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指數,買基金的和賣基金的都該看看

這個指數,買基金的和賣基金的都該看看

這個指數叫中證股票型基金指數(簡稱“股票基金”,代碼:H11021)

和大家熟悉的滬深300、上證50系出同門——由中證指數公司編制,指數成分為中國內地市場上所有成立滿三個月的開放式股票基金。

這個指數,買基金的和賣基金的都該看看

摘自中證指數有限公司官網

和股票指數類似,它的漲跌是由它包含的所有股票基金的每日淨值變化計算得出,反映了全市場股票基金的整體表現。

看到這兒,你一定很想知道它的歷史表現——可以在中證指數有限公司官網www.csindex.com.cn查詢

中證股票型基金指數走勢 2003/1/2—2018/11/09

這個指數,買基金的和賣基金的都該看看

數據來源:wind 謹慎投資,指數過去走勢不代表未來表現

中證股票型基金指數於2003年1月2日上市,截止2018年11月9日,累計漲幅514.47%,年均複合收益率12.13%。

這個表現如何?

不妨來對比一下:

這個指數,買基金的和賣基金的都該看看

數據來源:wind 謹慎投資,歷史業績不代表未來表現

中證股票基金指數大幅跑贏同期上證指數、深成指、深證100、上證180。

此外,中證股票基金指數514.47%的漲幅,還戰勝了同期1120只個股中的999只,即打敗了近9成的個股。

還有一些主要指數,比如上證50、滬深300、中證500、創業板指,上市時間都要比中證股票基金指數晚,那我們就從這些指數上市的那天開始比。

這個指數,買基金的和賣基金的都該看看

數據來源:wind 謹慎投資,指數過去走勢不代表未來表現

中證股票基金指數也跑贏同期上證50、滬深300、創業板指。

上面這些數據可以總結一句話——炒股票不如買股票基金。

看看年化收益,即使對比其他投資理財,股票基金也算得上佼佼者了。

這個指數,買基金的和賣基金的都該看看

但是,股票基金給多數人留下的回憶並不美好,甚至很糟糕。(去基金吧看看帖子就知道了…)

不論是對於買基金的,還是賣基金的,這個現象都值得思考。

先說說我的看法吧:

客觀原因是A股波動大,股票基金由於倉位的限制(60%以上),難免跟著股市一起波動。

下圖中,白線是中證股票基金指數,黃線是代表A股整體走勢的中證全指,基本是同步波動的。

中證股票型基金指數(白)VS中證全指(黃) 2003/1/2—2018/11/09

這個指數,買基金的和賣基金的都該看看

股票基金的收益率波動大,回撤深,牛短熊長。

和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貨幣基金做個對比:

雖然貨幣基金的累計收益率遠遠不如股票基金,但是穩,波動很小、基本沒有回撤。

中證股票型基金指數(藍)VS股票型基金指數(黃) 2004/1/7—2018/11/09

這個指數,買基金的和賣基金的都該看看
這個指數,買基金的和賣基金的都該看看

這麼簡單的道理,大家都懂,關鍵是做不到啊。

有圖有真相:

偏股型基金份額在市場上漲時逐漸增加,在最高點時淨買入最大;

偏股型基金份額在市場下跌時逐漸減少,在最低點時淨賣出最大。

全市場偏股型基金份額變化和上證指數的走勢對比

這個指數,買基金的和賣基金的都該看看

這說明多數人都是在高點跟風買入,低點忍痛賣出。

明明知道怎麼做是對的,但偏偏做不對。

這的確很矛盾。

這個指數,買基金的和賣基金的都該看看

錯誤的投資行為背後是常見的思維誤區。

誤區一 厭惡損失

導致的投資行為:承受不了市場波動,低點賣出

損失帶來的痛苦遠大於收益帶給我們的滿足感。打個比方就是:白撿的100元所帶來的愉悅,無法抵消丟失100元所帶來的痛苦。

由於人們對損失要比對相同數量的收益敏感得多,在熊市中,人們也會頻繁地為每日的損失而痛苦,最終將基金賣掉。

誤區二 過度外推

導致的投資行為:高點樂觀買進,低點恐懼賣出

人性中易把短期趨勢長期化。投資者總是過度外推他們當下對市場的解讀,無論是消極的,還是積極的。

簡而言之,牛市裡覺得股市會更牛,熊市裡認為股市會更熊。

成功的投資往往是逆人性的,“人棄我取,人取我予”。

逆人性很難,但如果你和大多數人的想法、做法都一樣,憑啥是你賺錢?

這個指數,買基金的和賣基金的都該看看

當然,把股票基金口碑不佳的鍋,全甩給基民錯誤的投資行為,是很不公平的。

一個巴掌拍不響。

作為基金產品的供給方,基金公司需要反思。

再來看組數據:

2010年以來各月新成立偏股型基金數量

這個指數,買基金的和賣基金的都該看看

規律很明顯——市場好的時候,新成立的偏股型基金數量多;市場低迷的時候,新成立的偏股型基金數量少。

背後的原因也很簡單——股市好,基金好賣,基金公司搶著發股票基金。

鋪天蓋地的宣傳、誘人的收益率…基金髮行盛宴的結果,往往是一地雞毛。

這個指數,買基金的和賣基金的都該看看

歷史數據背後,有金燦燦的機會,也有血淋淋的教訓。

股票基金明明挺賺錢,卻沒有得到應有的認可。

從股票基金這麼多年停滯不前規模可見一斑:

2010年以來股票基金和貨幣基金規模變化對比

這個指數,買基金的和賣基金的都該看看

在基金行業,“基金好賣不好做,好做不好賣”這句話人盡皆知。因此,買基金的人和賣基金的人都需要“逆市”而為:

買基金的人在熊市中要敢於買入,在牛市中要捨得賣出;

而賣基金的人需要在股市低迷時努力多賣點基金,在股市過熱時提示風險、控制銷售。

只有這樣,股票基金的收益才能從指數圖形上走下來,轉化成老百姓真實的財富。

本文首發自公眾號小基快跑(xiaojikuaipao2014)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