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看邊吃光三大碗飯,是對這部片最好的褒獎

是什麼片子,比鬼片更讓人不敢在大晚上看?

是什麼片子,讓人在悔恨的淚水中感慨“真香”?

長膘預警 ——

邊看邊吃光三大碗飯,是對這部片最好的褒獎

邊看邊吃光三大碗飯,是對這部片最好的褒獎

在全國人民的千呼萬喚之下,口碑天花板《舌尖1&2》靈魂人物,最愛吃、最會吃的導演——

陳曉卿,終於帶著他的團隊,傾情奉獻出一部吃貨の終極秘籍。

風味人間

邊看邊吃光三大碗飯,是對這部片最好的褒獎

開篇

9.4,絲毫不遜色於《舌尖》系列口碑最優的第一季(9.3分)。

觀眾只要打開《風味》,就會強烈地感受到:

邊看邊吃光三大碗飯,是對這部片最好的褒獎

無論是以食材做出國畫feel的宣傳海報,還是拍攝手法、配樂、旁白,都是原汁原味的“舌尖範兒”。

解說的李立宏老師,該片的攝製、顧問、配樂團隊,也全都是“原裝”。

嗯,對頭。

邊看邊吃光三大碗飯,是對這部片最好的褒獎

《風味》的高分,完全有跡可循。

首先,它好吃

《舌尖3》崩壞的致命原因,正是沒及時地用食物持續戳觀眾的唾液腺,反而用一個個感動中國的人物故事戳錯了人們的淚腺。

邊看邊吃光三大碗飯,是對這部片最好的褒獎

作為大吃貨的陳導實在太懂這一點了。他在《舌尖1&2》裡就嚴格遵守“8分鐘定律”,把有限的進度條用在美食上,每8分鐘內必須有美食大特寫。

在《風味》裡,更是喪心病狂地縮短到每5分鐘就給你一個視覺暴擊:

刀子切的不是火腿,而是割在我的心上

邊看邊吃光三大碗飯,是對這部片最好的褒獎

筷子戳的不是肉,是我的腮幫

邊看邊吃光三大碗飯,是對這部片最好的褒獎

聽得見的湯汁,看得見的肉香……

這一幕我也就刷了那麼百來遍而已

邊看邊吃光三大碗飯,是對這部片最好的褒獎

如果你已經看膩了顫巍巍的肉塊,依然有許多驚喜等著你。

整隻的大閘蟹你吃得多,但跟麵皮結合烤制,搖身變成一道點心的酥皮蟹,你見過沒?

邊看邊吃光三大碗飯,是對這部片最好的褒獎

外皮焦脆香甜,裡頭釀滿蟹肉

土豆。

印象中這小傢伙都是粉粉的,口感沒什麼特別。

但經過千錘百煉後,它竟然會變得粘糯彈牙,韌性十足。

邊看邊吃光三大碗飯,是對這部片最好的褒獎

別說拉絲兒,簡直可以做“土豆泥瀑布”:

(看完這圖,你會懂為什麼50分鐘的片子我看了5個小時)

邊看邊吃光三大碗飯,是對這部片最好的褒獎

難怪古人總說“口若懸河”,肉叔看這片時終於懂了,畢竟嘴角的哈喇子逆流成河,都能把自己給淹沒。(大誤)

而更高級、更要命的玩法,不是拍食物,而是拍進食者。

陳導慣用通過人物的表情動作側面彰顯“好吃”的路數,也被悉數運用於此。

猴急搶、大口咬、嗦手指,好吃到停不下來:

邊看邊吃光三大碗飯,是對這部片最好的褒獎

這位吃火腿宛如嗑仙丹般銷魂的老哥,無需語言,各國人民都能get到他心理活動:

emmm~~~yummy!吼吼次!一級棒!冇得頂!

邊看邊吃光三大碗飯,是對這部片最好的褒獎

……但是!拍美食紀錄片,不是一味把鏡頭懟近食物就行。

《風味》甩開其他同類型片足足九條街,更因為它——

好看。

航拍這些就不用說,這次攝製團隊運用了不少新的拍攝手法,例如比特寫更近的顯微鏡拍攝。

直接給你看一根大豬蹄子,如何被鹽粒入侵,完成肉質轉化。

邊看邊吃光三大碗飯,是對這部片最好的褒獎

再在微生物菌類的日夜勞作下,逐漸分解蛋白質和脂肪,釋放出遊離氨基酸和揮發性香味物質,也就是……“發黴”。

你看,發個黴都能拍得這麼美~

邊看邊吃光三大碗飯,是對這部片最好的褒獎

不但有高科技,還有高大上、高難度的拍攝手法。

如果光展示這碟炒好的旗魚皮,估計沒什麼人能記住它。

邊看邊吃光三大碗飯,是對這部片最好的褒獎

但如果給你展示的,是這段從水上水下多角度拍攝的勵志大片呢——

在驚濤駭浪之中,無論船身搖擺得再劇烈,少年依然傲立於船首,眼觀六路耳聽八方。

少頃,少年的目光被水下一道影子鎖定,他迅速轉身、舉起手中的鏢槍,用盡全身力氣向著那個影子奮力一擊!

電光火石之間,那道影子,早已變成待宰的晚餐。

——《少年與海》by瞎吹の肉叔

邊看邊吃光三大碗飯,是對這部片最好的褒獎

邊看邊吃光三大碗飯,是對這部片最好的褒獎

攝製團隊跟拍了3天,才捕捉到這個驚險刺激、手藝超群的鏢魚瞬間。

多角度拍攝、快慢鏡頭穿插播放,彈幕上的觀眾隨之高潮:

#看美食節目看出驚心動魄的感覺

#這組鏡頭拍得好,緊張刺激

#拍出大片的感覺

邊看邊吃光三大碗飯,是對這部片最好的褒獎

邊看邊吃光三大碗飯,是對這部片最好的褒獎

邊看邊吃光三大碗飯,是對這部片最好的褒獎

這下,就算關上了電視,那一碟來之不易的旗魚皮,一定還深深地烙在你的腦海中了吧?

觀眾不是傻子,用心拍的片子,一定能讓人記住。不說別的,光看片尾字幕裡龐大的美食、科學、學術顧問團隊,你就知道:

拍紀錄片,他們是來真的。

邊看邊吃光三大碗飯,是對這部片最好的褒獎

時而驚險、時而溫馨、時而詼諧、時而清新,俘獲了每一個年齡群體的心,甚至包括……

貓奴狗奴。

邊看邊吃光三大碗飯,是對這部片最好的褒獎

文案也時而文藝,時而中二:

嗯,果然是一條有個性,有靈魂的好腿子 ↓

邊看邊吃光三大碗飯,是對這部片最好的褒獎

嚴肅活潑,說的就是它了。

除了拍得好吃又好看,《風味》之所以能拿下9.4的高分,最關鍵還在於——

好哭。

一部有靈魂的美食片,除了展現食物的風貌,更重要的是潛移默化地向觀眾傳達食物背後的人文故事,甚至引起觀眾對生活的反思。

《風味》第一集叫《山海之間》,講的就是跨越全中國甚至全世界,從山珍到海味,人們對食物獲取和加工過程中,蘊藏的智慧。

高原遊牧地區,為了儲藏食物越冬,不得不給新鮮馬肉抹鹽、醃製。

就是這麼一個意外,才誕生了這場深夜裡無人知曉、卻又震撼人心的煙燻馬肉馬腸的“冰封”之旅:

在零下20度的氣溫裡極速脫水,把鮮味鎖住。

邊看邊吃光三大碗飯,是對這部片最好的褒獎

過去,物質匱乏的人們出於飢餓的求生本能,在青黃不接的時候,把尚未成熟、能擠出汁水的小麥割下來食用。

也正因為烹飪渠道、調味料的缺失,他們才意外邂逅到“碾轉”這種,直接把未熟小麥放進石磨裡碾壓成條的新鮮彈牙滋味。

邊看邊吃光三大碗飯,是對這部片最好的褒獎

即使是同一種原材料,在不同地區的做法也相差十萬八千里。

比如羊肉。

哈薩克族人直接用清水燉煮,做成手抓肉。

邊看邊吃光三大碗飯,是對這部片最好的褒獎

呼倫貝爾的牧民,則是用卵石內部炙烤+奶桶密閉增壓,雙管齊下,做成奶桶肉。

邊看邊吃光三大碗飯,是對這部片最好的褒獎

在《風味人間》的番外短片《風味實驗室》裡,來自內蒙的李誕和來自新疆的黃章晉,就一度因為“哪裡的羊肉最好吃”吵得不可開交……

邊看邊吃光三大碗飯,是對這部片最好的褒獎

除此之外,還有片子裡沒出現的:西安水盆羊肉、吳忠冷手抓、西寧開鍋肉,還是遵義羊肉粉、海口東山羊、寧波白切羊肉、梅州羊肉邊爐……

每個地方的每一種吃法,都是因地制宜,甚至能投射出當地人的性格和習慣。

邊看邊吃光三大碗飯,是對這部片最好的褒獎

中國人對於飲食的熱愛,不僅在於會做會吃:對食材的不同運用,技藝上的各種講究……更在於投射在食物上的,不僅是風味,更有複雜的人情世故。

食物,總是凝結著情感。

就像《深夜食堂》的小林薰,曾這麼解釋這部劇受歡迎的原因——

無論是切成章魚形狀的香腸,還是撒著柴魚片的“貓飯”,《深夜食堂》的料理對於日本某一代人來說都是能喚起回憶的料理,像小時候母親做的料理,在單身時期或是非常貧窮的時候隨便湊幾道食材,臨時做的飯。(《外灘畫報》)

所有的心思、愛意,都融進食物製作的每一步,細細密密,有條不紊。

它可能是母親因為外出採摘蘑菇,一個月沒時間打理孩子們的三餐,為了彌補孩子而精心烹製的一餐蘑菇拌麵;

邊看邊吃光三大碗飯,是對這部片最好的褒獎

也可能是老兩口心甘情願花費繁雜的功夫,給孫女製作新鮮碾轉;

邊看邊吃光三大碗飯,是對這部片最好的褒獎

還可能是夫婦倆花了一整年醃製火腿,就為在過年的餐桌上與全家人一齊分享。

邊看邊吃光三大碗飯,是對這部片最好的褒獎

這些味道之所以難忘,是在於這些因習俗累積起的儀式感,喚起心底的記憶。

我們加工食物的技藝和方法不同,但這份由吃而發的情感,卻永遠相通。

環球同此涼熱,邊界逐漸模糊

然而

地球上多元的風土,依舊定時守信,孕育出多彩的食物

以古老的方式,靜默的力量

幫助我們在日趨雷同的日常生活裡,辨認對方,看清自己

山川依舊,風味不改

邊看邊吃光三大碗飯,是對這部片最好的褒獎

現代人的味蕾,早就被重油重鹽等添加劑的狂轟濫炸得麻木而遲鈍。

你還能記得,人生中第一次品嚐到食物的快樂嗎?

邊看邊吃光三大碗飯,是對這部片最好的褒獎

邊看邊吃光三大碗飯,是對這部片最好的褒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