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古城」身為泉州人,你還記得金魚巷嗎?

提起金魚巷,相信很多老泉州人都不陌生。金魚巷位於泉州府文廟附近,與中山路相接。巷子寬窄不一,最寬的巷口近十米,窄則只有兩三米。這條巷子在今年四月完成了微改造,秉承著"見人見物見生活,留形留魂留鄉愁"的原則,在保留老巷韻味的基礎上,運用十多種閩南古建築傳統工藝,使其煥發新的生機。

「探訪古城」身為泉州人,你還記得金魚巷嗎?

「探訪古城」身為泉州人,你還記得金魚巷嗎?

改造前後對比

改造後的老巷隨處可見金魚元素,石板路上、井道間、空調機罩中,一條條栩栩如生的金魚以各種形式浮現於老巷的一磚一瓦上。

「探訪古城」身為泉州人,你還記得金魚巷嗎?

金魚排水溝

這條金魚為何如此受重視呢?這要從老巷名稱的由來說起。宋代皇佑年間(公元1049年),福建轉運使謝仲規曾在此地建宅。自唐朝起,三品以上官員佩金魚袋;五品以上官員佩銀魚袋;六品以下官員則不佩魚袋。謝仲規乃三品官員,佩戴的是金魚袋。多年後,謝仲規的後裔又在此地建造祠堂,上匾"金魚世第"。金魚巷便得名於此。

「探訪古城」身為泉州人,你還記得金魚巷嗎?

別看金魚巷只有短短兩百多米,卻有多位名人曾居於此。除了上文提到的福建轉運使謝仲規,清代詩人丁煒、印尼華商李功藏、內閣中書吳桂生、建築大師傅維早都曾在金魚巷居住過。幾處名人故居不僅讓金魚巷更富人文氣息,也讓它長久留存於泱泱歷史大河中。

「探訪古城」身為泉州人,你還記得金魚巷嗎?

種福居一角

「探訪古城」身為泉州人,你還記得金魚巷嗎?

丁煒故居

「探訪古城」身為泉州人,你還記得金魚巷嗎?

吳桂生故居

當然,金魚巷旮旯裡隱藏的美食也值得一提。爽口的東來菜頭酸、清涼解渴的四果湯、皮薄餡足的元宵圓、口感酥脆的蒜蓉枝……無一不是老泉州人的心頭好。這些美味刺激著泉州人的味蕾,更寄託著泉州人的情思。

「探訪古城」身為泉州人,你還記得金魚巷嗎?

菜頭酸

「探訪古城」身為泉州人,你還記得金魚巷嗎?

蒜蓉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