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應該進行後期處理嗎?

王文碧


作為一個攝影愛好者和影視行業從業人員,我覺得是否要P圖是根據自己的意願和用途來看的,沒有好或者壞之分,關鍵是看用在什麼地方,用來做什麼。

拍攝照片的用途無非兩種,一種是為了客觀的進行記錄,作為真實的影像資料進行保存,這個是不可以進行處理和修改的;另外一種就是對外傳播和展示。

對外傳播和展示。首先就要注重“顏值”了,所以後期P圖的重要性就凸顯出來了,尤其是大家都喜歡在微信朋友圈,微博進行分享傳播的,為了自己的形象會進行各種美化和修飾,這無可厚非,注重自己的形象同時也讓別人看來舒服這絕對是沒問題的。作為一個生活在現代社會的人來說,每天早上起來外出之前,肯定會對自己形象進行一打理和修飾,包括穿衣搭配,髮型,香水類型以及各種各樣的化妝品,這也是現在社交的一種基本禮儀了吧,自己保持良好的形象對別人也是一種尊重。同理,把自己即將對外展示的圖片進行美化處理(不弄虛作假)也是一種很好的習慣。

當然了圖片處不處理沒有上升到尊不尊重別人的程度,完全看個人意願,只要自己開心就好,別人看的舒服不舒服那就管不了了,畢竟眾口難調。


影像小玩家


根據經驗來看,後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儘管有很多人會說原片拍的不好才需要後期,對於一點來說不敢苟同。原片拍的夠好,只能說是減輕了後期的工作量,在正確的後期處理下只會讓照片以更出彩;在某些不盡如人意的情況下,後期處理也可以一定程度地挽救某些照片盡力達到完美。 可能某些人會說之前的膠片時代就沒有後期處理,是真實的,但是膠片時代也有暗房,也有特定的修片技巧方法(在網上可以去查查,絕對超乎你的想象) 影像時代在進步,相應的後期技巧也在發展,所以不要在進步的時代中掉隊,努力更新自己的知識點和技巧才是最為重要的~




AJ婚禮攝影James


不處理是不可能的,一個好的作品離不開前期和後期的共同努力。

分析

光有好的前期,可能成不了大師之作,稍微後期潤色一番變成了好的作品。

光有好的後期,爛的前期沒做好,後期修起來累的不行不行的。但是也確實有人能修出來,但是就不真實了。

結論

他們之所以不看好後期修圖,正是因為他們固執,認為對圖片的稍微改動都是不允許的,那我笑了,他們可以去看紀實或者人文之類的吧,符合他們胃口。

吐槽

人像不修?有人看嗎,又要吐槽,怎麼那麼難看之類的。風景不修?又要說,你這拍的不行啊,色彩,光線都不好啊,實際上呢,呵呵,陰天或者別的天氣,來,讓他拍。


圖片選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


巧不巧


後期處理包含的功能很多,換天改地,換臉換身,只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但凡事必須有個度。我們知道攝影的本質功能一是記錄二是創作。記錄,就是對真實生活的記錄,面對以記錄為主的題材,如新聞、紀實類作品一般會要求僅可做對比度或飽和度等項目的調整,而不可隨意增減畫面內容,而藝術創作類題材則可完全發揮你的想像空間進行創作。

後期有必要,前期更重要,你結合自己的題材把握吧。


向東影像


在要不要後期處理前,我們問自己三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不是該不該後期處理,而是你的照片用途是什麼?

第二個問題為什麼那麼多人在要後期和不用後期上糾結?

第三個問題我為什麼要對我的照片做後期?

首先,大原則下,所有經過後期處理的相片不能參加多數國內攝影比賽。在大型國際賽事中,紀實片單元不收後期作品。而事實上,多數攝影比賽都是以紀實片為主。因此也就出現了國內攝影群流傳的後期作品不能參加比賽的言論。進而變成後期片不值錢。

So,如果你的照片要參加紀實單元就別後期,如果是創意類攝影比賽,大膽後期吧。

接下來,為啥很多人一直強調不後期,其實不過是一種個人技術優良炫耀或者設備炫耀的個人名譽追求(畢竟他除了這個可沒啥能吹的)。當然這是多數人不是所有人,所以,是不是後期,多聽聽他背後的理論。好的學習,個人炫耀就byebye。

最後,就是我為啥做後期了。歸根結底,無外乎兩種情況1.前期對現場數據把控不足,用RAW拍攝了作品後期加工;2.作品有瑕疵,需要調整;那麼,這時候就清晰了,作品需要補漏就做。(這裡其實有個小建議,能重拍就重拍吧。如果實在不能重拍又不能刪再後期吧)

然後,很多人說可能有合成情況如


該海報,拍攝後進行新的光效合成和背景擦除。這個我要說明,這屬於圖片後期一種,但是這個叫後期再創作,而不是攝影群說的後期修正。這裡要強調一下。後期再創作是不以後期補漏為目的的新創作。而不是這照片一般我來加個後期讓她好看。

最後,還是一個核心問題,好照片不是後期做出來的。前期你的團隊準備越充分,服化道美燈模協調完美,一樣能出大片。

如果你覺得我說的不錯,就關注我吧。


老夫子的嗑


我的觀點是,任何攝影作品都應該進行後期調整。為什麼呢,下面我分別從不同的角度來做個說明。

1、器材的限制

相對於我們人的眼睛,目前所有攝影器材的寬容度都不高,他們無法完全記錄場景中從亮倒暗的全部細節。比如下面這張照片。

如果以人物臉部為基準進行曝光,旁邊的白塔絕對會曝光過度。所以為了照顧整體的效果,只能通過後期來提亮人物臉部。這種後期更多的是為了還原真實。所以說很多時候不後期的照片才不真實呢!

2、作者的表達

作為拍攝者,我們對一個畫面往往有著自己主觀的一個理解和表達,而後期的技術有助於我們更好的實現這種表達。

這張嘉峪關的作品,黑色的前景部分是城樓的門洞,原片中並沒有這麼暗,之所以這樣處理,我是想通過這樣的一個框架式結構把讀者注意力內聚到遠處的景觀上。所以前景的部分我不需要大家去過多的關注,從而分散讀者注意力。

3、後期的歷史

攝影后期不僅僅存在於數碼時代,膠片時代也是要做後期的。攝影師通過一些暗房手段,去控制照片的對比度、影調和色彩等。這些都是後期。

上圖是一張來源於網絡的假想圖,描述的是兩位攝影大師的一段關於後期的談話。我們從中可以看出大師對於後期的態度。

我們再來看看下面的照片,這些線條和數字的標註是什麼意思呢?這些是對後期調整的操作指示,告訴後期師傅哪些地方需要提亮和壓暗,到什麼程度等等。

攝影是一個系統工程,這裡有你拍之前的想象、你審美上的積累和器材的準備;在最佳時間按下快門;必要的後期處理;打印出片。 後期在其中是一個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而不是可有可無的。

關於後期,你可以參考你心中的感受,但也要尊重事物原貌。後期必須要掌握好一個度,少了,過了,都不完美。

其實,後期處理最難學的不是軟件操作,而是審美能力。一張照片我們怎麼修,修到什麼程度,這些都是關乎你的審美的。所以我們要用正確的審美作為引導,後期處理時才不容易出問題

還有一點,但凡是後期處理,畫質都會有損失。所以前期拍攝時能做到的事情,就不要放在後期來處理。比如給女朋友拍一張海灘照片,如果前景中有個易拉罐、礦泉水瓶子之類的,順手拿開再拍就是了。後期去摳圖既麻煩又破壞畫面,因為即便你技術再高也難免留下後期的痕跡。

面對攝影后期,我們都要有一個正確的態度。

我是路偷攝,蜂鳥網、大美攝影網、京內網特邀手機攝影講師。點擊“關注”,進入我的今日頭條號,打開文章(是今日頭條的文章,不是悟空問答)下的“瞭解更多”,即可免費獲贈60G的攝影資料,和我的攝影課程。

您每一次的點贊、轉發和評論都是我繼續創作的無限動力 。


手機攝影手冊


首先非常肯定的告訴你,對於那些你認為有必要P一下的片,是非常應該P的。
不應該P的,不是所有的片,只有照的好的,才是可以不P的。

有題主備註中這種論調的人,反正我是豪不留情的懟回去!

說“原來的不加修飾的才好”,你就問他:你說的這個好,是誰定的?人天生都是光著的,就算你長大不光著了,為啥還注意自己的行頭,注意自己的穿戴,注意自己的裝扮?你怎麼不,不加修飾呢?

“對p過的照片顯得很不屑”對這種人,你就問他,你眼睛看到的就是真的嗎?

那些把你拍的醜的照片,是真實的你嗎?你瞭解的事就是事實嗎?

最後你再問他一句,你認為自己很優秀的地方,你認為自己很美麗的地方,很帥的地方,大家也這麼以為嗎? 所以,你以為的,不一定對!

有的時候修圖,是還原。那些在現實中不能瘦下來的姑娘,想在自己的照片裡瘦下來,有什麼錯呢?也許看了照片,減肥也有動力了呢。減肥之後,和修過的照片一樣了,你怎麼就能說,修過的照片不真實呢?

愛因斯坦尚且說“知道的越多,不知道的越多”,你怎麼就能憑自己的觀點,來左右別人的想法呢?這句話,送給那些說圖不該修的人,送給題主,也送給我自己。

如果我的回答解決了您的問題,高抬貴手,點擊左上角頭像,關注我唄,再點個讚唄,感謝,麼麼噠~最後,


10餘本精選攝影書籍,分享給大家。

有需要的朋友,私信:小米視覺。


攝影自學班


照片後期處理是必須的,在數碼相機被使用之前的膠片拍攝的照片也是需要後期處理的,暗房洗片不同的材料,手法出來的照片也是有很大的差異的。

當數碼相機廣泛使用之後,後期處理感覺方便快捷,也讓拍照成為更多的人所喜愛。

這兩張照片是簡單處理的,可以明顯看出第二張靚麗了不少。

但是後期並不能代表拍攝就可以隨隨便便,後期是錦上添花,而不是人為製造照片,那樣的攝影就沒有任何意義了。


煮茶聞書香


說明你PS技術太差,我覺得好的ps最好是看不出p了。絕對應該後期處理,至少要進行曝光、色彩、構圖校正和調整


ss302302


其實這個話題在零幾年的時候吧還有得討論

現在都2018年了我覺得答案現在大家心裡都知道了,照片當然要後期啊!

其實數碼攝影的拍攝現在可以對照下之前的膠片時代

數碼攝影的前期就是在照片導入電腦之前和膠片攝影的將光曝在交卷上一樣。而導入電腦,進行後期處理,譬如使用PS或者LR處理其實就和數碼時代的暗房處理一樣。膠片時代並非沒有後期,現在一些退休的影樓老師傅還會之前的暗房處理技巧呢,譬如之前拍組織或者家庭大合影,總會有人閉眼,那麼照片是怎麼最後成型時都是睜著眼的呢,答案很簡單都是影樓老師傅在暗房中處理的,當時的行話叫“開眼”,也是一門技術活兒。

其實攝影和後期的關係就像是買菜和做菜一樣,前期攝影只是把蔬菜採摘到籃子裡,接下來的味道如何,還是要靠燒菜的功夫,柴米油鹽,醋放多少才合適。

攝影需要後期,不需要後期一次成像的作品站到少數。

以上內容出自光陰社浮影游魚,圖片源自網絡,侵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