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滄州南堤村

南堤村簡史

南堤村,位於滄縣東北邊境與黃驊縣交界,西與港西相鄰,東與黃驊大閆臺接壤,南與新開路村相連,北通小王官。屬興濟鎮管轄,距鎮政府18公里,村東滄浪渠經黃驊區域流至渤海,村南餘慶屯乾渠在這裡與滄浪渠交匯。

河北滄州南堤村

河北滄州南堤村

村東北角有拔地而起的現代居民樓,全村現有耕地7638畝,人口3550人。 南堤村古老風韻,大約形成於新石器時代,村東留有小莊子、東莊科、張家墳、蘇莊科、大東園等廢墟,地裡都能找到新石器時代的“星星瓦”,以及一些陶器,簾子磚、瓷片等殘片。這裡是戰國時期燕國邊垂,燕齊兩國的交界地。

河北滄州南堤村

河北滄州南堤村


河北滄州南堤村



河北滄州南堤村


據民國>記載,東漢永康元年(公元167年)八月,渤海水氾濫。北宋乾興年(公元1202年)十月,渤海水氾濫,房屋倒塌,死傷無數。原村莊緊靠現滄浪渠(古養馬河道原址)附近,人們不得以又築起南北一條大堤,逐漸移大堤以西居住。明朝初期,靖難之役(民間稱作燕王掃北),原村莊已絕人煙,直到明永樂二年才有移民來這片土地上拓荒,耕種,繁衍。

河北滄州南堤村

河北滄州南堤村

沿大堤建村,取名“堤上”,因相鄰南北二村故分為北堤,南堤。後來北堤村消失,南堤村延傳至今。 現在我村有高、王、周、袁、劉、張、李、趙、霍、胡、崔、左、於、石、馬、孫、陳、滕、蔡、邱、上官、賈二十二姓。 我村原村民多為勤勞儉樸的佃戶,為地主種地。明朝初期,戴河魯家創建了南堤大院,後歸專河於家,到清代歸青縣翰林院編修高毓浵家。 原村不大,集中在南堤大院,另外周邊還有小莊子、胡家小撮、北堰劉家(港西一支)、霍家小撮的零散戶。生產隊時期南堤村副業不少,地毯廠,草辮廠,磨光廠,毛棕廠,磚瓦廠等風光一時。責任制後,政策放寬,村裡的農業,企業,文化教育,醫療衛生得到了迅猛的發展,村民走上了富裕之路。

現在的南堤村,正以嶄新的姿態呈現在世人面前,拔地而起的高樓小區,寬敞明亮的廣場,齊備的健身器材,時尚流行的音響設施,每天吸引著村民攜老帶幼前來納涼、鍛鍊和娛樂。


河北滄州南堤村


餘慶屯乾渠重新修繕了河道和節制閘、揚水站。滄浪渠上滄州最大的節制閘已建成,將發揮它的作用,造福於村民。 南堤村雖處在比較偏遠的三縣市交界,但水泥路四通八達,東西南北中全線貫通。村南花崗石牌坊古樸莊重大氣,八米寬敞明亮的街道一直貫穿到村北,村北現代彩鋼牌坊,設計獨特,金字朱璧,南北呼應,渾然一體,實在是南堤一大景觀。濃縮後的魅力大東坑,搖身一變為荷花池,鑲嵌在村中,猶如一顆明珠,煥發著絢麗的光彩。


河北滄州南堤村


南堤學校正備材料,購置設施,一所完備的教學樓包括幼兒園不久就會屹立在現學校東側。 村裡郵局、銀行、衛生所等服務設施,飯店、超市、快遞等商業服務網點星羅棋佈。

逢一到六的南堤大集,更是應有盡有,方便了村民。村裡企業群星閃爍,爭創佳績,南堤經濟蒸蒸日上,人們生活在美麗幸福中。 文化事業以鏡湖讀書社為代表的文化愛好者,如雨後春筍,湧現出大批青年才俊,相信今後一定會創造出更多的書法、繪畫、文學好作品! 展望末來,前途一片光明。村領導班子正積極規劃村莊藍圖,創辦農業合作社,發展新項目,相信不遠的將來,全體村民一定會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南堤的明天一定會更美好!


河北滄州南堤村



河北滄州南堤村


居住在這美麗的南堤村劉姓,分三支,祖先為柳氏,現以劉為姓的一支。另一支為洪爺次子思忠後裔,滄縣港西村第五支,從港西遷來南堤的一支。在光緒二年(公元一八七七年)第十四世志長公因故攜五子及孫搬至現滄縣興濟鎮南堤村,創建新的家園至今。

河北滄州南堤村

河北滄州南堤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