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红利危机:刺痛“阿喀琉斯之踵”

按语:人口红利,指一个国家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整个国家经济呈高增长的局面。据2013年1月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15至59岁劳动年龄人口在相当长时期里首次出现了绝对下降,比上年减少345万人,这意味着人口红利趋于消失,未来中国经济难逃"减速关"。而且, 作为发展中国家,未富先老,随着人口红利的进一步消失,中国将触发包括养老、经济发展在内的一系列问题。据数据预测,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 人口红利的持续衰减,到了2025年,中国的人口红利或将彻底消失……

人口红利危机:刺痛“阿喀琉斯之踵”

"当你老了,头发白了,睡意昏沉;当你老了,走不动了,炉火旁打盹,回忆青春……"然而,当大家老了,不得不考虑养老问题,退休后养老金有多少?社会保障福利有多少?"我们"是否可以无忧无虑地安享晚年,乐度余生?

然而,随着社会老龄化加剧,人口增速减缓,国家养老金缺口的加大,计划生育放开在传递着诸多信号。那么,中国的人口红利已危机四伏,这将是影响社会经济发展、体系格局及稳定因素的"阿喀琉斯之踵"吗?

计划生育渐行渐远,鼓励生育难立杆见影

从父母独生子女可生二孩的"双独二孩"政策,到逐步放开的"单独二孩",直到2016年实施"全面二孩"……中国生育政策的逐步放开,让曾一度为社会稳定发展提供人口调控的"计划生育" 政策渐行渐远。

人口红利危机:刺痛“阿喀琉斯之踵”

2015年五中全会公报指出,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这一信号,吹响了国家鼓励全民生育的号角。

尽管国内限制生育三孩及以上的政策还普遍存在,但在一些地方生育三孩已无需缴纳社会抚养费,甚至一些补助或免费服务项目也惠及三孩家庭。值得注意的是,湖北、辽宁、新疆等地区更是出台了相对激进的生育政策,例如,延长产假时间、提高生育补助等政策相继实施。无独有偶,"全面二孩"政策施行后,全国31个省、区、市均延长了产假,将产假的计算方式调整为"国家规定假期98天+生育奖励假"。陕西省统计局发布的《陕西省2017年人口发展报告》更是建议,适时全面放开计划生育,出台鼓励生育措施,通过对生育进行补贴奖励等方式提高生育意愿,以应对持续低迷的人口出生率。

人口红利危机:刺痛“阿喀琉斯之踵”

尽管鼓励生育已成一统大趋势,然而从计划生育刹车到鼓励生育起步,这需要过渡与时间。例如,"二孩政策"实施第二年出出生率、自然增长率不升反降,对国内人口出生并没有太明显的提振作用。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在"全面二孩"政策实施的第一年,即2016年,全国出生人口1786万人,出生率为12.95‰,自然增长率为5.86‰。但到了2017年,同比2016年三项指标均有所下滑:全年出生人口1723万人,减少63万人;出生率为12.43‰,下降了0.52‰;自然增长率为5.32‰,下降了0.54‰。

人口红利危机:刺痛“阿喀琉斯之踵”

回看2016年,二孩政策的全面推行,让大家开始沉重地思考社会养老包袱与人口红利的逐渐消退;如今,三孩政策或已在路上……那么,二孩、三孩政策的开放,是扬汤止沸还是釜底抽薪?还是,仅仅只能缓解一下燃眉之急?或者,在较长一段时期里,新政策之下生育增速依然放缓、下滑?进一步放开生育,这更像是一个社会自我抚慰的动作?

对此,携程联合创始人、执行董事局主席梁建章最近支招称,中国需拿出8万亿"放水"给教育和鼓励生育。虽然此观点似乎有点激进,但细想也并非不可行。

养老金不能承受之重,市场化接轨当行

30多年的计划生育政策扼制了中国人口爆发式增长,但另一方面却让中国这个世界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提前迈入了老龄化社会。2017年,养老方面的信息更是撩动着国人神经: "养老金空账4.7万亿" 摁下了养老金支出预警,人社部公布"养老金人均上调5.5%"……

在人口增速放缓,社会老龄化不可扼制之势下,养老金规范化与市场化接轨也志在减缓社会养老压力,养老金政策调整与入市正当时。

首先是养老金并轨。"养老金并轨",是指对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企业职工实行一样的养老保险制度,退休时养老金的计算方式相同,退休后每年养老金上涨的方式也相同。

人口红利危机:刺痛“阿喀琉斯之踵”

过去,由于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一般比普通企业职工养老金高,其中养老金的计算方式也不同。于是,在各方的呼声中养老金实行了"并轨"。2014年10月1日起,全国陆续实行养老金并轨,机关事业单位也要实际缴费。目前全国的养老金"并轨"已全部完成,养老金并轨已在多个省市开始实施,这对于改善职工在退休前后的工资待遇差别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据悉,2018养老金并轨最新方案也已开始实施。

再者是养老目标基金的发行。最近,首批养老目标基金获准发行。中国证监会方面宣布,批复博时、华夏、广发、工银瑞信等14家基金公司的14只基金成为首批养老目标基金产品。支付宝也表示,首批获发的14只基金目前正在积极筹备,近期将陆续上线支付宝。

人口红利危机:刺痛“阿喀琉斯之踵”

据悉,作为一个新的养老形式,这种养老目标基金,虽不为大多数人熟悉,却是专门指向养老的投资产品,国家在政策层面上给予了规范和支持。

以房养老?三孩放开?奇招频出养老险

除了养老金方面的政策调整,以房养老这种新型养老保险也正推向全国。

当年卖房创业曾一度是多么励志的举动,然而在房价持续飙升的趋势下,这却变成了"最败家"的行为。那么,如果抵押房产换养老金,这办法行得通吗?你,又是否愿意用房子换养老金呢?

据了解,这种 "以房养老"保险,其实是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据银保监会发布通知称,决定将"以房养老"保险扩大到全国范围开展。尽管,经过4年试点,以房养老保险实施情况并不太理想。

人口红利危机:刺痛“阿喀琉斯之踵”

以目前在售的以房养老保险产品为例,这种险种性质为"非参与型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老年人将房产抵押给保险公司后,可继续住在原有房屋中,并按照约定条件领取养老保险金直至身故。这期间,保险公司不参与分享房产增值收益,但承担房屋下跌风险和长寿给付风险,在投保后老年人即可终身领取固定养老金,不受房价下跌的影响。对此,很多数人可能会想:与其把自己寿命与保险公司对赌,不如把房子卖了折现存钱养老不是更好?但是房子还是要住的,况且卖房存下的钱能保证跑赢十年、二十年后可能性的通胀吗?因此,除却子女家人的综合考虑,老人以房养老,似乎也存在一定的可选择性。

有别于略为激进不大容易让大多数人接受的"以房养老",三孩政策的放开似乎成为了应对社会老龄化养老金亏空的权宜之计,起码是"暂解燃眉之急"。

那么,继二胎政策放开后,三胎政策什么时候会到来呢?最近有消息爆料中国邮政2019猪年邮票的设计透露了玄机:邮票上,两大猪三小猪组成一个家庭。回看2016年,猴年邮票就由一大猴带两小猴组成,随后二胎政策开放,那么此次猪年邮票是否在暗示着三胎政策的临盘?毕竟,生育政策放宽后中国生育率不升反降,须下重典了。

人口红利危机:刺痛“阿喀琉斯之踵”

空穴来风事出有因。事实上,三孩政策已显端倪。

此前修改《北京市人口与计划生育》的决定并即时生效,不仅意味着"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在北京正式落地,"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两个子女"的原则性修改,还对两孩之外的再生育政策、婚假、生育假等大家普遍关注的问题作出新规定,符合情况的家庭可以生三孩。

不过,鼓励生育政策的出台是否理智,尚存争议。例如,日本、新加坡、韩国等都出台了鼓励生育的政策,但实施多年效果也不明显。但是,如果不鼓励生育,生育率可能更低,生育政策陷于"两难",骑虎难下。

不过,虽然放开生育无法扭转国家人口年龄结构老龄化的趋势,但开放"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可有效缓解人口老龄化进程,劳动力人口比重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回升,社会总体人口年龄结构会得到一定程度的优化。

当年超生有过,如今不生有罪?

中国人口出生率逐年下行,人口老龄化问题日渐凸显。据统计, 2010年出生率仅有1987年高峰时的一半左右。联合国标准是65岁老人超过总人口的7%,即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而中国老龄人口比例快速增长,到2017年65岁以上人口占比已经达到11.4%。而且未来中国的老年群体将继续膨胀:有数据显示,预计到2050 年前后, 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数将达到4.87 亿,占总人口的34.9%。

人口红利危机:刺痛“阿喀琉斯之踵”

提高社会生育率,已经刻不容缓。否则,老龄化社会的养老保障问题将提前爆发。

8月14日,《新华日报》刊发题为《提高生育率:新时代中国人口发展的新任务》的文章称,未来中国将面临人口断崖式下滑,提高生育率应该成为中国新时期的任务。文章建议,设立生育基金制度,尽量实现二孩生育补贴的自我运转。对此,中国政法大学教授、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核心成员胡继晔认为,未来不仅可以设立生育基金制度来鼓励生育,还要对丁克家庭征收"社会抚养税"。

"少生优生,幸福一生。"当年穿街过巷的宣传标语,让"超生游击队"成为了政策围追堵截从严处罚的对象,多生可是交缴纳高额社会抚养费。那么,如今国家鼓励生育,假如不努力多生是否有罪?"丁克一族"是否真要缴税或罚款?

人口红利危机:刺痛“阿喀琉斯之踵”

对于为了鼓励是否可征收"丁克税"、"社会抚养税"问题,西南财经大学经济与管理研究院特聘院长指出,中国在下降的问题,是因为人们不愿意了,虽然生育不完全是个人的事情,但不应对生育作惩罚,生育问题的核心不是生,而是照料。可见,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和提高,才能从根本上有助于社会生育率的回升。

而事实上,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养老体系存在重大差异。例如,我国养老金规模远远低于等国家,养老保障不足。那么,二孩、三孩政策、甚至全面放开生育能否缓和人口红利危机?未来社会养老系列问题,还须从社会保障体系上着手。过去计划生育及养老体系的包袱,需要沉重地,放下。

不过,在舆论广泛聚焦中国生育率下滑、未来人口形势不容乐观、呼吁全面放开生育的风口上,有些地方的做法却让人感到迥异,大有在政策变动前夕"抢着收割"的意味。7月5日,河南柘城开征三孩超生罚款,引发各界热议。尽管柘城县委宣传部方面称,做法符合国家规定。

人口红利危机:刺痛“阿喀琉斯之踵”

本来如过山车般的人生,随着生育政策的更迭,变得更加复杂起来。

很多时候,岁月脚步快到让"你"想片刻暂停思考的机会都没有:眨眼间,正当壮年的60-70后老了,青春年少的80后也步入中年,90后也步入青壮年……那么,物价飞涨,房价高企,工作生活压力山大,未来谁来养"我们"?

人口红利危机:刺痛“阿喀琉斯之踵”

别忘了,人社部已明示"养老保险缴费满15年仅是领取养老金的一个条件","多缴才能多得"。这,不得不让更多人考虑其它商业保险类补充性质的养老保险……

当为生活为房子已经拼尽了全力,拿什么来养育下一代?

繁衍下一代,是对抗通胀风险、平安养老的最好投资吗?

人生得意须尽欢,及时行乐,活在当下,宁可丁克一世?

然而,人口的减少必然会给国家发展带来诸多不利影响。那么,如果要上升到从国家层面考虑, "你们"愿意努力生孩子来表达爱国吗?

但是,很多时候:不想结婚生子,或者只不过是"我们穷人"不约而同的社会性自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