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母把奴才培养成人才,王夫人则反其道而行之

贾母把奴才培养成人才,王夫人则反其道而行之

贾母一路走来,经历了多少风风雨雨,看惯了多少是是非非,从她喜欢湘云直爽的性情,多少可以看出这位满头华发老人的当年风采缩影。难得是一路风雨相伴,她不嫉妒少女的红颜,她不贪恋权利的高位,她把身边的奴才一个个培养起来,再分发到儿孙们屋里,更好地为他们服务,这或者是一个家族老母亲最深的挚爱和温暖。

难怪大老爷贾赦想娶鸳鸯做妾时,王熙凤说: “谁教老太太会调理人,调理的水葱儿似的,怎么怨得人要?我幸亏是孙子媳妇,若是孙子,我早要了,还等到这会子呢。”

这句话虽然是玩笑,仔细想想,却不无道理。

贾母把奴才培养成人才,王夫人则反其道而行之

先从袭人说起,袭人一入贾府就在老太太屋里工作,按老太太的旨意,由李嬷嬷负责教习。这个袭人可是处处讨巧啊,不仅家政做得一流,是个妥妥的家政女王,而且还体贴心细,妙语解颐,深得少主子欢心,有袭人在身边,宝玉就好像得了婴儿瘫。李纨因此评价说,那小爷屋里,多亏了有一个袭人……

袭人的特长也比较多,比如针线活好,宝玉的衣服、肚兜多出自她的手,大家闺秀宝钗见了袭人的活都忍不住夸赞:好鲜亮活计!手工也不错,还会打络子、做扇坠等;人情世故会操心打理,该给什么人送什么礼,该派哪个婆子丫鬟小子做什么活,如何奖励,色色安排妥当齐全;人也勤快,任劳任怨,以岗为家,别人玩的时候,她自己一个人在干活,别人都午睡了,她单独一人守在宝玉床边打虫子、做针线……袭人的这些表现,不能不说和贾母的培养教育有关。

贾母把奴才培养成人才,王夫人则反其道而行之

次说晴雯,晴雯的来历比较悲惨,她是老奴才家的小奴才,是贾府世代老奴赖嬷嬷买来的小丫鬟。贾母见她生得伶俐标致,留用了。可见晴雯初进贾府,除了模样长得好,并无其他特长。

很多读者都很奇怪,出身低微的晴雯在15、6岁时,为何会有甩出皇家御用裁缝几条街“织补孔雀裘”的针线绝活?麝月就曾经说过:“这屋里除了你(晴雯)还有谁会“?这用金线织补绣刺的活,小编以为应该是贾母因材施教的结果。如贾母看晴雯天分甚高,可亲手调教,当然也可指派赖嬷嬷等人调教,加上晴雯要强拔尖的心性,才苦练功成。鸳鸯送刘姥姥衣服时就曾经说过,那些衣服都是别人送的,老太太不穿外头的针线。可见老太太何等挑剔? 而晴雯就公然和王夫人说过,闲了还要做老太太屋里的针线。不仅如此,老太太还和儿媳妇说”唯他将来还可给宝玉用得!“这些话有可能更让王夫人恼怒,因为晴雯闲了从没给王夫人做过针线,婆婆用得,儿子用得,偏我用不得?

这是晴雯的情商问题,我们且搁下不表。因了一手技术绝活,模样“在丫头里面又生得最好“,晴雯未免骄傲自大,言语轻浮了些,和袭人相反,得罪人的事没少干。晴雯的工资也不高,可是去世时,衣服簪环就有四、五百金之多,俨然一个小地主了!可见基本来自贾母的赏赐。

贾母把奴才培养成人才,王夫人则反其道而行之

再说鸳鸯吧。我们记得秦可卿表字兼美,暗含有兼美黛钗之意,

黛玉袅娜纤巧、风流韵致,宝钗鲜艳妩媚,行事温柔和平,秦可卿都具备了。鸳鸯也是如此,她不仅有晴雯的绝世手艺,平头齐脸的不错容颜,更是懂享受会享福的老太太须臾不可离的人。针线上,显然,贾母主要是穿鸯和晴雯做的衣服;而论深知贾母的心思,并为贾母欣赏,这点就是袭人亦不能及了;更难能可贵的是她性子里的刚强,居然敢于反抗大老爷 “纳妾”的如意算盘,并能让贾母支持她这么一个奴才的观点,大骂当着官老爷的嫡长子贾赦,委实不易!可见贾母对人才的培养和爱惜,和现在跨国公司的老总比起来,有过之而无不及。

贾母把奴才培养成人才,王夫人则反其道而行之

当然还有紫鹃,贾母看黛玉来时带来的一个老嬷嬷太老,一个小丫头太小,感觉都不放心,遂把自己身边一个二等丫鬟名唤“鹦哥”者给了黛玉,黛玉后改名为紫鹃。黛玉是贾母的“心肝肉”,是和宝玉同等待遇的“最可恨的两个玉儿”,体弱多病,情感丰富细腻,对物的要求又极高,自己一年半载做个香袋儿什么的都是极精致的玩意,紫鹃的针线能入黛玉的法眼,可见真真是了不得!这还不算,这紫鹃和黛玉的关系竟不像主仆,竟如亲姐妹一般,紫鹃一个丫头,居然敢批评主子,居然敢“教育”主子,不仅如此,这个忠勇的小女儿,居然还能为黛玉命运出谋划策,积极奔走,更是难能可贵了!因此有人评价紫鹃是“最好的闺蜜“。

贾母身边还有琥珀、文官等,居然还有呆萌可爱的傻大姐这样的丫鬟。

在贾母身边工作的人,一是守规矩,二是几乎没有人受到责骂和惩罚,三是能够因材施教,因势造型,培养成不同类型的人才。当然金银财物的赏赐,贾母也含糊不了。贾母是这样一个老人,也是这样一个集团的总裁,她能够把奴才们都培养成人才,满足各种类型的需要,并因其才而包容其缺点和不足。跟着贾母干过的人,搁现在社会来看,哪个不是个顶个拔尖的人才?

袭人肯定可以做“家政女王”,一边主持着节目,一边开办着公司,继续做她名利双收的生意。

晴雯呢?不得了了,国际裁缝协会听说了这么一个高精尖的美人胚子,又是时装模特大赛邀请函,又是服装生产总监聘请书……把个宝玉急得团团转,没人给做衣服了,混得快光腚了!哈哈!

至于鸳鸯吗,那自然是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了,以她的才情,不定又是什么国际公司老总的“一秘”了;不过看她的政治素质,做到政府的高层也未可知,何况这丫头又是个极正直明白不过的人!

贾母把奴才培养成人才,王夫人则反其道而行之

回头来说说王夫人,由不得一声叹息。这个天真烂漫的王夫人,生生就是要折断人才的翅膀,把人才变成奴才,是王夫人的第一要务。这对婆媳,真是三观迥异啊!对晴雯,王夫人看见的是“浪样”,是狐媚子,用了很多极端的词汇, “以貌取人”,只取粗粗笨笨的,对漂亮妖巧的,横竖不顺眼;对晴雯的才华,更是视而不见,谁让晴雯从不给王夫人做针线呢?

再看看王夫人屋里的丫鬟们:金钏儿因为一句话一巴掌给唿死了;跟了十几年的彩霞被迫嫁无赖恶棍酒糟赌徒,百般无奈,居然跑去求赵姨娘,也不去求自己的太太,赵姨娘哪有那个能力?自己屋里的丫头彩云和彩霞,都忙着跑去赵姨娘屋里讨前途,宝玉屋里的丫头、李纨屋里的奶妈,凡不入眼的,一概或打或卖或配小子赶出去了事,并不见王夫人对哪个下人有培养有照顾,当然,除了袭人和一干婆子。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来,王夫人和下人的关系何等冷漠?这才真真的是探春说的那句:“这些小丫头子,如同猫儿狗儿,好了呢,便和它顽顽,不好了,也犯不上什么,交给管家婆子或打或骂去罢了!”

看看聚在王夫人身边的一干人,我们逐步来看看王夫人的混乱逻辑。

贾母把奴才培养成人才,王夫人则反其道而行之

头一个,陪房周瑞家的,从头到尾,我们来看看这个周瑞家的何德何能?作者对此人有明确的评价:心性乖滑!周瑞一家子在外面狗仗人势,争买田产,早就有了小地主一样的家产,就连其女儿女婿,在外也倚仗贾府权势,为所欲为,横征竖敛。

其自身有何才华?想来想去,唯三字可以送的:好奴才!

袭人呢?她是这样培养的:一提工资,二送衣服,三给体面,干什么?“从今我只把他交给你了”!看好我的儿子,务必成全我们母子的名声,其他的都不重要。后文里王夫人也说过,我的眼耳神意时时都在这里……怡红院里,王夫人的眼耳神意是谁?但凡对《红楼梦》稍有知识者,无不清楚明白。这妥妥的是在培养奴才啊!

在贾府几十年过去了,王夫人培养了几个人才?大观园里,那些栽花种柳管理果园稻亩的老婆子们以及大小厨房的女厨子,哪个不是贾府自己培养的?

综观贾母和王夫人这婆媳俩,如何管理一个公司,其手段高下立现,然奈何这家族利益的联姻呢?为了家族的发展,他们将儿女的婚姻作为利益交换的筹码,紧紧地捆绑在一起,却不得不忍受这捆绑的痛苦!


作者红柳,本名马晓雁,山东鱼台人,研读《红楼梦》30余年,著有各类红评文章几十万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