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着打滚的冥王星上发现巨型“搓衣板”!如何形成还是个谜!

太阳系诸多天体中,冥王星的命运似乎最为坎坷。自1930年被业余天文学家克莱德·汤博发现以来,就被冠以罗马神话中冥神(Pluto)的名号。在头顶“太阳系第九大行星”的光环76年之后,随着柯伊伯带一众质量不逊冥王星的天体相继现身,冥王星的身份也越来越尴尬。为了保持太阳系行星“高贵”的身份,2006年,国际天文联合会决定将冥王星降级为矮行星,开除出九大行星之列。

躺着打滚的冥王星上发现巨型“搓衣板”!如何形成还是个谜!

谁能想到个头矮小的冥王星早已经在世界各地吸粉无数。每过一段时间,重新讨论冥王星行星资格的提议就会浮出水面。国外有个年仅6岁的小女孩还写信给NASA,痛哭流涕的请求“归还冥王星”。

2015年7月,在众多冥王星“粉丝”的殷切期待中,美国“新地平线”号探测器历经9年孤独跋涉,从50亿千米之外发回冥王星的清晰照片,使人类得以一睹太阳系蛮荒之地的真容。

躺着打滚的冥王星上发现巨型“搓衣板”!如何形成还是个谜!

最近,冥王星研究又有了新的突破。根据新地平线号传回的历史数据,科学家确认冥王星表面存在一块异常巨大的“搓衣板”!

躺着打滚的冥王星上发现巨型“搓衣板”!如何形成还是个谜!

斯普特尼克平原(Sputnik Planitia)位于冥王星著名的“冰冻之心”的西侧。科学家推测,这片巨大的心型区域下堆积的氮冰使行星的质量分布发生变化,最终导致冥王星的自转轴偏移,像一个躺着的陀螺一样绕着太阳旋转。

研究显示,冥王星表面曾分布有大片氮冰。在漫长的气候变迁中,大部分地区的冰层因固态氮升华而逐渐褪去,在斯普特尼克平原的西部遗留下大片连绵起伏的山脊。令人惊奇的是,这些山脊的走向整齐划一,都呈东北-西南分布,形如一块巨大无比的“搓衣板”。

躺着打滚的冥王星上发现巨型“搓衣板”!如何形成还是个谜!

利用新地平线号飞掠冥王星时传回的珍贵照片,科学家对这块搓衣板的细节进行了仔细研究。来自加利福尼亚州SETI研究所的天文学家将山脊间距1至2公里的地貌取名“搓板”,将间距2到3公里的地貌称为“凹槽”。

躺着打滚的冥王星上发现巨型“搓衣板”!如何形成还是个谜!

由于研究人员从未在太阳系其他行星上看到过这种独特的地形,只能通过计算机模拟冥王星氮冰的挥发机制。天体物理学家奥利佛·怀特表示,冥王星“搓衣板”已经有40亿年的历史,在斯普特尼克盆地受陨石撞击后的几千万年间就已经形成,至于山脊走向为何如此精确,地质成因如何,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该研究发表于最新一期《自然·天文学》期刊。

宇宙往事-专注科学科普|敬请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