“郡连氐羌、静带灵山、其地四塞、山川重阻”,是多民族杂居县。早年居住在这里的少数民族因种族与居住地不同,分别被称为“白马番”“白草番”和“木瓜番”三个支系,虎牙藏人是历史上“木瓜番”的后裔。

绵阳非遗丨广东有舞狮,平武虎牙有热情奔放的斗牦牛!

平武虎牙藏族斗牦牛

“平武虎牙藏族斗牦牛”是平武虎牙藏族自娱自乐“跳锅庄”时的一项表演活动,被当地群众称为“益岷张宰”(耕地耍牛舞)。“斗牦牛”有些像汉族的狮灯,两个人共披一张牦牛皮装扮成一头牦牛,由两头“牦牛”斗来斗去取乐。虎牙藏人的“斗牦牛”有一种原生态的粗犷美。

绵阳非遗丨广东有舞狮,平武虎牙有热情奔放的斗牦牛!

参加非遗展演

一阵吆喝声过后,两头牦牛从各自一方跑进场子,一双圆圆的大眼睛直直地盯着对方,硬着脖子,把一对尖利的犄角直冲冲地指向对方。蹄子刨着地,扬起灰尘,鼻子哼着,呼出一股股粗气。两头牦牛就这样对视着,绕场子跳着“蹉步”。寻找对方弱点,策划着致命的一击。

两头牦牛背后是一群伴舞的姑娘,穿着蓝布长衫,戴着大盘子的布阳帽,手拉着手,一边唱,一边“哦、哦”地吼着助威。再外边就是跳锅庄与看热闹的人群。

绵阳非遗丨广东有舞狮,平武虎牙有热情奔放的斗牦牛!

斗牦牛

“平武虎牙藏族斗牦牛”是平武虎牙藏族自娱自乐的一种表演形式,是一种民族文化的形态,对于研究民族文化,地域民俗文化的发展与演变,具有重要的价值。

“斗牦牛”表现了虎牙藏人勇于面对艰难生活,不屈不挠的坚强性格与乐观精神,极具艺术性与观赏性。 2009年,“斗牦牛舞”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此后,虎牙斗牦牛也多次登上世界非遗节的舞台,将藏乡文化带向世界。

绵阳非遗丨广东有舞狮,平武虎牙有热情奔放的斗牦牛!

代表性传承人夺拉木

“虽然斗牦牛已在虎牙传承了千百年,但受现代化进程的冲击,在保护和传承上也遇到了一些困难。”提及斗牦牛的传承,代表性传承人夺拉木忧心忡忡,“传统文化几近消失,斗牦牛作为虎牙藏文化的典型代表,学习的人却越来越少。”

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今天,斗牦牛应该向独特性、原始性、艺术性、专业性和观赏性等方面发展,集中体现地方民族风情,才能得到更好地传承保护。在夺拉木的努力下,当地已有十来名青壮年开始学习斗牦牛。他想要培养一支年轻化的专业虎牙斗牦牛队伍,让虎牙斗牦牛走出绵阳,走出四川,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