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僖宗為什麼寧願和黃巢死磕到底也不肯封黃巢個官做做呢?

太極雷公大師


黃巢沒做成唐朝的官,他底下後來叛變降唐的朱溫做了唐朝的官,並最終滅了唐朝。唐僖宗在位期間飽受黃巢起義軍的威脅,但至始至終都沒有對黃巢妥協過,說到底還是因為黃巢乃“賊寇、反覆無常,不可信之”。



黃巢不同於一般人,首先他不是一個農民,而是一個家世頗好,從小不愁吃穿的人。他出身鹽商家庭,善於騎射,粗通筆墨,少有詩才,黃巢五歲時候便可對詩,但成年後卻屢試不第。也許是懷才不遇、也許是對現實社會的不滿,總之作為讀書人的黃巢最後還是丟掉筆桿拉起隊伍造反了。



黃巢為山東曹州冤句人(今山東菏澤),因此他最開始就是從山東老家造起反的,此時的唐朝是藩鎮割據、征伐不休、皇帝昏聵、宦官亂政、百姓不堪賦稅徭役之苦而天災人禍不絕。唐朝已是日薄西山、黃巢是橫空出世正當時。從875年到877年黃巢一直在山東河南各地轉戰,攻陷城池無數。乾符五年(878年)三月黃巢進攻汴州,宋州開始轉戰江南,此時山東已大部淪陷,至當年九月朝廷徵調義成兵三千人守衛東都附近的伊闕(今河南洛陽南)、武牢等地,河南局勢有所好轉。黃巢大軍為避開朝廷鋒芒,於當年十二月南下攻打福建廣東,至唐僖宗乾符六年(879年)十月福州、廣州盡皆淪陷。



黃巢是一個讀書人,估計沒少研究過兵書,從前文他從山東一路快速南下義軍足跡遍佈大江南北來看,他知道什麼叫“避其鋒芒、避實擊虛”。換在現在說這叫“流動作戰”、“游擊戰”,因此黃巢起義軍在長達十年的時間裡竟然席捲唐朝中原、江南多省。包括今天山東、河南、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廣東、廣西、湖南、湖北、陝西等省廣大地區,黃巢起義軍野蠻的進攻方式也給地方造成了巨大的破壞,這無疑使唐朝末期脆弱的經濟更加雪上加霜,動搖了唐朝的統治。但同時,由於長期流動作戰,沒有穩定的後方,缺乏經濟上的保障和群眾基礎,故而很難持久下去,起義軍堅持到884年黃巢退守山東,他本人在泰山被害,黃巢起義徹底失敗。



唐僖宗之所以對黃巢起義軍不妥協,其實也是深知“賊寇、反覆無常,不可信之”的道理。從根本上講,黃巢從中和原年(881年)進入長安在含元殿稱帝建大齊政權,僖宗御鑾西入巴蜀,這種巨大的反差,於僖宗來說,一介寇首也敢妄自稱帝,不除則國家乃有累卵之危,況黃巢稱帝建國,是公然與唐王朝分庭抗禮,在勝負未決情況下,僖宗給黃巢封官那叫“拉仇恨”,這反而會加重黃巢起義軍對唐王朝的反撲。所以,對黃巢起義軍絕不能姑息妥協,只有硬取。

僖宗對黃巢起義軍的“投誠”將領則採取完全不同的態度,後來脫離義軍的朱溫就受到唐王朝的重用,也是他,最終聯合李克用等人將黃巢和他的大齊政權剿滅在山東。朱溫因功受封為梁王,907年弒殺唐末帝李柷,唐朝亡。



一代梟雄黃巢其實也是一個飽讀詩書、豪情萬丈的讀書人,在此我挑選幾首他寫的詩供大家鑑賞:《不第後賦詩》: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題菊花》:颯颯西風滿院栽,蕊寒香冷蝶難來。他年我若為青帝,報與桃花一處開。《自題像》:記得當年草上飛,鐵衣著盡著僧衣。 天津橋上無人識,獨倚欄干看落暉。


大國布衣


這邀,為什麼不封黃巢官做,那我們首先得了解黃巢都幹些什麼。黃巢和別的農民起義軍不同,不同在哪呢,別的起義軍至少還會打著為了貧苦百姓利益的旗號揭竿而起,而黃巢呢,簡直毫無人性!據史料記載,當時關中早已無人種地,基本被抓壯丁了,沒被抓的也是老弱病殘。黃巢的部隊沒有糧食,於是在黃巢的授意下,起義軍的工匠成功研製出了巨型石制巨舂,並且在很短的時間內大量生產並投入使用。為什麼是巨型呢,因為它不是舂米用的,它是用來磨人肉的!

魯迅先生在《準風月談·抄靶子》上說:“黃巢造反,以人為糧,但若說他吃人,是不對的,他所吃的物事,叫作‘兩腳羊’。”


有些朋友經歷過應該知道,有的烤肉店為了證明自己店裡的肉是新鮮羊肉,就現殺小羊,現場剝皮。羊羔的叫聲,非常非常接近小孩的哭聲。其慘狀可想而知!

黃巢的部隊在民間被稱作“搗磨寨”(賊有舂磨砦,為巨碓數百,生納人於臼碎之,合骨而食。)就這樣的人,人人得而誅之,根本不存在招安。


每日曆史百科


封了啊,一直在封,但是雙方死活達不成一致。官軍優勢的時候,皇帝惜官;義軍優勢的時候,給官沒用。

話說唐朝朝廷倒是確實招安過不止一次黃巢。最初的一次,當時黃巢起義軍有兩個領袖,王仙芝和黃巢。當時朝廷降下了招安的旨意,授王仙芝左神策軍押牙兼監察御史,但是偏偏沒有給黃巢職位。

於是黃巢大怒,對士卒說:

始者共立大誓,橫行天下,今獨取官赴左軍,使此五千餘眾安所歸乎!

於是士卒躁動,逼得王仙芝也沒法接受招安。但是兩個人也就此產生了裂痕,拒絕招安之後,各自率領兩三千士卒分道揚鑣。後來王仙芝被殺,黃巢兵敗跑到了嶺南,對朝廷主動發起了招安的請求,說如果朝廷願意封我為天平節度使,我就接受招安。

但是當時唐朝實力猶在,根本不願意給黃巢節度使這樣專制一方的諸侯大權,於是不同意。黃巢說好吧,那麼就安南都護、廣州節度如何?朝廷還是不允許。黃巢一怒之下,血洗廣州城,宣佈北伐。

到黃巢軍攻克了潼關,長安就在眼前的時候,朝廷慌了,下詔封黃巢為天平節度使,但是這個時候黃巢才不會接受這樣的條件,於是撕毀詔書,一鼓作氣的打進了長安城。

唐僖宗開始還抱有幻想,禱告神靈希望黃巢退兵,後來聽說黃巢真打過來了,拋下文武百官就往蜀地跑。不是真的想死磕到底,而是這個時候發什麼詔書都不管用了啊……


經史通義


大家好,我就是你們的唐僖宗,下面我簡單說倆句。

其實我是不願意當這個皇帝的,但是那群死太監非讓我當。沒辦法,神策軍在他們手裡,我要是不聽話,肯定見不到明天的太陽了。

治天下,我是不願意的,這輩子都不願意。

我只想踢球。如果生在你們那個年代,我肯定能為國爭光,拿個世界盃冠軍玩玩。可惜,我生活的年代已經是個亂世了。

黃巢造反,我是管不了的。

太監們把我關在皇宮裡,我什麼都不能幹,朝廷大事都是他們在處理。哎,別說我一個小孩了,那些宰相們也不敢與他們撕破臉皮,忘記幾十年前的“甘露之變”了嗎?

雖然管不了,但我還是知道一點的。

876年,王仙芝通過宰相王鐸的弟弟遞交了一封信,表示願意招安。

願意投降,當然是好事。所以朝廷就給他封了個官——左神策軍押牙兼監察御史,想讓他到長安來工作。

也不知道是誰辦的事,居然把黃巢給忘記了。這可壞了,黃巢大罵王仙芝:“不是說好要做彼此的天使嗎?你今天拋棄了我們,讓我們怎麼辦?”

這樣一來,王仙芝也不能投降了。

失去這次機會後,黃巢就另立山頭了,自己的命運自己做主。

他帶著2000兵馬打鄆州、沂州、鄂州、宋州,一路上貧苦農民紛紛加入他的部隊。哎,都怪那些祖宗不好,把江山搞成這個樣子,老百姓連飯都吃不上了,誰還管你什麼大唐盛世、什麼萬國來朝,吃飽飯最重要。

黃巢帶著越來越強壯的部隊,流竄到了江南。

879年,黃巢攻入廣州。這時候,他覺得夠資格跟朝廷討價還價了。於是,他請求朝廷封他為“廣州節度使”。

這時候,我真不知道那幫宰相是怎麼想問題的。人家擁兵幾十萬,伸手要個官,咱們大大方方的給不就行了?他們倒好,只願意給一個正五品的職位。

當黃巢是3歲小孩嗎?人家好歹5歲了好嗎?

不過沒關係,咱大唐的底子厚,打個黃巢還是沒問題的。

嶺南溼熱,農民軍都是北方的糙漢子,哪能受的了這份罪,於是黃巢帶著他們北上。當這次南北大遊行進行到襄陽的時候,就差不多要結束了。

山南東道節度使劉巨容還是給力的,在江陵跟他們打了一架。就這麼一下,農民軍就損失了八成的實力,這麼說咱大唐的能力還是不錯的。

可問題就是,劉巨容不願意繼續打了,他說“朝廷無信”。

你看看,都是祖宗們辦事不厚道,留下了不好的名聲。可這跟我有什麼關係啊,又不是我“無信”,寶寶心裡苦啊。

這麼一來,黃巢死裡逃生,沒多長時間就滿血復活。誰讓咱大唐有那麼多吃不起飯的老百姓呢?

這個話題別再說,再說下去,祖宗們的棺材板要蓋不住了。

如果說劉巨容是惡人的話,那麼高駢就是傻蛋。

880年,高駢派部將張璘渡江南下,狙擊黃巢。本來張璘已經打了勝仗,正準備徹底擊殺黃巢的時候,黃巢的賄賂、投降書不失時機的到了。

高駢很開心,有錢掙、有功撈,多好的事情。於是,他上奏朝廷:“不日當平,不煩諸道兵,請悉遣歸。”

宰相盧攜以朝廷名義,遣散所有的兵馬。

高駢、盧攜,你們倆過來,看我打不死你倆。

原本可以輕輕鬆鬆平定的黃巢起義,就這麼被一群傻蛋給弄得越來越大,最終不可收拾。

黃巢帶領他的“百萬大軍”北上洛陽、西破潼關,終於進入了他夢寐以求的長安。

而我,卻什麼都做不了,也什麼都不會做。只能被那群太監把持著,逃亡後花園——成都。

好了,不說了。我趕緊跑路了,黃巢還在後面追呢。


溫乎


秀才出身的黃巢是唐末農民大起義的主要領袖之一。他先追隨王仙芝後來又獨自領導農軍流動作戰,幾乎橫掃了大半個中國,與已日趨衰朽的唐王朝進行了長期而艱苦的武裝鬥爭,直至攻佔都城長安,建立大齊政權,昂首登基稱帝。黃巢起義破壞甚巨,殺戮甚慘,民間素有“黃巢殺人八百萬”之傳聞。後來,因各種主客觀原因,這次大起義被鎮壓了下去,黃巢也在敗退泰山虎狼谷時被官軍包圍自刎而亡。黃巢雖敗死,但他領導的農民大起義,已經基本摧毀了唐帝國統治的根基,曾經強盛無比的大唐在農軍的持續打擊下早已是風雨飄搖、時日無多。

《唐書》、《資治通鑑》等文獻都記載過,黃巢在領軍東征西討的過程中 ,曾數次向唐王朝乞降求官,據各類史籍記載統計,他曾先後四次提出願意歸順朝廷,雖細節略有出入,但時間、地點都很具體。

第一次乞降發生於唐僖宗乾符三年(876年)王仙芝、黃巢起義不久。《新唐書·黃巢傳》說義軍在攻打蘄州(湖北蘄春)時,王仙芝官迷心竅,準備接受朝廷招安。黃巢對王仙芝的作法“十分憤慨”並“激烈反對”,而且很多學者也認為這是導致黃、王最後關係破裂、分道揚鑣的主因。然而,《僖宗紀》、《舊唐書》卻沒記載此事,有人懷疑此事真偽,抑或是後人杜撰,並作出如下推論:在唐廷封官許願的誘惑下,黃巢和王仙芝都想接受招安,不料最後朝廷獨授王仙芝一個八品武職小官,不知為何遺漏了黃巢,王仙芝卻沾沾自喜,同意馬上繳械歸降。黃巢沒有得官,沒有滿足受降條件,便惱羞成怒,遂不願再與王仙芝合作,立即率領部下分道而去。

第二次乞降發生於唐僖宗五年(878),王仙芝兵敗被殺,餘部投奔黃巢,並在山東攻破沂、濮二州城。但因此前他在河南、江西、浙江等地作戰接連失利,被迫向唐天平軍乞降。朝廷“詔以巢為右衛將軍,令就鄆州解甲,巢竟不至”。原來,黃巢因屢遭敗績,內心沮喪,無奈向唐軍乞降,朝廷以“右衛將軍”的官職引誘他解甲投降。只因後來他預感到放棄軍隊的嚴重後果,或許那只是朝廷的陰謀,這才拒絕了唐僖宗的詔令,放棄了被招安的打算。

第三次乞降發生在乾符六年(879)。是年,黃巢大軍南征,先陷桂州(廣西 ),後圍攻廣州,並於5月攻佔廣州,屠城。《舊唐書·僖宗傳》記載,黃巢在揮兵攻克廣州前後,又向唐廷乞降求官。彼時的黃巢大軍實力雄厚,完全有能力踏平廣州並佔領嶺南,卻為何願意歸降朝廷,還索要嶺南節度使這一虛職呢?不知何故,黃巢的乞求被朝廷拒絕。資料顯示,唐僖宗之所以不許 巢歸順,是因為他認為“廣州乃船舶寶貨聚集之地,豈可令賊得之”,於是不同意黃巢之請。後來,廣州被暴怒的黃巢攻陷,唐朝廷又故伎重施欲招降他,不過是又在玩弄陰謀,欲誘使黃巢大軍滯留在廣州一帶,然後集結重兵一舉殲滅之,這和黃巢本人的表現無涉。還有史料說黃巢先後寫信上表唐僖宗乞降求官,確是歷史事實,身為流寇之首的他並無宏圖大志,他請求僖宗封官授職的目的不過是想當個割據一方的諸侯。

第四次乞降發生於唐僖宗廣明元年(880) 。彼時黃巢大軍北上江西,被淮南節度使高駢擊敗,敗軍潰至信州屯紮,軍中又鬧起了瘟疫,死者無數,因而被迫再次乞降。《黃巢傳》說,他寄書給高駢聲稱願意歸降是一次“詐降”活動,目的是麻痺敵人,為自己贏得休整、喘息的時間。於是他“偽裝請降,求為節度使” 。而此次乞降之所以又沒成功,主要是因高駢想獨佔功勞,於是奏請僖宗令正火速趕來增援的藩鎮們各返駐地,形勢一下子變得對黃巢有利起來;同時高駢答應為黃巢求高官厚祿而不獲,黃巢勃然大怒,起兵攻高駢,擊殺其部將張麟後率軍北返。

之後,黃巢率百萬人馬攻入唐都長安城,唐僖宗倉惶逃往四川。黃巢定都長安後,並未乘勝追擊,使唐僖宗有時間在蜀地整合、調遣各地軍隊發起瘋狂反撲。而此時的關中,迭經戰亂,十室九空,糧食早就不能自給自足了,而來自江南的漕運也被兵火阻隔,糧食告急的黃巢只得率軍退出長安。途中,麾下大將朱溫投降了唐朝。不久,黃巢又被唐室借來的僱傭軍——沙陀族軍閥李克用接連擊敗,被迫四處流竄。中和四年(884),黃巢兵敗自盡,唐末農民大起義宣告失敗。

那麼,唐僖宗真的是寧願和黃巢死磕到底也不願招降他並給他個官做嗎?其實倒也未必,或許這只是他的一種策略吧 ?只不過因為各種偶發意外或人為擾亂因素,招安始終不成罷了。總之,關於黃巢乞降和唐僖宗拒絕其招安問題的爭論很多,有強調唐廷的誘降是一種陰謀;也有人認為黃巢既有乞求招安要官之舉,又有詐降之策,真偽皆有;有人認為乞降之說是封建統治者的汙衊之詞;還有人在史書中尋章摘句,傾向於他的幾次請降求官,大都是真實發生過的事情。因此,有關黃巢乞降求官和唐僖宗是如何應對的,仍然是史學研究中一個尚待弄清楚的疑點之一。

【答題寫作辛苦 搬運必究】【網絡配圖】



鐵馬冰河wu


題主的思路某種程度上是正確的,唐朝確實曾經嘗試封黃巢個官做做。

黃巢在公元875年起兵,響應當時的王仙芝起義。

878年,黃巢打了一串敗仗,於是向天平軍投降,朝廷授予他右衛將軍。不過黃巢估計朝廷力量不足以對付自己,隨即又反了。

880年,高駢在對黃巢的作戰中取得優勢,打算招降他,上奏朝廷,準備授予他都統一職。黃巢假裝投降,麻痺了高駢之後,轉頭又反了,還讓高駢吃了個敗仗。

所以說唐僖宗不是沒嘗試過,但黃巢不接受。


至於黃巢不接受的心理,我姑且推測一下。

一來他是起兵造反,可能朝廷的開價不能滿足他的胃口。

二來可以想象,招安之後不見得有好結局。

舉兩個例子,上面說的王仙芝起義,878年,王仙芝攻克安、隨二州後,面對朝廷誘降動了心,派尚君長等人去聯絡,結果尚等人被殺。

再一個例子,黃巢起義接近失敗的時候,他的重要部下尚讓被官軍打敗,投降朝廷。後來被朝廷殺了。

讀者朋友應該都看過《水滸傳》,梁山全夥受招安以後,宋江和盧俊義還不是死了嘛。

黃巢肯定不會知道尚讓將來的下場,也沒看過水滸,但這個道理他是可以想到的。

(尚讓的結局,見《舊五代史敬翔傳》:“(黃)巢敗,(尚)讓攜劉降於時溥。及讓誅,時溥納劉於妓室。”)


北門猿


不請自來,主要是對黃巢這個人的興趣還比較濃厚!


我就不說黃巢的歷史了,這個百度谷歌一下,到處都有。只不過說唐僖宗嗎沒有給黃巢官當這個事兒倒不是完全正確的,黃巢是一個經歷了不同心路歷程的小夥子,雖然不知道他投降到底是真是假,但總歸是一個黑點,而且他也的確當了唐朝的右衛將軍,所以不能說皇帝沒給他官做,只能說黃巢想法有點多,最後只能和他丫死磕!

說白了,我們說的黃巢大起義,更多是從王仙芝死後,黃巢降而復叛,最後自建大齊而來。早期黃巢可沒王仙芝這麼出名。自古農民起義嘛,多數就是農民實在活不下去了才有的事兒,但是起義的頭子打著打著就發現,哎呀,我也可以當老大,脫離工農階級,進入貴族階級。而且農民起義和傳統貴族還不同,農民起義往往格局有限,真正能成事的不多。古往今來,農民起義最後成功建立一個穩固的王朝,這樣的例子一個都沒有,就別說劉邦和朱元璋了,性質不一樣……

所以我一直認為黃巢就是當了起義軍老大後,野心膨脹了,投降後應該不滿足於地位,然後復叛,最終建立了齊。你要說唐僖宗沒給他機會?給了啊,官都當了,總不能一而再,再而三吧?


再說你要是唐僖宗,你聽聽黃巢的詩,要麼就是: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 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要麼就是:

颯颯西風滿院載,蕊寒香冷蝶難來。他年我若為青帝,報與桃花一處開。只要皇帝不是一個文盲,誰聽了這些詩,恐怕都容不下吧?何況還是一個造反派的頭子,還自己建立了一個政權,你不和他死磕和誰死磕?

而且農民起義個人覺得後來都變成爭權奪利,往好的方面說,是打擊了舊的腐敗政權,往壞的方面說,也就是菜雞互啄了,換一個皇帝這天下還是一樣!所以人長得越大,越對農民起義的很多做法和案例覺得不屑吧!因為這就是一個你變成你曾經最討厭的人的一個過程而已!


阿卡酋長


唐僖宗李儼初時雖為傀儡,但身後宦/官團隊並不盡是飽食終日,酒精過敏的人。還是有一定的控球發球能力的。

犯上作亂攻城略地嗜血如命的人,能給多大的官才能滿足?條件能有多高,能比天還高嗎?

黃巢賢弟,來來來,我這位子你來坐,別菊花不菊花的了,口味太重,影響十二指腸消化。

海闊天空因能讓,太極輪迴轉陰陽。我現在搞不掂你,我跑路先行不行?你再神武總有真氣耗盡的時侯,等你化硬為軟之時,就是你在劫難逃之日。

前有唐僖宗李儼,後有宋徽宗趙佶,明思宗朱由檢,清文宗奕寧,以及運輸大隊長蔣三伢子……

面對黃巢,方臘,李闖,洪妖這等比糞坑石頭還要慳硬的亂世梟雄,用裂土封王能解決的問題,那就不是問題了。


慕容嬈


黃巢大起義沉重打擊了唐朝的腐朽統治,從根本上動搖了唐朝的統治。唐朝政府並不是沒有向黃巢招安,但黃巢降而復叛,一心投入了起義事業。

黃巢,鹽商家庭出身,年少聰慧,但成年後屢試不第。鹹通十四年,關東地區發生嚴重旱災,收成大減,然而唐政府不但不減租,反崔租逼稅。874年,王仙芝聚千人在長垣起義,次年,黃巢也聚眾響應起義。數月之間,起義隊伍發展至數萬人。朝廷見起義軍聲勢浩大,急令淮南等五鎮節度使圍攻起義軍。王仙芝、黃巢採取了避實擊虛、流動作戰的方針,靈活打擊官軍。

乾符三年(876),起義軍攻沂州受挫,轉而攻汝州,大勝,佔領汝州城。唐僖宗下詔赦免王仙芝,企圖收買他。王仙芝有所意動,但遭到了黃巢的堅決反對。最終朝廷的招降雖未成功,但埋下了分裂的種子。乾符五年,王仙芝在湖北黃梅兵敗被殺。餘部與黃巢軍匯合,共推黃巢為主。黃巢自稱“沖天太保均平大將軍”,改元王霸,建立了統一的領導機構。

黃巢重整了隊伍後,仍被朝廷的兵力打壓嚴重。黃巢就拜見天平軍乞降,詔命黃巢為右衛將軍。但不久就反叛。黃巢的軍隊避開唐朝的主力,過長江,攻向江南。一路殺了大批的貪官汙吏和地主豪商。他一路打到嶺南,但義軍在嶺南水土不服,軍中疫病流行,黃巢就又決定北伐。義軍從桂林北上,進湖南,受阻,轉戰湖北、江西、安徽、浙江一帶。過長江後,迅速控制了淮河以北、黃河以南的廣大地區。隨後,又攻克洛陽,進入潼關,直逼京城。唐僖宗倉皇逃到成都。

881年,黃巢在長安即皇帝位,改國號為大齊。大齊政權建立之後,義軍滿足於已取得的勝利,沒有乘勝追擊唐僖宗為首的唐朝殘餘力量,也沒有消滅關中地區的藩鎮力量和中央禁軍殘部。再加上,義軍一直採取流動作戰的形式,根本沒有鞏固的根據地,此時的黃巢軍隊處境反而十分危險。果不其然,唐僖宗命各路唐軍和藩鎮軍隊的力量攻長安,黃巢軍不抵,只能撤出長安。之後,遭到朱全忠和李克用的追擊,損失慘重。884年,黃巢退至泰山狼虎谷,自刎而死。轟轟烈烈的農民大起義至此失敗。


國家人文歷史


唐僖宗只是個擺設,沒有實權,權力都在宦官手裡掌握著的,宦官不同意,唐僖宗也沒辦法啊。

其實在黃巢起義的前期、中期都是給黃巢有官職詔安的,只是要麼官職小黃巢不滿意,要麼是要的官太大,朝廷不滿意;所以在這個過程中就打一會兒詔安一下,詔安一下再打一會兒;不料黃巢勢力越打越大,最後都到長安皇宮腳下了,黃巢一想去他大爺的,咱也別要官了,自己給自己封個皇帝乾乾吧。

黃巢反叛的主要原因就是:讀書呢,咱又不行,通過科舉考試撈取個一官半職這輩子都是不可能了,做生意又不是那塊料,家底也敗的差不多了;但是藉著天災人禍的,落草為寇揭竿而起,咱這個擅長,於是乎在前期黃巢投靠了王仙芝的起義軍,後來呢朝廷在鎮壓過程中發現草寇越做越大,打呢又暫時打不過,那就給個官噹噹把。於是乎許諾王仙芝一個“左神策軍押牙”的官職,但是這裡面有個問題就是沒有黃巢什麼事兒,黃巢一聽就怒了,這5000兄弟腦袋掛在腰帶上造反,到最後給你一個官職,我們幹球呢?這樣黃巢和王仙芝就鬧翻了,既然鬧翻了王仙芝就說了這5000人咱們3/2分,各幹各的;於是乎就這麼分家了。

那麼朝廷為何不給黃巢個一官半職呢?從朝廷的角度來說,要是王仙芝下面的人也都給個一官半職,先不說有沒有那麼多官,這樣一來其他人還不都反了,這會給大家一個樹立一個壞榜樣,想當官都拉起一票人馬跟朝廷對著幹,這天下到底是姓李還是百家姓啊。

就這麼著,黃巢和王仙芝分道揚鑣這嚴重削弱了義軍實力。後來在起義的過程中,王仙芝在攻打洪州的過程中掛了,被宋威在黃梅擊敗,生擒王仙芝並砍了頭。於是這起義軍就只剩下黃巢了,黃巢自稱黃王,號稱“沖天大將軍”,下面設立各級官職。後來黃巢的兵馬在浙江、江西各地都被擊敗,於是黃巢很是沮喪,感覺天都快塌了,想想要不從了唐王朝把,就下表乞降。朝廷就封了個右衛將軍,但是過了幾天黃巢又思維清晰了,就又反叛了,而且轉戰南方各地,後來佔領廣州,然後又跟朝廷討價還價,要當個安南都護、廣州節度使。

朝廷裡面掌握實權的宦官和宰相們不同意,就這麼著又接著打,打打停停的,黃巢就把人馬打到了洛陽了,這個時候黃巢勢力不是一般的大了,此時宰相豆盧瑑曾議請授黃巢為天平節度使,但是其他官員不同意,接著就又打,不過這個時候黃巢勢力大了野心也大了,一個節度使恐怕難以滿足他了,再往後就是打到長安城下了,你都打到長安城下了還會死腦筋的要官?直接就自己當皇帝,想咋玩咋玩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