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年關1009家店,老闆攜款潛逃,一代鞋王為何從170億到8億轟然倒塌

在中國鞋界流傳著這麼一句話:百麗是女鞋業的“奔馳”,達芙妮是女鞋的“寶馬”!如今女鞋“奔馳”連年虧損,悲情退市,女鞋“寶馬”跌落神壇,瀕臨倒閉。

1年關1009家店,老闆攜款潛逃,一代鞋王為何從170億到8億轟然倒塌

近日,鞋類品牌巨頭達芙妮發佈2017年第四季度財報:2017年,達芙妮淨虧損高達近8億港元;同時,2017年達芙妮集團在全國範圍內共關閉1009個銷售網點。消息一出引爆網絡,充斥著對這個品牌的惋惜與無奈。

但在此前,達芙妮自創建以來就業績常青,在巔峰期,內地每賣出五雙女鞋,其中就有一雙來自達芙妮,2003年其OEM業務佔據我國鞋業市場上半壁江山。其自1995年底上市後股價一直攀升,巔峰時總市值高達170億元人民幣。

然而近幾年開始,達芙妮陷入“泥潭”:虧損、關店……這些字眼逐漸纏繞了這個曾經輝煌了三十年的鞋王“達芙妮”,其市值跌至8億元人民幣。一代鞋王為何跌落神壇,轟然倒塌?這其中究竟給我們什麼樣的血淚教訓?

1年關1009家店,老闆攜款潛逃,一代鞋王為何從170億到8億轟然倒塌

達芙妮艱難發展史

上世紀八十年代,創始人張文儀帶著5名工人,在臺灣租了一間工廠,做女鞋外銷,開始白手起家。1987年,二人在香港成立了永恩國際集團(達芙妮國際前身),隨著香港土地和人工成本日漸高漲,張文儀帶著他的一堆庫存,把工廠成功轉移到福建莆田,生產重心也由此轉戰內地,正式開啟了達芙妮在中國的自制及銷售女裝鞋類品牌之路。

這時候的永恩國際有兩大塊業務,一塊是代工廠OEM業務,主要面向的是美國市場;另一塊是品牌業務,以達芙妮為主要品牌進軍中國本地市場,但最早仍以批發銷售為主。低利潤使得張文儀意識到,只有直營專賣店模式才能使企業做大做強。於是他開始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從1998開始,改以設立直營專賣店、商場專櫃等經營品牌模式來取代批發模式;逐步削減OEM在總收入中的營業份額,同時調整為以品牌業務為主。

全新的開店模式讓達芙妮在全國的發展速度得以迅速遍地開花。同時,他退出運動鞋市場,專攻女鞋渠道市場。到了2012年,達芙妮分店+鞋櫃據點數多達6881家,其最輝煌的時候,每年能銷售出近5000萬雙女鞋,在中國的市場佔有率曾經接近20%,可謂盛極一時。

1年關1009家店,老闆攜款潛逃,一代鞋王為何從170億到8億轟然倒塌

一代鞋王緣何跌落神壇?

然而,成也蕭何敗蕭何,在一番高歌猛進後,達芙妮龐大的門店數量給公司帶來了全所未有的經營壓力。它迎來了史上最強災難:電商衝擊。

在新趨勢來臨之前,達芙妮沒有重視電商,直到2013年才開始在天貓、唯品會、1號店看到達芙妮的身影,錯過了電商發展的最好時期。面對電商時代,擁有六千多家實體店櫃渠道的達芙妮,成為達芙妮得面對門市龐大開支的另一種致命包袱:日益上漲的租金和銷售費用使得達芙妮運營日益沉重;此外,面對消費者需求已變,沒能抓住時尚的指標、商品價值與定位不匹配、資金鍊斷裂、裁員、員工積極性不高等問題甚囂塵上。

其創始人張文儀更是因為挪用公款九十二億餘元,在潛逃三年後被捉拿歸案。2017年上半年,達芙妮虧損額約1.81億元人民幣。營收、淨利持續對比同期仍然持續下滑,1年內關店1009家,虧損高達8億元。其創始人張文儀更是因為挪用公款九十二億餘元,在潛逃三年後被捉拿歸案。

1年關1009家店,老闆攜款潛逃,一代鞋王為何從170億到8億轟然倒塌

時代一直在變化,今天是電商格了達芙妮的命,明天純電商就已經成為過去,未來十年將是新零售的時代。未來十年傳統零售業還將被再次顛覆,其衝擊力甚至是以往的數倍,創業者能做的就是居安思危,最大限度地激發員工的積極性,提高工作效率,這樣才能使得企業隨時適應市場的變化。


如何激勵員工,招攬賢才、留住人才,壯大企業團隊,是創業者始終要思考的問題。在過去的幾年裡,我在幾家初創公司和風投公司工作過,這幾年時間我的經歷比之前的人生要豐富的多。幸運的是,我的周圍有著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包括聯合創始人,顧問,員工,以及好朋友,他們都有著豐富的創業經驗。

從創業之初開始,作者就開始略記下自己的經驗教訓,犯過的錯誤,以及一些概念想法。如果您在企業經營、員工管理上遇到問題都可以進行諮詢,也為您提供招人、留人的方法。點擊上方頭條作者,私信 “你好”即可索取《企業管理工具包》,涵蓋企業管理八大經;中高層激勵工具:股權激勵模型、合夥人協議等;基層激勵:八大提成制度、績效、晉升、員工價值觀評價系統等等。相信我的一點微薄之力,定能幫助到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