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車難“亂象”何時了

一個“亂”,一聲“嘆”,道出許多老舊小區停車難的無奈。初建時,私家車尚是寥寥,而今車多位少的“爭奪賽”令人頭痛不已。

人們與車爭、與人爭、與物業爭的矛盾日益凸顯,為一車位絞盡了腦汁。更有甚者因爭佔車位堵塞致使救火車、救護車難以第一時間到位,結果釀成不少憾事。其實,念好老舊小區的“停車經”,並非事不可為。

管理先行,極限優化內部資源。寧安小區充分問計於民、問需於民,增建停車位、安裝門禁、收取停車費等,全過程公開透明,賬目明晰,讓人們心服氣順,收取費用一律用於小區建設,實現了小區內車輛停佔良性循環。

拆牆進院,開放臨街單位車位。正定2017年5月全面拆除臨街機關事業單位圍牆、開放內部停車場的做法,是一個非常好的樣本。定政策,給獎勵,強監督,激發沿街單位積極性,使車主就近停放,有效疏解了停車難。

資源共享,利用微信自我“週轉”。如上海春申覆地城小區成立了由業委會與無車、非固位、地下地上固位業主四方利益代表組成的“車位管改小組”,制定了小區居民“共享車位車輛管理規則”。業主之間可以通過“停車微信群”主動分享暫空車位,較好解決了“僧多粥少”的停車矛盾,提高了小區車位使用率。

量體裁衣,嚴格控車。一斤的肚皮不能裝兩斤的飯。加快數字化、精細化、動態化管理, 增減報備,嚴格控購,空一增一,合理運轉。既要管好老舊小區,又要未雨綢繆,對全市小區停車統一規劃管理。

購車為出行便利,停車當科學謀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