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大師是枝裕和:我是一個喜歡唱反調的人

本文共2691個字,閱讀需要6分鐘

建議週末看個是枝裕和的電影

2018年5月,是枝裕和帶著《小偷家族》來到位於法國蔚藍海岸的度假勝地戛納。前三次他在戛納的經歷,大概算不上愉快。《海街日記》顆粒無收,《比海更深》遭遇評委會降級,從主競賽單元降到“一種關注”單元,《第三次殺人》更是無緣入圍。而這一次,他終於如願捧回了電影節的最高獎項金棕櫚獎。

電影大師是枝裕和:我是一個喜歡唱反調的人


是枝裕和憑藉《小偷家族》斬獲金棕櫚大獎

《小偷家族》是大部分中國觀眾唯一有緣在大銀幕上看到的是枝裕和作品。電影一上映, “眼淚”“治癒”“感動人心”的評價洶湧而來。這是是枝導演身上一直以來的標籤,也符合他一貫溫暖的笑容。

但在他的首部自傳性隨筆《拍電影時我在想的事》中,可以窺見一個反骨的是枝裕和,帶著不同於“溫暖”的銳度。


✉ 全日本聲音最小的導演


在拍攝《第三度嫌疑人》時,主演役所廣司評價說,是枝裕和是全日本聲音最小的導演。他從不在片場發脾氣,總是以謙卑的姿態和演員說話。

關於這一點,是枝裕和在《拍電影時我在想的事》中透露了緣由。

電影大師是枝裕和:我是一個喜歡唱反調的人


工作中的是枝裕和

在他初入職場的年代,大聲呵斥、打罵下屬等現象,現在看來顯然是職權騷擾的行為隨處可見。當時還是新人的他不滿這股風氣,於是用消極罷工來對抗,曾有一年時間沒有去公司上班,獨自一人跑到長野縣的伊那小學,拍攝孩子們飼養小牛的校園生活。


電影大師是枝裕和:我是一個喜歡唱反調的人


是枝裕和與伊那小學的孩子們在一起


在拍攝過程中,他逐漸產生了將這個故事製作成節目的想法,只好硬著頭皮回公司道歉,結果受到了前輩的嚴厲批評:

“對於想當導演的人來說,動不動就與同事爭吵,還缺席工作,未免太脆弱了。導演這個職業,必須跟外部人員和演員進行強硬交涉。你這樣很難成為導演。”

這番話讓是枝裕和難以平靜。他第一次意識到,自己一直以來的做法,不過是一個初出茅廬的年輕人的自負罷了。缺乏堅韌的精神,就無法成為真正的成年人,更沒有資格站在創作的第一線。

如今當他成為片場的核心,他努力壓低聲音,用溫和的話語來激勵工作人員。他說,我也會發脾氣,也經常生氣,但沒有人在被別人辱罵的情況下還能好好工作。

原來,他不是溫柔,他只是足夠堅韌。

✉ 電影不是用來審判人的

是枝裕和在書中自嘲,說自己是一個喜歡唱反調的人,不願意站在正義的一方搖旗吶喊,也不想站在道德制高點去譴責任何人。

他說:

“電影不是用來審判人的,導演不是上帝也不是法官。設計一個壞蛋可能會令故事世界更易於理解,但是不這樣做,反而能讓觀眾將電影中的問題帶入日常生活中去思考。”


所以在創作中,他堅持跳出黑白對立的單一模式,用灰色的視角記錄世界。


電影大師是枝裕和:我是一個喜歡唱反調的人


電影大師是枝裕和:我是一個喜歡唱反調的人


《無人知曉》劇照


電影《無人知曉》的故事原型“西巢鴨棄嬰事件”曾在日本轟動一時。獨自撫養四個孩子的母親結識了新戀人,因而離家出走,

只是時不時地寄點生活費回家,其間一直由14歲的長子照顧弟弟妹妹,六個月後,兩歲的小女兒不幸被長子的朋友毆打至死。

當媒體用 “身處地獄的孩子”“毫無責任的性愛”等聳動標題塑造一個“惡魔般的母親”時,是枝裕和想到的卻是:長子為何沒有拋棄弟弟妹妹,甚至在妹妹口中,還是一個“溫柔的哥哥”?

即便事件責任在母親身上,但不可否認,是她獨力養大了四個孩子。如果她長期虐待打罵孩子,那長子大概也會以同樣的方式對待妹妹們。是枝裕和猜想,他們母子間也擁有無法從報道中窺知的親密關係。

所以在《無人知曉》這部電影中,我們看到媽媽和孩子們快樂地一起吃飯,細心地給女兒塗上指甲油。在被遺棄的六個月內,兄妹間共同分享喜悅和悲傷,也擁有隻屬於他們的成長和希望。

電影大師是枝裕和:我是一個喜歡唱反調的人


電影大師是枝裕和:我是一個喜歡唱反調的人


《小偷家族》劇照


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從 “欺詐養老金”這則社會新聞中,人們大多想到的是譴責之聲,而是枝裕和聯想到的卻是《小偷家族》裡,沒有血緣的家人擠在破舊的小屋中幸福地吃麵的情景。

在他的影像世界裡找不到一個純粹的英雄或壞人,他只是如實地描述我們生活的這個世間。

✉ 日常中有著難以取代的珍貴之物

獲得金棕櫚大獎後,是枝裕和在回國後收到各種表彰邀請,但他都一一謝絕了。

他說:當今社會正被逐漸被吸入公權力掌控的 “宏大敘事”中去,而作為一個電影導演,他要與這種“宏大敘事”保持距離。

他的方式,便是不去追逐時代和人的變化,從自己微小的生活中編織故事。


電影大師是枝裕和:我是一個喜歡唱反調的人


電影大師是枝裕和:我是一個喜歡唱反調的人


是枝裕和與小演員城檜吏、佐佐木美結


是枝裕和的第二部作品《下一站,天國》,最主要的設定是逝者在去世後,會來到一個天國中轉站,回答工作人員的問題:回望自己的人生,對你來說最幸福的回憶是什麼?他原本的設想是,通過採訪普通人,得到關於關東大地震、戰爭、奧運會等大事的回憶,從而拼貼出日本二十世紀的時代縮影。

然而最終收回的600份調查問卷中,絕大部分的答案都是細微的日常片段:小時候躺在媽媽溫暖的膝頭掏耳朵;在咖啡廳穿著新裙子為心愛的哥哥跳一支《紅鞋子》的舞蹈;地震後和父母躲進竹林,與附近的孩子一起吃飯糰、盪鞦韆。

在人生的最後時刻,人們在乎的只是平凡的幸福。這讓是枝裕和體會到:無法取代的珍貴之物不在日常生活之外,而蘊藏在日常的細枝末節裡。


電影大師是枝裕和:我是一個喜歡唱反調的人




電影大師是枝裕和:我是一個喜歡唱反調的人


《下一站,天國》劇照


在《拍電影》一書中,是枝裕和說,電影並非高喊口號的東西,它是為了表達生命真實豐富的感受而存在的。

他說,他人生最幸福的記憶,是和女兒手牽手等在路口過馬路時,女兒突然抬頭問他:“爸爸,我長大後是不是沒有辦法嫁給你?”他眼眶一熱,點點頭,說:“是的。”

他最愛的食物是小時候和媽媽一起掰鄰居玉米地裡的玉米,炸成的玉米餅。

他不在電影裡追求高深的哲學,也不去探究廣袤的宇宙,只是執著地描繪人類普遍的困惑。比起有意義的死,他更在乎無意義卻豐富的生。

電影大師是枝裕和:我是一個喜歡唱反調的人


電影大師是枝裕和:我是一個喜歡唱反調的人


《步履不停》劇照


這些生命的實感,就是《海街日記》中,三姐妹帶著異母的小妹一起在梅子上細細密密地扎出小孔,釀一罈時光的美酒;

是《如父如子》中,父親和孩子一塊兒沐浴,擠在小小的浴缸裡互相噴水打鬧;

也是《小偷家族》裡,各懷心事的一家人在夏夜裡吵吵嚷嚷聚到院子裡,去看被高樓廣廈擋住的煙花。


電影大師是枝裕和:我是一個喜歡唱反調的人


《海街日記》劇照

這也是我們看完是枝裕和的電影,總是感到溫暖,又感到心碎的原因。

生活從來不完美,有時候甚至近乎絕望。

但成長就是在無限接近絕望的感受中產生的,這才是人生的奇蹟。是枝裕和如是說。

你能在這本書裡,找到是枝裕和打動世界的所有理由。讀過它的每個人,會更加熱愛這廣闊、深邃卻又平凡的生活。

(注:本文/本圖片僅供學習交流,若信息有誤或侵犯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




電影大師是枝裕和:我是一個喜歡唱反調的人


戛納電影節金棕櫚獎得主 是枝裕和

首部自傳性作品 歷時8年創作

動人文字與68幅珍貴手稿及劇照

深度回顧30年創作生涯

是枝裕和打動世界的所有理由,

都在這本書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