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聲門的丁文元本人比《糾紛》裡的更可樂,師弟搶著拿他抓現掛!

相聲門的丁文元本人比《糾紛》裡的更可樂,師弟搶著拿他抓現掛!

  一段《糾紛》成為少馬爺馬志明的經典傳世之作,幾十年來觀眾們圍繞《糾紛》這塊活展開了很多腦洞大開的研究,例如:天拖到底有沒有一個叫丁文元的職工?王德成在哪個路口壓了丁文元的腳?為什麼相聲TV裡情節發生的地點在學府街派出所?等等諸如此類的猜想和討論也間接反映了這段相聲持久的生命力和廣泛的社會影響。

相聲門的丁文元本人比《糾紛》裡的更可樂,師弟搶著拿他抓現掛!

  這段《糾紛》除了充分展現少馬爺在表演創編相聲中爐火純青的一面,更造就了兩位相聲紅人,就是王德成和丁文元。老觀眾對這段相聲早已爛熟於心,對於作品中人物名字的來歷也都瞭如指掌。沒錯,兩個人物角色在現實生活中都確有其人。王德成是天津著名畫家王麥杆的兒子,王麥杆先生與馬志明是朋友,而王德成由於也從事曲藝工作因此經常去馬家拜望,當得知馬志明要創作這段《糾紛》時便主動提出希望能在段子用到自己的名字。而丁文元大家就更熟悉了,那是相聲名家楊少奎的頂門大弟子。

相聲門的丁文元本人比《糾紛》裡的更可樂,師弟搶著拿他抓現掛!

  言歸正傳,今天就來聊一聊相聲門裡真實的丁文元。眾所周知,楊家門弟子最有名的當屬“元亨利貞,學習進步”八位。“元”就是大師哥丁文元先生;“亨”則是素有“小侯寶林”之稱的劉文亨,當年劉文亨、劉文貞兩位師兄弟是一場好買賣;而八位中最小的劉文步繼承了恩師擅唱太平歌詞的特點。除了這八位得意弟子,楊少奎門下高足還有潘慶武、孫福海以及劉蘭亭等人。

相聲門的丁文元本人比《糾紛》裡的更可樂,師弟搶著拿他抓現掛!

  身為頂門大弟子的丁文元總以敦厚兄長的姿態照顧下面的一眾師兄弟。也正是丁文元謙和厚道的性格,才引來不少師兄弟拿他砸掛。當年師父楊少奎在天津河北鳥市的聲遠茶社掌穴,弟子們也都常年在此登臺獻藝。丁文元在臺上善使《學四相》、《磕巴論》這類仿學見長的傳統活。但他也有個毛病,就是口齒不清有點大舌頭。

相聲門的丁文元本人比《糾紛》裡的更可樂,師弟搶著拿他抓現掛!

  有一次在臺上說了一段《拔牙》,逗哏的到底包袱這句是:“你跑這起釘子來了”雖然有點大舌頭但包袱該響的都響了。丁文元下臺之後,接他場的是當時年僅十三歲的小師弟孫福海。沒想到孫福海一上臺先拿大師哥砸了一卦。上來第一句就說:“剛才下去的是我師哥丁文元,說的真好啊,他跑這起釘“之”來了。”(丁文元當時的口誤)一句現掛讓臺下觀眾瞬間就炸了。

相聲門的丁文元本人比《糾紛》裡的更可樂,師弟搶著拿他抓現掛!

  丁文元在後臺正好聽見這句,於是找師父告狀,楊少奎聽完哈哈大笑:“這現掛抓的好!嗨,孩子們這不就練練砸掛嗎?到臺上好腦子好反應靈活,這個不算事,這礙嘛的?”師父一句話就把這事了了,憨厚的丁文元自然也沒有耿耿於懷。像因為口齒不清的砸掛還有很多。丁文元以前創作過一段新相聲叫《柳堡的故事》,都是用電影名字串起來的內容,其中有一部電影叫《紅領巾的故事》,由於大舌頭,也讓師弟們在臺上抓了現掛“剛才丁文元說的這段裡都是電影名字,這個我也會,我給您講個《狐狸精(紅領巾)的故事》”

相聲門的丁文元本人比《糾紛》裡的更可樂,師弟搶著拿他抓現掛!

  1964年,丁文元被調入張家口市曲藝隊並在此落戶安家。但天津觀眾始終沒有忘記這位土生土長的相聲藝人。2008年4月,闊別故鄉40餘年的丁文元出現在了大金臺相聲園子。當同行們得知丁先生為了給老伴籌集醫藥費而來,便自發組織了一場“搭桌”義演,演員當天所有收入都用於給丁文元老伴治病。丁先生雖然久別故鄉,但他一上臺還是博得了觀眾們雷鳴般的掌聲,臺下一聲高過一聲的喊著:"丁文元!丁文元!“也讓這位年過古稀的老藝人熱淚盈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