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社群不生意,生意如何才能做到50個人一年營收1個億?

無社群不生意,生意如何才能做到50個人一年營收1個億?

社群價值巨大

中國流量紅利消失,流量費用越來越貴,創業公司如何突破流量困境?近日,互聯網營銷知名人士張凌華專文對此進行了深入分析,並預見了未來趨勢。

以下是張凌華專文:

1984年 ,健力寶在奧運會做廣告,一炮而紅,一年銷量1250萬

1992年,康師傅用5000萬廣告費,撬動了15億的收入

2009年,香飄飄“奶茶一年賣出三億多杯,能環繞地球一圈”的廣告語眾人皆知

現在 ......

健力寶早已是昨日黃花

康師傅也已經賣不動了

香飄飄11億廣告費,收入9億

不僅如此,一個個上市公司都是虧損上市,收入還沒有廣告費用多 。

中小企業做生意現在除了交朋友,拓展人脈,似乎基本上沒有穩定的獲客渠道了,廣告不精準,投不起,不花錢又不知道如何拓展新渠道。

這個時代怎麼了?

無社群不生意,生意如何才能做到50個人一年營收1個億?

川商社群是中國商幫社群組織的典範之一

中國的流量紅利消失了, 中國人的腦子已經開始牴觸無用信息了!

不只是初創企業流量在減少,連自媒體圈,電商,新聞媒體,視頻網站,移動應用APP的流量都在下滑,截至2017年7月,微信公眾號圖文打開率已經到了2% ,所以你知道為何要出小程序了麼?

我們說中國流量紅利消失,創業公司都難預約下面的問題:

1,整體增速放緩。中國上網普及率達到67%,中國手機用戶增長,手機上網比例達到96.3%。

2,競爭個體成倍增長。就拿手機應用來說,裡面同質化程序千千萬萬,用戶當然選擇搶佔了我們心智的產品,其他就被忽略了。微信公眾號,視頻直播,短視頻都是同一個道理。

3,流量貴。百度在漲價,今日頭條在漲價,微信軟文在漲價。線上流量越來越比線下流量還貴。僅2017年,廣告行業價格上漲了20%-30%。有人甚至調侃,我們各個創業公司都是給廣告巨頭公司打工的。

4,流量陷阱。除了流量分配少,流量貴,我們還要遭遇流量欺詐,越來越多的公司不敢相信數字廣告的真實性了。5萬+的一篇公眾大號,也許只有3000的真是閱讀。這個時代,要做品效合一,談何容易。

無社群不生意,生意如何才能做到50個人一年營收1個億?

這個時代該如何做生意呢 ?

馬雲提出“新零售” ,其實要“新”的遠遠不僅如此 。

隨著人口紅利的消失,可以說,中國已經從“製造“時代進入到了“智創”時代 ,未來在中國,要求你的創業項目更多的是智力差利潤,而非原來的勞動力利潤。

而做產品的也更加需要去追求“工匠精神”,打造品牌,學會運營流量 ,基於流量做更深層次的耕耘 。 包括社群,裂變等等。

以後更能成功的生意便是智力資源交換的生意,你在創業之前要先想想,你的生意如何能做到50個人一年營收1個億,以小規模團隊完成王健林說的小目標 。

無社群不生意,生意如何才能做到50個人一年營收1個億?

每一個社群都需要自己的意見領袖

既然流量這麼貴 ,用好流量,把流量用到極致就是關鍵了 。

無社群不生意,生意如何才能做到50個人一年營收1個億?

1,建立流量池

2,讓流量帶流量

目前建立流量池最好的地方就是微信生態圈 ,尤其是服務號+微信群的方式 。 為什麼不用訂閱號呢,因為訂閱號打開率已經下降到高峰時候的20%了。還是那句話,人們煩了,入口太深了,懶得打開了 。

我有個朋友,他們是做線下K12補習培訓的,每個月所有門店加起來有3萬家長會到店聽試聽課 ,以前這些流量都是白白浪費掉的,我們幫他把線下流量全部倒入線上,3個月的時間,積累了6萬人在微信公眾號和微信群,然後我們開始玩活動,家長裂變,半年的時間,微信公眾號直接20萬粉絲,12萬微信家長社群,光這一點就已經可以價值上千萬了。

而流量池就是魚塘 。 既然要修魚塘,就要想明白下面的幾個問題:

1,為什麼修魚塘? 絕不是為了單純的品牌營銷,而是一定和轉化,和收益掛鉤 。

2,魚塘如何修? 有人說了不是有微信生態麼,這個只是硬環境,還有軟環境呢,比如你魚塘社群價值是什麼,別人憑什麼要進來。你如何建立魚塘的儀式感,如何組織活動去活躍魚兒們,裡面要不要大咖型的意見領袖,管理員如何設置?這些都是修建魚塘,打造流量池必須要設計的軟環境。

3,如何養魚,如何魚帶魚

4,如何收割,或者叫轉化

無社群不生意,生意如何才能做到50個人一年營收1個億?

張凌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