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超你想象!花唄、白條等消費分期貸款的真實利率有多高?

远超你想象!花呗、白条等消费分期贷款的真实利率有多高?

首先提一個問題,用螞蟻花唄、京東白條等產品分期付款購物時,你知道付出的年化利率成本是多少麼?

如果你的回答是7%以下,那麼這篇文章對你很重要,看完你會發現,真實利率比你以為的甚至高一倍都不止。

01 分期付款的典型場景——購買手機

先看一個場景,假設我們要在天貓上網購一部手機,如下圖所示:

远超你想象!花呗、白条等消费分期贷款的真实利率有多高?

我們可以選擇全款支付5999元,也可以選擇用花唄分期付款,1期就是1個月,比如我們可以選擇分12個月支付,每次支付537元,合計要收6449元,其中支付“手續費”449.92元,稍有經濟常識的人都明白,所謂“手續費”就是利息,那麼我們消費貸款的利率是多少呢?

02 利率如何計算?有多高?表相和真相

可能有人會說,利率=利息÷本金,分期12期就是一年,所以年化利率=449.9÷5999=7.5%;同理,月利率=37.49÷5999=0.625%,在可接受範圍內。筆者要說,真相遠遠沒有這麼簡單,雖然很多人這樣認為,但這種算法是錯的。

我們現在考慮一種新的情形:

比如你買了這部手機,憑信用購買(賒賬),12個月以後一次性支付6449元(其中本金5999元、利息449.9元),那麼毫無疑問,利率是7.5%,再跟分期付款相比,同樣是多支付了449.9元,是不是發現有些不一樣?

以分12期為例,分期付款的“奧秘”就在於你每期都在償還本金,也就是說你欠的本金越來越少,但是放貸人還一直在用全部本金為基礎收取固定比例所謂的“手續費”

,也就是利息,發現玄機以後,那麼真實利率是多少呢?

計算過程有點複雜,需要一定的數學和經濟學基礎,首先要理解貨幣的時間價值,對具體計算不感興趣的讀者可直接看結論。

12期分期付款中每期需支付537元,以一定的利率r用現金流折現應該等於本金,即:

本金=F1/(1+r)+F2/(1+r)^2+……+F12/(1+r)^12

其中:F1代表第1期現金流,依次類推,r代表月利率

5999=537.4/(1+r)+537.4/(1+r)^2+……+537.4/(1+r)^12

用計算機求解出r即可,Excel中有專門求解這種方程的函數,即IRR(內部收益率)函數,有興趣的讀者可以自己試驗一下,求解後得到:

遠超你想象!花唄、白條等消費分期貸款的真實利率有多高?

注:複利俗稱“利滾利”,這裡用複利計算更為合理,單利計算的話略低,但差距不大。

花唄分期付款分12期的年利率高達驚人的14.4%!!!遠超筆者的認知,相信也超出了大多數消費者的認知。

為了讓用戶理解,餘額寶會不厭其煩的跟你解釋,所謂的七日年化收益率(比如某日為3.784%),就是投資1萬元餘額寶,一年獲利378.4元;但是它不會告訴你,借1萬元花唄,一年需支付利息1440元。

分3期和分6期如上表所示,都在14%以上,筆者又用幾個其他商品計算,發現利率相同,也就是說花唄的利率基本跟商品的種類無關,通過驗證不同用戶之後,發現跟用戶也無關。

筆者在撰寫本文之前,曾對身邊一些朋友做過調研,這些人基本都是名校畢業,很多都有經濟性教育背景,甚至很多在金融機構工作,但是竟然80%以上的人直覺上認為花唄等分期付款的年化利率成本在7%以下,筆者在沒有細算之前也是這樣以為的,那如果把樣本擴大到所有消費信貸用戶,

會不會90%的人對自己信用消費的成本毫無概念?有些細思極恐。

這裡列舉一個朋友的例子,他經常用花唄,國內頂尖財經院校畢業,且就職於金融機構,筆者與他探討的部分聊天如下:

远超你想象!花呗、白条等消费分期贷款的真实利率有多高?

他表示花唄不貴,12期的“費率”就是年化利率,畢竟螞蟻金服這麼多人盯著,不好太過分;經過探討,後來他琢磨了一會兒,反應過來了,表示花唄“貴哭了”!

远超你想象!花呗、白条等消费分期贷款的真实利率有多高?

可見,分期付款的迷惑性真的很強,甚至很多財經背景的人都不知道真實利率高達14%以上。

如果懂的人不說,那不懂的人也許永遠都不會知道了。

03 不同電商平臺表述及利率水平比較,

其他機構似乎更過分……

筆者比較了幾家電商平臺,發現如果說花唄的問題只是沒有告訴你真實利率水平,那麼其他幾家平臺做的更加過分,下面是京東和小米平臺的截圖:

远超你想象!花呗、白条等消费分期贷款的真实利率有多高?远超你想象!花呗、白条等消费分期贷款的真实利率有多高?

筆者認為這個費率的標價有誤導消費者的嫌疑,同樣通過筆者的草根調研,很多消費者將這個“費率”基本就理解為利率(上文提到的朋友就是案例),但是“費率”絕不是利率,上面已經解釋過了,利率是經濟學裡的專有名詞,在中國,利率的定義和解釋權在中國人民銀行(央行)手裡,整個金融體系的利率計算都是有規則的,比如住房貸款,也是分期償還,但是住房貸款可不敢引入什麼費率的概念,利率就是利率。

千萬不要說消費信貸就是用費率標價,而不是利率;利率是貨幣資金價格的最好的標價方式,這些公司並不是不知道、也不是不會算,不信看下圖,絕對是“實錘”,小米集團和51信用卡申請上市時向監管機構披露的資料(別的公司也一樣,這裡僅舉例說明)。

小米集團籌備發行CDR時向證監會提交的招數說明書:

远超你想象!花呗、白条等消费分期贷款的真实利率有多高?

小米集團披露的小額貸款利率為16%,跟筆者的計算非常接近,再次證明了筆者對利率計算的正確性。

51信用卡上市時向港交所提交的招股說明書:

远超你想象!花呗、白条等消费分期贷款的真实利率有多高?

消費貸款也是貸款,標價方式就應該是利率,他們向監管機構披露的也是利率,只是不想告訴你而已。

京東和小米只是耍了個心機,想誤導消費者,但他們對利率這個詞還存有敬畏之心,並不敢越過雷池,然而,蘇寧做的就更過分了,

直接標出月利率1%每期:

远超你想象!花呗、白条等消费分期贷款的真实利率有多高?

下面筆者整理了各個平臺的利率水平,統一用分12期的利率,列表如下:

远超你想象!花呗、白条等消费分期贷款的真实利率有多高?

小米和京東利率相對最低,然後是花唄,蘇寧利率驚人地超過了20%,心疼趣店的用戶。

04 消費信貸的利率算不算高?

——一個暴利的生意

根據上表,消費信貸的利率基本在14%-27%,那麼這個利率水平到底算不算高,筆者列出了一些常見的利率作為對比:

远超你想象!花呗、白条等消费分期贷款的真实利率有多高?

不太嚴謹的理解,從左到右,前四個是我們存錢能獲得的利率收入,基本在4%以下,後四個是我們貸款所需要的利率成本,消費貸款利率是住房貸款利率的2.5倍-5倍,看到這個倍數,筆者已經不知道說什麼好了。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最高人民法院規定,民間借貸年利率超24%以後司法不予保護,也就是說超過24%,那就是完全意義上的“高利貸”了,趣店的消費信貸利率已經超過24%,再次心疼趣店用戶,基本可以理解為趣店用戶是藉著“高利貸”買手機。

看到消費信貸真實利率這麼高,筆者很想知道這些業務的規模有多大,草根調研發現,年輕人裡使用花唄等消費信貸的人不在少數,但具體業務規模多大呢,好奇心驅使下筆者終於找到一個真實可靠的規模數據。

首先我們要知道,螞蟻金服通過花唄這個產品做了很多消費信貸,但是錢從哪來呢?經研究發現,螞蟻金服、京東金融等消費貸公司會以消費貸款為基礎資產,向金融機構發行ABS(資產支持證券),沒有金融基礎的讀者不需要知道ABS是啥,

只需要知道錢是從銀行等金融機構來的就可以了,那我們只需要查到螞蟻金服發行了多少ABS,就可以知道其規模了,如圖:

远超你想象!花呗、白条等消费分期贷款的真实利率有多高?

根據權威金融數據終端wind統計,以小額貸款為基礎資產的資產支持證券(ABS)截至2018年11月9日,餘額有接近2000億,其中大部分是以互聯網公司的消費信貸為基礎資產的,筆者看了詳細數據以後發現,以 “花唄”和“借唄”為基礎資產的超過了1600億,考慮到ABS只是螞蟻金服的一個資金來源,“花唄”+“借唄”的規模可能高於1600億,此外發行ABS較多的還有百度和小米。

上面是存量總額,從發行額來看,僅2018年螞蟻金服發行ABS的總額已經達到了1200億。

远超你想象!花呗、白条等消费分期贷款的真实利率有多高?

從資金成本來看,年利率基本都在4%-6%之間,某隻以花唄為資產的ABS的主要信息如圖:

远超你想象!花呗、白条等消费分期贷款的真实利率有多高?

有了這些信息以後,整個消費信貸的產業鏈就非常清晰了,居民給銀行錢,銀行給螞蟻金服錢,螞蟻金服給消費者貸款,如圖:

远超你想象!花呗、白条等消费分期贷款的真实利率有多高?

我們發現,螞蟻金服就花唄業務來說(為測算簡便,後面不再區分花唄和借唄),毛利高達8%左右,真是一門好生意,以1600億規模來測算,螞蟻金服僅花唄業務的毛利即達到了100億以上(當然,毛利還要扣除各種運營成本,還要覆蓋壞賬風險等等,這裡不做詳細討論)。

從消費者來看,就比較慘了,因為借消費信貸的消費者和給銀行提供資金的居民可能是同一批人,比如有人一邊用著花唄,一般買著餘額寶、銀行理財等,然後覺得自己賺到了,很好得利用了金融資源,實際虧慘了;再比如,有些年輕人經常借消費貸,但是他們的父母可能在買著銀行理財或者存款,合併口徑來看,消費者饒了一圈還是借的自己家的錢,同時付出了10%以上的成本給螞蟻金服和銀行等中介。

查完這些,筆者對很多事情似乎又加深了理解,比如:

2018年6月8日,螞蟻金服宣佈新一輪融資,融資金額140億美元,市場預計融資後螞蟻金服估值在人民幣1萬億元左右,成為全球最牛獨角獸企業;京東金融2018年估值也上漲到了1000億以上。

兩家公司估值上漲這麼快,沒別的原因,就是用互聯網放“高利貸”真的好暴利,但消費者似乎渾然不覺,只是覺得有了消費信貸以後,自己過得似乎更加捉襟見肘了。

05 思考與呼籲

作為一個金融學出身的分析師,自然知道兩點:

第一,企業不是慈善機構,是以盈利為目的的;

第二,部分消費信貸公司由於借貸門檻較低,導致信用風險高(就是很多人不還錢,成了壞賬),需要較高的利率覆蓋壞賬損失。

但是,所謂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筆者認為這些消費信貸公司至少有三宗罪:

第一,標價重大遺漏,消費信貸沒有標明利率水平,僅說明有多少手續費,讓消費者根本不清楚自己付出的利率成本;

第二,標價誤導性陳述,引入費率的概念,有極強的誤導性,讓很多消費者認為較低的費率就是利率;

第三,標價錯誤陳述,混淆概念,將所謂的月費率直接說成是月利率。

從價值觀上來看,筆者認為,購買住房、車輛等情形需要引入貸款非常合理,但是購買消費品是否有引入貸款的必要?一個需要借款才能購買iPhone的年輕人,那是否iPhone就不在他的消費能力範圍?消費金融是便利了消費者,還是誘惑消費者?寅吃卯糧能否持續,當持續不了以後,會不會出現一些社會問題(如之前的校園貸、裸貸)?當然,價值觀的討論不是本文的重點。

最後,希望人民銀行、銀監會等金融監管部門加強監管,打擊消費信貸中的各種亂象,明確消費信貸的標價體系,強制要求標明年化利率水平,讓消費者即使願意承受高昂的利息成本,也是明明白白、心甘情願,而不是糊里糊塗地被宰一刀。

PS:今年雙11,你用了分期付款麼?有後怕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