綿陽非遺丨廣東有舞獅,平武虎牙有熱情奔放的鬥犛牛!

平武“郡連氐羌、靜帶靈山、其地四塞、山川重阻”,是多民族雜居縣。早年居住在這裡的少數民族因種族與居住地不同,分別被稱為“白馬番”“白草番”和“木瓜番”三個支系,虎牙藏人是歷史上“木瓜番”的後裔。

綿陽非遺丨廣東有舞獅,平武虎牙有熱情奔放的鬥犛牛!

平武虎牙藏族鬥犛牛

“平武虎牙藏族鬥犛牛”是平武虎牙藏族自娛自樂“跳鍋莊”時的一項表演活動,被當地群眾稱為“益岷張宰”(耕地耍牛舞)。“鬥犛牛”有些像漢族的獅燈,兩個人共披一張犛牛皮裝扮成一頭犛牛,由兩頭“犛牛”鬥來鬥去取樂。虎牙藏人的“鬥犛牛”有一種原生態的粗獷美。

綿陽非遺丨廣東有舞獅,平武虎牙有熱情奔放的鬥犛牛!

參加非遺展演

一陣吆喝聲過後,兩頭犛牛從各自一方跑進場子,一雙圓圓的大眼睛直直地盯著對方,硬著脖子,把一對尖利的犄角直衝衝地指向對方。蹄子刨著地,揚起灰塵,鼻子哼著,呼出一股股粗氣。兩頭犛牛就這樣對視著,繞場子跳著“蹉步”。尋找對方弱點,策劃著致命的一擊。

兩頭犛牛背後是一群伴舞的姑娘,穿著藍布長衫,戴著大盤子的布陽帽,手拉著手,一邊唱,一邊“哦、哦”地吼著助威。再外邊就是跳鍋莊與看熱鬧的人群。

綿陽非遺丨廣東有舞獅,平武虎牙有熱情奔放的鬥犛牛!

鬥犛牛

“平武虎牙藏族鬥犛牛”是平武虎牙藏族自娛自樂的一種表演形式,是一種民族文化的形態,對於研究民族文化,地域民俗文化的發展與演變,具有重要的價值。

“鬥犛牛”表現了虎牙藏人勇於面對艱難生活,不屈不撓的堅強性格與樂觀精神,極具藝術性與觀賞性。 2009年,“鬥犛牛舞”被列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此後,虎牙鬥犛牛也多次登上世界非遺節的舞臺,將藏鄉文化帶向世界。

綿陽非遺丨廣東有舞獅,平武虎牙有熱情奔放的鬥犛牛!

代表性傳承人奪拉木

“雖然鬥犛牛已在虎牙傳承了千百年,但受現代化進程的衝擊,在保護和傳承上也遇到了一些困難。”提及鬥犛牛的傳承,代表性傳承人奪拉木憂心忡忡,“傳統文化幾近消失,鬥犛牛作為虎牙藏文化的典型代表,學習的人卻越來越少。”

在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今天,鬥犛牛應該向獨特性、原始性、藝術性、專業性和觀賞性等方面發展,集中體現地方民族風情,才能得到更好地傳承保護。在奪拉木的努力下,當地已有十來名青壯年開始學習鬥犛牛。他想要培養一支年輕化的專業虎牙鬥犛牛隊伍,讓虎牙鬥犛牛走出綿陽,走出四川,走向全國,走向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