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创了主战坦克滑膛炮时代 赫鲁晓夫被逼无奈的选择

开创了主战坦克滑膛炮时代 赫鲁晓夫被逼无奈的选择

列队行进中的T-62坦克

第二次世界大战过后,苏联研制出了T-54/55系列坦克,并大量装备了本国及华约各国,一时间成为了红色钢铁洪流的主要构成。但是随着欧美在苏联装甲力量压力下研制出各型新型坦克,苏联军方认为T-54/55装备的D-10系列100毫米线膛炮可能已经无法对欧美的新型坦克造成有效的威胁,所以下令研发相应的新型坦克。新研发的主战坦克就是今天要向大家介绍的T-62主战坦克。

开创了主战坦克滑膛炮时代 赫鲁晓夫被逼无奈的选择

训练中的T-62坦克

T-62坦克的研发开展于20世纪50年代末期,设计于1962年定型,因此被命名为T-62。1694年就开始批量生产并装备部队,在1965年红场阅兵中首次出现在公众眼中。说起来T-62的研制过程还颇有一些周折,最一开始新型坦克的主炮应该是采用新研发的D-54TS型100毫米线膛炮,但是在一次武器展示中,赫鲁晓夫却看上了T-12型反坦克滑膛炮,并且要求将其用作新型坦克的主炮。这下可好,为了遵从领袖的意思,研发人员不得不将D-54TS的膛线磨去,并将其口径扩大至115毫米,这样具有划时代意义的U-5TS型115毫米滑膛炮就诞生了。

开创了主战坦克滑膛炮时代 赫鲁晓夫被逼无奈的选择

输送给叙利亚的T-62坦克

为什么说U-5TS型115毫米滑膛炮具有划时代意义呢,因为它的出现打破了当时线膛炮制霸坦克炮领域的局面,时至今日,世界上绝大多数的主战坦克都采用的是滑膛炮,可以说U-5TS就是这一变革的引领者。但是即便如此,在U-5TS诞生之初,苏联研发人员对其可不是太信任,要不是发现T-54/55装备的100毫米线膛炮实在是没办法对付美制M60等西方的新型坦克,装备U-5TS的T-62可能服役时间还要拖后个几年。甚至为了保险起见,苏联在生产T-62的同时还生产了一种安装100毫米线膛炮的T-62A,不过最后事实证明,对滑膛炮性能的担心是多余的,装备U-5TS的T-62完全可以为自己证明,T-62A自然也就被下令停产了。

开创了主战坦克滑膛炮时代 赫鲁晓夫被逼无奈的选择

T-62坦克模型

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数据进一步了解T-62主战坦克:

  • 尺寸:9.75*3.27*2.36米
  • 全重:37.5吨
  • 乘员:4人
  • 最大速度:50千米/小时
  • 最大行程:450千米
  • 武器:1门115 mm滑膛炮、1挺7.62毫米机枪、1挺12.7毫米高射机枪
  • 装甲厚度:30~200毫米
开创了主战坦克滑膛炮时代 赫鲁晓夫被逼无奈的选择

T-62坦克

其实除了最主要的主炮的改变之外,T-62坦克相比于T-54/55坦克在其他地方的改进并不是那么大,其动力系统、传动装置以及悬挂系统都只是进行了一些小的改进。在防护能力方面,其车体的装甲厚度表现同T-54/55基本相同,而圆形的整体铸造炮塔由于制造工艺的提升以及较好的流线造型,防护能力相比于T-54/55略微有所提升。T-62在动力舱和战斗舱中装备有溴化乙烯灭火装置,可以防止被击中后着火而造成二次伤害。同时也装备了集体式防原子装置,可以在核爆后提供对乘员的保护,不足的是没有装备集体式防化学装置,只给乘员配备了防毒面具。

开创了主战坦克滑膛炮时代 赫鲁晓夫被逼无奈的选择

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中的T-62坦克

T-62作为苏联及华约集团继T-54/55之后的新一代主战坦克,先后出口27个国家,总产量超过2万辆,也可以算得上是一代名车。同时它也经历了阿富汗战争、车臣战争、中东战争等武装冲突的洗礼,在实战中的表现也可以令人接受。值得一提的是它还曾作为先锋突击力量参与过中苏珍宝岛冲突,并且我国军队还成功缴获了一辆T-62坦克,该坦克现在就陈列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中,它既成为了中国当时坦克技术进步的垫脚石,又是曾经苏联侵略中国的铁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