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中盈利的決定性因素:資金量

看到這個標題,很多人肯定會不滿,有很多人會說,我的資金量很小,可是我依舊盈利了。

對於說這種話的人,首先我要恭喜你,至少你在股市裡戰勝了絕大多少人。

對於如何在股市裡盈利,很多人人都在思考,我也常常在反思,如何才能保證持續的盈利。回想了我不到十年的股市生涯,同時又結合了身邊一些股市朋友的情況,我發現了一個問題,那就是資金量越少,越難在股市裡盈利。

仔細思索之下,我發現這種現象,還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股市中盈利的決定性因素:資金量

我是在畢業第二年入市的,當時入市資金只有幾千元,是我工作幾個月後積攢下來的。

第一次在手機上下單,我清晰地記得當時的心裡是忐忑不安的。當時我就告誡自己,不要太貪,賺點零花錢就行了。第一次確實賺錢了。

可正是這第一次賺錢害了我,當時覺得賺錢挺容易的,就沒太當回事。當你不把股市當回事的時候,股市也不會把你當回事。在以後的幾個月裡,我總是小盈大虧。

這種情況一直持續了幾年的時間,這期間我也曾經幾次離開過股市。

後面的時間裡,我明白了,不是股市有問題,而是我自己有問題。

今天再回首看看昔日的那段經歷,我至少犯了以下幾點錯誤:

1,因為資金量小,沒有對股市有足夠的重視。對於股市的交易規則都不是很瞭解。

2,沒有主見。看到某些研報說某某公司好,前途光明,就想買入,有很多時候,都不知道買入的公司是幹什麼的,更別提對買入的公司進行一番研究了。

3,經常因生活中需要用錢而挪用在股市裡的資金。很多時候錯過了一些不錯的行情。

4,心理承受能力差。對於虧損5%都難以承受,覺得這個公司是不是不行了。

5,倉位控制不合理,對於下跌的股票沒錢補倉。

我以前的這些問題,我身邊一些朋友有,我相信,一定有更多的人都有。

現在我和以前的我相比,最大的變化就是我對股市足夠的尊重了。

因為資金量上來了,所以,我不像以前那樣隨意了,畢竟,自己要為自己的行為買單,稍不注意,可能幾個月的工資就跌沒了,因此,在買入之前總會花時間去看看,這個公司是幹什麼的,產品受不受歡迎,盈利能力究竟怎麼樣,等等。

當你對一個公司瞭解的足夠透徹以後,最大的好處就是,下跌的過程中你仍然敢繼續買。

在下跌的過程中仍然敢買,這就涉及到另外的一個問題:心理承受能力。

一個人的心理承受能力,很大程度上是取決於他的人生經歷。一個能賺到100萬的人,和一個能賺到10萬的人,心理承受能力肯定是不一樣的。

試想一下兩個人。A:資金量1000萬,B:資金量10萬。

同樣是投資股市,而且是投資同一家公司,假如在股價10元的時候,兩人全倉買入。買入後行情不好,股價迅速下跌了20%。

我相信,這種情況下,兩者的反應絕對是不同的。

你在股市中的操作歷程,就是你綜合實力的體現。

A能有1000萬的資金入市,至少在股市以外,還會有大量能變現的資產,因此他可以無視股市的下跌,依舊能維持自己不錯的生活,而將股市的虧損放在一旁,靜待時間玫瑰的綻放。

B是10萬元的資金入市,那麼在生活中,如果遇到了應急事件,很可能就會選擇賣出離場。

這就是現實,靠股市實現財務自由的畢竟是少數。

股市是一個需要堅持的地方。所以很多人問我能不能買股的時候,我通常會反問他,這筆錢你5-10年內動用嗎,如果不會,那我才不反對他入市。

在股市裡,要選擇能大概率能賺到錢的方法。一個項目,100個人進去,80個以上的人能賺到錢,那麼你進入賺錢的概率就是80%,如果100個人進去,只有50個人能賺到錢,那如果你們特殊的優勢,那就堅決不能進。

在我看來,與上市公司同步成長,享受他成長所帶來的紅利,是制勝的不二法門。不過,這個方法耗時較長,很多人都難以堅持。

而頻繁的交易,屬於零和博弈,即有人賺錢,就必須有人虧損,你賺的就是別人虧損的錢,這個屬於高難度動作,盈利是小概率事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