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焦虑自恋的父母遇到胆小脆弱的孩子

当焦虑自恋的父母遇到胆小脆弱的孩子

因:焦虑自恋的父母

果:胆小脆弱的孩子

焦虑:焦虑是指一种缺乏明显客观原因的内心不安或无根据的恐惧,是人们遇到某些事情如挑战、困难或危险时出现的一种正常的情绪反应。焦虑主观表现出感到紧张、不愉快,甚至痛苦以至于难以自制,严重时会伴有植物性神经系统功能的变化或失调。

有些学习理论家或行为主义者认为,焦虑是一种获得性行为,是遵循学习的规律并与某些情境形成联系的结果。

例如:当儿童不高兴的时候父母或幼儿园老师让孩子坐滑梯。

在这种情绪欠佳的情况下坐滑梯时候又摔到了小屁股,这种初次不愉快的体验后,孩子再看到滑梯就会产生回避行为。而这时候如果焦虑爱面子的家长说:“我们家孩子从小就不爱玩这些危险的东西。“孩子就会认定滑梯就是危险的,自己不能战胜的活动。

例如:我儿子润润第一次冲浪,就看到自己的爸爸被大浪冲走,并且整个胳膊都磨出了血,然后就再也不肯上板进行训练啦。这样的恐惧一直持续了四个课时,但是每节课即便儿子就是哭闹,就是不练,我也坚持让儿子进去上课(哪怕只是旁观),并让他爸爸给润润讲明第一次挨摔的真实原因是基础不牢固就想耍帅做动作所造成的,并不是冲浪就一定会流血。

这四次课程润润也是泪流满面,哭的满场人都在看我们(其实当时我也是感到心塞尴尬)。几次谈话,多次疏导后,第五次课程儿子终于战胜了内心的恐惧,趴板,站板都挑战成功。

我和儿子讲:“真正能打败你的只有你自己,战胜自己就是胜利。

如果一次冲浪就因为害怕而放弃,孩子对海,对水,对冲击性的恐惧不会因为冲浪课程的停止而结束,只会愈演愈烈。所以我坚持让孩子战胜自己内心的恐惧。

佛洛伊德:未被表达的情绪永远都不会消失。它们只是被活埋了,有朝一日会以更丑恶的方式爆发出来。

当焦虑自恋的父母遇到胆小脆弱的孩子

孩子遇到挫败,恐惧,父母首先要平心静气的放下自己的面子。(心理学上也叫自恋的需求)

如果父母不正确引导鼓励将会使儿童失去重新认识该情境的机会,并使其焦虑、恐惧情绪得到强化。

焦虑恐惧会压迫人的意识,使人类的大脑失去洞察力,影响人类正常思考。

逃避的实质是一种拒绝机制,一种把某些东西拒绝在意识之外的功能,但并不代表它真的客观消失。

自恋:自恋是自己(或对认为代表自己,和自己有连结的事物和人物)过分自信过分自满的一种陶醉入恋的心理表现。这种表现在生活中会表现在过分的爱慕虚荣,夸大自己(以及和自己有连结的人或事),爱打扮爱炫耀等。自恋这个字眼通常代表夸张、自满、自负、自我或自私。

例如:商场里一个小孩子为了让父母给自己买一个玩具,哭闹着满地打滚,当人群越聚越多的时候,可能这个时候最忍受不了的是这个孩子的父母啦,因为觉得颜面尽丢。当父母是个自恋情结比较严重的成人,可能会有极端的表现和处理方式。

例如:当一些妈妈在面对孩子做测评的时候,比孩子还紧张,还焦躁,一旦发现孩子确实和同龄人有所差距,曾经那骄傲的面孔会顿变,并会自圆其说一些话,给孩子找个理由,或质疑测评的必要性。因为这时候的主观想法,自我评定和客观实际发生了极大落差,否定即时发生的,不面对现实可以达到自我疏解的效果。

当焦虑自恋的父母遇到胆小脆弱的孩子

例子一:左图的小男孩(DM)第一次做训练的时候对竖抱桶也是很抵触的,小男孩的妈妈很有方法,他微笑的和自己儿子说:“你好好和老师在这里做游戏玩,妈妈去楼上也要锻炼身体,咱们一会儿看看谁更棒啊。

(孩子妈妈的话全部都是正向积极的引导语)

例子二:一母亲为让孩子配合训练,“别腻歪啦,吃点苦就吱歪,以后你不听话我就天天给你送这训练来。”

例子一和例子二的母亲用不同引导性的话术在传达着对感统训练的感受,例子一的小朋友现在每次都是开心地积极配合各种动作训练,具有一定耐挫感,规则感。

例子二的孩子每次来就感觉自己是在为妈妈训练,虽然也是配合训练,但是总是对动作偷工减料。因为孩子妈妈的引导暗示训练就是吃苦,是其他学业表现不好时进行惩罚的途径。

有因就有果,孩子就是原生家庭的一面镜子,孩子在好面子,强势,负向引导过多的家庭中自然会出现胆小,不自信,缺乏挫败感。

父母的焦虑可能是由于自我对客观事物评判所产生的恐惧,可能是由于碍于面子,害怕孩子的失误失败无法满足自恋的需要。焦虑的想法是一种认知错误的解读。认知错误的部分原因是前额叶皮层对杏仁核失去了有效的控制。如不施加引导干预,过度兴奋的杏仁核把很多情况都视为危险,甚至生存问题而烙下深刻的记忆。恐惧的记忆相互连结在一起,结果恐惧焦虑就像滚雪球一样的增长。随着“雪球”的不断增大,和恐惧有关的记忆越来越多,小朋友的世界越来越觉得有太多的不可控,太多的危险,太多的我不能,我不会…….因为妈妈(爸爸)都说是危险的,我不擅长的,那么以后遇到类似的事情我也是理所应当不能驾驭的,我不要轻易尝试,一旦失误,会给父母丢脸。

我们身为父母可以给予我们的孩子更多的正向鼓励引导,少说一些他胆小,他内向,他不可以,我们还小,做不了……….

多说一些:你可以的,试试看,会更好的,相信你………

我们会看到孩子们自信的笑脸,战胜困难后的喜悦。成为一个真正让父母骄傲的独立,耐挫的社会个体。

当焦虑自恋的父母遇到胆小脆弱的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