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十一過後,要小心這些詐騙手法

一年一度的雙十一已經落下帷幕,國內各大電商都使出"渾身解數",吸引消費者前去"剁手"。而根據往年經驗,雙十一期間也是網絡詐騙高發期。

先來看看今年的雙十一"成績"。據瞭解,僅在天貓平臺,雙十一當天成交額就達到2135億。而京東平臺的成交額也高達1598億,如果再加上蘇寧、網易考拉等電商平臺的數據,相信今年雙十一國內電商平臺的成交額可以突破4000億。

雙十一過後,要小心這些詐騙手法

同時,雙十一期間產生的物流訂單也是一個"天文數字"。據國家郵政局監測數據顯示,雙十一當天,主要電商企業全天共產生快遞物流訂單13.52億件;全天各郵政、快遞企業共處理4.16億件,再創歷史新高。

當大家"剁手"結束,接下來的自然是等待快遞,享受拆快遞的快感。但這個時候,恰巧也是一些不法分子"活躍"的高峰期。下面就來說說有哪些常見的詐騙手法。

首先是購物退款詐騙,這是雙十一期間最常見的詐騙手法。有很多不法分子在雙十一後,會冒充電商平臺客服,撥打電話或發送短信給消費者,謊稱商品無貨,要求消費者退款。一旦消費者信以為真,登錄這些不法分子提供的所謂"退款"網站,或者加這些不法分子的微信,就有可能被實施詐騙。

其次是返利、中獎詐騙,雙十一結束後,很多消費者都會受到一些中獎信息或者返利信息。如果消費者撥打這些信息中的電話或者這些信息中的網站鏈接,就有可能讓手機或電腦感染上木馬。

最後就是快遞包裹詐騙,不法分子先是通過非法渠道獲取消費者的信息,然後冒充快遞員聯繫消費者,以"快遞包裹中物品已損壞"、"快遞包裹被劇毒汙染"等理由要求消費者協助辦理賠款,當消費者提供銀行卡號或是手機驗證碼時,才是騙子"施展"騙術的時候。又或者有些不法分子冒充警察,用"快遞包裹有違禁品"等理由嚇唬消費者,並且不法分子會要求消費者提供銀行卡號、手機號、驗證碼等信息。進而實施詐騙。

面對以上這些情況,消費者們該如何鑑別呢?

遇到退款、退貨等售後信息,如果確實是自己購買的店鋪活平臺。一定要第一時間上相關平臺,尋找正規客服詢問,而不是隨意點擊信息中的鏈接或者撥打信息中提供的電話號碼。收到中獎、返利信息也是如此。如果快遞包裹出現問題,消費者要先聯繫賣家,由賣家與快遞公司交涉,如果出現"快遞包裹有違禁品"之類的事情,消費者要先打110報警。最後,無論何時,都不要向其他人提供身份證、銀行卡號、手機號及驗證碼等個人信息。

最後,雙十一雖然已經結束,但雙十二也緊跟著要到來,雙十二過後還有春節大促,春節大促後不久又是婦女節大促,促銷一個接著一個,毫不誇張的說,一年十二個月,每個月都有促銷。所以,消費者要理性消費,不要為買而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