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誠:一個公司,老闆忙,就代表可用之人不多!是對是錯?

李嘉誠曾經說過:

一個國家,皇帝忙,就代表將相無用;一個軍隊,將軍忙,就代表凝聚力不夠;一個公司,老闆忙,就代表可用之人不多。

李嘉誠:一個公司,老闆忙,就代表可用之人不多!是對是錯?

這句話是對是錯?聽聽其他商業大佬怎麼說:

比爾·蓋茨

一個領袖如果整天很忙,就證明一件事,能力不足。

李嘉誠:一個公司,老闆忙,就代表可用之人不多!是對是錯?

王石:

老闆忙得脫不開身,害怕離開三天公司就亂,本質是自己管理有問題。

李嘉誠:一個公司,老闆忙,就代表可用之人不多!是對是錯?

看來英雄所見都是略同的!當然小編個人也是贊同這個觀點的!

老闆,不要企圖用戰術上的勤奮掩蓋戰略上的懶惰。

一個老闆如果事無大小都親力親為,那他很難在戰略上有所作為,也很難透過現象看本質,他每天都被繁雜瑣碎的事務上遮住了眼睛。

老闆要扭轉經營的局面,首先要改變的就是人才管理思維,企業要有人,才談得上做好事。沒有優秀的員工,一切願景,都是空談。

老闆也許會說,我也想要有人幫我,可是我沒人啊!其實並不是招不到人,而是留不住人。

你要反思企業的激勵機制,如果你是員工,你就拿著低工資、固定工資,你會像老闆一樣拼命嗎?

好的激勵機制可以讓企業自主運轉,讓員工自發工作,不需要老闆事事操心。

老闆的格局和高度,決定了企業的未來。

如此多的困惑,怎麼解決?

建議從企業管理機制方面突破,首先要建立好企業薪酬績效激勵機制,讓員工主動自發的工作!

下面給大家推薦三種激勵機制:

激勵性薪酬制度1: 積分式模式

積分反映和考核人的綜合表現,然後再把各種福利及物資待遇與積分掛鉤,積分高的員工可以得到更多的福利待遇,甚至解決將來的歸屬,從而達到激勵人的主觀能動性,充分調動人的積極性的目的。

李嘉誠:一個公司,老闆忙,就代表可用之人不多!是對是錯?

如何利用這套制度去實現檢查執行力到位與否?

1,日清表:崗位A分

所謂日清,目的就是讓員工每天做的過程能夠得到監視,60分為及格線,過程做得好,結果才會更好。

我們以某一銷售崗位日清為例:

李嘉誠:一個公司,老闆忙,就代表可用之人不多!是對是錯?

留意:崗位A分的積分項目,都是取得結果的重要過程,這些項目一定是符合SMART原則的。比如一名銷售顧問:

  • 每撥打一個有效電話可獲得5分:1;通話超過3分鐘;2;通話名單要公示。
  • 外出拜訪客戶: 要提供名片、實景或者合影照片、訪問記錄等作為檢視才可獲得加分。
李嘉誠:一個公司,老闆忙,就代表可用之人不多!是對是錯?

如何用這套模式去激勵員工持續獲得自發的積極性?

他們通過獎扣分的方式,給員工發出行為引導信號,獎分的事件說明是值得去做的,扣分事件說明是企業中反對的價值觀,是要抵制這種行為的。

李嘉誠:一個公司,老闆忙,就代表可用之人不多!是對是錯?

例如:

1、某銷售經理早會花了半小時給大家分享銷售心得,值得加分;

2、HR進行新員工培訓,介紹公司產品,值得加分。

3、當天有收入入賬(財務公示到賬為準),值得加分。

4、主動幫公司外出買水,值得加分。

5、上班遲到了,扣5分。

6、佈置的任務沒有在規定時間內完成,扣10分。

這種積分考核不會用直接扣錢的方式去懲罰員工,用扣分的方式,技能讓員工引起注意轉變行為,內心也不會形成極大的抱怨負能量。

當然了,企業也很明白,最終要留人激勵人,錢是不能不花的。

但是我們強調“花錢要值!”,可以看到,經過一個週期的記錄,你會看到積分高的人,為企業確實做出了很多貢獻,把獎勵福利發放給這些人,企業是願意的,雙方實現效益產出和共贏獲利,也能激勵和留住企業人才。

李嘉誠:一個公司,老闆忙,就代表可用之人不多!是對是錯?

分值多的人,可兌換的獎券就會越多,越努力越幸運,越幸運越努力。

注:1、獎券在快樂大會上可參與抽獎,也可以去 福利商城兌換禮品。

2、積分和年底外出旅遊基金、合夥人項目、分紅等都會掛鉤。

李嘉誠:一個公司,老闆忙,就代表可用之人不多!是對是錯?

快樂大會:員工釋放自我的舞臺

激勵性薪酬制度2: KSF增值分配法

適用員工:管理人員,核心員工。

崗位特點:他們是企業價值的直接創造者,對企業的利潤影響最大,是企業需要積極“籠絡”的人才。

李嘉誠:一個公司,老闆忙,就代表可用之人不多!是對是錯?

與傳統薪酬、績效模式相比,KSF薪酬全績效模式著眼於五個要點:

1、大彈性、寬幅:

定量薪酬講求的是穩定,變量薪酬追求的是激勵。變量越大,彈性就越大,激勵性就越強。因此,KSF要求從原來的固定薪酬(或底薪)中拿取不低於50%的部分用於寬帶激勵設計,通常比例鎖定在60-80%。

2、高績效高薪酬:

·員工創造的越多,獲得的回報就應該越高。多勞多得,才符合人性需求及市場規則。

·企業不要擔心員工的收入高了,而是要致力於一手提高員工的收入,另一手促進員工創造高價值、高績效。

·相比而言,員工收入高穩定性就強、對公司的認同度與歸屬感也會得到改善。

3、利益趨同:

員工工資屬於管理成本,工資水平走高人力成本就會上升,而企業利潤就會下降,因此,老闆內心不太願意增加員工工資。KSF認為員工工資應該屬於資本,員工是來創造價值的,根據自己的貢獻獲得相應的收益。

KSF模式的追求結果是:員工收入越高,企業賺的就應該越多。只有員工與企業的利益實現趨同,思維才能統一,目標才能真正一致。

4、激勵短期化:

激勵設計有兩種傾向,一是短期化,即月度;二是長期化,即三年以上。不過,任何激勵設計都不能忽視短期化的趨勢。沒有努力的現在,何談美好的未來。所以,KSF倡導的就是先做好月度激勵,再擴展到年度及長期。

5、管理者轉向為經營者:

1.管理者做事,經營者做價值和結果。管理者管人,經營者要經營人。

2.管理者為老闆打工,經營者必須為自己幹、團隊一起幹。

3.管理者只關注自己的收入,經營者必須創造價值和增值。管理者的起點是先得到,經營者的起點是先付出。

KSF如何激勵員工?

對於員工來說:

我做的每一項有產值的事情都可以得到相應的薪資回報

做的越多,得到的越多,那我自然願意去幹

薪資是由數據說話,這樣也就避免了有關係的人拿的更多的不公平現象

對企業來說,

員工有了工作動力之後,對企業的利潤貢獻也會更大

避免了養“閒人”的情況

員工在別的地方拿到更高薪資的可能性降低,企業人才流失率也會減少

李嘉誠:一個公司,老闆忙,就代表可用之人不多!是對是錯?

若大家想要進一步了積分制、KSF、PPV模式,我給大家推薦一個視頻課程。

由中國績效研究院院長李太林導師手把手教您落地。前10名贈送諮詢師線上輔導一小時服務,更有機會獲得與李太林導師面對面交流的機會!

激勵性薪酬制度3:PPV量化薪酬模式---適合二線員工。

所謂PPV產值量化薪酬模式:是指將員工的工作職責、工作內容、工作項目、工作結果等以標準化、規則化、價值化的方式進行量化計算,並直接與員工的收入掛鉤,形成多勞多得的利益分配機制,相比傳統的計件工資、績效工資等更具激勵活力。

李嘉誠:一個公司,老闆忙,就代表可用之人不多!是對是錯?

舉個例子:

某個公司財務工資,在過去,基本都是拿著基本工資4000-5000,工作沒激勵,狀態出不來,還有離職念頭。

給這個財務做了薪酬調整,把工資分為固定工資+PPV工資兩部分,P工資具體可拆分為多個P指標:

P1:按時完成內部經營報表,800元;

P2:按時子公司完成內部經營報表,400元;

P3:按時完成外部報表,200元;

P4:業務提成表,400元;

P5:完成員工工資表,240元;...

P6:完成考勤表:200元

李嘉誠:一個公司,老闆忙,就代表可用之人不多!是對是錯?

財務PPV薪酬模式

這是她工作職責內的P工資,另外,還有跨部門的P工資:

為HR部門提供優秀人才簡歷,只要入職得200/人,轉成得500/人;

培訓新員工50元/次,每次不低於3小時;

為市場部提供潛在客戶名單,只要成交可得業務提成的20%

為採購提供精準供應商,簽訂合作合同,可根據供應商等級給P工資

在這個薪酬模式下,財務會計的工作激情被大大激活,原本8小時能幹完的活,4小時她就做完了,因為效率提高了,她可以做更多的兼職,得到更多工資。原本每月4000-5000,現在可以拿到8000-9000,但是因為公司並沒有因此增加人力成本。相比起再招一個員工,實行PPV花的錢少太多了。

原為世界500強企業高管,曾先後就職於臺企、民企、外企。瞭解各種企業的薪酬績效管理模式。

現為企業管理諮詢師。致力於幫助企業解決“薪酬績效”、“員工激勵”、“股權及合夥人設計”等績效管理難題!

對此,您有更好的建議和看法。歡迎評論、交流!

您也可以私信小編,與小編進一步溝通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