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吕雉的尸体200年都没腐烂?

李进


说到毒后吕雉,人们第一反应肯定是她曾经对戚夫人施下的酷刑,将她变作了人彘。此事让她自己的儿子都忍受不了,郁郁而终,吕雉也成为后人口中历史上最狠毒的女人之一。实际上吕雉也曾是大户人家的貌美小姐,并且在很小的时候就有人预言她此生的大富大贵。她的父亲看上了地痞刘邦,将她嫁给了一个大了15岁的男人。

吕雉在嫁给刘邦之后没有过上几天太平日子,即使后来当上了皇后,戚夫人还在刘邦耳边吹风,想要把吕雉的儿子从太子位置上挤下去。吕雉在儿子登基之后一直掌握着政治大权,是中国第一个临朝的太后。

吕雉生前如此风光,树敌无数,死后却不得安生,200年还被挖出来凌辱。据《后汉书》的记载,西汉末年,赤眉军起义之后,对汉宗师的皇陵疯狂盗挖,包括刘邦和吕雉所在的长陵。赤眉军不仅劫财,甚至凌辱了已经死去200多年的吕雉。据说当时吕雉尸体保存完整,衣着鲜亮,看起来一点都不像死去了200年之久。

尸身不腐的现象历史上并非只有吕雉一人,就是近现代我们所熟知的辛追夫人,当初被挖掘出来的时候也是宛如睡觉一样。那么吕雉的尸体为什么这么多年还没有腐烂呢?

据说在吕雉生前的时候已经为自己的后事做准备,其中包括金缕玉衣和寒玉制成的棺椁。而吕后的身后事也是按照当时最高等级的安葬标准,当时汉朝已经有了比较完善的防潮技术,能让尸体处于一个相对恒温干燥封闭的环境。

现代我们的考古学家依旧能找到保存比较完好的千年干湿和浸泡在专门的液体之中所做成的干尸,说明我国古代对于保存尸体的技术已经发展得很好了,所以赤眉军能挖出保存完好的尸体可能性还是有的。

但是吕雉死的时候已经61岁了,加上尸体本身一定会带有异种病毒和细菌,即便是不懂现代医学的赤眉军也不会不懂这些吧。所以对于吕后尸体被挖出的这段描写,很多后人还是抱着怀疑的态度。为什么他们会对吕雉的尸体做出那样的龌龊事情呢?相比于发泄欲望,这种行为更像是对吕雉本人的一种审判和对汉宗室的践踏。

而且后来也有专家说明,后汉书所指的凌辱行为可能并非现代人想象的和性有关,可能只是对吕后尸骨的一种很不尊重的行为罢了。

以上


木剑温不胜


吕雉是汉高祖刘邦的妻子,中国历史上第一任皇后即吕后,她也是秦始皇实行了皇帝制度后的第一个临朝称制、掌握朝政的女性,在那个“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中,实属“奇迹”,而且掌管汉代朝政长达16年。

前180年八月一日,吕后吕雉因病离世,终年62岁,与汉高祖合葬于长陵,长眠于陵墓之中。

直到西汉末年天下大乱之时,赤眉军(一支农民起义军)因不满于政府的腐败统治,发动起义,从东一直强劲猛攻,最终攻破并占领长安。为了泄愤、为了钱财,赤眉军盗掘了很多皇陵,当然,长陵也没能幸免。

他们在盗取诸多金银财宝的同时,还意外发现了“面目如生”的美人们,赤眉军动了歪心思,对其侮辱,吕后也难逃厄运,有记载点名道姓的写出了吕后遭侮辱。

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吕后生前掌管他人命运,死后却没能得到安宁,让人唏嘘。

侮辱死尸这件事也说明,吕后去世后经过两个世纪即200年的时间,她的尸体还没腐烂,那为什么吕后的尸体经过那么久并未腐烂呢?


我们姑且相信这是真的(曾有马王堆汉墓的千年古尸未腐),来跟有书君一起看看都有哪些因素:

1、金缕玉匣

玉匣也称玉衣(也有玉棺的说法),是身份的象征,而且古代人很相信玉能保尸不朽,皇族、贵族、近臣死后穿金缕玉匣当殓服,而且七窍(九窍)都用玉给堵上,可以说堵的密不透风,这心思够缜密。

这样尽可能的隔绝氧气,以保尸体完好不被氧化变质。

2、特殊材质密封棺

皇族像吕后的下葬棺的规格肯定会很高,有记载,古时候为了尸体能完好,整个棺材周围的环境都要尽可能的隔绝氧气。

用各种材料把整个棺密封起来,再加上皇陵在地下,不见阳光、空气不流通、较封闭,整个棺中相对属于一个真空状态,几乎没有细菌、微生物的活动空间,尸体被氧化的可能性也小一点,完好性也就会更大一点。


3、化学物质养着吕后尸

大家都知道化学反应是很神奇的,尸体中注入相当多的防腐化学物质,防止尸体腐烂变质。也有说把尸体泡在化学物质中防腐,就和赤眉军侮辱吕后尸就对不上号了,常人谁敢去碰那些危险的东西呢,更不用说多次。

当然,对于流传的事件和这种方法也只是可能,真相不得而知。

4、文字坑

中国文字的博大精深,说吕后尸两百年不腐烂,“有玉匣殓者率皆如生”,常用的各种修辞手法,有些词、说法都比较夸张。所以真实度也不从而知。


中国历史第一任皇后吕雉,统治时期废除“挟书律”,鼓励在民间可献书、藏书,恢复旧典等政绩。



当然吕后的阴险毒辣也让人闻风丧胆,诛戮韩信等功臣、把情敌做成人彘等残忍事件,另人咋舌。


吕后生前掌管人命运,死后百年尸身不腐却不得安宁,有人说是她生前做了太多坏事而遭到轮回报应。


不管是吕雉的尸体200年有没有腐烂,还是赤眉军多行淫秽之事,无论真相如何,中国所有的古墓、皇陵里的所有,都是我们中华民族地下的文化宝库,是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去竭力去保护,去维护的。

不应让盗墓、辱尸这些不道德、违法行为横行,要让中华悠久历史、中国古老文明传承下去,中国,长盛不衰!


有书君语: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有书君点个赞哦~关注有书君,私信回复句子,有书君送你一句特别的话!


有书共读


200年不腐,有可能

尸体不要说200年不腐,就算是2000年,也是有可能的不腐的,例如湖南马王堆的辛追夫人和湖北荆州的遂先生,就是我们现在可以看到的“活生生”的例子,但是能保证尸体历经2000余年,而不腐朽,是要具备一定条件的。

发现辛追夫人的是马王堆1号墓,是一座长方形的土坑竖穴墓,在坑北有一条墓道,墓口长20余米,往下有四层台阶,逐层向内收缩,从墓口到墓底深有16米。辛追的棺椁在墓室中央,为一椁四棺的形制,棺室外面的墓室里还填满了大量的木炭和白膏泥。这种深埋密封的墓葬形制,为尸体的保存提供了非常有力的条件。

尸体的深埋,墓室的结构的严谨,多层棺椁的保护,以及木炭和白膏泥的密封性使得棺材内一直处于低温缺氧的状态,所以尸体可以保存2000余年不腐。

吕雉在刘邦死后挟幼帝执掌朝政,这就是历史上所说的“临朝称制”,权倾天下,从她的身份地位来看,她的墓葬规模应该要远超于軚侯夫人辛追,200年不腐是有可能的,只是说有可能,并不一定。


史书记载是否靠谱——不一定

那么吕雉尸体200多年不腐,到底是谁披露的呢?《后汉书·刘盆子传》中有这样一段记载,痛斥赤眉军烧杀抢掠的罪行:

“赤眉贪财物,复出大掠。城中彻食尽,遂收载珍宝,因大纵火烧宫室,引兵而西……遂入安定、北地。至阳城、番须中,逢大雪,坑谷皆满,士多冻死,乃复还,发掘诸陵,取其宝货,遂污辱吕后尸。凡贼所发,有玉匣殓者率皆如生,故赤眉得多行淫秽。

这里说的是西汉末年,赤眉军在各地起义,烧杀抢掠,大肆盗掘西汉帝王陵墓,他们在盗掘刘邦和吕雉的陵墓时,发现吕雉的身体经然保存的非常完好,然后兽性大发,对吕雉的尸体进行奸污。不仅如此,对用玉匣装裹的没有腐朽的嫔妃们的尸体,这写盗墓贼也没有放过。那么来分析一下这段话的真实性。

首先,《后汉书》是南朝宋时期的历史学家范晔编撰的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书中有很多记载都不符合史实,范晔本人在书中也多有一些个人观点的表达,所以这里的记载,赤眉军奸污吕雉的尸体,存疑

其次,书中记载吕雉的尸体不朽,是因为玉匣。这里所说的玉匣,就是我们常说的玉衣,是两汉时期贵族死后所使用的一种葬具,相传人死后用玉衣殓葬可以保证尸身不腐。为什么呢?因为他们认为玉是集天地之灵气的神石,可以庇佑死者的失身。现在我们发现的所有玉衣里,没有一句保存完好的尸体。

第三,奸污身体这种重口味的事,不是没有过,也有恋尸癖的人,但是吕雉去世的时候,已经60多岁了,而且尸体已经过去了200多年,这得有多重的口味,才会对这样的尸体感兴趣。另外,赤眉军盗墓,是有组织有计划的,就是为了盗取墓葬中的珍宝,用于起义,怎么会有功夫顾及尸体,更何况在大庭广众之下,奸污尸体,这可能就更小了。

综上所述,吕雉尸体200年不腐,并被赤眉军奸污,只是以讹传讹。尸体可能没有腐朽,但绝对不会被奸污,更大的可能性是被赤眉军侮辱,发泄私愤。范晔这样记载,可能有其自己的目的,一是为了表达对吕雉干涉朝政的不满,二是揭露赤眉军的罪行。


爱玩的想公子


这个问题其实有点问题额,尸体都会有些腐烂的,何况是已经两百多年的尸体。当然极端条件是不会腐烂的,因为那些条件细菌都生活不下来,比如欧洲阿尔卑斯山上曾经发现过一具几千年的尸体,是个男性猎人,尸体没有腐烂,甚至随身携带的各种物体都保存的比较完好。


吕雉的尸体没腐烂最早的记载见于《后汉书》,当时赤眉军进入关中后“发掘诸陵,取其宝货,遂污辱吕后尸。凡贼所发,有玉匣殓者率皆如生,故赤眉得多行淫秽。”这个记载本身就不太真实,各位想想,长沙马王堆汉墓的辛追夫人就是一具湿尸,据研究是在下葬之后,由于白膏泥的作用,墓室密封性特别好,形成一个封闭的环境,在开始细菌开始腐烂尸体时,氧气很快消耗完了,所以尸体就停止腐烂,而且里面的藕汤经过几千年还保存较好呢。但是见过辛追夫人的也知道,她的尸体已经不忍直视了,所以吕雉的尸体保存也不会好到哪里。





小黑侃大山


吕雉是汉高祖刘邦的妻子,她性格刚毅,嫁给刘邦后,过了很长一段时间颠沛流离的日子,在刘邦称帝后,又协助刘邦管理朝政。刘邦死后,儿子刘盈年幼,吕后辅佐儿子掌握天下,这就是历史上所说的“临朝称制”。那时候,她大权在手,到六十一岁时病死后,与汉高祖刘邦合葬在长陵。

而说吕雉尸体200年没有腐朽,是根据《后汉书》中记载的赤眉军对墓中陪葬的女子行了淫秽之事,当然也包括吕雉,对这种事情,正常人是万万不能接受的。

这次赤眉军盗墓行为完整的记录在《后汉书·刘盆子传》中,当时的赤眉军是农民起义军,他们跟强盗似的大肆掠夺,到处的搜刮财物,把当时的京城洗劫一空,甚至还纵火焚烧。之后,他们又来到南郊,与抵抗军展开激战,最后占领多处城池。这时,天空下起了大雪,许多将士被冻死,于是他们满怀仇恨来到帝陵,开始疯狂挖陵。他们挖开的时候,看见汉高祖皇后吕雉的尸体躺在有玉宝石装扮的棺材里,里面有很多珠宝,吕雉的尸体还没腐烂犹如还没死一样。于是起义军便疯狂了起来,奸污了吕雉的尸体。虽然这是来自史书的记载,但这样的文字,令人看了胆战心惊。但事实却为未必是真实的,大家知道吕雉去世的时候已经六十一岁了,应该是一名老妇人了。她是汉高祖刘邦的皇后,距西汉末年也差不多有200年的历史了,所以按年龄来算一位260多岁的老妇人,纵然是尸体没有腐烂,穿再华丽的衣服,那也是个老女人了,赤眉军又为何会对这种尸体下手呢?

有人认为,赤眉军对毒后吕雉行如此不堪之事,极有可能不是因为吕后的外表,而可能是在于赤眉军对于吕后的憎恨与厌恶,想要通过这种方式发泄恨意与怒火。

这种判断是很有道理的。传统观念认为,作为女性的吕后不应该临朝称制,掌握天下。还因为她滥杀功臣,剪灭异己,更为不好的是她用了“人彘”酷刑惩罚戚夫人等等。

历史的惯性让吕后的形象大打折扣。


文踪旅迹


吕后的尸体200年没腐烂,这个记载本人认为是要存疑的。首先我们找到史料出处,这是《后汉书》记载的,大概说的是赤眉军攻入长安,挖掘出了吕后和其他后妃尸体,其中用金缕玉衣裹着的都栩栩如生。所以丧心病狂的赤眉军对其进行了兽行。但是这个记载, 可信度应该是不高的。

首先,古人认为玉衣能够使尸体防腐,所以贵族有资格穿戴金缕玉衣、银缕玉衣下葬,但实际上从今天出土的情况来看,金缕玉衣裹着的尸体都腐烂了。我们发现的,马王堆女尸辛追、荆州男尸、连云港女尸凌惠平这三具保存完好的汉代湿尸,都是因为裹尸布裹得密,防腐水也用得好,和玉衣没有关系。

其次,都过了200年了,就算没有腐烂,那肯定也很不好看,特别是吕后去世的时候年龄也不小了。赤眉军这辈子是没见过女人吗,后宫里活着的妃子这么多,非要向死去两百年的尸体下手?而且是大庭广众公共场合?结合赤眉军是失败者的角度看,很可能是东汉王朝进行的丑化。


林屋公子


2.1972年出土的马王堆汉墓其中最令人震惊的就是保存完好的女尸,考古学家发现之所以经历2100不腐,是因为是因为木棺四周和上不填塞了木炭,并且四周用石膏封闭,使棺内与空气隔绝。

3.吕后身体上穿有金缕玉衣,尸体做过防腐处理




用户101457218920


吕雉到底腐烂没腐烂,说不清楚,倒是从后汉书的记载中可以知道一点,还发生了著名的“糟蹋”尸案。

公元前180年,一代伟后吕雉逝世,接着被下葬,与刘邦合葬长陵。



200多年后,赤眉军闯入关中,进入皇宫,不但烧杀抢掠,还掘墓,掘西汉帝王之陵墓,以此发泄。不幸,西汉诸多陵墓被掘!

掘墓还不算完,还发生了辣眼睛的事情,那便是糟蹋尸体。吕后是61岁病逝,被开棺时跟孙殿英打开慈禧棺材一般如同一个活着的女人,丝毫没有腐蚀。尽管她年老,但依旧没有幸免。不但是她,就连其他帝王的妃嫔也是没有幸免于难,变态之心,十分明显。



从这里,我们能够知道,不但吕后没腐,其余妃嫔还是没腐蚀。至于原因,无从知晓。或许真的没被腐蚀,或许是个噱头。

如果真没被腐蚀,我们可以从1972年出土的马王堆汉墓中的被誉为“东方睡美人”的辛追夫人栩栩如生的面貌上找到一二点原因。



原因很简单,即保持缺氧、无菌、横温、横湿的环境。从外到内,先封土,再木炭,再白泥膏,再严密的棺椁。

或许这就是不腐的原因,或许还有其他……不管怎样,现在是不知道了,都“尘归尘,土归土”。



非常茴香豆


据说吕后的尸体不但200年没有腐烂,还栩栩如生,以致西汉末年的赤眉军在发掘其陵墓后,兽性大发,竟公然奸污了她的尸体,口味之重,令人作呕!

但这一切都是真的吗?还是八卦猎奇的段子?

《后汉书刘盆子传》详细记述了西汉末年赤眉军的诸般恶行,原文是如此记载的:

“赤眉贪财物,复出大掠。城中彻食尽,遂收载珍宝,因大纵火烧宫室,引兵而西……遂入安定、北地。至阳城、番须中,逢大雪,坑谷皆满,士多冻死,乃复还,发掘诸陵,取其宝货,遂污辱吕后尸。凡贼所发,有玉匣殓者率皆如生,故赤眉得多行淫秽。”

赤眉军发掘西汉帝王陵后,不仅盗取陪葬品,还对死去200多年的吕后产生冲动,兽性大发,当场行奸污之事。被侮辱的不只是吕后,凡是由“玉匣”盛殓的嫔妃尸体都被奸污,其行为令人发指。

历史上确曾有过盗墓奸尸的现象(现代也不乏其例),实施此行者多为恋尸癖患者,对象都是比较新鲜的尸体,像赤眉军奸污200年陈年老尸实属骇人听闻,难以置信。

正常来说,人死之后的尸体几天就会腐败不堪,几年就会变成白骨,但《后汉书》却说“有玉匣殓者率皆如生?”不禁让人疑窦丛生:这会是真的吗?

所谓“玉匣”一般指金缕玉衣。这是汉代规格最高的丧葬殓服,只有皇帝、刘氏同姓王和位高权重的高级贵族死后才能穿用。


金缕玉衣的外观与人体相同,一套完整的玉衣,由头罩、上身、袖子、手套、裤筒和鞋6个部分组成,玉衣头部有玉眼盖、鼻塞,下腹部有生殖器罩盒和肛门塞,整玉衣套全部由玉片拼成,用金丝加以编缀,故名"金缕玉衣"。

在汉代,玉不仅是一种高贵的礼器和身份的象征,据说还具有尸体防腐的功能。

据《西京杂志》记载,汉代人认为玉是“山岳精英”,把金玉置于人的九窍,人的精气不会外泄,能使尸体不腐,可求来世再生,所以汉墓中玉器是数量最多、最重要的陪葬品,跟其他朝代相比尤其突出。解放以来,汉墓中发现的玉衣已在10件以上。

由于这一现象的存在,很多人相信金缕玉衣确实有保持尸体不腐之功能。既然如此,吕后的尸体200年不腐败也是正常的。

从科学道理而言,尸体想要数十甚至上百年保存完整,一般有两种环境:

第一种是干燥的真空环境,没有水分,没有氧气,没有微生物,典型的如沙漠地带,但这种环境在古代科技落后的情况下不可能存在。

第二种是严寒的低温环境,人死后被迅速冰冻,后又被冰雪覆盖,不与外界接触,典型的如南极洲或珠穆朗玛峰等极寒环境,但古人也不具备这种环境。

有时古人也可以制造接近第一种环境的环境,有利于尸体保存,但这种环境会让尸体水分迅速流失,成为干尸以后才能得以实现,绝不可能“栩栩如生,肌肤仍有弹性”。

大家经常能看到诸如“XX年古尸不腐,栩栩如生”的新闻,这些新闻大多绘声绘色,把这些古尸(尤其是女性尸体)形容地如同活蹦乱跳的大美女,但我们看到的文物或图片却是一具具面目漆黑,干瘪枯瘦的的干尸,毫无美感可言。

有人说这是因为尸体遇到空气氧化后才导致迅速变黑,一开始是完全可以栩栩如生的。这种说法就更牵强了。既然如此,考古队员为何不拍下照片,留下这神圣美丽的一刻?

如果玉衣真有保持尸体不腐的奇效,为何只有汉代如此使用,其他朝代却不曾运用?难道这种技术已经失传了吗?显然不是。这种玉衣并无多少技术含量,只是所用材料珍贵而已。

吕雉死时61岁,已是垂垂老矣的老太婆,即便活着也是形如枯槁。死去200年的她,即便有金缕玉衣护体,有特殊环境保护,充其量也只是一具面目漆黑,干瘪坚硬的陈年老尸。“赤眉军奸污吕后尸体”这种段子,很可能是后人捏造出来玷污吕后的名声,因为她当初擅权专政,牝鸡司晨,确实得罪了不少人。

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狄飞惊




每当看到这条史料,我都在想污辱吕后尸是几个意思,难道真的是传闻中的奸尸吗?果真如此的话,赤眉军也太特么疯狂变态了!但反过来再想想,吕后死时61岁,赤眉军就是再变态,再饥不择食,一个人老珠黄且死去200多年的老太婆,会激起他们的雄性荷尔蒙?

就算吕后当时的尸体保存的完好无损,甚至肌肤吹弹可破,因为毕竟有马王堆汉墓横空出世的千年古尸作为案例,所以姑且也认为存在这种可能。可别忘了,那也只是一具尸体,我认为污辱吕后尸应该意指尸体遭到破坏,尸体身上的奇珍异宝被洗劫一空,绝不等同于奸尸。



有玉匣殓者率皆如生,故赤眉得多行淫秽。

意思是说,赤眉军挖掘出的用金缕玉衣装殓的死者大都还像活人一般栩栩如生,因此他们对这些尸体干了许多淫秽的事情。这个并没多少歧义,意指赤裸裸的奸尸,可更令人匪夷所思了。

吕后贵为大汉太后,入殓时享受到先进的尸体保存技术,故而尸体保存完好,似乎勉强说的过去。可陪葬的宫女也能享受如此殊荣,这就令人大惑不解,这样做一来和她们的身份不匹配,二来花费的成本未免太高,所以根本不足为信。

事实上,我很怀疑吕后的尸体经过200年是否真的没有腐烂?这条史料似乎别有用心,达到了双重丑化抹黑的效果,第一侮辱了吕后,表达了作者对西汉之初吕后干政的诸多不满和愤恨;第二揭露赤眉军的暴行,反映了赤眉军的残忍不堪。



《后汉书》的作者是南朝宋时期的历史学家范晔,此人生性孤傲,一生放荡不羁,不拘小节,这种鲜明的个性也使《后汉书》成为一部另类的史书。它没有《史记》那样大书特书春秋笔法,行文隐晦暗喻,而是措辞大胆激进,有时甚至直言不讳,或褒或贬一目了然,有非常强烈的个人意志。

《后汉书》有肯定王权秩序、颂扬忠贞名节等儒家正统思想,亦有褒扬避世隐逸、狂狷放达的道家玄学思想,还有或多或少的对佛教思想进行了批判。

了解了这一特点,我们再来看看关于赤眉军污辱吕后尸体的史料记载,不难发现,范晔对二者俱都深恶痛绝,所以极有可能是他夸大其辞所致。总而言之,我认为吕后的尸体200年没有腐烂,这种可能性微乎其微。

心若顽石,带刀修行;无材补天,落魄江湖。我是西岳顽石,码字不易,请关注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