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悟空的第一件兵器是什么,比金箍棒还厉害吗,那么为什么孙悟空后来都没用过?

雨中飞鹭


每到暑假,电视上就会播放《西游记》。无论是小朋友还是大朋友,都十分喜爱这个会说话,会法术的猴子。我们一直看到孙悟空使用他的那个能变大变小的如意金箍棒,去降妖除魔。读者朋友们可能不知道的是:在孙悟空获得如意金箍棒之前,他还用过一件武器。但是孙悟空在取经路上却没有用过了。那么它是什么呢?下面让小编我带你们了解一下。

我们首先先来简单回顾下,孙悟空的起源。孙悟空是从一块吸取了天地精华的石头蹦出来的。他从一个什么都不懂,无父无母的小石猴凭借自己的努力,一步步变成了后来的美猴王孙悟空。

有一天,孙悟空和其他一群猴子在游玩的时候,突然找到了了一个优美的瀑布,但是没有一个猴子敢进去看看。大家都说:这里面这么黑,万一死在里面怎么办啊。孙悟空当时,二话没说,就像体操运动员一样,转体360度进去了山洞里。

就这样,孙悟空给那些猴子们找到了一个遮风挡雨的地方,这个时候开始他的威望开始积累。但是孙悟空并不满足,虽然山洞里面有吃有喝,还有许多小猴子的陪伴。但是他觉得人生苦短,要及时行乐。自己什么都不会,以后怎么去带领自己的猴子猴孙呢?他先去找了阎王,解决了自己的生死问题。然后坐着船,去远方找老师学功夫。

以至于,他在海上漂了好久才找到菩提老祖的所在地。菩提老祖赐给了他孙悟空这个名字,看他很有慧根就收他为徒。但是这个时候,孙悟空发现菩提老祖只交给他一些简单浅显的功夫,并不是一些复杂的工程。如果换成别人,可能早就受不了了。自己大老远来,什么都没学到光给他干活了。但是孙悟空丝毫没有怨言,只是埋头苦干。这些,都被他的老师菩提老祖看到眼里。最终,孙悟空学到了一身的本领,要回花果山去找自己的猴子猴孙们。这个时候的孙悟空还是没有武器的,他觉得自己学了很多拳脚的功夫,不需要武器。

但是,当孙悟空腾云驾雾返回山洞的时候,他发现自己的猴子猴孙们被抢地盘的混世魔王当成了奴隶去压迫剥削他们。那些偷偷躲起来的猴子给他说,自己的兄弟朋友们被混世魔王抓起来了,然后把去混世魔王的所在地要和他决斗。

混世魔王出来一看,说孙悟空的打扮就是一个四不像,也没有兵器不想和他决斗,省的被别人说自己欺负他。然后他和孙悟空就赤手空拳得进行了一番激烈的打斗,一时间二人的武功不分上线下,让人看的眼花缭乱的。在一番激烈的打斗后,混世魔王被孙悟空的拳脚打中了,他就使奸计,耍起了小心思。他偷偷拿起了自己的大刀。而孙悟空丝毫不感到害怕。三下五除二就把那一把刀给打掉了。

然后,趁机就计谋打死了混世魔王。孙悟空第一次知道了有武器的好处,进可攻,退可守。他就把混世魔王的那一把刀留了下来。还让自己的猴子猴孙们都用跟刀一样的武器,在孙悟空之后的战斗中,他只使用过一次把大刀。因为他发现这把刀根本不适合自己,略微显得有些笨拙。在几只老猴子的建议下,他才去东海龙宫找那只如意金箍棒。这才有了之后的,在孙悟空耳朵里放着的可大可小的如意金箍棒。而那把大刀,早就被孙悟空扔掉了。

其实,武器对于孙悟空来说只是一个辅助作用,他的武艺高强,发力强大,但是这都不是他最后成功的原因。他的坚韧不拔,不抛弃不放弃,正直,有感恩之心等这些内在的本质才是孙悟空真正强大的地方。无论是那把大刀,还是如意金箍棒都是不能比拟的。


徐小仙说历史


金箍棒是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兵器,原是大禹治水治水之时,定江海浅深的一个定子(原文)重达一万三千五百斤。孙悟空大闹天宫、保唐僧、斗妖魔都离不开如意金箍棒。

但金箍棒是从龙王那儿讨来的,在这之前美猴王只用过一件兵器,即混世魔王的一口大刀。文中有关这件兵器的唯一一句话就是“手执一口刀,锋刃多明亮”。

可见这件兵器着实不怎么样。要知道,哪怕是猪八戒的九齿钉耙以及沙悟净的降妖宝杖,吴先生都专门为此写了一篇“钉耙会”,对此进行过浓墨重彩的描写。并且,按照逻辑来讲,倘若大刀真的比金箍棒还厉害,孙悟空就完全没必要去海底讨兵器了

果然,孙悟空得到了大刀后,下一篇就是为它的猴子猴孙置办兵器,接着就说:“汝等弓弩熟谙,兵器精通,奈我这口刀着实榔槺,不遂我意,奈何?”由此可知,孙悟空对这件武器并不满意,认为其过于笨重。这里我就有些奇怪了,

你连一万三千五百斤的金箍棒都能拿起来嚯嚯地耍棍花儿,这么一个无名小魔的大刀,你竟然觉得笨重?难不成这货是民间高手,被你恰好“砍为两段”了?

看来,即使是大名鼎鼎的吴承恩先生,写作的时候也难免会出现逻辑错误呢。


兮哉Cat


孙悟空的如意金箍棒就得从大禹治水说起,话说当年黄河之水泛滥,大禹受命治理水患,定海神针铁就是大禹手中法器测量水深之用。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如致使夫人化作望夫石,最后诞下灵石生出悟空,悟空遇见定海神针铁的时候宝中器灵识得主人血脉,变身如意金箍棒跟随少主一路随行。后有孙悟空大闹蟠桃盛会,与七仙女生下七个葫芦娃,葫芦娃各传的孙悟空一门本领,七兄弟为收服妖魔合体化作仙石,就此灵石一脉绝!


分享到:


相關文章: