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雙11”的互聯網保險進化視角

十年“雙11”的互聯網保險進化視角

“雙11”前VS“雙11”後

昨天的你,又剁手了嗎?

伴隨著大家“剁手”、“賣腎”的呼聲,“雙11”已經步入了第十個年頭。這十年裡,11月11日天貓的商品成交額從5200萬飆升到了2135個億,而為互聯網消費護航的保險產品在第十年也突破了11億單。

這十年,也恰是國內互聯網保險不斷探索的十年,其從起步到高速發展,到增長受挫乃至全面負增長,再到如今逐漸有了企穩的跡象,恰如經歷四季輪迴,只等待一個冬天的最後磨礪。

十年“雙11”的互聯網保險進化視角

2009年

從“光棍節”到“天貓雙11”,互聯網消費意識被激活

2009年,全球經濟尚未徹底走出金融危機陰影,但互聯網購物這種新興的消費模式已然開始在中國的年輕人中間興起。彼時,11月11日被年輕人戲稱為“光棍節”,淘寶商城(天貓)藉此由頭,在這一天聯合27家店鋪做五折促銷活動,當日5200萬元的成交額讓當時的零售業感到震驚。自這天開始,電商成為了一個新的“風口”,而“光棍節”也與“天貓雙11購物狂歡節”劃上了等號。

這一年,我國只有小部分保險公司建立了自己的直銷網站,開展互聯網保險業務,且都僅僅停留在“網上賣保險”的階段。以平安為例,其屬於國內最早一批開展互聯網保險業務的險企,根據其2009年年報介紹,這一年,平安剛剛推出了壽險網絡服務平臺,客戶可以通過該平臺辦理保單查詢、資料變更等業務,此外,客戶還可以通過郵件等方式申請保單服務。當時保險行業的互聯網化程度可見一斑。

2010年

“雙11”成全民狂歡,退貨運費險應運而生

第一個“雙11”的火爆讓網購這一消費理念迅速擴散,在隨後的兩年裡,淘寶平臺交易量爆發,而相關矛盾也逐漸暴露。

問題之一便是買賣雙方的糾紛數量大幅攀升。據當時媒體報道,在淘寶平臺的退款糾紛中,有42%是由於買賣雙方對退貨郵費問題協商不一致產生的,而淘寶則消耗了很多人力物力來界定糾紛責任。

互聯網消費的場景催生了相應的保險需求。2010年,淘寶與華泰財險聯合推出退貨運費險,產品最初的保費統一為0.5元,也因此被稱為“五毛險”。但創新總是伴隨著代價,據媒體報道,直至2012年,該產品的直接賠付率都在93%左右,一直處於虧損狀態。

不過,退貨運費險的出現的的確確激發了消費者網購的熱情,2010年的“雙11”,天貓交易額達近10億元,同比增長1772%。

2011年

央行一年發放40張互聯網支付牌照,互聯網金融入春

2011年的互聯網保險並沒有出現明顯起色,這一年經營互聯網保險業務的保險公司數量僅為28家,互聯網保費在總保費收入中的佔比也只有0.12%,就連2011年的“雙11”,成交額也不過52億元。

不過很多跡象都表明,互聯網保險的春天正在到來。2011年,中國網民突破5億,互聯網普及率達到38%以上;中國迎來互聯網支付牌照年,中國人民銀行一年之內陸續發放了40張互聯網支付牌照,為互聯網與金融的結合打下堅實基礎……

或許更重要的是,彼時的保險業正處於低迷之中,各類險企,尤其中小險企都在迫切尋找新的出路。2011年,財產險原保險保費收入全年同比增長18.54%,而人身險則同比下跌8.57%。

2012年

國華人壽創“3天1個億”記錄,互聯網保險元年開啟

“雙11”的成交額年年攀升,淘寶甚至利用其餘熱開創了“雙12”,在12月帶來再一次的購物狂歡。面對天量的流量,保險公司也躍躍欲試。

2012年12月,國華人壽在淘寶聚划算團購平臺開賣三款理財型保險,預期年化結算收益率分別為4.05%、5.2%和5%。結果三天時間裡,三款產品共銷售4365份,總計銷售額1.01億元,一家在行業保費排名20名開外的中小型險企,卻創下了中國網購單品的成交紀錄。與此同時,據當時媒體報道,通過該方式銷售的費用僅為千分之二,遠低於在銀保渠道銷售躉交型產品的費用 (一般在3%以上)。國華人壽的這一嘗試證明了互聯網對於保險行業的巨大潛在價值。

也是在這一年,《保險代理、經紀公司互聯網保險業務監管辦法(試行)》出臺,大童、慧擇、泛華等9家企業獲批成為首批具有保險網銷資格的保險中介。

2013年

各類奇葩險種成爆款,互聯網保險熱度與風險並升

在國華人壽的刺激之下,各大險企迅速湧入網銷領域,隨之而來的是激烈的競爭。僅約半年的時間,通過淘寶等平臺銷售躉繳類投資型險種的手續費就由千分之二激增到百分之一二,直逼銀保手續費。同時,送代金券、送積分等變相向消費者“返利”的違規行為頻現,逐漸引起了監管的重視。

在理財型保險之外,各險企還“腦洞大開”搞創新。在2013年的“雙11”之前,多家險企針對“光棍節”推出了“脫光險”、“愛情險”等產品。由於這類產品設計原理、保障範圍、理賠方式等均與傳統保險均有顯著差異,其合規性、合理性也備受爭議,被戲稱為“奇葩險”。

這一年,中保協對行業互聯網保險業務發展情況進行了系統調研和摸底,並首次推出互聯網保險發展報告,顯然,互聯網保險已經成為我國保險業中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據統計,2011年至2013年國內經營互聯網保險業務的公司從28家上升到60家,年均增長達46%;規模保費從32億元增長到291億元,年均增長率達202%;投保客戶數從816萬人增長到5437萬人,增幅達566%。

此外,這一年11月,國內第一家互聯網保險公司——眾安保險成立。“三馬”聚焦互聯網保險,預示著我國互聯網保險的發展即將進入一個新階段。

2014年

線下中短存續期產品高歌猛進,線上互聯網保險“百花齊放”

2014年的中國保險業繼續高歌猛進,尤其是萬能險,規模迅速上升。在這樣的背景下,互聯網保險在經歷了前面幾年的鋪墊之後也進入了全面的爆發期,互聯網保險保費收入從2013年的318億元一躍增至2014年全年的859億元,同比增長170%。

處於爆發期的互聯網保險顯得分外熱鬧,理財險繼續高歌猛進,在2013年“大放異彩”的噱頭險層出不窮,場景保險的發展也進入快車道。

這一年的淘寶“雙11”,成為了眾安保險的主場,在原來僅有退貨運費險的基礎上,又研發出多種場景保險,覆蓋消保、支付、物流等等多個環節,包括保障消費者利益同時緩解賣家資金壓力的“參聚險”,保障資金交易安全的“支付寶賬戶安全險”,還有保障借款人本息安全的“招財寶變現借款保證險”等。

2014年“雙11”當天,眾安保險承保的保險保單量突破1.5億,保費突破1億元。

2015年

高潮時刻,“寶萬之爭”、“e租寶”被查埋禍根

2015年,在中短存續期產品快速發展的推動下,中國保險業在資本市場出盡風頭。年險資共舉牌31次,合計買入67.89億股,共動用資金1104.75億元。這讓保險業吸引了大量資本的關注,一時之間,200多家保險公司排隊等待批籌。

但過於激進的舉牌也為保險業埋下了禍端,最終於2015年底爆發的“寶萬之爭”成為中國保險業集體開啟下行週期的一個關鍵節點。這一年也發生了一件對於整個互聯網金融都產生深遠影響的事件——2015年12月16日,紅極一時的網貸平臺e租寶涉嫌犯罪,被立案偵查。

不過在這之前,一切都是欣欣向榮的。這一年,中國保險業保費規模依舊快速增長,原保監會一口氣批覆籌建三家專業互聯網保險公司,互聯網保險保費增速繼續維持高位,從2014年的859億元增至2234億元,同比增速高達160%以上。

這一年的“雙11”,全天成交金額為912.17億元,同比增長59.7%,為“雙11”護航的保險險種也創下歷史記錄,僅退貨運費險單日保單量達到3.08億單,同比增長65%。

2016年

轉折開始:投連險熱銷,萬能險收縮,年金保險發展平穩,健康保險取得快速發展

隨著各種負面輿論的升級,2016年,監管規範中短存續期產品的力度逐漸強化,導致互聯網人身險保費增速逐月降低,與此同時,由於商車費改持續推進,原來的互聯網渠道費率優勢不再,互聯網車險業務出現負增長。雙重打擊下,2016年的互聯網保險保費增速驟然降低,全年實現互聯網保險保費收入2347億元,僅同比增長5%,市場份額也從上一年的9.20%驟然降至7.50%。

從產品來看,轉折開始出現。這一年從產品結構來看,投連險熱銷,萬能險收縮,年金保險發展平穩,健康保險取得快速發展。

這一年螞蟻金服發展理念也發生了微妙的變化。6月,其聯合CBNData發佈首份互聯網保民報告,指出截止到2016年3月,互聯網保險服務的用戶已經超過3.3億,已經是股民人數的3倍,基民的1.5倍。

也是在這一年,其首提“消費保險”概念,將為網購護航的保險產品統稱為“消費保險”。

第八個天貓雙11全球狂歡節的交易額最終定格在1207億元,千億成交背後,6億份消費保險在保障交易,保障金額達224億元。

2017年

互聯網保費首現負增長,互聯網巨頭從金融轉向技術

2017年,是中國保險業乃至金融業風雲突變的一年,伴隨著監管方面的重大人事變動,中國保險業全面進入嚴監管時代,中短存續期產品被徹底否定,對於互聯網車險的監管也全面強化。互聯網保險保費首現全面負增長:從2016年的2347億元減少到2017年的1835億元,同比負增長-22%。

不過告別浮華之後,或許才能真正迴歸本源。2017年互聯網人身保險市場規模發展勢頭放緩,全年累計實現規模保費1383.2億元,同比下滑23%,但意外險以及健康險等組成的保障型產品市場份額佔比快速提升,由2016年的3.1%上升至2017年的8.9%。理財型產品之後,保障型產品將成為互聯網保險新的“爆發窗口”。“雙11”保險,再也沒有了往日的“驚喜”,唯有消費保險仍在不斷上升,單日出單8.6億。

互聯網金融全面吃緊的時刻,這一年,螞蟻金服在內的互聯網巨頭紛紛淡化金融概念,明確要專注於技術而非金融,在對原有保險業務板塊進行改版,淡化銷售色彩的同時,先後推出車險分、定損寶等技術產品。

2018年

頹勢繼續,互聯網人身險負增長,互聯網財產險反彈

2018年一直到入冬,保險業的頹勢一直在繼續,互聯網保險也是如此。2018年上半年互聯網人身保險規模保費852.7億元,同比下滑15.61%;互聯網財險保費收入觸底反彈,恢復正增長,實現保費收入326.41億元,同比增長37.29%——這還是主要得益於非車險的快速增長,上半年,非車險保費收入146.06億元,同比增長79.35%,在全部互聯網財險中的佔比達到44.75%。

這一年的“雙11”保險,也只剩下了消費保費還在快速增長,人保財險、太保財險、國壽財險等13家保險公司聯手螞蟻保險為消費者、商家共提供6大類70種消費保險,當日共實現11.3億單,為當日2135億元成交額保駕護航。

冬天的時候人們分外想念春天,互聯網保險的下一個春天在哪裡?一個標準答案是: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