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绘画中的镜子到底隐含多少秘密?

吃土豆的人儿


镜子是西方艺术最重要的母题之一,就像丘比特的弓箭、圣徒身边的十字架和智者手中的骷髅头。对于西方绘画而言,镜子尤其重要。因为西方传统上重视“再现”远胜于“表现”,而镜子无疑是再现艺术的绝佳象征,以至于有些画家把镜子与绘画视为一体两面的事物,如同另一些画家把迷恋自己的倒影的希腊神话人物纳西瑟斯看做画家的鼻祖。

镜子的确有一些很特殊的物理属性可以把画家们迷住。中国人讲明镜高悬,比喻官员明辨是非公正无私。西方也类似,它一向被视为贤明与纯粹的象征。例如以童贞之身诞下耶稣的圣母玛利亚,西方人就觉得她就像一面纤尘不染的镜子,把上帝的光(耶稣)折射到尘世,自己却没有半点缺失。


与之近义,镜子有时候也寓意着神圣的联系。比如下面这幅著名的油画,就在颂扬婚姻是神明注视下的庄严契约。

其实无论东西,古人们一致认为,真实世界的事物与镜子中对应的东西存在某种神秘的联系,而绝非简单的影像那么简单。有时候,镜中的世界像外部世界的幻影,有时候,它却比现实世界更能接近真相,哪怕真相很残酷。在西方绘画中,这种观念很常见。事实上人们明白镜子并不完全等同于真实,因此它的另外几种寓意也相当分明。虚荣、自恋、骄傲,乃至贪欲和色欲,都拿镜子说事。比如下面这一幅画里的一对夫妻,手里的镜子映照出来的却是两个骷髅。

不过,在画家心目中,除了象征寓意,镜子更像是魔术道具,得心应手地使用,最能反映画家的高超技艺。例如大画家委拉斯凯兹,就是擅长利用镜子的大师。《宫娥》以及回答开头我的《镜前的维纳斯》等等,都充分地展示了他在这方面的巧思。

但是我们要留意,如果一个画家在他的作品里仅仅围绕着镜子做文章,那这样的画家也太浅薄了。同理,如果一个观众只注意到镜子的寓意和象征,那么他的思路也太狭隘了。实际上我们要多留意镜子与画作中其他事物的关系,才能真正理解和欣赏一个杰出画家的作品。


西闪


在东西方绘画中,

都有很多关于镜子的作品。

镜子是个很神奇的东西,

它既有实用功能,

还带有不少象征性和隐喻。

我们一起来看看画中的镜子和镜中人——

最早的镜子,

可能是能够反光的各种东西比如水面。

画中表现的就是希腊神话中经典的“美少年照镜”的故事,

讲的是美少年那喀索斯沉迷于自己的美貌终日在湖水倒影欣赏最后憔悴而死,

而这就是著名的水仙花顾影自怜。

照镜子一直是女人的一大爱好,

即使是女神维纳斯也要照镜子,

更别说很多漂亮的贵妇人了——

而除了实用功能,

镜子在绘画中出现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

就是拓展了有限的空间。

比如画中一面镜子的出现,

既可以让我们看到女性身体之外漂亮的脸,

也能看到脸之外的身体。

而镜子,

有时还起到画龙点睛揭示真相的作用。

比如《宫娥》中小小的镜子中,

出现了皇后和国王的小小的影像,

而整个王宫权力的中心正是他们两个,

而非画中实际出现的其他人。

卞之琳有个非常出名的诗句: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桥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靠镜子,

艺术家可以创作出亦真亦幻的现实景象。

比如最后一幅画中的人物和镜中人衣服颜色都不一样,

所以看似真实其实是虚幻的。

甚至镜子可能是人格的反应

比如画中人镜子中的痛苦表情,

也许就是她心情的真实写照。

画中的镜子是如此的微妙,

你觉得呢?


感谢你的阅读,喜欢请尽情点赞评论吧!


art张小玉


镜子在西方绘画中是个常见的道具,究其秘密而言,既有艺术表达方面的考虑也有技术呈现方面的考量。这与镜子本身的属性相关,象征着一条隐秘的通道,有时镜子代表着一种完美幻象,有时也意味着一种自我陶醉或者自我审视,这是镜子介入绘画作品最初的出发点。



镜子介入绘画,最经典的题材就是镜前的维纳斯。作为美神,维纳斯是西方绘画一个经久不息的题材,而维纳斯照镜子本身就隐喻着一种自恋的陶醉。而镜子在出现之初本身就是一件高贵的近乎奢侈品,它与美貌的天作之合相得益彰,增强了对美貌诠释的深度和力度。



《阿尔诺芬尼夫妇像》及镜子中形象

当然,镜子有时还透露出诸多隐秘的暧昧的含混的意义,有意无意间扩充了画面语言的丰富性和层次性,并给画面的主题带来了多重解读的可能性。比如杨凡艾克著名的《阿尔诺芬尼夫妇像》,这幅画作表现了一对夫妻结婚的情景,画面看上去圣洁而美好,但其中的镜子却隐含着某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意味,特别是画家把自身画入镜子中这一做法很让人费解,而象征忠诚的狗似乎在镜子中也不见踪影,这给了这幅风俗画更多的耐人寻味的意味。而委拉斯贵支的著名的《宫娥》与之异曲同工,背后的镜子中显像现的国王父夫妻的画像,也给这幅作品带来了更多的解读空间。





《宫娥》

从绘画本身技术性来看,镜子的运用很显然拓展了画面空间多维度呈现的深度和广度。米开朗基罗说过:“雕刻是绘画的火焰”,在他眼中雕刻是比绘画更高级的一门艺术,这其实也是文艺复兴时期对艺术判断的基本论点,毕竟雕刻更全方位的反映了美。而绘画中借助镜子的辅助作用一定程度上逼近了雕刻艺术的全面性的特点,这也是镜子在绘画中的运用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因。



镜子在绘画中的运用,假作真时真亦假,虚虚实实真真假假之间,难以琢磨,有时看上去水落石出,但转念之间又峰回路转,其象征和隐喻微妙而复杂,这种迷幻的魅力妙不可言,从而给人更多的遐思和想象。


吃素的穿山甲


镜子的最重要作用就是爱美人士整理自己仪容用的。镜子的历史也非常悠久,古埃及早在5000多年前就发明了镜子,那时的镜子是铜镜,把一块圆形铜片经过打磨、抛光后,就可以反射出影像,只不过,那时制作一块铜镜成本很高,只有贵族人士才能用得起。

布歇《梳妆》

我国镜子的雏形出现在3700年左右的商朝,那时,人们把清水装在铜制的器皿里,可以反射出人像,称作“鉴”。后来,经过冶铜技术的成熟,我国也能制造出铜镜了,制作方法跟古埃及完全一样。

在中世纪的欧洲,在贵族妇女之间,非常流行使用小铜镜,几乎每个贵妇都会随身携带一块小铜镜,装在一个精致的小盒子里,以便取出来随时随地整理自己的仪容。但普通妇女还是用不起铜镜,毕竟铜镜的制作成本不低。

鲁本斯《维纳斯和丘比特》

随着12世纪玻璃被发明出来后,一下子降低了镜子的制作成本,自12世纪后,可以说,镜子逐渐进入千家万户,成为每个人不可或缺的生活用具。

我们在西方古典油画中,常常会看到,坐在镜子旁边梳妆打扮的往往是各个女神或贵妇人,似乎很少看到普通妇女的影子,根本原因就是普通妇女买不起镜子,那时镜子只在上流社会妇女间流行。

鲁本斯《化妆的维纳斯》

西方油画喜欢把镜子纳入画面,主要原因有两个。

一是镜子从无到有,是人类发展史的一个重要见证,尤其代表了广大女性对追求美的无限向往。

第二个原因是,把镜子安排进画面中,可以有效调节画面构图,给观者带来更好的视觉感受。

杨凡艾克《阿尔诺芬尼夫妇像》

西方历史上第一幅出现镜子的绘画,无疑是文艺复兴初期著名画家杨凡艾克(1385年——1441年)于1434年创作的《阿尔诺芬尼夫妇像》,这是一幅蛋彩画,描绘了一对年轻夫妇牵手的场面,女子似乎怀孕了,男子左手握住女子的手,右手在向神父祈祷,保佑母子平安。画中正中央的墙面上镶嵌着一面镜子,映射出这个祈祷的场景,见证了他们的幸福时刻。

委拉斯贵支《宫娥》

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威尼斯是欧洲制作镜子的中心,又因为威尼斯是文艺复兴重要起源地之一,因此,画中出现镜子的作品越来越多。比如,提香《照镜子的维纳斯》,鲁本斯《化妆的维纳斯》和《维纳斯与丘比特》,委拉斯贵支《宫娥》和《镜前的维纳斯》,巴尔蒂斯《镜前的少女》,布歇《梳妆》,等等。

在这些作品中,镜子不仅仅作为生活工具来出现,更是作为构图的需要来考虑,画家甚至用镜子来反映出人物的心理活动。


鸿鹄迎罡


镜子,是人们梳妆打扮正衣冠用的,现在已经很普遍寻常的不能再寻常了。可是在一百多年及更早以前,那时玻璃镜子还未大批量产生,镜子还是个稀罕物呢!



我们从西方古典写实油画中看到不少出现镜子的画面,或者是画中主人正在梳妆,或者是利用镜子映衬出画中人物的形象,或者是作为装饰品陈列于画中。有人问那画中镜子里隐藏着什么秘密呢?我不得而知,真的不知道。按我理解,那些画中的镜子里也没隐藏什么秘密,也不能隐藏什么秘密,要说暴露什么秘密似乎还有可能,因为它是镜子。



那么镜子在画中有什么作用呢?这个可以说作用大大的,不然画家不可能多此一举。

作用一,用以揭示画中主人的身份。那时候镜子特别是看上去高贵典雅的镜子不是一般人家有的,或者是贵妇,或者是大家闺秀,或者是宗教神话中的女神,才拥有高档一点的镜子。

作用二,用以展示画中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某个节点的生活状态。

作用三,用以装饰美化点缀画面,使画面构图更加美观好看。


谁怜一灯影


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镜子原本也没什么很奇怪的,画家画个镜子也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偏偏就这么一块镜子在西方绘画中隐藏着很多秘密,一度让人们百思不得其解,画家为什么要把镜子画在画中?画中的镜子又有什么来历?会不会是我们多虑了呢?

暂且先相信西方绘画中的镜子有秘密吧,所隐藏的秘密还得这样说起: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西方绘画都是以宗教神话人物为题材,这是宗教神权者所规定的,艺术家是为教皇贵族打工的,老板要求怎么画就怎么画,



教皇贵族都属于有钱人,家中有镜子那是太正常了,贵妇们又爱美、心思细腻于是叫画家顺便把自己照镜子时的样子画下来;还有就是艺术家才华横溢、人也长的帅气,贵妇们可以通过镜子目不转睛的看着给自己画画的男人,也不容易被觉察,而显的难为情,


我们都知道欧洲文艺复兴的宗旨就是:提倡“人文主义思想”,废除宗教的“神人合一的禁欲主义”,可是宗教教皇是信仰神的,花钱请人废除宗教神权思想,这不是很愚蠢吗?而那些艺术家又满脑子的“人文主义思想”,那该怎么办呢?

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大师都是充满智慧的,为了把人和神区分开了,就只能体现不同的生活习惯,人们都知道镜子是人做出来的,没有人看到神会做镜子,神也不需要照镜子,也只有人喜欢照镜子,通过镜子看到自己“美与丑”的一面,当然了,每个人都会追求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